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X22
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安徽省人居环境变迁与居住环境优化研究
作 者 姓 名: 谭梦文 学 号: 2011102157 系(院)、专业: 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指导教师姓名: 付 金 沐 指导教师职称: 教 授
2015年4月25日
CLC :X22
2015Bachelor's Degree Thesis
Title:Study on the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chang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in AnhuiProvince
Writer’s name:Tan Mengwen Number:2011102157 Department and major:The SchoolofEnvironmental and SurveyingEnginee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Natur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and Urban-rural Area Plan Instructor teacher’s name:Fu Jinmu Instructor teacher’s title:professor
April.25 .2015
摘 要
为研究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本文选取住宅建设、交通道路、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基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划分区域,收集整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等原因,安徽省各地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皖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皖中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在全省处中等水平;皖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而人居环境的优化离不开两部分内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民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这需要从实际出发,由政府引导并关注农民切实需要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安徽省; 农村人居环境; 发展现状;优化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of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ed some indicators, includ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road traff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education , and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divide the zones which based on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lso collected information and data. Then analyzed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lived in different rural residential in Anhui Province .All in all,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developed comparatively stagnant in north of Anhui Province ,while center Anhui region wa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Anhui was in high level .To optimize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must insist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ncreas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of peasant. So that promote the concept of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rough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to optimizing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home.
Key words:Anhuiprovinc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Status; Optimization
目 录
1 绪论 ....................................................................................................................................... 1
1.1研究背景 .................................................................................................................................................. 1 1.2研究的理论基础 ...................................................................................................................................... 1 1.2.1人居环境的概念 ................................................................................................................................... 1 1.2.2研究的内容与层次 ............................................................................................................................... 2 1.2.3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1.3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2 1.3.1研究数据和资料的获取 ....................................................................................................................... 2 1.3.2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3 1.3.3研究区概况 ........................................................................................................................................... 3 1.4国内外人居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概述................................................................................................... 3 1.4.1 国外人居环境建设优化的相关实践 ................................................................................................ 3 1.4.2国内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相关实践 ....................................................................................................... 4
2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 5
