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年产35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20-09-07 来源:易榕旅网


目 录

1总则 ......................................................................................................................................6

1.1编制目的 ....................................................................................................................6 1.2编制依据 ....................................................................................................................6

1.2.1法律法规 ............................................................................................................. 6 1.2.2标准导则及规范 .................................................................................................. 8 1.2.3相关文件............................................................................................................. 9 1.2.4相关资料........................................................................................................... 10

1.3适用范围 ..................................................................................................................10 1.4 应急预案体系 ......................................................................................................... 11 1.5工作原则 ..................................................................................................................14 1.6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16

1.6.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 16 1.6.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 19

2 公司基本情况 ...................................................................................................................21

2.1公司概况 ..................................................................................................................21 2.2企业环保手续完成情况 ..........................................................................................22 2.3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22

2.3.1 生产原辅材料消耗量 ........................................................................................ 22 2.3.2 产品名称及产量 ............................................................................................... 23 2.3.3生产设备及设施 ................................................................................................ 24 2.3.4 生产工艺流程 ................................................................................................... 25 2.4产生废弃物及储存处置情况.................................................................................. 27 2.4.4噪声处置情况 .................................................................................................... 31

1

2.5自然环境概况 ....................................................................................................... 31

2.6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34 3 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 ...........................................................................................36

3.1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 36 3.1.1物质风险识别 .................................................................................................... 36 3.1.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 37

3.2污染物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38

3.2.1液态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 38 3.2.2气态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 39

3.3风险事故管理 ..........................................................................................................40

3.3.1环境事故预防措施 ............................................................................................. 40 3.3.2环境事故发生后措施 .......................................................................................... 41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3

4.1应急组织体系 ..........................................................................................................43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43

4.2.1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 43 4.2.2总指挥职责 ........................................................................................................ 44 4.2.3副总指挥职责 .................................................................................................... 45 4.2.4应急救援办公室 ................................................................................................. 45 4.2.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小组 ............................................................................... 45

b、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每个科室的疏散救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通知、引导员工及其他人员通过就近的安全 ...........................................47

4.3政府主导应急处置后的指挥与协调 ......................................................................49 5.1环境风险源监控 ......................................................................................................50

2

5.1.1气态排放事故监控措施...................................................................................... 50 5.1.2液态泄漏事故监控措施...................................................................................... 51

5.2预警行动 ..................................................................................................................51 5.3报警、通讯及联络方式 ..........................................................................................52

5.3.1报警联络方式 .................................................................................................... 52 5.3.2内部通讯方式.................................................................................................... 53 5.3.3外部通讯方式 .................................................................................................... 53

6信息报告与通报 ................................................................................................................54

6.1内部报告 ..................................................................................................................54

6.1.1事故信息报告.................................................................................................... 54 6.1.2事故信息通报 .................................................................................................... 54 6.1.3电话通报及联系词内容 ...................................................................................... 55

6.2外部通报 ..................................................................................................................55 6.3信息上报 ..................................................................................................................56 6.4事故报告内容 ..........................................................................................................56 6.5信息公告内容 ..........................................................................................................56 7应急响应与措施 ................................................................................................................58

7.1响应程序 ..................................................................................................................58 7.2响应程序 ..................................................................................................................59 7.3应急措施 ..................................................................................................................59

7.3.1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59

7.4应急监测 ..................................................................................................................68 7.5应急终止 ..................................................................................................................71

7.5.1应急终止条件.................................................................................................... 71 7.5.2应急终止的程序 ................................................................................................ 71

3

7.6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71

8后期处置 ............................................................................................................................72

8.1善后处置 ..................................................................................................................72 8.2保险 ..........................................................................................................................72 8.3工作总结与评估 ......................................................................................................72 9保障措施 ............................................................................................................................73

9.1通信与信息保障 ......................................................................................................73 9.2应急队伍保障 ..........................................................................................................73 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73 9.4经费保障 ..................................................................................................................74 9.5其他保障 ..................................................................................................................75

9.5.1已有救援装备保障............................................................................................. 75 9.5.2交通运输保障.................................................................................................... 75 9.5.3 救援医疗保障 ................................................................................................... 75 9.5.4治安保障........................................................................................................... 75

10培训与演练 ......................................................................................................................77

10.1培训 ........................................................................................................................77 10.2演练 ........................................................................................................................77 10.2.1演练内容 .............................................................................................................77 10.2.2演练方式 .............................................................................................................78 10.3记录与考核 ............................................................................................................78 11奖惩 ..................................................................................................................................78

11.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奖励制 ............................................................................78 11.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78 12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79 13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79

4

14附则 术语和定义 ............................................................................................................80 15附图、附件 ......................................................................................................................82

5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根据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故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本单位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控制事故扩散和蔓延,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企业职工、家属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提高事件应对能力,避免或减轻事件影响,加强企业与政府应对工作衔接,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截止,保护环境,促进环境恢复,特制定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

6

年11月1日起施行)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7

⑽《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⑿《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

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 ⒃《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1.2.2标准导则及规范

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⑶《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⑸《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⑻《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8

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⑾《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⑿《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 ⒀《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 ⒂《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⒃《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190-2013)

⒄《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310-2010) 1.2.3相关文件

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⑵《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5版)

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9

(环发[2015]4号)

⑺《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政发[2004]203号)

⑻《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环发[2011]50号)

⑼《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应急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云环应发[2013]12号) (10)《弥勒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2.4相关资料

⑴由重庆大润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所编制的《年产35万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站环境影响报告表》(2019年5月);

⑵其他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的相关资料;

⑶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审批的《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关于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年产35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弥环发[2019]98号);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发生废水、水泥粉、矿粉、粉煤灰、废矿物油泄露等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

10

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除尘系统故障,粉尘未达标排放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环境应急预案定位于控制并减轻或消除污染。本应急预案为突发环境事件综合预案,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司内易导致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建立预警机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应急工作原则和应急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准备。

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预案文本体系主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文本、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三部分。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从总体上阐述了公司基本概况、所涉及的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预警、相关信息及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备案实施及附件(包括救援电话联系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表、应急物资装备清单、所内地理位置图、所内平面布置图、应急救援疏散路线图、公司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风险源位置图)等,是应对公司突发的各类环境事件的综合性文件。

2.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公司的规模、性质、风险物质的储量、风险物质的储存临界

11

量、储存设施的安全稳定性、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等综合评估了公司的风险类型。

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从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应急避难场所及周围资源、政府资源等综合的多方面调查应急资源的储备和管理,保障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保证资源尽快投入使用,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保障应急救援工作有效进行。

4、与其他预案的相互关系

弥勒市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的级别高于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不同却又有相互交叉部门,交叉部门相互支持。

①弥勒市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与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交叉部分,整体上后者服从于前者。前者范围广,后者针对性强。

②公司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交叉部门,特指既能引发环境事故又能引发安全事故的事件,比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液体泄漏等,本项目指火灾事故。

5、预案间衔接关系

12

(1)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与政府预案的衔接关系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政府预案联络人定为张荣寿,主要负责主持修订本项目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同时将预案修编过程编制的应急物资调查报告、风险评估和预案文本送至环保局备案,协助环保部门收集信息,服务于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编修。同时定期修整、更新预案文本,将变更的联络方式、物资等信息进行更新,保持信息的准确性,相应的环保部门的文本也同时进行更新替换。企业方联络人与联络方式:张荣寿,139****1199政府部门联络人与联络方式:弥勒市环保局*************。

