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大危险源针对性控制对策精要

2023-05-01 来源:易榕旅网
重大危险源针对性控制对策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

控制危险源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危险源控制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显然,在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时,我们应该着眼于前者,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时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其他事故,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管理也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安全管理活动,控制系统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效地控制危险源。

一、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

1、消除危险源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但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们不可能彻底消除所有的危险

源,人们只能有选择地消除几种特定的危险源。一般来说,当某种危险源的危险性较高时,应该首先考虑能否采取措施消除它。

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合理的设计、结构形式或合适的原材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例如:

①用压气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防止发生电气事故; ②用液压系统代替压气系统,避免压力容器、管路破裂造成冲击波;

③用不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性材料,防止发生火灾。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受实际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危险源不能被彻底根除,这时应该设法限制它们拥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降低其危险性。

(1) 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例如:必须使用电力时,采用低电压防止触电;

(2) 安全地释放能量。在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能量意外释放的场合,人为地开辟能量泄放渠道,安全地释放能量。例如:

① 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破裂片等,防止容器内部能量蓄积;

② 电气系统设置接地保护;

③ 设施、建筑物安装避雷保护装置。

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其对人和物的作用。事故后如果不能迅速控制局面,则事故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甚至引起二次事故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在事故发生前就应该考虑到采取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

常用的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有隔离、个体防护、薄弱环节、避难与援救等。

1、隔离

作为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其作用在于把被保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隔离措施有远离、封闭和缓冲三种。

(1) 远离。把可能发生事故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工艺、设备或工厂等布置在远离人群或被保护物的地方。例如,把爆破材料的加工制造、储存设施安排在远离居民区和建筑物的地方;一些危险性高的化工企业远离市区等。

(2) 封闭。利用封闭措施可以控制事故造成的危险局面,限制事故的影响。

①控制事故造成的危险局面。 ②限制事故影响,避免伤害和破坏。

③为人员提供保护。把某一区域封闭起来作为安全区,保

护人员。

④为物质、设备提供保护。

(3) 缓冲。缓冲可以吸收能量,减轻能量的破坏作用。例如,安全帽可以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头部受伤。

2、个体防护

实际上,个体防护也是一种隔离措施,它把人体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

3、薄弱环节

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一般地,设计的薄弱部分即使破坏了,却以较小的损失避免了大的损失。因此,这种安全技术又称接受微小损失。常见的薄弱环节如:电路中的熔断器、驱动设备上的安全连接律等。

4、避难与救援

事故发生后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但是,当判明事态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时,则应迅速避难,撤离危险区。

为了满足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需要,在厂区布置、建筑物设计和交通设施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一旦发生事故时的人员避难和救援问题。具体地,要考虑如下问题:

①采取隔离措施保护人员,如设置避难空间等;

②使人员能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如规定撤退路线、设置安全出D和应急输送等;

③如果危险区域里的人员无法逃脱的话,能够被援救人员搭救。

为了在一旦发生事故时人员能够迅速地脱离危险区域,事前应该做好应急计划,并且平时应该进行避难、援救演习。

三、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根据本企业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危害因素识别,对以下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一)大型脚手架控制措施

大型脚手架作为施工的常用辅助设施,其危险性较大,并且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防范不慎极易引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在此对大型脚手架常见问题的防范做出如下规定: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至变形区外排。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2、脚手架赖以生根的悬挑钢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应对悬挑钢梁后锚固点进行加固,钢梁上面用钢支撑加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预埋钢筋环与钢梁之间有空隙,须用马楔备紧。吊挂钢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紧固,保证均匀受力。

3、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二)深基础土方工程控制措施

深基础土方工程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m的土方工程。

1、悬臂式支护结构过大,内倾变位。可采用坡顶卸载,适当挖土或人工降水、坑内桩前堆筑砂石袋或增设撑、锚结构等方法处理。为了减少地面荷载,基坑周边应严禁搭设施工临时用房,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土方,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具和车辆。施工机具不得反向挖土,不得向基坑周边倾倒生活及生产用水。

2、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应在有可能条件下降低土中水位和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

3、基坑内外水位差较大,坑内降水引起土体失稳。停止基坑开挖、降水,必要时进行灌水反压或堆料反压。管涌、流砂停止后,应通过堵漏、被动区土体 加固等措施加固处理。

4、因基坑土方超挖引起支护结构破坏。应暂时停止施工回填土,保持支护结构稳定,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三)、起重吊装作业 1、防止高空坠落

(1)吊装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安全带,穿防滑鞋,带工具袋。

(2)吊装工作区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人内。

(3)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

(4)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

(5)登高梯子、临时操作台应绑扎牢靠;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操作台跳板应铺平绑扎,严禁出现挑头板。

2、防止物体打击

(1)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后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2)构件必须绑扎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

吊升时应平稳。

(3)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4)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应检查连接牢固和稳定情况,当连接确定安全可靠,才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和进行下步吊装。

(5)风雪天、霜雾天和雨天吊装应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夜间作业应有充分照明。

3、防止吊装结构失稳

(1)构件吊装应按规定的吊装工艺和程序进行,未经计算和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不得随意改变或颠倒工艺程序安装结构构件。

(2)构件吊装就位,应经初校和临时固定或连接可靠后方可卸钩,最后固定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

(3)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动位置,如需重校时,必须回钩。

(四)、施工用电安全

针对施工用电安全制定施工用电安全检查制度如下: 1、施工现场用电日常安全检查

(1)变配电装置:检查变配电装置、安全标志、工作记录等; (2)外电防护:检查安全距离、防护措施、封闭情况;

