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D】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 【C】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D. 农产品市场体系【C】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 【B】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 【A】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C】 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
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
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
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
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ABCD】 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
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
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
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
C. 党的法律意识 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AD】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
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 三、简答题(1、2题每题8分,3、4题每题10分,共36分) 1、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1是全面发展;2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2、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五个统筹”是从全国
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
2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
3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 1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
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
2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
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3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
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4、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惟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
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 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
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 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
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
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
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四、论述题(22分)
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1是农民人口众多.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一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到了75%的国家.如何减少农民这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
2是农民较穷.农民穷是比较城市居民而言的,是比较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十六大
报告说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年递增9.35%,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这几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事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而这部分农民的收入,这些年是在减少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95年是2.72∶1,2001年为2.92∶1,二零零二年为3.1∶1,二零零三年扩大为3.2∶3是农民内部的分化.表现在收入上,前面讲的农民收入是平均数,在平均数下面掩盖了很多问题.以2001年为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其中在平均数以下的占58%.有13.22%的农民的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就是还有1亿多人为贫困农民,其中2000多万为绝对贫困农民.
四是当前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侵夺强占农民的土地,所到之处,毁农民的庄稼,拆农民的老屋,强占农民的耕地,逼迫农民迁移;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这种不平等不等价的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数以千万计,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产商则从中渔利.这数万亿元资金,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并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这对农村对农民则是莫大的损失.有人推算,这笔资金如果大部分能用到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那么,农村的发展将大为改观,城乡差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悬殊.
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征地办法,现在看是多快好省的,实际上后患无穷,既对农民不利,对农村发展不利,对国家对城市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还依然严重,需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准原因,科学制定出相应的方针和政策.
,从根本上说,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改变.我国一开始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实行合作化,农民丧失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的价格是由国家来定的,农民卖粮给国家叫作给国家做贡献,是卖“爱国粮”,根本不是等价交换.因此,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深化改革的问题.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在经济上,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税赋、就业等方面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不同.而这种不同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城市人口是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而农村人口却是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在社会上,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人口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有人统计过,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
再次,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利于农村和农民.为什么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不能往下推压. 国家卫生经费的分配格局也不利于农民.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几千个亿,但是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现在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地区的农村缺医少药.
,是认识上的严重滞后.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是否已经到了该反哺农业的时候
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是20多年以后就开始反哺农业,日本、韩国都是这样.而我们现在已经过了50多年了,还在大量地向农民索取.我国的城乡差距这些年不仅没有逐步缩小,反而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
城乡
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
一个是通过农民工.据农业部统计的数字,二零零二年我国有农民工9460万,按当年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2.5万元的价值,但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有8000元.每个农民工为打工的城市做了1.7万元的贡献.这样9460万农民工共给国家和城市做了1.6万亿元的贡献.农民工老了,病了,残疾了,送回农村;农民工的老人在农村养着,农民工的孩子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只用农民工的劳动,农民工的一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全推给农村.这样的不平等不等价交换,农村焉能不穷,农民焉能不苦?
另一个渠道是通过征地.全国征地所得一年好几千个亿,哪个地区征地越多,富得也越快.这就
城乡之间本来就很大的差距变得更大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束缚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就远不能得到解决.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特别是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改革乡镇现有的行政体制包括财政体制,逐步缓解乡镇一级负债累累、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
特别是,要改革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定,天下定.虽然我国政府一再重申现有土地承包制度不变,但事实上农村的土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
权问题.有人建议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使用权归农民,再不变更.农民可以转让自己承包的土地给别人耕种,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另外,还有人建议把宅基地还给农民.现在农民的宅基地属于集体,农民既不能出售,也不能抵押.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解决“三农”问题,只靠发文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还应该有一个专门而明确的机构来具体领导和指挥.为此,有人建议不妨恢复农村工作部.