(2)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对本项目而言,火灾事故属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内容,防火、救火、恢复生产等内容体现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中,但是不可避免的火灾事故时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燃烧烟尘、燃烧残余固废向环境空气、水体和土壤泄漏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这类事故又属于突发环境应急预案。这样两者就有了交叉部分,应急物资、应急队伍会有交叉、重叠部分,为了保证两套预案系统合理有序,发挥到相应的作用,指定突发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中的应急保障组组长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负责火灾应急工作的员工进行交接。应急预案体系框图见图1-1。

13

弥勒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相衔接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限公司安全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环境应急预案弥勒市聚重混凝有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图1-1 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图

1.5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4

(2)依法应急,规范处置。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合法环境权益,使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3)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由总经理负责,各部门、车间分级管理、协调作战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分队的作用,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形成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

(4)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各社会团体的力量,形成上下一致、主从清洗、指导有力、配合密切的应急处置机制。

(5)专家指导,科学处置。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施设,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监察等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长期影响。

15

(6)充分准备,分级备案。坚持平战结合,即平时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充分的培训、演习和演练,才能应付战时的紧张局面;同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做好衔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

1.6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1.6.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根据环保部第17号令《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研判,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按国家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上报办法要求,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如下: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16

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

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17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公司、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18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6.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本预案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第17号令)中分级方法,结合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范围进行事件分级。按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公司级、社会级:

1、公司级:(Ⅱ级事件)

危险废物少量泄露,仍在公司厂界范围内,对生产、生活、外环境影响较小,依靠公司技术力量能控制处理的事件,但在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汇报原则。

2、社会级(Ⅰ级事件)

污染的范围超出了厂界或污染的范围在厂界内但公司不能独立处理,为了防止事件扩大,需要调动外部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如危险废物大量泄露出公司厂界、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

当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无法判定时,可参照1.6.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方法判定。

19

20

2 公司基本情况

2.1公司概况

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镇人民路西秀园小区SP-33号,公司占地属租用位于弥勒市东风农村普龙村、原合一砖厂土地使用,占地面积为11167㎡目前公司宿舍楼、办公楼沿用原有保留设施。公司建成1条1250m³/d混凝土生产线,年产混凝土35万m³。生产线设置了4个筒仓(3个水泥筒仓、1个粉煤灰筒仓)。公司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通信有保障,方便原辅材料的运输,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也方便混凝土商品的输出。公司设置沉淀池、循环水池、隔油池,沉淀池设置4个,分别处理洗车产生的废水、搅拌机清洗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以及生产废水,隔油池处理食堂污水,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生产。公司基本信息见下表:

表2-1 企业基本信息汇总一览表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企业性质 法人代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镇人民路西秀园小区SP-33号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投资或控股) 所在街道(镇) 最新改扩建日期 联系电话 弥阳街道 2019年6月 张荣寿 91532526MA6KPD7B2C

21

邮政编码 占地面积 企业规模 经度坐标 纬度坐标 评估范围 工作制度 652300 11167平方米 职工人数 建筑面积 小型 28人 11167平方米 东经103°25′5.44673″ 北纬24°19′19.20658″ 所属行业 历史事故 整个企业 水泥制品制造(C3021) 无 一天一班制,每天工作8八时,年工作300天 2.2企业环保手续完成情况 现有项目环保手续完善,具体情况完成见下表:

表2-2 企业环保手续办理情况一览表

日期 环保手续 委托重庆大润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所编制的《年产3520019年6月 万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站环境影响报告表》 取得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审批的《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关于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2019年7月17日 公司年产35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弥环发[2019]98号)。 备注:新哨街道划至弥勒市辖区,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相关环保问题由弥勒市环境保护局负责监管。 2.3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2.3.1 生产原辅材料消耗量

由于混凝土规格根据建设工程的需要而定,不同规格的混凝土容

22

重不同,以生产混凝土的平均容重2.5t/m3计,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项目年产混凝土35万m3,则年生产混凝土约90万吨。项目所需的水泥、砂、碎石、煤矿粉、外加剂等原料通过市场购入专用罐车运入厂区后,通过管道,以压缩空气吹入粉料筒仓进行储存,辅以螺旋输送机。项目所需的砂石料自合格的砂石料厂采购。项目生产原料使用、供应方及能源使用情况见表1-3。

表2-3 公司生产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原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碎石 煤矿粉 外加剂 水 合计 年耗量(万吨) 11.5668 26.5356 39.8034 4.7628 0.1633 7.539 90.3709 用途 主要原料 主要原料 主要原料 主要原料 添加剂 生产用水 来源 从正规厂家购置 东风农场市政供水管网 2.3.2 产品名称及产量

公司实际生产规模为:1条生产线,每条生产量为1250m3/d,年产35万m3商品混凝土。项目以生产销售普通混凝土为主。搅拌站生产主要生产混凝土强度等级着重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C15、C20、C30、C40、C50混凝土为主。

表1-4 产品方案

序号 1 车间、生产线 混凝土生产车间 产品名称及规格 C15、C20、C30、设计生产能力 35万m3 年运行时间 300d

23

C40、C50商品混凝土 2.3.3生产设备及设施

公司生产主要设备为搅拌主机等,主要环保设施有沉淀池、清水池、循环、隔油池等。

表2-4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名称 混凝土搅拌机 配料仓底皮带机 上料斜皮带机 骨料称量装置 水泥称量装置 水称量装置 外加剂称量装置 粉煤灰称量装置 托泵 泵车 物料运输车 发电机组 试验检测仪器 装载机 台数 1套 1套 1套 4套 1套 1套 1套 1套 2部 1部 4台 1台 1套 2台 规格型号 ZHS120型 1000mm 1000mm 47米一台 300Kw 50型 备注 2m3双卧轴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

24

15 混凝土运输车量 15台 2.3.4 生产工艺流程

项目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所有工序均为物理过程,生产时首先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标号对各种原料进行计量配送,之后进行配料,配料过程采用电脑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品质,之后进行计量,泵送入混凝土车,最后送建筑工地。

该搅拌站砂、石提升以封闭式皮带机输送方式完成。水泥、粉煤灰则以压缩空气吹入散装粉料筒仓,辅以螺旋输送机给各粉料秤斗供料,搅拌用水采用压力供水。该搅拌站添加的外加剂主要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成分大多是由聚乙烯醇单甲醚和甲基丙烯酸先酯化再和甲基丙烯酸缩合而成的大分子链化合物,无异味产生。

其工艺流程为:生产厂家专车运至本项目的散装水泥、粉煤灰通过封闭的管道分别输送入水泥筒仓;外购来的石料、砂料均堆存于全封闭式,仅在车间北部中间位置留有车辆进出口(宽6m,高12m)仓库内,进料口也设置于车间内。

需进行生产时,砂料、石料按需要的量根据一定比例用装载机铲装至骨料仓(位于封闭式车间内)进行配料,再通过全封闭式皮带送入计量仓,最后送至搅拌主机,同时水泥、粉煤灰按一定比例通过管道放入搅拌机(全封闭式),加水进行搅拌;项目方根据需方所需的

25

混凝土规格和数量进行配料,待各种原料充分混合后,混凝土从搅拌机中放入重型罐式货车或拖式混凝土泵,外售给各施工场地。项目区建有试验室,对每批次的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包括对拌和物性能(坍落度、扩展度、凝结时间、容重等)、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弯强度、劈拉强度等)、耐久性能(早期抗裂性能、冻融、抗渗等)和长期性能(收缩和徐变)的检验。