(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检查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采用TN-S系统、专用保护零线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是否混接。

(4)配电箱、开关箱:检查是否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开关箱有无漏电保护器或保护器是否失灵、漏电保护器参数是否匹配、电闸箱内有无隔离开关、是否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度、安装位置是否恰当、闸具损坏程度、电闸箱门、锁、防雨措施情况;

(5)现场照明:检查照明专用回路有无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有无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是否适合、是否使用安全电压供电;

(6)配电线路:检查电线老化、破皮情况、线路过道保护情况、架空线路情况、电缆架设或埋设情况;

(7)施工用电线路架设:检查脚手架及其它架设设备的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及防护措施。

2、办公区、日常生活区安全检查 重点检查用电线路情况,对老化破损的用电线路及时更新,严禁私拉乱接、严禁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用电设施。

3、对电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检查,是否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情况;

4、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以施工现场用电的安

全管理为重点,加强全体职工及农民工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加强对违章作业的惩罚力度。

5、电气防火措施

(1)所有导线接头(包括电焊龙头线)必须使用铜接头压牢,用全套螺丝紧固,不得松动,并用绝缘物包扎,防止接触负荷过大,引发火灾事故;

(2)变配电室必须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及其他必备的安全用具。

(五)、爆破工程安全措施 由于爆破施工的特殊性,对于爆破施工的各项安全指标进行充分分析,并制定专门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爆破作业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爆破安全 规程中各项规定;

2、加强爆破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爆破员持证上岗;

3、合理布局,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爆破作业; 4、严格控制炮孔装药量,确保填塞长度和填塞质量,装药前必须进行验孔;

5、陡坡浮石应认真清理,以防滚石伤人;

6、爆区附近设施工牌,作业人员配戴统一编号的作业卡,爆区插红旗标识且设置装药安全警戒范围,无关人员严禁入

内;

7、爆破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起爆药包由指定爆破员加工,分开存放;

8、爆破网路各连接部分要连接牢固,全部电线接头要用绝缘胶布包缠;

9、爆破时间定于中午11:30—12:30,下午17:30—18:30。 10、爆破现场设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装药现场; 11、爆破员必须按照《爆破安全规程》操作,按操作程序加工起爆药包,轻拿轻放爆破器材。装炮使用木质或竹质长棍,起爆药包装进炮孔后不要用炮棍捣动孔内药包;

12、爆破作业现场的杂散电流值、射频电等符合规定,操作人员不能穿化纤衣服,手机、对讲机远离装炮现场;

13、雷雨天气不得进行爆破作业,装药过程中遇雷雨突然来临,要迅速撤离所有人员到安全地点,并设警戒。

14、认真组织清场警戒工作,警戒人员布岗合理,并坚守岗位。警戒时依次发出预告信号、起爆信号和解除警戒信号,以口哨、红旗和对讲机进行联络,严 防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爆破危险区。

15、爆破后安全检查

①起爆点应远离爆区,宜设坚固严密的人工掩体,其位置和方向应能防止飞石、空气冲击波、炮烟和边坡滑落、滚石的

危害。

②爆破后,必须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盲炮和其他安全因素。

③爆破员检查如果发现危石、盲炮等现象,应及时处理。 ④各类盲炮的处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经检查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经当班爆破指挥小组长同意,方准作业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⑤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区范围。 ⑥爆破结束后,爆破员应将剩余爆破器材仔细清点,如数及时交退。

(六)、焊接作业安全措施

1、电焊机必须符合现行有关焊机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2、如果手工电弧焊机的空载电压高于现行相应焊机标准规定的限值,而又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作业,则对焊机必须采用空载自动断电装置等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3、电焊机的工作环境应与焊机技术说明书上的规定相符。如在气温过低或过高、湿度过大、气压过低以及在腐蚀性或爆炸性等特殊环境中作业,应使用适合特殊环境条件性能的电焊机,或采取防护措施。

4、防止电焊机受到碰撞或剧烈震动(特别是整流式焊机)。室外使用的电焊机必须有防雨雪的防护设施。

5、电焊机必须装有独立的专用电源开关,其容量应符合要求。当焊机超负荷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禁止多台焊机共用一个电源开关。

(1)电源控制装置应装在电焊机附近人手便于操作的地方,周围留有安全通道。

(2)采用启动器启动的焊机,必须先合上电源开关,再启动焊机。

(3)焊机的一次电源线,长度一般在宜超过2~3m,当有临时任务需要较长的电源线时,应沿墙或立柱用瓷瓶隔离布设,其高度必须距地面2.5m以上,不允许将电源线拖在地面上。

6、电焊机外露的带电部分应设有完好的防护(隔离)装置,电焊机裸露接线柱必须设有防护罩。

7、使用插头插座连接的焊机,插销孔的接线端应用绝缘板隔离,并装在绝缘板平面内。

8、禁止连接建筑物金属构架和设备等作为焊机电源回路。 9、电焊机的接地

(1)各种电焊机(交流、直流)、电阻焊机等设备或外壳、电气控制箱、焊机组等,都应按现行《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接地,防止触电事故。

(2)焊机的接地装置必须经常保持良好,定期检测地系统

的电气性能。

(3)禁用氧气管道和乙炔管道等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作为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极,防止由于产生电阻热或引弧时冲击电流的作用,产生火花而引爆。

(4)电焊机组或集装箱式电焊设备都应安装接地装置。 (5)专用的焊接工作台架应与接地装置联接。

XXXXXXXXXXXXXXX公司

XXXX年X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