2.1安徽省基于南北区域分异人居环境状况分析 ....................................................................................... 5 2.1.1 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住宅建设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5 2.1.2 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交通道路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6 2.1.3 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8 2.1.4 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文化教育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10 2.2安徽省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人居环境状况差异分析 ............................................................. 10 2.2.1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住宅建设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11 2.2.2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道路交通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12 2.2.3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生态环境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13 2.2.4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文化教育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 14 2.3基于以上两种分区方法对安徽省人居环境现存问题的探讨 ............................................................. 15
3安徽省农村未来居住环境优化的策略 .............................................................................. 16
3.1 优化目标 ............................................................................................................................................. 16 3.2 可持续人居环境优化内涵 ................................................................................................................. 16 3.3 优化原则 ............................................................................................................................................. 16 3.4 基于分区域探讨结果建立人居理论优化模型 .................................................................................. 16 3.4.1 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安徽省南部地区的优化建议 ....................................................................... 17 3.4.2 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安徽省中部地区的优化建议 ....................................................................... 17 3.4.3 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优化建议 ....................................................................... 18
4 结论和不足 ......................................................................................................................... 19
4.1结论 ........................................................................................................................................................ 19 4.2不足 ........................................................................................................................................................ 19
参考文献 ................................................................................................................................. 21 致谢 ......................................................................................................................................... 22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绪论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1]。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此提出一系列构想,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摸索。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提出到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念的丰富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构想的提出,加之党的重视和扶持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解决这一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近几十年的城乡建设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农村土壤、植被等一系列的自然环境因素比较脆弱,盲目的发展建设将会对生态以及文化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在农村建设上,因为缺乏有效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治理,导致乡村土地利用散乱无序;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差,农村各项建设的运作机制、制度与保障体系也都十分薄弱[2]。努力建设好农村农居环境使其适居宜居非常重要,针对这些情况,本研究根据当前安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结合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探讨安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优化策略,寻找能够使农村建设更加符合时代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对此作出理论上的支持和并提出对实践中的建议,以求对安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
1.2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人居环境的概念