该搅拌站建成后,年产35万m3混凝土。主机为HIS120,生产工艺先进,污水沉淀循环使用,粉尘采用脉冲式除尘器处理。

工艺流程图如下:

26

图2-1 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流程图

2.4产生废弃物及储存处置情况 2.4.1废水处理处置情况

项目区用水主要为搅拌机清洗用水、运输车辆清洗用水、混凝土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洒水降尘用水,产生废水为搅拌机清洗废水、运输车辆清洗废水、生活污水及雨水。

27

①搅拌机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产生量为4.5m3/d,1350m3/a。

②生产用水:每立方混凝土需水215.4L,每天平均生产混凝土1166.7m³,每天平均用水量为251.3m3,此部分水全部由产品带走,不产生废水。

③车辆清洗产生的废水:车辆清洗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产;产生量约为14.4m3/d,4320m3/a。

④生活污水:公司采用旱厕,所以生活污水主要是食堂污水及洗漱废水,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通过沟道汇入生活污水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6128m³/d,483.84m³/a。

⑤公司生产区雨水通过地面径流汇集后,由厂区门口排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后进入沉淀池回用。

表2-4 厂区污水种类及其处置方式表

类别 搅拌机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水 生产用水 车辆清洗产生的废水 生活污水

处置方式 收集后沉淀处理 产品带走 经沉淀池沉淀处理 汇入生活污水沉淀池 28

处置效果 不外排,对环境无污染 无废水产生 不外排,对环境无污染 不产生废水,对环境无污染

雨水 汇入初期雨水收集池 不外排,对环境无污染

图2-2 项目水量平衡(m3/d)

2.4.2废气处理情况

公司生产期间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水泥筒仓、煤灰粉筒仓及矿粉筒仓顶部布袋除尘器排出的无组织粉尘;原料堆场、混凝土搅拌系统、载重机砂石料运输区、砂石料给料过程、皮带输送系统,项目场地区等产生的无组织粉尘及厨房油烟。

项目水泥筒仓、煤灰粉筒仓及矿粉筒仓顶有组织粉尘通过筒仓顶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出;食堂油烟经抽油烟机净化处理后由高于楼顶1.5m排气筒排放。

砂石料皮带输送系统设置了彩钢瓦棚防扬尘设施,其余无组织粉

29

尘产生区域采用洒水抑尘。 2.4.3固废处置情况

厂区内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沉淀池沉渣、试验室固废、机修固废、生活垃圾。

搅拌机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混凝土运输车辆清洗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回用于生产作为原料使用,机修固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清运处置,废机油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由机修厂家进场修理时带走。

项目运营期间施工人员共28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1.0kg/人·d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8kg/d,8.4t/a。项目区设置1个垃圾暂存点,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30

2.4.4噪声处置情况

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运输车辆、装载机、物料传输装置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本项目厂区面积较大,绿化条件良好,在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减振措施以及墙体隔声措施后西、南、北厂界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东厂界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b类标准。 2.5自然环境概况

摘抄环评报告如下: 1、地理位置

弥勒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是红河州\"北大门\",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市内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北依昆明市石林县、南接本州开远市、东邻文山州丘北县、西连玉溪市华宁县,处于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市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

新哨镇位于弥勒市中部腹地,距县城18公里,交通便利,区位

31

优越。本项目位于弥勒市新哨镇原东风合一砖厂内,坐标为地理坐标:东经:103°25′5.44673″,北纬:24°19′19.20658″,周边环境以农田为主,东面为废弃砖厂,东面、西面、北面均为农田。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2,项目周边关系情况见附图4。

2、地形、地貌、地质

弥勒市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点位于新哨东面的金顶山,海拔约2315米,最低点为南盘江出境处,海拔约862米。

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多样,根据成因及形态不同,主要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岩溶地貌、构造溶蚀和断陷湖积盆地等类型。

拟建设厂址地形呈梯状,东面相对较高。地貌简单,地下水系不发达,水文地质条件良好。项目建社区未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3、水文特征

弥勒市主要地表水体为甸溪河、茶叶塘、蚂蝗沟、小普特河、小

32

可乐河和歪者山水库、太平水库等。甸溪河位于弥勒市中部,属南盘江左侧支流,全长117km,径流面积3672km2,径流量9.425亿m3。由发源于石林县的花口河,师宗县的禹门河、陆良县的白马河于弥勒市城东汇合成甸溪河。流经弥勒市境内的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最后于朋普镇东南汇入南盘江,属于珠江水系,是弥勒市的主要河流之一江属。其中,主河道长109km,弥勒市境内径流面积1568K㎡

项目所在地表水为西面约372m处的甸溪河,项目所在地表水水系图见附图3。

4、气候、气象

弥勒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接近北回归线纬度。由于境内地形多样,导致气候也呈现立体特点,海拔1600m以下的河谷地带和坝区,属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9.7℃;海拔1600~2000m的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海拔2000m以上的东山少数地区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5~14℃,立体气候明显。弥勒市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73℃,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2.2℃(6~7月),月平均最低为9.8℃(1月),极端最高气温36.1℃(1969年5月),极端最低气温-4.5℃(1982年12月)。全年夏秋多雨(占年雨量85%左右),冬春多干旱,多年平均降雨量

33

987.5mm,20年一遇最大日降雨量为143.70mm,12h降雨量为106.30mm,6h降雨量为78.60mm,1h降雨量为64.1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68.9mm,相对湿度69.5%,年均无霜期349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1764h,全年总辐射132.5千卡/cm2。项目区常年以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22m/s。

新哨镇地处滇南腹地,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度变化小,日照充足,自然条件较好,境内最高海拔2315.5米,最低海拔1320米,平均海拔1450米;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4.2℃,年平均气温17.3℃。

2.6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和水环境风险受体。其中,大气环境风险受体主要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植被等,按人口数量进行指标量化;土壤环境风险受体主要为企业周边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等区域;水环境风险受体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区域,可按其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级别划分。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见表3-1。

34

表3-1 企业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环境要主要保护目标 素 环境空气 普龙社区 大龙潭 中以则村 地表水 甸溪河 区的方位 东 西 东北 东 距离(m) 158 556 892 372 800 350 650 / Ⅳ类 二类 相对于生产至生产区厂界规模(人) 区划 环境功能

35

3 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

3.1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的内容要求,并结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发[2016])进行识别。

3.1.1物质风险识别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包含生产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

公司主要产品为混凝土,主要使用水泥、砂子和石子为原料。生产原辅材料中不含有危险化学品等风险物质,公司车辆在附近加油站加油,故不设有柴油储存点,整个厂区内没有风险物质,但存在能够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若发生地震,就会引起筒仓倾倒,后果严重。

根据各生产环节涉及到的物质,厂区存在物质风险的识别结果见表3-1。

表3-1 厂区物质风险识别

类别 液物质名称 事故废水 最大储量 260m 3风险类型 泄漏 是否能够发生 是否为环境 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物质 是 否

36

态 气态 废矿物油 水泥粉 矿粉 粉煤灰 粉尘 0.4t / 泄漏 泄漏 泄漏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 根据上表的识别结果可知,厂区内的风险物质为废矿物油,此外易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物质有:

⑴液态污染物质:事故废水。

⑵气态污染物质:①水泥粉、矿粉、粉煤灰;②粉尘。 项目风险物质概况如下表所示:

表3-2 厂区风险物质概况表

物质名称 水泥粉 概况 通过卸料泵输送进水泥仓,在输送的过程中,若加料是泄漏、除尘系统故障或筒仓因地震倾倒等原因,导致水泥粉泄漏,对施工人员及周边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 矿粉 若加料时泄漏、除尘系统故障或筒仓因地震倾倒等原因,导致水泥粉泄漏,对施工人员及周边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若加料时泄漏、除尘系统故障或筒仓因地震倾倒等原因,粉煤灰 导致水泥粉泄漏,,对施工人员及周边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粉尘 事故废水 废矿物油 有组织粉尘通过筒仓顶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出,若布袋破损,粉尘泄漏,会产生大气污染。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外加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产生的废水略显酸性,泄漏对土壤有影响。 油桶收集,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 3.1.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含主要涉及生产装置(水泥筒仓、矿粉筒仓、粉煤灰筒仓、布袋除尘器)和实验室机械设备以及沉淀池。

37

根据公司的生产特征,并结合物质风险识别。公司存在的风险生产设施详见表3-3。

表3-3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编号 1 2 3 4 5 6 主要生产 设施 水泥筒仓 矿粉筒仓 粉煤灰筒仓 布袋除尘器 机械设备 沉淀池 所含污染物质 水泥粉 矿粉 粉煤灰 粉尘 废矿物油 废水 风险类型 泄漏 泄漏 泄漏 泄漏 泄漏 泄漏 风险设施情况 生产区 生产区 生产区 生产区 危废暂存间 厂区外 3.1.3风险源识别

根据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附录B规定:

公司涉及的危险物质为废矿物油。 废矿物的临界量2500t

公司废矿物油用油桶收集储存在危废暂存间,类比废矿物油,公司风险物质中的废矿物油储存量小于临界量,为一般风险源。 3.2污染物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3.2.1液态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本公司可能发生的液态泄漏事故主要有废水泄漏和废矿物油泄漏。

⑴废水泄漏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公司事故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泄漏对搅拌站及周边

38

农田有影响。

目前公司设置沉淀池,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沉淀后回用与于生产,蓄水过程中,由于风化、水蚀等原因导致废水泄露。泄漏的废水中由于使用外加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原因,废水水质略显酸性,泄漏的废水易对土壤造成影响。公司定期清理池底沉渣,另外,公司还有一个应急水池,在事故发生时,可应急储存废水。

⑵废矿物油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公司搅拌站内的机械设备维修时会产生废矿物油,废矿物油用油桶收集储存在危废暂存间,如果油桶破损,废矿物油发生泄漏,泄漏的废矿物油对水环境及土壤都有影响。由于厂区内废矿物油的储量较少,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 3.2.2气态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厂区内主要气态废物为水泥粉、矿粉、粉煤灰、粉尘。 ⑴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中,在加料(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时,若接口破裂,导致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给周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⑵除尘系统故障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每个筒仓顶部均安装了布袋除尘器,如果装料或使用过程筒仓内负压而产生粉尘外排,导致污染事故;

39

3.3风险事故管理 3.3.1环境事故预防措施

⑴废水泄漏事故预防措施

①公司定期检查每个沉淀池、清水池等是否有漏水现象,并定期清理池底沉渣;另外,定期检查应急池是否完好;

②公司采用明渠收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方便观察、应急维修及更换;

③公司雨水设置雨污分流,在事故发生时,排入雨水沟的事故污水可以得到有效收集;

④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沉淀池沉淀池,保证污水不泄漏。

⑵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事故预防措施

①在水泥粉、矿粉、粉煤灰输送至筒仓之前,认真检查其接口是否被损害;

②使用人员做好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③每个筒仓均安装了布袋除尘器,以减少装料或使用过程筒仓内负压产生的粉尘外排污染事故;

④关注新闻,了解是否有地震等自然灾害,提前防止筒仓倾倒。 ⑶废矿物油泄漏预防事故

①定期检查油桶的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新的油桶; ②废矿物油用油桶收集放置在危废暂存间,危险废物暂存间地面

40

及裙角采用土工膜+防渗混凝土进行防渗,防渗层为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10-7 cm/s。危废间设置规范标识标牌,门口设置2个灭火器。

⑷除尘系统事故预防措施

①公司平均每个月更换一次布袋,确保了布袋的除尘效果; ②公司定期检查布袋的除尘情况并及时更换;注意排尘浓度是否正常,及排尘浓度的变化,检查布袋是否泄漏。 3.3.2环境事故发生后措施

⑴废水泄漏事故发生后措施

①迅速找准泄漏事件的原因,对泄漏点或故障设施进行封堵和修复;

②用沙袋围堵泄漏的事故废水,并将泄漏的事故废水用抽水泵引入厂区循环水池中中;

③事故处置完毕后,可继续生产。

⑵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事故发生后措施 ①迅速查找故障点,及时修复; ②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

③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如果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

④若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则停止事发生产线;

41

⑤若筒仓(内有水泥粉、矿粉、粉煤灰)因地震等原因倾倒,转移筒仓内的物料。

⑶除尘系统故障事故发生后措施

①应急处理人员立即封堵泄漏口,防止风力将造成杨尘污染环境;

②应急处理人员对泄漏口进行修理,必要时立即更换布袋; ③援助人员速将现场粉尘清理干净;

④若长时间难以维修好,应停止故障系统的生产线,待维修处置好再进行生产。

⑷废矿物油泄漏事故发生后措施

①立即查明废矿物油泄漏的原因,并及时修正;

②先对事故油桶内还未泄漏的废矿物油转移至完好的储存设施内,再将泄漏的废矿物油收集至另外的储存桶,并对泄漏所造成的地面及周围环境进行油污染处置;

③设置警戒线、灭火器,限值无关人员或非工作人员进入,隔绝火源。

42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为防范和处置上述突发环境事件,公司成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同时成立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办公室下设4个小组(抢险救援组、环保应急组、应急保障组和疏散救护组)。应急指挥部定期召开会议,实施培训和演练,建立规范的制度、程序等。

应急救援现场处置体系包括:抢险救援组、环保应急组、应急保障组和疏散救护组。组织机构见图4-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办公室抢险救援组污染事故现场环保应急组疏散救援组应急保障组

图4-1 应急组织结构框架图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4.2.1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⑴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修改,组件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查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预备工作;

⑵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响应级别;

43

⑶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⑷批准启动现场抢救方案;

⑸报告上级机关,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⑹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应急救援级别; ⑺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⑻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⑼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4.2.2总指挥职责

(1)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3)负责启动与终止本预案工作;

(4)负责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状况,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按照本预案推动应急组织工作的发挥;

(5)视突发环境事件状况和可能演化的趋势,判定是否需要外部救援或外借应急物资。

(6)当需要借助外部应急力量,政府及有关部门介入后,把环境应急指挥权移交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并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

44

(7)负责向政府的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监测、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4.2.3副总指挥职责

副总指挥的职责是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若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4.2.4应急救援办公室

⑴负责人员、应急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⑵协助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现场处置救援工作; ⑶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⑷负责发布应急救援行动的指令; ⑸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⑹向上级汇报告和向周边政府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政府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 4.2.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小组 (1)抢险救援组

①组成

组长:李青(搅拌站站长)

组员:毕友俊、戚红云、杨学英、陈泽斌。 ②职责

a、负责在事故抢险过程中所需的维修设备工具进行存取; b、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对故障或损坏设备进行维修;

45

c、组织公司内部人员或周边居民严格按照抢救方案实施现场抢救,防止污染事故扩延;

d、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e、对事故泄漏点进行封堵,更换损坏的容器; f、严格按抢险方案有序、有效的实施现场抢险工作。 (2)环保应急组