个人必答题(共7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X)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B)。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C)。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们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6、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C)。 A.全体党员的利益 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C)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人口多,底子薄
B、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
A、统筹兼顾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9、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B)
A、发展 B、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可持续 1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A)。
A、实践性 B、科学性 C、可持续性 11、科学发展观的(B)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根本要求 B.基本要求 C.重点要求
12、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B)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13、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以(A)为中心。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人的全面发展 14、(C)、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改革开放 B、求真务实 C、科学发展
1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B)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A、自然灾害 B、“非典”疫情 C、经济危机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C)。 A、改革开放 B、组织建设 C、党的建设
17、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C)。 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观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B)。 A、行动指南 B、重大战略思想 C、重大指导方针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A)。 A、思想基础 B、理论基础 C、政治基础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
A.最新成果 B.最新运用 C.最新理论 21、坚持(C),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3、(A)是科学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A、人民群众 B、领导干部 C、知识分子
24、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 A、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将(A)写入党章。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2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A)是内在统一的。 A、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改革创新
2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C) A、加快文化建设B、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9、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关键是(B)。 A、保护生态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节约能源
30、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A)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A、发展的办法 B、改革的办法 C、化解矛盾的办法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B)能力。 A、科学执政 B、可持续发展 C、节能减排
3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C)的关系。 A、精神文明建设 B、改造自然 C、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3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C)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A、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B、查办大案要案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4、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C)的第一要务。 A、科教兴国 B、科学发展 C、执政兴国 35、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设和谐社会 C、实现科学发展 36、(A)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A、党的基本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四项基本原则 37、(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38、(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39、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 A、密切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独立自主 40、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B)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A、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B )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B )。 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4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C)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4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B)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45、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是指(C)。 A.贴近创新理论、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困难群众 B.贴近我国国情、贴近改革开放、贴近群众生活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 47、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B)。 A.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科学谋划、总揽全局 4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A)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并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9、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A)。 A.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地处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B.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必考虑外部的风险和挑战 C.把从战略高度运筹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 50、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A)。 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 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 51、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B)阶段。 A.低级 B.中级 C.中高级 52、(B),从根本上决定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限度。 A.生产力的落后状况 B.技术的落后状况 C.民主建设的落后状况 5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A.初步 B.完全 C.尚未 54、由于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C),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A.有所减少 B.大幅减少 C.全部取消 55、我国有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2%;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A)。 A.40% B.50% C.60% 5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B)。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57、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B)。 A.组织建议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5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C)。 A.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下确路线 B.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C)收入”。 A.灰色 B.劳动 C.财产性 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 A.民生问题 B.缩小贫富差距 C.建设先进文化 61、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C)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艰苦奋斗 B.团结一致 C.首创 62、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运用财税,金融政策放宽(A)限制。 A.市场准入 B.环保标准 C.资格认证 63、要完善面向所有团难群众的(B)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A.技能培训 B.就业援助 C.就业指南 64、科学的发展观是以(A)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 A、人 B、物 C、社会 6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以(C)为主线。
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6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B)。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67、(A)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改善人民生活 B.促进共同富裕 C.消除贫富差距 68、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C)。 A.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快速发展
69、党不断推进(A),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义指导新的实践。 A.理论创新 B.自主创新 C.制度创新 70、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B)
A、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B、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C、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集 体 必 答 题(共25题)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答: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实质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7、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本”?
答: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什么是以人为本的“人”?
答: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9、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就是要真正把哪些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 10、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高举什么旗帜?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使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14、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什么阶段? 答:中级
15、以什么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 答:创业
16、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哪方面的根本要求? 答:价值取向
17、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是不断改善什么? 答:人民生活
1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心环节是什么? 答: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19、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是要进一步提高推进事业发展的什么能力?
答:开拓创新
21、我国三农问题指什么? 答:农业、农村、农民
22、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当坚持哪十六字方针? 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2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什么时间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什么重要决定?