吴良镛先生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他的目标就是创造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他提出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s)是是指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落及其环境并着重探讨了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
然而对于农村人居环境,不同的领域理解自然也不相同。风水伦理学认为人居环境遵循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协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满足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统一。建筑学认为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个地球表层空间;环境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主体的目的是人地关系和谐、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巨型复杂生态系统。[3]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现在农村人居环境作出如下总结: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人类活动为中心考虑资源环境现状综合住宅分布、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一系列因素为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复杂的空间环境。
1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绪论
1.2.2研究的内容与层次
本研究首先在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涵义以及研究区域背景的基础上,研究当前安徽省近几年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变化。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确定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住宅模式、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通过把安徽省分区域研究提出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评价和改善的方法和措施。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研究背景、理论基础、方法步骤以及国内外人居优化实例综述。 第二部分,对安徽省人居环境状况进行分区域分析并指出现存问题。 第三部分,结合分析成果对安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一些建议。 第四部分,结论和不足。
本次对人居环境的研究是着眼于区域层次对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研究,由于省内各区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差异,所以针对不同指标要研究安徽省内不同分区内的人居环境情况 ,以便结论更加真实且具有说服力。
1.2.3研究目的与意义
安徽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曝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生活垃圾处理、道路扬尘、露天厕所、产业转移造成的污染等。因此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选择。研究的目的:1)研究安徽省各个地市人居环境现状特征。2)研究安徽省近年来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所发生的变化。3)提出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策略。
研究意义:(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和社会公平的促进。(3)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变部分农村部分地区脏乱差现象,有利于安徽省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4)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能够促进农业基础稳定,农民安居乐业。(5)本课题的研究会提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对安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3.1研究数据和资料的获取
对于本论文的研究,查阅了一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著作与理论成果(论文) (1)文献的搜集 通过电子阅览室网络搜集,例如中国知网、等; (2)相关书籍的搜集 例如赵万民主编的《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论—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谭少华主编的《人居环境建设解析—理论、方法与实践》等; (3)相关图片资料的搜集,利用网站搜集得到的图片资料以及结合所学Mapinfo软件进行描摹得到的图片资料;
(4)数据来源:指导老师负责的小组调查问卷数据,安徽省统计年鉴。
2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绪论
1.3.2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对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处理数据。以指标因素为依据,对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行之有效的人居环境优化方案。
(1)文献研究法
阅读了相关理论,把文献上的知识点凝成支持本文的论据。 (2)聚类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
根据自然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对安徽省进行区域划分,把调查问卷的数据和查得的统计年鉴数据筛选主要构成因素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归类分析,做出柱状图对两种分区方式的不同区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在不同方面不同区域的人居环境发展状况。由于调查数据并不能涵盖所有地级市村镇,所以数据处理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不会影响整体水平。为了减小误差,对于相近地区地理位置和发展状况相同的区域一些数据采用了插补延长法处理。
1.3.3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是我国东部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位于华东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全省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安徽省各地市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采取了一定措施,安庆市分期对农村公路、危桥进行改造;潜山开展对农村饮水安全专项督查等。但是我们也看到阻碍乡村建设的一些弊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摸索、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向美好乡村的目标迈进。
1.4国内外人居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概述 1.4.1国外人居环境建设优化的相关实践 (1)日本造村运动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日本造村运动又叫造町运动。主要做法如下: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开发农产品市场为手段,促进产品生产流通;依靠生活公益运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各类补习班,注重农民多元化教育;合理融资低息贷款。主要成就是:基本消灭城乡二元体制差异。 (2)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构想由朴正熙提出,该运动始终以农民为主体,力求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主要表现形式为政府扶持。主要做法是: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向村庄投入水泥用以修房修路;政府扶持农、渔业,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以加工农产品为主的工业。主要成就:基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农村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模式的成功典型[4]。