①组成

组长:李安国(实验室主任) 组员:韩杰、韩梓繁 ②职责

a、配合外部监测部门采样监测,提供现场协助;

b、负责事故发生后水质监测,若遇消防事故,则对公司下风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控,确定疏散范围(影响范围);

c、转移泄漏点的废水、废矿物油至空闲容器内,并做好处置工作。 (3)应急保障组

①组成

组长:蔡朝明(调度科科长) 组员:普红忠、赵云超 ②职责

a、做好处理环境事件的资金保障工作,负责院内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与发放;

46

b、做好安全警戒,确保救援现场交通流畅,确保运送抢救物资及人员的畅通;

c、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协助对现场及周围人员防护指导,组织人员安全疏散或转移;

d、负责保障事件现场与应急指挥机构及外界的通讯联络,保证院区内所有通讯处于畅通状态;

e、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伤员的救护工作,将受重伤的人员送至急诊科抢救。 (4)警戒疏散组

①组成

组长:李云峰(车队长) 组员:白小和、戚红琼 ②职责

a、熟练掌握疏散程序和逃生方法,熟悉本公司、本楼层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b、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每个科室的疏散救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通知、引导员工及其他人员通过就近的安全

公司应急救援队伍通讯方式

组别 指挥部 抢险救援组 姓名 张荣寿 杨汝劲 李青 毕友俊 47

应急岗位及联系方式 总指挥(总经理)139****1199副总指挥(副总经理)135****4533组长(搅拌站站长)159****7614组员189****6116

戚红云 杨学英 陈泽斌 李安国 环保应急组 韩杰 韩梓繁 蔡朝明 应急保障组 普红忠 赵云超 李云峰 警戒疏散组 白小和 戚红琼 组别 单位 组员151****1869组员183****5101组员181****8506组长(试验室主任)159****2762组员135****8314组员187****1275组长(调度科科长)151****8989组员183****6331组员158****0763组长(车队长)135****9884组员157****8961组员151****6452 外部救援通讯方式

联系电话 ************ ************(110) ************ ************(119) 0873—6122254 0873—6122387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 弥勒市公安局 弥勒市安监局 外部 弥勒市消防大队 弥勒市人民医院 弥勒市人民政府 弥勒市政府应急办 新哨镇街道办事处 48

4.3政府主导应急处置后的指挥与协调

在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介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后,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移交指挥权至政府部门组建的应急指挥部,并全力支持、配合政府应急指挥部的工作,公司各应急小组维持原有职能,并全力支持、配合政府应急指挥部的工作。

49

5预防和预警

5.1环境风险源监控

针对公司危险源及环境风险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公司内在装有监控系统,对重要设备的运行状况、重点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好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在事故未发生前预先发生隐患或事故发生时及时发现异常;另外,通过相关报警系统的设立,能及时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异常状况进行自动报警,以便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避免环境事故的发生或事态的扩大,确保各环境防治设施能正常运行。厂区内的风险物质为废矿物油,此外易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物质有:

表5-1 风险物质概况表

物质名称 水泥粉 概况 通过卸料泵输送进水泥仓,在输送的过程中,若加料是泄漏、除尘系统故障或筒仓因地震倾倒等原因,导致水泥粉泄漏,对施工人员及周边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 矿粉 若加料时泄漏、除尘系统故障或筒仓因地震倾倒等原因,导致水泥粉泄漏,对施工人员及周边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若加料时泄漏、除尘系统故障或筒仓因地震倾倒等原因,粉煤灰 导致水泥粉泄漏,,对施工人员及周边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粉尘 事故废水 废矿物油 有组织粉尘通过筒仓顶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出,若布袋破损,粉尘泄漏,会产生大气污染。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外加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产生的废水略显酸性,泄漏对土壤有影响。 油桶收集,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 5.1.1气态排放事故监控措施

5.1.1.1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露事故监控措施

50

①公司每天安排专人对供应接口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做好维修;同时,公司定期检查筒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做出判断。 5.1.1.2除尘系统故障事故监控措施

公司定期对布袋除尘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发现有布袋破损及时更换

布袋,保证粉尘的达标排放。 5.1.2液态泄漏事故监控措施

公司存在的液态污染物主要为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由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所添加的外加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废水水质略显酸性,若泄漏对周边土壤有影响。废水泄漏发生在沉淀池。公司设有安全科,对其情况进行监控了解,保证各设施的正常运行。

公司每天对废矿物油收集桶仔细检查,若发现收集桶破损或漏油,及时处理,更换收集桶。 5.2预警行动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预警,并启动本预案,企业报警信号系统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涉及的范围,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警为一般环境事件级,具体如下:

一般环境事件级 ⑴废水泄漏事故; ⑵废矿物油泄漏事故; ⑶除尘系统故障事故;

⑷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事故;

51

⑸影响范围超出公司区域外,仅靠公司现有的救援力量无法完成紧急救援,需社会力量才能完成应急救援的突发环境事故。

可能污染周围企业、土壤及居民生活,展开应急救援,第一时间阻断污染源,控制污染扩散范围,同时依照程序立即向政府职能部门报告。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⑴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⑵发布预警公告:事故发生后首先按照指挥部的命令通过电话、警铃通知全厂人员,根据危险等级由对应的部门发布相应的预警通知;

⑶转移泄漏的废水、废矿物油,堵塞粉尘泄漏口,并进行妥善处置; ⑷在事故发生一定范围内根据需要迅速设立危险警示牌(或设置隔离带),禁止与事故无关人员进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⑸及时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物资材料供应保障工作。

⑹针对突发事故影响范围,通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周边企业组织协调处理。

5.3报警、通讯及联络方式

5.3.1报警联络方式

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张荣寿担任,电话:139****1199,副总指挥由杨汝劲担任,电话:135****4533。负责人在接到情况报告后,组织先期处置的同时,迅速通报相关单位,并及时查明事件详情,情况严重的由应急指挥部决定拨打110、119或120求助。

52

5.3.2内部通讯方式

电话或口头通知各部门。应急组织通讯录见附表一;内部应急救援联系电话表。 5.3.3外部通讯方式

外部通讯方式详见附表一:外部应急救援电话联系表。

53

6信息报告与通报

6.1内部报告

当发生环境事故或发现有隐患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应急救援办公室值班人员或公司应急指挥部。24小时值班电话:151****8989,应急总指挥电话(139****1199)。 6.1.1事故信息报告

发生一般环境事件: ⑴废水泄漏事故; ⑵废矿物油泄漏事故; ⑶除尘系统故障事故;

⑷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事故;

⑸影响范围超出公司区域外,仅靠公司现有的救援力量无法完成紧急救援,需社会力量才能完成应急救援的突发环境事故。

事发岗位人员应在5分钟之内电话汇报值班人员或相关领导,值班人员或相关领导收到事故信息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若影响外部环境,则董事长或总经理根据在事发20分钟内立即向弥勒市环保局及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外部力量应急救援。总经理(张荣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由副总经理(杨汝劲)负责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时做好应急准备。 6.1.2事故信息通报

为确实达到良好通知效果,通知内容制定如下:

⑴(废水、废矿物油、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报警:“紧急通知!

54

(废水、废矿物油、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地点: ,泄漏方向 ,处置人员各就定位!”

⑵除尘系统故障报警:“紧急通知! 粉尘泄漏!地点: ,泄漏方向 ,处置人员各就定位!”