答:2008年10月9日—12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4、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
抢 答 题(共20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6、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干部选拔任用应当坚持什么(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 9、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
10、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1、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民主集中制)。
1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1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求真务实)。
14、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 1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1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善人民生活)。
1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风 险 题(共15道)
1、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重从哪几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10分) 答: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2、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的内容是什么?(10分)
答: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10分)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什么?(10分) 答: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⑶、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5、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实现哪五大转变? (10分)
答:一是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是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6、请阐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是什么?(20分) 答:⑴、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⑵、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⑷、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⑸、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⑹、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2009年区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20分)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发展标准化、城市管理品牌化、生态园林精品化、城乡统筹一体化、社会服务人性化、管理决策阳光化”的要求,围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核心区这一目标,强力推进城乡发展胡睿资源性城市转型两大战略,突出保增长、保投资、保民生、保稳定四项重点,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把大武口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经济转型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业富民示范区。
8、温家宝总理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什么?(20分)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9、坚持统筹兼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请说明在统筹兼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哪些关系?(20分)
答: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1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简要阐述《决定》的主要内容?(20分)
答:《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1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用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30分)
答:把求真务实体现到推进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把求真务实体现到推进科学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用求真务实作风进一步增强工作干劲;用求真务实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以求真务实作风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请结合实际谈看法)
1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请问要加强哪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30分) 答:⑴、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⑵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⑷、建立现代农村经营制度;
⑸、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⑹、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1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0分) 答:⑴、大力增加投入;
⑵、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⑷、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改革。
14、我区如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打好基础?(30分) 答:第一,要在创新理念上求实效;第二,要在抢抓机遇上求实效;第三,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求实效;第四,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求实效;第五,要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求实效;第六,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实效;第七,要在提高执政能力上求实效;第八,要在推动当前工作上求实效。
15、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30分)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
发展观知识竞赛测试题
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C)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人口多,底子薄 B、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D)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A)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A、实践性 B、科学性 C、可持续性
6、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B)。 A. 协调发展观 B. 科学发展观 C.和谐发展观
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C)提出来的。
A.发展条件 B.发展趋势 C.发展要求
8、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指导思想 B.战略方针 C.指导方针
9、科学发展观的(B)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根本要求 B.基本要求 C.重点要求
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B)的文明发展道路。
A、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1、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B)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12、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以(A)为中心。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人的全面发展 13、(A),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A、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起落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大力推进经济发展 14、(B)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B)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A、改革创新;解放思想 B、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C、解放思想;破解难题 15、(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科学发展 B、公平正义 C、社会和谐 16、(C)、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改革开放 B、求真务实 C、科学发展
17、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B)上。 A、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1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B)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A、自然灾害 B、“非典”疫情 C、经济危机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C)。 A、改革开放 B、组织建设 C、党的建设
20、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C)。 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观
2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B)。 A、行动指南 B、重大战略思想 C、重大指导方针 22、怎样准确把握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C) A、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并重,优先考虑现实利益
B、以现实利益为重,长远利益要建立在现实利益不断实现和积累的基础上
C、以长远利益为重,现实工作必须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A)。 A、思想基础 B、理论基础 C、政治基础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 A.最新成果 B.最新运用 C.最新理论
26、坚持(C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7、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A)。
A、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C、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8、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9、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A)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党员的利益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 30、人的全面发展包括(A)。
A、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B、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B)。 A、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2、统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A)等方面。 A、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C、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激发社会活力 33、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C)。 A、经济发展不能再对水、大气和土壤等资源造成污染
B、坚持开发优先,在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再来强化对森林、湿地、江河、海洋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C、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34、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A)。
A、推进社会建设 B、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3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B)。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6、社会进步是通过协调发展来实现的,是(B)的结果。 A、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
B、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C、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7、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B)。 A、到问题最突出、条件最艰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去了解实情
B、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C、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
38、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是(C)。 A、各级干部调查研究 B、新闻舆论 C、信访 39、(A)是科学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A、人民群众 B、领导干部 C、知识分子
40、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B)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A、把维护人民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B、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41、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的观点有(B)。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C、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42、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
A、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3、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C)。
A、组织满意不满意 B、经济发展的速度
C、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4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C)的报告。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B、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5、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A)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A、改革发展 B、改革调整 C、开放巩固
46、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将(A)写入党章。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4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C)。 A、理论成果,战略部署 B、指导思想,战略决策 C、指导方针,战略思想
4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A)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经济建设 B、保护环境 C、结构调整 D、节约资源
50、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C)。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
C、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51、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 5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C)成功实现。 A、载物航天飞行 B、无人航天飞行 C、载人航天飞行
53、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B)、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A、科学化 B、信息化 C、规范化
5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A)的关键时期。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 C、构建和谐社会
5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B)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社会公平正义 C、民主法治
5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A)是内在统一的。 A、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改革创新
5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B)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A、政策措施 B、公共政策 C、发展规划
5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C)