3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绪论
(3)德国城乡等值化
二战之后,德国的农村问题凸显,表现为城乡差距大、基础设施缺乏严重、大量人口集中向城市流动致城市负荷超重。为此,巴伐利亚州采取村庄革新,土地整改,加大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式使得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兴建企业80多个,农民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企业职工。
1.4.2国内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相关实践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在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提出有机更新的理论,主张把艺文融入到生活及居住环境中来。
(2)在德国一基金会的扶持下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开始进行巴伐利亚试验,已成为中国农村建设较有影响力的案例之一,虽然最终结果有违德国人建设和谐安宁、安守故土、自给自足的田园乡村的初衷。
(3)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印发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和《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次年七月,安徽省被批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其中铜陵县、淮北市烈山区、潜山县等3个县(区)榜上有名。
4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1安徽省基于南北区域分异人居环境状况分析
从地形上来看安徽北部多为平原地区, 中部多为丘陵地区,南部山岭较多,同时 安徽南北各地级市在纬度上分布不同温度、 湿度、降雨量、作物种类等也就存在明显 差异,导致安徽省南北部人们在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现根据地理 位置差异,将安徽16个市以长江、淮河为 界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皖南、皖中、皖 北。其中皖南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 鞍山、芜湖、铜陵6市;皖中包括安庆、 滁州、合肥、六安4市(其中巢湖市于 2011年8月22日撤销,为确保数据的完 整性,本文研究仍将巢湖市保留,数据处
图1:安徽省南北区域分异示意图
理时并入皖中地区);皖北包括蚌埠、淮北、 Figure1:North-South regional 阜阳、宿州、亳州、淮南6市。 differentiation schematic Anhui Province
2.1.1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住宅建设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皖北至皖南农村居民住宅在规划和设计上呈明显梯次差异分布。皖南地区专业设计方面较另外。综合来看,从地理分区角度,安徽省农村居民住宅自北至南专业规划和设计的比例依次升高,南方在村镇规划和房屋设计方面工作做得优于北方。
农村村庄布局整齐有序、合理的比例自北至南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安徽省农村村庄布局北方比南方相对整齐有序、合理,越往南则村庄布局逐渐趋于散乱布局。
农村内部工业、商业、住宅功能区分布比例明确,呈现中间高两端低这一现状,但从数据差异看,皖北和皖中实际上所占比例差不多,皖南村镇内部工业商业以及住宅功能分区都优于皖北地区。
5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比例 调研内容 统一规划 专业人员设计
居住区分布 形式
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明确
住宅建筑结构
形式
土砖结构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钢筋结构
分散 较集中 集中
皖北 皖中 皖南 平均所占比例 0.433 0.252 0.167 0.533 0.300 0.585 0.345 0.462 0.296 0.242
平均所占比例 0.451 0.358 0.275 0.600 0.125 0.350 0.425 0.242 0.345 0.413
平均所占比例 0.521 0.376 0.244 0.667 0.089 0.321 0.410 0.258 0.358 0.384
表2.1-12010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住宅规划与设计现状统计数据表
Table 2.1-1 Statistics of Anhui province rural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data table
图2-1 2010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住宅规划与设计统计图
Figure 2-1 2010 in rural area of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hart
2.1.2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交通道路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从皖北至皖南农村村对外交通道路6-10条、10条以上平均所占比例从北至南都呈现出依次递减趋势。对外交通包括过境省道、过境县道、与其他乡镇沟通道路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北部地区较为平坦开阔,皖中皖南地区地势依次增高。地势原因造成对外交通道路数量上的差异。但是皖南地区黄山、池州等旅游区境内对外交通受旅游经济的带动日益发展。根据东方网报道近几年在池州范围内,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将投入150亿,兴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和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两座大桥,以及殷汇至祁门
6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和东至至九江的高速公路,池州市将成为安徽高速公路总公司的重点投资对象。
而从村村通公路率和水泥路柏油路来看,皖南地区、皖中地区又明显优于皖北地区。内部交通属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说明皖南地区在村镇内部道路建设方面的投入略高于北方。2005年之后,安徽在11个县、市实行村村通建设试点,在村镇内修建水泥路或柏油路。2008年,安徽省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完成投资53亿元,里程完工1.3万公里,为省内建设通达乡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表2.1-22010年安徽省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统计数据表
Table 2.1-22010 in rural area of road traffic statistics table 调研内容 区域比例 3条以下
村镇对外 交通道路条数
3-6条 6-10条 10条以上 30%以下
村村通公路率
30%-60% 60%-90% 90%以上
道路形式
泥土路 水泥路 柏油路
皖北 平均所占比例 0.122 0.463 0.146 0.268 0.293 0.171 0.244 0.293 0.488 0.302 0.209
皖中 平均所占比例 0.167 0.528 0.083 0.222 0.081 0.189 0.297 0.432 0.328 0.410 0.262
皖南 平均所占比例 0.255 0.472 0.059 0.214 0.122 0.143 0.245 0.490 0.230 0.574 0.197
图2-2 2010年安徽省农村交通道路状况统计图 Table 2-2 2010 in rural area of road traffic statistics table