⑶疏散警报“疏散通报!非紧急应急编组人员(人员、车辆),现在开始(准备)疏散,疏散路线经 ,向 方向疏散。”

⑶解除报警:“各位员工请注意! 环境污染事件已停止,请疏散员工返回各自岗位。” 6.1.3电话通报及联系词内容

电话通知内容必须清楚、简明。注意内容包括: (1)通报人姓名;

(2)污染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型; (3)意外状况描述; (4)事故报告; (5)处置措施; (6)其他事项;

6.2外部通报

当发生不可控突发事件时,总指挥在接到内部报告后,应第一时间以电话的方式通知周边风险受众,告知事件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污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避险措施等。

55

6.3信息上报

突发环境事件产生后,发现人员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在5分钟之内报告公司相关领导,相关领导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值班人员汇报,并组织救援处置工作,事故排除(应急救援结束)后由应急指挥部人员将事故内容上报应急总指挥,整理归档,作为完善预案的依据。

当环境事件影响公司外、周围企业(单位)环境质量时,公司应急指挥部应在事发20分钟内上报弥勒市环保局,请求协助深入调查;若发生火灾时还要及时通知当地消防、卫生、医疗等部门,请求协助;事故排除(应急救援结束)后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将事故内容上报弥勒市环保局备案。

6.4事故报告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内容包括:

(1)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型(火灾、泄漏、爆炸等); (2)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 (3)直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已采取的环境应急措施,已污染环境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

(5)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

6.5信息公告内容

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应本着“公开、广泛”的原则在网上或当地信息公告栏发布公告,告知周围企业、居民。

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公告内容包括:

56

(1)突发环境事件概述,情况概述应包括6.3章节的内容; (2)对周边公共环境的影响情况:

(3)事后公司是否恢复正常运营和已消除事故障碍;

(4)若网上公告,则说明信息查阅方式及意见反馈方式的各种联系方式;

(5)若在当地信息公告栏公告,则查看意见箱是否有反馈意见; (6)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企业和居民等方面的意见反馈截止时间。

57

7应急响应与措施

7.1响应程序

接警、通报人员到位判断、决策指挥到位信息反馈物资调配应急 启动人员救助险情控制信息通报指挥 控制医疗救助扩大应急请求增援事态 发展环境保护人员疏散有效 控制技术支持应急 恢复相关联络应急 结果现场清理善后处理后期处置事故处理分析总结图7-1 公司应急响应程序图图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为一般环境风险级。 公司发生的突发环境事故有:废矿物油泄露、废水泄露、除尘系统故障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超出公司区域外,或仅靠公司现有的救援

58

力量无法完成紧急救援,需社会救援力量才能完成应急救援的事故。

7.2响应程序

事故严重影响周围企业、居民及水体,公司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污染物进入公司外环境,有人员伤亡,需要弥勒市环保局等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故。

事故发现人员信息上班应急指挥部影响到外环境应急救援办公室上报弥勒市环保局依情况下停产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开展先期处置同外部救援力量共同开展救援处置外部救援力量

图7-2 响应流程图

事故发生后,第一事故发现人立即向总指挥(张荣寿,电话:139****1199)报告,由总指挥判断决策是否下达停产通知,是否将事故情况报告弥勒市环保局(************)、弥勒市公安消防大队(************、119),若发生爆炸、火灾,拨打119火警电话,若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发出求救信息,同时立即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并启用环境应急物资、设备和处置设施等。

7.3应急措施

7.3.1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7.3.1.1废矿物油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59

废矿物油泄漏事件

当公司事故废矿物油发生泄漏、滴漏等情况,且事件未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仅公司救援力量就能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 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或报告应急办公室。  应急救援办公室

⑴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急速调配各应急小组展开先期处置援救等工作;

⑵全程指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 抢险救援组

⑴穿戴口罩、防滑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迅速找准废矿物油的泄漏点,并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⑵对泄漏的储存罐进行封堵;

⑶收集和转移未泄漏和外溢的废矿物油至空闲的或收集桶; ⑷事故处置完成后,及时更换废矿物油的储存装置。  环保应急组

⑴穿戴口罩、防滑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查看、评估废矿物油的泄漏量,并进行围堵,防止影响范围扩大;

⑵将收集和转移的废矿物油抽到应急收集桶内,待事故处置完后处理;

⑶后期做好处置后的废物收集、储存、处置,并作相应记录,最终形成整个事件书面报告存入档案。

 应急保障组

60

⑴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按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要求,迅速将所需的应急物质送至事件现场并发放给各应急小组;

⑵迅速组织撤离泄漏区内的职工人员至安全区域,引导事故的救援、处置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⑶对事故区域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⑷做好事件应急救援处置工作中所需的资金保障工作; ⑸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7.3.1.2废水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废水泄漏事件(影响在厂区内)

当公司事故废水发生泄漏、滴漏等情况,且事件未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仅公司救援力量就能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 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或报告应急办公室。  应急救援办公室

⑴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急速调配各应急小组展开先期处置援救等工作;

⑵全程指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 抢险救援组

⑴穿戴雨鞋、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处置现场;

⑵迅速找准泄漏事件的原因,对泄漏点或故障设施进行封堵和修复; ⑶将沉淀池中未泄漏的废水引入循环水池;  环保应急组

⑴穿戴雨鞋、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处置现场;

61

⑵将泄露的废水抽到循环水池中,待事故处置完后处理;

⑶后期做好处置后的废水处置,并作相应记录,最终形成整个事件书面报告,存入档案。

 应急保障组

⑴对事故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 ⑵指挥现场人员疏散、引导救援人员进入事故区;

⑶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按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要求,迅速将所需的应急物质送至事件现场并发放;

⑷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警戒疏散组

⑴维持事故现场秩序;

⑵配合其他应急小组展开应急工作。 废水泄漏事件(影响在厂区外)

当公司废水泄漏至公司范围外,渗透到土壤、地下水环境,仅靠公司的力量无法收集处理。

 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或报告应急办公室。  应急救援办公室

⑴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急速调配各应急小组展开先期处置援救等工作;

⑵全程指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⑶快速报告弥勒市环保局;

⑷外部救援力量到来后配合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2

 抢险救援组

⑴对泄漏点进行围堵,并把未泄漏的废水转移到循环水池中; ⑵穿戴口罩、雨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迅速找准泄漏事件的原因,并对泄漏口进行围堵;

⑶待外部救援队伍到达后,配合其开展救援工作;  环保应急组

⑴穿戴口罩、雨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查看、评估废水的泄漏量,并进行围堵,防止影响范围扩大;

⑵查看外溢的影响范围,视情况采取围堵措施,防止范围扩大; ⑶待外部救援队伍到达后,配合外部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⑷事故处理完后根据影响范围,一周内必须委托相关部门进行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界定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消除。

⑸后期做好处置后的废物收集、储存、处置,并做相应记录,最终形成整个事件书面报告,上报弥勒市环保局。

 应急保障组

⑴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按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要求,迅速将所需的应急物质送至事件现场并发放给各应急小组;

⑵引导事故的救援、处置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⑶对事故区域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⑷做好事件应急救援处置工作中所需的资金保障工作;

⑸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伤员的救护工作,将伤员送到厂区附近有能力医治的医院,并做好伤员的安抚工作;

63

⑹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疏散救护组

⑴告知员工及其他救援无关人员事故发生情况,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⑵对救援过程中的受伤人员进行医治。 废矿物油泄露事件现场处置卡如下: 废矿物油泄露 (现场负责人)负责站长

64

对泄漏口进行围堵 关闭电源 疏散无关车辆及回收油品 准备灭火器,做好将罐内油品抽确认损失,做好记录,报站长同意事件扩大: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向119报警、120清理现场 恢复营业