A、加快文化建设 B、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C)社会。
A、和谐型 B、文明型 C、友好型
6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B)。
A、统筹城乡发展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6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B),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A、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B、公共服务体系 C、公共管理体系
6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形成(B)的行政管理体制。
A、权责一致、分工科学、决策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B、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C、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
6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C),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A、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B、减少行政幅度,降低行政成本 C、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
6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C)。 A、透明度和执行力 B、执行力和公信力 C、透明度和公信力
65、又好又快发展是(A)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以人为本 66、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A),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 A、普惠性 B、协调性 C、效益性
67、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C),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A、普惠性 B、协调性 C、效益性
68、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A)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69、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关键是(B)。
A、保护生态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节约能源
70、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A)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A、发展的办法 B、改革的办法 C、化解矛盾的办法
71、应当怎样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间的辨证关系?(A)
A、生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态良好决定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程度
B、生态良好是基础,只有生态良好了,才可能有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 C、生活富裕是基础,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是目的
7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B)能力。 A、科学执政 B、可持续发展 C、节能减排
73、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B)。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7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C)的关系。
A、精神文明建设 B、改造自然 C、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7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发和推广节约、(C)、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A、绿色 B、可生 C、替代
7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C)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A、荣辱观教育 B、科学发展观教育 C、先进性建设
77、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C)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A、提高思想觉悟 B、增强党性修养 C、坚定理想信念
78、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B)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A、完善民主集中制 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79、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C)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A、改善党的形象 B、提高党的活力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C)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A、贯彻执行党章 B、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C、健全民主集中制
81、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C)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A、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B、查办大案要案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8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规范干部(C)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 A、选拔任用 B、任用提拔 C、任用提名
83、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B)的第一要务。 A、科教兴国 B、科学发展 C、执政兴国
84、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设和谐社会 C、实现科学发展
8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 A、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6、(A)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A、党的基本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四项基本原则
87、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C)为主线。
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88、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B)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A.执行能力 B.执政能力 C.管理能力 89、(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90、(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91、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
A、密切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独立自主
92、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C)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各级党委 B、各党支部 C、各级党组织 93、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C)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领导干部 B、高中级领导干部 C、干部队伍
94、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B)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A、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C),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A、 技术改造 B、能源利用 C、环境保护
96、党的十七大修正的基本路线新充实的内容是(C) A、 富裕 B、民主 C、和谐
9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程度是(A) A、初步建立 B、低速发展 C、高速发展 98、目前我国人民生活(C)达到小康水平 A、小部分 B、大部分 C、总体上
99、目前我国人民收入分配的情况是(C)_
A、收入分配基本公平 B、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C、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100、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B)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15:59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D】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 【C】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C】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 【B】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 【A】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C】
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
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
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
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 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ABCD】
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 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 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
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 C. 党的法律意识 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AD】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
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 三、简答题(1、2题每题8分,3、4题每题10分,共36分) 1、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
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2、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4.学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学校要围绕全局来科学定位。二是以人为本。(1)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2)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3)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三是要保证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四是改革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五是建设和谐学校六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5.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
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6.新农村远景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道题目的空白处。)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 和 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 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理论、 重要思想以及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 时期,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以后。
6、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又 的科学理论。
7、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 8、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当代中国 和 基础上提出来的。
9、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 依据。 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 依据。
11、科学发展观是深刻分析国际 、顺应世界发展 、借鉴国外发展 提出来的。 1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 规律、社会主义 规律、人类社会 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3、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 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的科学理论。 14、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
15、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 。 16、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 基础之上。
17、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 问题,而且是重大的 问题。
18、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 开来和 起来。
19、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方式,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 型向 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 发展转变。
20、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调的是更加注重 ,走文明发展道路。
2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 ,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发展必须紧紧扭住 这个中心。
2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推进 创新、 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4、以人为本就是以 的根本利益为本。
25、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 ,充分反映 ,广泛集中 ,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26、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 ,尊重人民 ,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7、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 的要求。
28、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 人民、发展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 。
29要始终把 、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0、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 发展。
31、山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是: 、 、 。
32、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党组织的 和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33、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 ,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3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把握好坚持解放思想、 、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35、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 、 增长方式获取的财富将越来越少,靠拼资源、拼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36、《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推进农村到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其中要求到二〇二〇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前面的大写英文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 )。 A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B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C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D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3、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 )相联系、相协调。 A 人与人、人与社会 B 人与社会、人与环境 C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 D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4、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的基本观点。 A 人类 B 人类社会 C 经济 D 自然