7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1.3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从统计图表来看,垃圾处理方面,皖南对集中处理平均所占比例较高,皖中地区和皖北地区相比无明显差异。卫生厕所普及率方面,皖北地区总体卫生厕所普及率要低于皖中和皖南地区,其中皖中地区所占比例最高。村庄绿化率方面,皖南地区村庄绿化率50%以上的平均所占比例最高,皖北次之,皖中最低。经分析皖南地区气候条件较好,植物种类较北方多,且植物生长状况较北方地区好。中部地区之所以绿化率50%以上所占比例偏低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好,近年来旧城区开发拆迁,有一些绿化区遭到破坏。
区域比例
调研内容
随意丢弃
垃圾处理方式
随意填埋 集中处理
卫生厕所普及
率
10%以下 10%—40% 40%以上 20%以下
村庄绿化率
20%—50% 50%以上
皖北 平
均所占比例 0.521 0.193 0.286 0.354 0.281 0.365 0.158 0.298 0.544
皖中 平均所占比例
0.516 0.194 0.290 0.262 0.357 0.381 0.157 0.353 0.490
皖南 平均所占比例
0.400 0.225 0.375 0.156 0.469 0.375 0.063 0.219 0.719
表2.1-32010年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统计数据表
Table 2.1-32010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 of ecological statistics table
垃圾处理方式 卫生厕所普及率 村庄绿化率
图2-32010年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统计图
Figure 2-32010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rural area of ecological Chart
8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由2014年统计年鉴来看2013年皖北地区六个地级市四个卫生厕所普及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50%,皖中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均高于65%,皖南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均高于50%。和2010年的调研结果相比基本吻合,但总体而言各分区的卫生厕所普及率都是有所上升的。
从自来水普及率来看皖南6市除马鞍山外其余五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高于60%。 皖中4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高于50%, 皖北6市中亳州、阜阳、蚌埠自来水普及率低于50%。可以看出皖南要高于皖中地区,高于皖北地区。南方降水量要多于北方,其中长江水系分布于安徽南部,水量丰富而长江是安徽南部自来水供应主要水源地。
分区地域
地级市
农村改水收益率
(%) 100 100 99.18 99.97 100 98.92 88.47 128.45 98.14 80.26 22.09 99.65 97.83 99.09 99.26 99.07 97.03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淮北 亳州
皖北
宿州 蚌埠 阜阳 淮南 合肥
皖中
安庆 滁州 六安 马鞍山 芜湖
皖南
宣城 铜陵 池州 黄山 总计
71.09 37.1 56.41 34.66 39.62 56.72 58.68 96.5 67.04 50.64 22.09 98.02 74.27 92.29 66.62 93.51 58.56
67.6 41.58 53.95 67.78 30.47 80.25 86.24 68.75 67.02 70.51 50.43 100.41 77.34 83.84 58.42 81.69 62.57
表2.1-4安徽省农村各市环境状况(2013年)
Table 2.1-4 the municipalities of the environmentof rural area (2013)
9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1.4基于南北分异的农村文化教育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从下列图表可知:皖南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皖中地区次之,皖北地区相对落后。联系到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阶梯状的特征,即从南往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降低走势,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和其经济水平有很高的正相关性。经济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内容 区域 皖南 皖中 1356 4621 3056 155740 9849 4.03 23.2% 22601.4
皖北 865 3043 2446 137860 6096 2.39 18.8% 16859.1
全省 3250 11124 7712 408460 23908 4.01 24.% 26446.1
举办展览(个) 1029 组织文艺活动 (次) 3460 训练班班举办 (次)
2210
训练班结业人次 (人次) 115860
总支出(万元) 7963
人均文化业务活动支出(元) 区域观看表演人数占总人口比
人均生产总值(元)
8.25 40.9% 39877.8
表2.1-52010年安徽省各区域文化活动统计表 Table 2.1-52010 Statistics of Anhui Regional Culture
2.2安徽省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人居环境状况差异分析
从经济、人口、景观化等方面 选取指标构建城市经济发展评价体 系对相关数据处理之后标准化处理, 用载荷矩阵对初始因子进行方差最 大法正交旋转得到主因子旋转载荷 矩阵,然后对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寻找相似区域的共同特征以及各个 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12] 经过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和城市经 济发展状况以单一经济指标得到的 结果相吻合如图所示:一类城市经 济发展水平最高,二三类发展水平 依次降低。
图2 安徽省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图
Figure2Based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hui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Figure
10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2.1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住宅建设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结合图表可发现这三类地区的居民住宅统一规划、专业设计的比例是依次降低的,这说明在一类地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居民较二、三类地区更加注重住宅建设的规划和设计。从分布集中程度来看,三类区集中程度较一类区二类区都高,综合分析,三类区城市基本位于安徽北部的平原地区,适于集中建房。而功能分区明确、混凝土钢筋结构比例上,仍然呈现的是一类区高于二类区高于三类区的梯次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住宅规划、设计、分区以及房屋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注重居住的品质。
区域比例 调研内容 统一规划 专业人员设计
居住区分布形式
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明确
住宅建筑结构形式
土砖结构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钢筋结构
分散 较集中 集中
一类城市 二类城市 平均所占比例 0.509 0.327 0.182 0.682 0.136 0.502 0.455 0.142 0.395 0.463
平均所占比例 0.493 0.262 0.297 0.609 0.094 0.445 0.424 0.268 0.349 0.383
三类城市 平均所占比例 0.455 0.218 0.205 0.545 0.250 0.435 0.349 0.463 0.285 0.252
表2.2-12010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住宅规划与设计现状统计数据表
Table 2.2-1Statistics of Anhui province rural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data table