废水泄露事件现场处置卡如下: 废水泄露 站长(现场负责人)负责 事件扩大: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向119报警、120清理现场 确认损失,做好记录 封闭废水泄露疏导废水 做好回收现场的关闭进水口 搅拌区立即停止疏散无关车辆及恢复生产 7.3.2.3除尘系统故障事故应急措施 除尘系统故障事件(影响在厂区内)

当公司除尘系统故障,粉尘泄漏,且事件未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仅公司救援力量就能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或报告应急办公室。 应急救援办公室

65

⑴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急速调配各应急小组展开先期处置援救等工作;

⑵全程指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抢险救援组

⑴穿戴好个人防护措施进入事故现场(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手套等),迅速找准泄漏点,并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⑵将布袋中没有泄漏的收集粉尘全部收集,转存到安全的密闭容器中,防止再次污染发生;

⑶更换和维修布袋,对除尘系统进行检修,保证正常运行; 环保应急组

⑴穿戴好个人防护措施进入事故现场(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手套等);

⑵配合应急保障组,疏散排气口下游群众;

⑶事故完后根据影响范围,一周内必须委托相关部门进行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界定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消除;

⑷作相应记录,最终形成整个事件书面报告上报弥勒市环保局。 应急保障组

⑴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按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要求,迅速将所需的应急物质送至事件现场并发放,引导救援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⑵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内的职工人员至安全区(上风向空旷地),通知周围企业及群众,对下风向区域的人群进行疏散,发放防尘口罩;

⑶对事故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66

⑷做好事件应急救援处置工作中所需的资金保障工作; ⑸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疏散救护组

⑴告知员工及其他救援无关人员事故发生情况,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⑵对救援过程中的受伤人员进行医治。 除尘系统故障泄漏事件(影响在厂区外)

当公司粉尘泄漏至公司范围外,影响到外部环境,仅靠公司的力量无法收集处理。

应急救援办公室

⑴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急速调配各应急小组展开先期处置援救等工作;

⑵全程指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⑶快速报告弥勒市环保局,请求外部救援队伍力量,则救援队伍到来后配合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抢险救援组

⑴穿戴好个人防护措施进入事故现场(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手套等),迅速找准泄漏点,并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⑵将布袋中没有泄漏的收集粉尘全部收集,转存到安全的密闭容器中,防止再次污染发生;

⑶待救援队伍到达后,配合救援队伍展开救援工作。 环保应急组

⑴穿戴好个人防护措施进入事故现场(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手套

67

等);

⑵配合应急保障组,疏散排气口下游群众;

⑶事故完后根据影响范围,一周内必须委托相关部门进行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界定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消除;

⑷作相应记录,最终形成整个事件书面报告上报弥勒市环保局。 应急保障组

⑴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内的职工人员至安全区,引导救援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⑵对事故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

⑶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按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要求,迅速将所需的应急物资送至事件现场并发放;

⑷做好事件应急抢险工作中所需的资金保障工作,如事件和应急抢险工作中出现人员伤亡,做好所需的治疗资金的保障;

⑸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伤员的救护工作,将伤员送到厂区附近有能力医治的医院,并做好伤员的安抚工作;

⑹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疏散救护组

⑴告知员工及其他救援无关人员事故发生情况,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⑵对救援过程中的受伤人员进行医治。

7.4应急监测

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消防和抢险、应急人员的安全、公众的就地保护措施或疏散、食物和水源的使用、污染物的围堵

68

收容和清除、人群的返回等,都取决于对事故性质、事态发展的准确监测和评估。可能的监测活动包括:事故规模及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土壤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危险性和受损建筑垮塌危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

本项目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事故造成的影响程度,企业自身不具备监测能力,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事故现场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相应的监测,对事故的性质、参数以及各类污染物质的扩散程度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7.4.1监测方案

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应问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大概清楚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周边情况等,迅速通知有资质的单位委托其进行应急监测,监测人员赶到事件现场后,迅速调出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并开展监测工作,尽快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与范围、污染危害,出具现场监测数据。化验、综合分析人员同步上岗,作好准备。

监测频次:

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确定。事故刚发生时,采样频次可适当增加,待摸清污染物变化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依据不同的环境区域功能和事故发生地的污染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既满足反映环境污染程度、范围的要求,又切实可行。

7.4.2监测方法和标准

监测方法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实施。

69

应急监测标准如下表7-1。

表7-1监测标准 项目 监测因子 颗粒物(TSP) 标准浓度限值 120mg/m 3执行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监测单位 化学需氧量(COD) 500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废水 (BOD5) 总悬浮物(SS) 氨氮(NH3-N) 动植物油 350mg/L 400mg/L 45mg/L 100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GB3838-2002) 有资质的单位 7.4.2监测内容

具体监测点位、因子和频率见表7-3。

表7-3 监测内容 种类 监测点 普龙社区 废气 大龙潭 中以则村 废水 项目南面灌溉渠 距离(m) 158 556 892 50 颗粒物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事件第一时间一次,之后每一个小时一次 COD、BOD5、SS、事件第一时间一氨氮、总磷、石油次,之后每一个小类、粪大肠菌群 时一次 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迅速上报弥勒市环保局并请求相关监测单位对事故现场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相应的监测,对事故的性质、各类污染物质的扩散程度进行评估,界定影响范围,确定事故处置后的影响消除。

70

7.5应急终止

7.5.1应急终止条件

应急指挥部在认真分析事故现场情况后,确认事故现场对相关人员和周边环境不会再造成危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终止:

⑴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影响及损坏已经消除; ⑵现场的各种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⑶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及环境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5.2应急终止的程序

⑴应急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并批准; ⑵应急指挥部向各应急小组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⑶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7.6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⑵组织各应急小组对应急预案和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应急物资的完整性、小组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可行的修改意见;

⑶应急物资负责小组在应急终止后,对各应急物资、设备等进行清点,损坏或消耗的应急物资进行维护或及时采购,始终保持好的应急状态和健全的储备。

71

8后期处置

8.1善后处置

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负责组织善后组织工作,包括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消除事故后果的影响,安抚受灾影响人员,维护受污染的环境。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人的各应急小组员应认真核对人员清单,清点救援物资装备、器材;核算污染事故处置发生的费用,整理应急处置记录,写出污染事故处置报告。

公司应认真分析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应深刻吸取污染事故教训,加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加大投入,认真落实责任制,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定制防范措施,防止同类污染事故的再次发生。

8.2保险

污染事故发生后,公司应积极联系保险机构及时开展相关的人身和财产保险工作。

8.3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公司各部门应认真分析污染事故原因,完善列入应急预案中的事故类型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制,防止类似污染事故的再次发生。

应急指挥部负责收集、整理应急处置工作记录、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处置过程和应急处置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对控制污染外延过程和应急处置效率进行评估,组织修订本应急预案中的不足。

72

9保障措施

9.1通信与信息保障

⑴应急指挥部要公布应急汇报电话和应急工作人员的通讯电话,同时将联系方式发放到所属各部门。公司对电话、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通畅。

⑵公司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一旦发生事故,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公司领导和值班人员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参加应急救援处置的所有成员必须配备移动通讯工具并处于开机状态,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赴指定地点。

⑶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维护、更新有关应急救援机构,抢险救援组、环保应急组和应急保障组的通信联系数据库;负责建设、维护、更新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相关保障系统。

9.2应急队伍保障

⑴公司成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经理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科兼管。

⑵公司成立抢险救援组、环保应急组、应急保障组,各小组人员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