5、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 )。 A 全面性、系统性 B 系统性、一致性 C 全面性、整体性 D 整体性、一致性 6、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协调是指发展要有( )。 A 整体性、均衡性 B 整体性、协调性 C 协调性、连续性 D 协调性、均衡性
7、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 )。 A 持续性、连续性 B 持续性、创新性 C 连续性、创新性 D 创新性、长远性
8、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好( )的关系。 A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与消费、投资拉动
C 经济发展与供需平衡 D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9、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 )的关系等经济发展重大问题。 A 消费和供给
B 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 C 市场机制和计划手段
D 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市场疲软
10、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的过程。 A 对立统一、辩证互动
B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C 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时期不受影响、独立发展 D 互不影响、独立发展
11、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正确方向。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社会 D 经济
1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强调的主要原因有( )。 A 物质技术条件仍然落后 B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不明显 C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更加突出 D 社会基本矛盾凸显
14、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国民经济()。 A 又快又好 B 又好又快 C 好快结合 D 快好兼顾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三位一体布局发展成为四位一体布局,其中增加了( )。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16、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 )。 A 物质基础 B 法治基础 C 精神基础 D 智力基础
17、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 )。 A 法制保障 B 法律保障 C 安全保障 D 政治保障
18、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 )。 A 思想动力 B 智力支持 C 文化基础 D 精神寄托
19、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 )。 A 有利的环境条件 B 环境条件 C 有利的社会条件 D 社会条件
20、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必须坚持( )的文明发展道路。 A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B 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 经济发达、生活幸福、环境良好 D 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环境良好 21、( )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 A 经济发达 B 生产发展 C 生活幸福 D 生活富裕
22、( )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 A 经济发达 B 生活富裕 C 生活幸福 D 环境良好
23、( )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富裕 C 生态良好 D 环境良好
24、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 A 可持续发展 B 和谐发展 C 文明发展 D 协调发展
25、( )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A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 B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C 坚持和谐发展道路 D 坚持协调发展道路
26、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 )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A 十六大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七大 D 十七届三中全会
27、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 )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A 和谐发展道路 B 文明发展道路 C 协调发展道路 D 可持续发展道路
28、以下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设生态文明是认为先进的文明不一定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B 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结果
C 建设生态文明强调人们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享有物质文明 D 建设生态文明强调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29、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 A 互动和协同发展 B 互动和协调发展 C 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D 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30、以下做法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是( )。 A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 B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 大力加快热发电建设步伐,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D 放开城市周围农村土地限制,允许房地产开发使用,扩大城市规模,增加房地产供给,切实解决城市房价高的问题 31、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32、以下关于统筹兼顾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我党在十七大上首次提出的
B 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C 统筹兼顾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D 统筹兼顾深刻反映了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33、统筹城乡发展,就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贯彻( )的方针。
A 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B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 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D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34、统筹区域发展,就要完善区域政策,注重实现( )。 A 公共服务均等化 B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C 公共服务平等化 D 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
35、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进一步发挥( )在促进就业、调节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A 政府 B 市场 C 企业 D 公共组织
36、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的能力。 A 和谐发展 B 文明发展 C 可持续发展 D 和平发展
37、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统筹利用好()。
A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舞台 B 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舞台 C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D 国内国际两个舞台、两种角色
38、下列做法符合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要求的是( )。 A 要善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B 要利用好中央和地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C 要着重改善民生 D 要协调城乡和谐发展
39、下列做法不符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的是( )。
A 通过维护世界和谐发展自己,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谐,为推动建设和平、文明与和谐的世界做出贡献
B 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D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0、下列工作方法符合统筹兼顾思想方法的是( )。 A 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B 立足当前、狠抓落实 C 全面推进、不遗余力 D 兼顾各方、互相妥协 41、我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是()。 A、2008年9月-2009年2月 B、2009年3月-2009年8月 C、2009年9月-2010年2月
42、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必须( )。 A、把理论武装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B、到党校脱产学习 C、以自学为主
D、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
4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态度是( )。 A、深入学习理论 B、注重实践
C、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44、突出实践特色,就是要( )。 A、着力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B、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实践 C、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45、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是( )。 A、解决突出问题 B、领导满意 C、指导组满意。
三、多选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它们前面的大写英文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E、安定有序 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稳定 E、和谐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 )。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 D、老有所养 E、住有所居
5.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 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 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不失时机地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 )的体制机制。 A、充满活力 B、富有效率 C、更加开放 D、更加民主 E、有利于科学发展
7.中央要求,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确保活动取得( )的实效。 A、党员干部受教育 B、科学发展上水平 C、人民群众得实惠 D、领导干部作表率
8.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 )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A、党性
B、党风 C、党纪 D、党规
9.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 )作为主线。 A、执政能力建设 B、先进性建设 C、制度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E、作风建设
10.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 )的要求。 A、创新 B、为民 C、务实 D、清廉
1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 )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A、领导水平 B、领导作用 C、执政能力 D、拒腐防变能力
1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切实改进( )。 A、思想作风 B、学风 C、工作作风 D、领导作风 E、干部生活作风
1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 )。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E、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 )。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的坚定信仰者
B、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C、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D、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15.中央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 ),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A、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 B、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C、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D、推进发展的具体做法
16.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C、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思想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定要( )。
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C、刻苦学习、埋头苦干 D、加强团结、顾全大局
18.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使学习的成效切实( )。 A、转化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意志 B、转化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的坚定信念
C、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D、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 E、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 感情
F、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
19.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 A、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 B、成为不断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过程 C、成为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
D、成为更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
的过程
20.中央要求,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 )。 A、把握发展规律 B、创新发展理念 C、转变发展方式 D、破解发展难题
21.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 )的国家。 A、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B、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C、生态环境良好 D、人居条件优越
22.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A、决策权 B、执行权 C、管理权 D、监督权
23、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 )。 A、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 B、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 C、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本领 D、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24、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紧紧依靠群众,做到( )。 A、查找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 B、工作向人民群众请教 C、落实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 D、衡量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E、措施让部下满意
25、有真才实学,就是要在( )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A、理论修养 B、思想水平 C、领导本领 D、工作能力 E、交际能力。
26、真抓实干,就是要以( )。 A、奋发进取的精神 B、求真务实的态度
C、科学有效的方法
D、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
27、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就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 A、发展思路不清 B、发展方式落后 C、发展质量不高 D、发展后劲不足