图2.2-12010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住宅规划与设计状况统计图
Figure 2.2-1 2010 in rural area of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situation chart
11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2.2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道路交通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从统计图表来看村对外交通道路条数达到10条以上所占的平均比例二类城市所占比例最低,一类城市次之,三类城市最高。按经济分区划分我们可发现三类城市中宿州、阜阳是重要的交通中转站,而且三类城市多为平原区。安徽北部紧邻徐州、南京等一些较发达城市,所以三类区中村村对外交通道路条数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二类城市多分布于安徽南部,山岭较多,所以村村对外交通方面略显薄弱。而村村通公路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一致的梯次差异分布。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道路建设方面做得越好。从道路形式上来看,三类区泥土路平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一类区和二类区。在水泥路方面二类区平均所占比例高于一类区远远高于三类区,一类区柏油路所占比例高于二类区和三类区。综上,安徽省道路形式中水泥路的比例最高,道路结构形式一类区和二类区相当,三类地区明显落后,三类区中泥土路平均所占较高,在道路建设方面仍需加强。
区域比例 调研内容 3条以下
村镇对外 交通道路条数
3-6条 6-10条 10条以上 30%以下
村村通公路率
30%-60% 60%-90% 90%以上 泥土路
道路形式
水泥路 柏油路
一类城市 二类城市 三类城市 平均所占比例 0.208 0.500 0.083 0.208 0.040 0.040 0.280 0.640 0.283 0.435 0.283
平均所占比例 0.241 0.500 0.103 0.155 0.121 0.212 0.273 0.394 0.272 0.531 0.198
平均所占比例 0.152 0.500 0.087 0.261 0.283 0.174 0.261 0.283 0.500 0.304 0.196
表2.2-22010年安徽省农村道路交通现状统计数据表 Table 2.2-2 2010 in rural area of road traffic statistics table Status
12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0年安徽省交通道路统计图区域平均比例0.70.60.50.40.30.20.10一类城市 二类城市 三类城市 60%-90% 3-6条泥土路3条以下水泥路6-10条10条以上30%以下30%-60%90%以上柏油路调研内容村对外交通道路条数 村村通公路率道路形式 图2.2-22010年安徽省农村道路交通现状统计图 Figure 2.2-22010 in rural area of road traffic situation chart
2.2.3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生态环境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由图表显示,一类区垃圾集中处理所占的比例和卫生厕所普及率都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明显的梯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在垃圾处理、卫生厕所建立等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在绿化率方面一类区、二类区相近,无明显差异,三类区绿化较差。
区域比例 调研内容 随意丢弃
垃圾处理方式
随意填埋 集中处理
卫生厕 所普及率 村镇 绿化率
10%以下 10%—40% 40%以上 50%以上 50%以下
一类城市 平均所占比例 0.400 0.080 0.520 0.063 0.438 0.500 0.395 0.605
二类城市 平均所占比例 0.432 0.261 0.307 0.236 0.403 0.361 0.410 0.590
三类城市 平均所占比例 0.609 0.152 0.239 0.375 0.268 0.358 0.632 0.368
表2.2-32010年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统计表
Table 2.2-3 2010 Statistics of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in Anhui
13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0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统计图0.70.6区域平均比例0.50.40.30.20.10一类城市二类城市三类城市 随意填埋集中处理40%以上50%以上随意丢弃10%—40%50%以下10%以下调研内容 垃圾处理方式 卫生厕所普及率 村绿化率 图2.2-32010年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统计图
Figure 2.2-3 2010 Curr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t
2.2.4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异的文化教育状况统计图表及分析
从统计表来看2013年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卫生室一类区最多,三类区次之,二类区略少一点。学校数量看三类区村镇平均数量最多,一类城市次之。村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比较单一,多是看电影、打牌、散步等形式。
研究内容 研究区域 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村卫生室数
(2013年)
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学校数量
(2013年)
一类城市 14.19
二类城市 10.95
三类城市 12.98
8.02 5.99 11.67 棋牌室、 网吧(电脑)
打牌 散步 广场舞
主要文化设施 (比例最高的)
网吧(电脑)
棋牌室
网吧(电脑) 棋牌室 麻将室
主要文化活动形式 (比例最高的)
打牌
看电影 购物
打牌 看电影 散步
表2.2-42010年安徽省农村文化教育现状统计表
Table 2.2-42010 Statistic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14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差异分析
2.3基于以上两种分区方法对安徽省人居环境现存问题的探讨
(1)村庄以及农用房屋的建设方面虽然安徽南部要优于北部地区,一类区优于二三类区,但是整体来看规划和专业设计方面所占比例依然欠缺,对居住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村庄房屋沿公路建设,部分地区“空心”村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反复拆建自住房不仅浪费自身财富的积累,更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4]。
(2)从村庄基础设施来看,安徽省内不同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参差不齐,但总体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落后,道路建设方面皖北地区泥土路仍然占较大比例,村镇娱乐设施基本没有,村镇垃圾随意丢弃、行路难、污水难以处理等问题尚未得到较好解决。 (3)生态问题凸显。随着人口增长以及生产的发展,污水、垃圾、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理不规范,缺乏规划引导。
15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安徽省农村未来居住环境优化的策略 3安徽省农村未来居住环境优化的策略
3.1优化目标