⑶公司厂内24小时内均有人员值班,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时组织临时应急队伍。

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公司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装备、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

73

保性能完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见附表二。

⑴抢修装备

抢修装备种类:常规检修器具。 装备维修保管:由物资供应组维护保管。 ⑵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种类:防尘、防毒口罩、工作帽等。

装备维护保管:防尘、防毒口罩、工作帽等由物资供应组维护保管。 ⑶通讯装备

通讯装备种类:直拨、手机。

维护保管:直拨由物资供应组保管,厂内固定电话由各事故小组保管;手机由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伍负责人维护保管,并保证24小时待机。

⑷急救物资

急救物资种类:急救包、药箱等。 维护保管:由公司医疗保障组保管。

9.4经费保障

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一定比例从生产金额中提取专项资金,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项账户,专门用于应急救援、善后处置以及完善和改进公司污染物处置条件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由公司建立,由地方相关部门监管,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公司即启用此项资金,其他应急所需经费由公司财务单独列支。

74

9.5其他保障

9.5.1已有救援装备保障

⑴公司应急保障组负责储备本综合预案所列出的应急救援物资。建立相应的物资信息数据库,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特点和存放位置,制定物资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数据更新和报告制度。

⑵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维护、保养制度,并根据各物资的性能特点、定期更新和监督检查。

⑶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制定应急救援物资调用程序和使用制度,建立应急物资装备及时到位和正常使用的管理制度。

⑷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要明确应急救援的各小组职责,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有序的开展应急响应。

9.5.2交通运输保障

⑴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公司应随时配备足够数量的运输车辆、工程车辆等交通工具;

⑵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抢险工作时的道路畅通,以保证应急物资能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受伤人员须及时就诊。

9.5.3 救援医疗保障

⑴为提高公司应急响应过程的救治能力,公司应与临近公司签订必要的应急医疗保障。

⑵若协议公司不能医治,须及时送至有能力医治的公司抢救。

9.5.4治安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急保障组应对事故现场治安进行警戒和

75

管理,加强对周围环境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区域的无关人员及群众。

76

10培训与演练

10.1培训

公司要加强对事故应急小组的培训、演练,定期组织污染事故处置训练和演习,应急指挥部要从实际出发,每年训练1天,培训方式以理论和实战结合,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年底进行工作总结。

培训内容包括:

⑴公司产生的污染物特性以及所涉及的污染事故知识; ⑵各岗位应急参与污染事故处置知识;

⑶本预案中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措施内容学习; ⑷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采取的方式:课堂教学、综合讨论、现场讲解、模拟事故发生等。

10.2演练

针对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公司每年组织1次综合性应急处置演习(可以与其它综合性预案或专项预案同时演练),确保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应急小组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展开有效的抢险救援,控制并缓解、处置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0.2.1演练内容

①水泥粉、矿粉、粉煤灰泄漏事故演练; ②废水泄漏事故演练; ③废矿物油泄漏事故演练; ④除尘系统故障事故演练; ⑤报警及通信演练;

77

⑥厂区人员疏散和场内交通管制演练; ⑦情况通报演练;

⑧各类应急设施的使用技能及各类事故的快速反应演练等; 10.2.2演练方式

①综合演练:模拟公司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对本预案的各类应急措施进行组织指挥演练;

②单项演练:由公司各专业小组成员各自开展环境污染应急处置任务单项作业的演练,或单个专项逐一进行演练。

10.3记录与考核

在每次组织培训和演练时应对培训和演练的内容以影像、录音、图片、方案等方式进行记录;在培训和演练结束后进行讲评和总结,发现本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预案进行修正、补充、完善,使预案逐步合理化后,同时,通过演练,发现污染事故应急设施及物资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备案。

11奖惩

11.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奖励制

对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表彰给予500—5000元奖励。

11.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环境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行为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共处500-5000元罚

78

款,构成犯罪的,报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12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本预案按照规定经评审完善后,由公司总经理签署后发布实施,并报弥勒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由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修订完善预案。公司应结合本预案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对本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修订:

⑴公司的环境风险源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时; ⑵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时;

⑶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时;

⑷重要应急物资发生重大变化时;

⑸在突发环境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了问题,需要对本预案做出重大调整时;

⑹其它需要修订的情况。

对本预案进行重大修订时,修订工作参照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步骤进行。对本预案个别内容进行调整时,修订工作可适当简化。

13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9

14附则 术语和定义

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环境风险源: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物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其中含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

80

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分类: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分级: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的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质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81

15附图、附件

附表:

附表一 救援电话联系表 附表二 应急物资装备清单

附表三 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填报表 附件:

附件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审批的《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关于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年产35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弥环发[2019]98号);

附件2 营业执照 附图:

附图1 企业地理位置图; 附图2 水系图

附图3 项目周边重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分布图; 附图4 企业平面布置图; 附图5 环境风险源位置示意图; 附图6 救援疏散路线图;

82

附表一、救援电话联系表

表1 救援电话联系表

组别 指挥部 姓名 张荣寿 杨汝劲 李青 毕友俊 应急岗位及联系方式 总指挥(总经理)139****1199副总指挥(副总经理)135****4533组长(搅拌站站长)159****7614组员189****6116组员151****1869组员183****5101组员181****8506组长(试验室主任)159****2762组员135****8314组员187****1275组长(调度科科长)151****8989组员183****6331组员158****0763组长(车队长)135****9884组员157****8961组员151****6452外部救援电话 抢险救援组 戚红云 杨学英 陈泽斌 李安国 环保应急组 韩杰 韩梓繁 蔡朝明 应急保障组 普红忠 赵云超 李云峰 警戒疏散组 白小和 戚红琼 序号 1 2 3 4 单 位 电 话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 弥勒市公安局 弥勒市安监局 弥勒市消防大队 83

************ ************(110) ************ ************(119)

5 6 7 8 弥勒市人民医院 弥勒市人民政府 弥勒市政府应急办 新哨镇街道办事处 0873—6122254 0873—6122387 ************ ************ 84

附表二、应急物资装备清单

表3 应急物资装备清单

单位名称 环境应急队伍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员 28人 名称 常规检修器具箱 应急灯 口罩 手套 安全帽 手机 对讲机 水 泵 消防铲 消防桶 急救箱 手电筒 维修工具包 担架 灭火器 环境应急场所状况 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 队伍类型 兼职 √专业 数量 2个 10具 20个 20双 20顶 个人/台 6台 2台 3把 5只 2箱 10把 1个 1个 4个 专业方向 化工 现有情况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已配备 待储备 待储备 待储备 生产区 生产区 实验室、主机楼、职工宿舍、办公室 值班室 / 值班室 / / 存放位置 搅拌站地面已硬化,场地开阔平整。 85

附表三、弥勒市聚重混凝土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填报表

表4 信息填报表

信息接受 事故名称 事故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事故单位 警报人 接警人 事故简况 事故信息 报送方式 事故初步 原因分析 是否 有人员伤亡 信息 报送领导 报告内容 领导指示 事故处理 是否 启动预案 参与 救援部门 动用应急援救物资 主要 应急措施 预案 相应级别 是否 对外求援 伤亡情况 信息处理和上报 报告时间 报告方式 已采取的援救措施 86

应急结果

填表人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87

附图2 项目区水系图

88

附图3 项目周边重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分布图

89

90

附图4 厂区平面布置图

91

92

风险源位置

附图5 环境风险源位置示意图

93

94

风险源位置

救援路线图 疏散路线图

附图6 疏散救援路线图

95

雨水收集管网 废水收集管网 附图7 雨污分流管网图

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