28、《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 )。 A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B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C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D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最需要改进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为什么说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5、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8、请简要回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自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2、世界观、方法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邓小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5、新民主主义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7、社会主义初级 8、基本国情、发展实际 9、现实
10、实践
11、形势、趋势、经验 12、执政、建设、发展 13、系统、开放 14、第一要务 15、总钥匙 16、生产力 17、经济、政治 18、割裂、对立
19、经济发展、粗放、集约、全面协调可持续 20、发展质量和效益 21、发展 22、经济建设 23、原始、集成 24、最广大人民 25、民情、民意、民智 26、主体地位、首创精神 27、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8、为了、依靠、共享 29、实现好、维护好 30、人的全面
31、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32、执政能力
33、增强能力、改进作风、 34、突出实践特色 35、粗放的、低效的 36、2008年 二、单选题
CDDBC DACBB CDCBD ADBCA BBCAA CBBDB DCBBA CCAAA AACAA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EF 3.ABCE 4.ABCDE 5.ABC 6.ABCE 7.ABC 8.ABC 9.AB 10.BCD 11.AC 12.ABCDE 13.ABCDE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EF 19.ABCD 20.ABCD 21.ABC 22.ABD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
4、答: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5、答: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6、答: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7、答: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8、答:(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2)切实搞好我县的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确保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经济困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全县来看,我县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外部环境迅速趋紧的压力;市场需求显著减少,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主要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受阻,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国情省情县情的特殊性。就我县而言,经过长期努力,我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我县仍然是一个欠发达县份,能否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和执政能力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为迫切,更为必要。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我县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难得机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奋发有为的状态、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做到态度积极、动作果断、主动应战,在思想上增强敏锐性和前瞻性,在措施上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积极应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良好的作风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
所在班组:__________ 参加人: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2、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7、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9、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10、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6、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17、(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
1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19、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条件)。 20、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包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归人民共享)。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2、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胡锦涛)提出来的。 23、(1982)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2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7、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前提)。
2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
3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选择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A)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3、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A),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
A.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B.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C.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平发展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B)。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5、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C)。
A.全体党员的利益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B)。 A.加强教育B.改善民生C.反腐倡廉
7、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B)。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B)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A)者比重。 A.中等收入B.低等收入C.高等收入
10、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A),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级分化。
A.普惠性B.协调性C.持续性
11、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全面贯彻(C)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 13、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B)。
A.统筹兼顾、科学谋划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C.科学谋划、总揽全局 1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做到(C)。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效率优先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C)
A.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B.生产发展、尘活富裕、生态良好C.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16、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B)。 A.到问题最突出、条件最艰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去了解实情
B.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B)。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这样几层含义(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是(C)。 A.惩治腐败B.发展生产力C.改革开放
20、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以(C)为主线。
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B)。 A.社会和谐B.改革开放C.市场经济 22、(A)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改善人民生活B.促进共同富裕C.消除贫富差距 23、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转变(A)。 A.经济发展方式B.社会发展方式C.政治发展方式 2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四个转化“,即(A)。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C.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方针政策,转化为实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2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因为(A)。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的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
B.小国共产党相当部分党员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所以要加强学习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新境界,为了武装全党必须加强学习 26、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学习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策、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
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7、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是要(B)。
A.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B.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C.推动广大党员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8、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A)。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B.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9、在全党外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C)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各级党委B.各党支部C.各级党组织
30、下列有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C.为学而学,按部就班
3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B),增强改革措施的(B)
A.针对性,科学性 B.科学性,协调性 C.科学化,针对性
32、科学发展观,是(A),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C.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
33、毛泽东在(A)著名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34、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B)的基本原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B.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C.否定之否定规律
35、(C)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清正廉洁 B.执政能力 C.先进性
36、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A)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3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A),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兴国之要 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38、邓小平在(C)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9、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学了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
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0、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A)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科技与创新
南平市环保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基本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30题)
1、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8、(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9、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
10、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14、(经济发展)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16、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7、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18、科学发展观认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都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19、“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函包括(全面满足人的需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21、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 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3、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 27、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胡锦涛)提出来的。 28、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事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9、(1982)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3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选择题(3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 A )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B )。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C )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B )。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7、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B )。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8、毛泽东在哪部文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A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B)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 B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A )者比重。
A.中等收入 B.低等收入 C.高等收入
12、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 B )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资源 C.人口 13、又好又快发展是( A )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4、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 A )。
A.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C.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5、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的观点洧( B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C.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 A )?