人居环境优化即发展可持续人居环境,就是要使社会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建筑居住环境等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5]。安徽省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建设人居环境必须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3.2可持续人居环境优化内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是伴随我国城乡关系不断调整和城乡建设不断协调的一个较长时期的历史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树立长期努力的思想[6]。由于安徽省省内农村条件差别比较大,资源分布多寡不均,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等,所以居住环境优化要因地制宜。农村居住环境的优化最终目的是协调农村人们居住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一个适居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3.3优化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发展建设人居环境,就要协调生态环境、住宅、交通等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均衡发展各子系统,预防出现“短板效应”,要充分考虑农村发展动态化的特点,才能对未来农村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 (2) 坚持从实际出发
由于安徽省省内各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等存在差异,所以在人居建设方面要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过程中不得侵犯人民权益,不包揽和大肆拆建,同时注重保护地方特色。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乡村规划是指导乡村建设的基本依据,应结合城市乡村产业安排以及特点,形成互动发展、相互促进的体系。在制度上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和倾斜。 (4)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
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政府宏观引导,制定有效的优化建设方案同时要从村民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优先解决农民最关注的问题。人居环境优化一定要有政府帮扶、民众参与、社会支持。 3.4基于分区域探讨结果建立人居理论优化模型
从分区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结果总体来看:安徽南部地区人居环境建设最有,中部地区次之,北部地区最差。从南到北,经济发展状况也呈现出一定的梯次差异,划分的四个一类城市中,安徽南部地区占三个。根据第二大部分对安徽省人居环境分区
16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安徽省农村未来居住环境优化的策略 域划分进行人居环境分析的结果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离不开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物质实体即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人们自身落后的想法。
3.4.1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安徽省南部地区的优化建议
在村庄规划方面:安徽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缺乏合理的规划,住宅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在房屋结构,建筑设计方面,南部居民比较注重居住品质。这就要求政府机构科学深入调研,积极引导来制定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很多地区已经以拆建房审批方式来合理控制房屋分布。政府应及时更新房屋分布动态,请专业人员实时监测进行地籍调查。建设试点村时在确定参加试点工作的村庄时,要重点选择自然禀赋、村庄形态、历史文化、村庄产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经济基础的村庄。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看交通道路建设方面,安徽省南部地区内部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比如村村通率所占比例相对比较高,村内或是村镇之间道路形式主要以水泥路和柏油路为主,且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在对外交通方面略显欠缺,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对外交通道路条数相对较少,但是宣城、黄山、池州等旅游区受旅游发展的带动,对外交通道路日益完善。所以对于南部地区交通道路的优化建设,应有政府引导,充分考虑人们群众的切实需要,深入调研,不断完善。其次在生态环境方面,南部地区绿化覆盖率较高,在垃圾处理、卫生厕所建设方面普遍做的要优于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由于气候等原因绿色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比较多,但是南部地区景区相对较多,在环境卫生的维持上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这需要政府统筹安排合理支配各种资源。对于基层文化设施,整个安徽地区都比较薄弱,这就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图书站、村镇广场等文娱设施来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从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安徽农村地区文化活动普遍是比较单一枯燥的。人们的日常闲暇活动以上网、打牌为主。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失也比较严重,多数到沿海等发达的省市务工。如何留住人才对有关部门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青年人思想活跃,属于思想建设的中间力量,同时南方地区有很多老艺人,安庆黄梅戏和宣城花鼓戏都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去。总的来说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重视农村教育,留住青年人才,鼓励创新等。
3.4.2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安徽省中部地区的优化建议
在村庄规划方面,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在统一规划和专业设计方面做的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在功能分区上做的要优于南北方。房屋结构上来主要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由于省会合肥在安徽省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土地流转、开发力度相应较大,政府应引导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土地出让费用应预留一部分用于乡村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农村改造提升行动,引入公司项目之前应综合考量,除了城郊
17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安徽省农村未来居住环境优化的策略 地区农村外,其他地区农村重在整理改造,不主张大拆大建。
在基础设施方面:从道路交通上看,中部地区对外交通道路数,村村通比例在整个安徽省中处于中游水平,道路形式主要以水泥路为主。政府应根据切实需要做好道路开发建设规划工作,同时在道路保养上也要适当花功夫,乡村要做好保洁工作,安排特定人员。在村庄内部适当安装路灯等基础照明设施,并添加适量摄像头增加安全保障。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中,做好道路、农厕、供水、绿化、垃圾处理等工作。
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思想文化是农村的短板,中部地区做的也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文化活动单一、缺乏文娱设施等,所以应加强农村教育、文化设施等的建设。和南部地区一样一定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重视农村教育,留住青年人才,鼓励创新等。
3.4.3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优化建议
在村庄规划方面:安徽省北部地区在村庄规划、专业设计上都比较薄弱,但是北部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住宅区分布比较集中。安徽北部不少地区呈现“脏、乱、差”的状态。房屋结构形式纷杂多样,破房、简房、棚房、砖瓦房、混凝土房参差不齐。这需要在原来住宅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破简棚房的拆建改建,对新建拆改的房屋要进行考察审批。同时注意厕所的搭建,鼓励卫生厕所的建设,对露天厕所加以拆除整改,同时注意房屋周边环境的绿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徽北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比较欠缺。从道路交通上看,村村通建设率低,道路形式中泥土路仍然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路面环境较差,道路维护方面做得很难令人满意,有些路面刚修几年,大型车辆的轧碾导致扬尘十分严重,道路清洁、道路绿化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解决道路问题需要政府做好扶持组织工作,健全公路养护机制如道路两旁安装相应数量的路灯方便农民夜间行走、整修破损路面、安排道路清扫人员定时清理等。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如建立图书站、村镇广场等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村居民精神生活需求。对于垃圾处理、村镇绿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问题,都需要政府引导,建立长效机制,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既要建设处理站点又要宣传普及随意丢弃垃圾的危害以及绿化带来的益处。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主体是农民,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增强农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使农民群众养成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安徽北部地区一样比较薄弱,由于现代观念的转变,使得之前适用于农村的文化活动市场逐渐萎缩造成文化活动的断档以及人才的流失。例如一些村镇以前每年都有“逢会”,豫剧等戏班子入乡演唱,热闹非常,现在很少有青年人对戏曲还感兴趣以致只有少数长者还围坐戏台下,久而久之很少再有戏班子入乡演唱。上述问题可以说不只是个别村镇的问题,安徽省全省范围内的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村文化的薄弱和衰落。而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要兴建与精神文化生活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如农家阅览室、农村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同时要定期组织人民群众利用闲暇
18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安徽省农村未来居住环境优化的策略 时间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而且要培育新型农民,留住人才,宣传普及科学种田、养殖等知识。另外抵制大操大办红白事、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行为,树立崇尚科学、知识和文明的高尚节操[9]。
19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结论与不足 4 结论和不足
4.1结论
虽然安徽省这几年来,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要建设好农村人居环境必须从农民切身利益入手,本着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观、人本观的理念,从住宅、道路交通、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优化,通过优化指标达标验收等手段,改善安徽省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4.2不足
对于安徽地区人居环境的改善本文只是初步探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调研过程人力有限一些地区未能涉及造成数据不全面,加上个人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具体对策的分析,为此本文有一定缺憾。要实现人居环境的优化,理论和实践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20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孙妮. 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
[2]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与新发展观——系统的分析、统筹的战略、人居环境科学探索[J]. 国土资源,2004 [3]汪琴. 当代城市化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 [4]崔也. 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孙跃杰,叶苹,王勇. 中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问题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 [6]李梅. 乌鲁木齐市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
[7] Dale F. Duhan,Scott D. Johnson,James B. Wilcox,Gilbert D. Harrell. Influences on consumer use of word-of-mouth recommendation sources[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7,25, (4):34-35. [8]李兵弟. 通过村庄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J]. 建筑学报,2006,05:7.
[9]胡伟,冯长春,陈春.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J]. 城市发展究,2006,06:11-17.
[10]蒋淑玲,王宏波.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 农业经济,2010,05:30-32.
[11]拓磊. 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12]王雪红. 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西部财会,2014,09:50-52.
[13]宋春华.平心持正静观反思—对当前建筑设计市场若千问题的思考环境与21世纪华夏建筑[J]2005,3(23):3-6 [14]Mostafa Morsi El Araby.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managing urban land supply and prices in Egypt[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3,27(3):429-458.
21
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致谢
致谢
一回首发现时间如此匆匆,大学四年这么悄然而过了。如今只能拿出薄薄的一纸论文,来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个句号,每念及此倍感惶恐。
此次论文的完成得益于付金沐老教授的悉心指导。从最初的资料收集、开题报告到数据整理、论文定稿,他一次又一次的指出问题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付老师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给我的学习生活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也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我的同学挚友们,非常感谢你们大学四年的陪伴,谢谢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朋友们的关心照顾,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始终记住那句话:不忘初心,只做自己。我们可以选择笑着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一定会积极面对。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