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小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7、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是(B )。
A.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B.百花齐鸣、百家争鸣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 A )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并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C)
A.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 B.生产发展、尘活富裕、生态良好 C.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20、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B )
A.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B.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C.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21、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就是要( C )。
A.把环境效益置于评价体系的首位 B.在我国杜绝污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C.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B )。
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23、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 A )。
A.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地处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B.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必考虑外部的风险和挑战 C.把从战略高度运筹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
24、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 A )。 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
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 25、即使到2020年,按7%至8%的年均增长率计算,考虑到人口增长等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接近4500美元,这与1999年的上中等收入国家( A )美元的平均水平任有差距。
A.4900 B.5000 C.5200
26、我国有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2%;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A)。
A.40% B.50% C.60%
2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B )。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8、要完善面向所有团难群众的(B )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A.技能培训 B.就业援助 C.就业指南
29、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坚持把(C )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A.加强社会保障事业建设B.推进医疗体制改革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A.初步 B.完全 C.尚未
一、填空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概括地说是三句话(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3、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原则,中央已经明确规定,即(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4、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实现的目标概括地说是(深化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5、我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
6、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政治意
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7、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其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党风问题的核心是(党群关系)问题。
11、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抓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
13、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
14、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略)
三、判断改错题(略)
四、简答题
1、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是哪一次会议上的什么文件中提出的?
2、请简述以人为本的含义。
3、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6分)
1、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
A、党的十六大报告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效率 B、发展 C、公平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统筹兼顾 B、综合平衡 C、一分为二
6、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必须以( )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7、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 ),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A、和谐发展 B、平衡发展 C、综合发展
8、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构建和谐社会 B、最广泛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 )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A、促进社会发展 B、实现国家富强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国内建设与国际竞争的矛盾
11、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 ),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A、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 B、全面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1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的基本路线。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发展生产 C、社会主义建设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 )的根本要求。
A、社会稳定 B、社会和谐 C、长治久安
14、( )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三个代表” B、四项基本原则 C、马克思理论 15、改革开放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强国之路 B、发展之路 C、基本路线
16、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
A、快速增长 B、又好又快发展 C、又快又好发展
17、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
A、公平正义 B、安定有序 C、团结和谐
18、科学发展观,是立足(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30分)
1、关于科学发展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D、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 )。
A、尊重人民主题地位 B、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C、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D、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3、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推进(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E、生态文明建设
4、坚持统筹发展,就是要统筹( )。
A、城乡发展 B、区域发展 C、经济社会发展 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改革开放
6、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E、安定有序 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必须着力构建( )的体制机制。 A、充满活力 B、富有效率 C、更加开放 D、有利于科学发展
8、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
A、体制机制 B、产业结构 C、增长方式 D、消费模式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简述题 (34分):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5分)
2、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的要求是什么?(
3、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5分)
4、“五个统筹”是指什么?(5分)
5分)
5、请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看法、认识及建议?(7分)
6、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请结合工作实际,具体谈一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7分)
附: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A C 10、B 11、A 12、A 13、C 14、B A 18、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CDE ABD 6、ABCDEF 7、ABCD
8、BCD 9、ABCD 10、ABCD 6、A 7、A 8、C 9、 15、A 16、B 17、、ABCDE 5、 4
三、简述题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3、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4、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一部分 简答题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力争比 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 答: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13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真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上来。
14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5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就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创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4 、我国目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答: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25 、为什么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我们党执政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26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答: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则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科学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的结果。 27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答:自主创新能力。
28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9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什么?
答: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30 、实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是什么?
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2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了经济增长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内容。
33 、把经济发展“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更强调什么?
答:更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4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答: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和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35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答:
以人为本,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6 、增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怎样? 答: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
37 、如何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
答: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
39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总的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40 、为什么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答:能源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节约能源资源,才能保持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
41 、我国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答: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性技术、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将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努力;将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相关活动,推进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参与并支持“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等其他合作机制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
42 、为什么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
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44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答: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5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趋向”的内容是什么?
答: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
46 、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进行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的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8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49 、我国目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2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53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宝贵经验是什么? 答: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是什么? 答: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56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7 、为什么说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答: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
5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内在关系怎样?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在序、人有自然和谐相处。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60 、公平正义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61 、民主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62 、充满活力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63 、安定有序的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4 、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性?
答: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65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性?
答: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来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66 、如何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 就是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7 、如何把提高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答:
既要高度重视通过效率来促进发展,又要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68 、怎样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内在统一性?
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求真务实,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69 、“八荣八耻”的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71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 0二 0年比二 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72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73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教育产品更加丰富。
74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75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76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后我国的美好前景做了怎样的描绘? 答:到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77 、为什么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 答:
因为这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
78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怎样的阐述? 答: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79 、毛泽东告戒全党“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答: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8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发展生产力。
81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什么?
答: 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82 、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步骤的内容是什么?
答: 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
O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上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本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83 、为什么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84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答: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86 、简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
答: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怎样的阶段? 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8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8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1 、为什么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92 、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区别。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9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系怎样? 答: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其他两个代表就无从谈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这个关键把握不好就会丧失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目的,没有这个落脚点,党就会丧失群众基础。
95 、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9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什么?
答: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7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
第一,党的领导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动力与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目标;第三,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能否实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到我们能否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98 、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答: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99 、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什么? 答: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100 、如何理解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贡献? 答: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那三个重大问题?
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重大问题。
102 、什么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
103 、什么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动力? 答: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104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根源和症结是什么?
答:根源是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症结是企业、政府、市场相互关系尚未理顺,政策法制环境尚不健全。
105 、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政府、市场能够互补互动,形成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合力。要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要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改革,形成灵活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发挥好政府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106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答: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新增劳动力正处于高峰期,就业需求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任务艰巨,地区之间人口发展态势很不平衡,仍存在着生育率反弹的可能性。资源短缺矛盾日益尖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107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二○一○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108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大力倡导哪八个方面的良好作 风?
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109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110 、到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答: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第四,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必然要求;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国安定和谐的基础;亿万农民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
114 、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和全党全社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共识;改革开放形成的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运用外部资源和力量,需要制定国民收入分配向农村、农业倾斜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
115 、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16 、从现在起到 2020年,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要实现哪些重要目标? 答: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药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117 、激励自主创新需要制定怎样的配套政策? 答:(一)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二)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三)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四)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五)在继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六)建设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七)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结合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重点任务的实施,大胆启用青年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八)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九)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118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那三个方面入手? 答: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方法。 119 、如何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答:要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建立在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的基础上。 1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作了怎样的概括?
答: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2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有哪些? 答: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22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
答:正确的政绩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追求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12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实现哪五大转变?
答: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作风。
124 、如何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答:就是要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向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福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25 、怎样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答: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保障国家稳定安全。
126 、怎样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道德基础? 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127 、如何坚定不依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1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做到哪三个结合? 答: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结合起来;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来。 129 、如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答: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自主创业和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帮助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标准,保护劳动者权益。
130 、如何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答:坚持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动摇,在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31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133 、怎样才是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
答: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城市的变化,又看农村的变化;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经济发展,又看社会稳定;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使各项政绩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13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哪些重大战略思想?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135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135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容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136 、城乡二元结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的二元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 137 、什么是扩大内需?
答:内需就是内部需求,包括内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就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部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138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39 、简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答: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140 、怎样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41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我市实现新崛起、再创新辉煌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
142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总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富民强市新崛起。
143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四项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144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几个阶段多少环节? 答:三个阶段(学习培训、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六个环节(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