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俞云松
美罗培南(美平)是新一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G-菌、G+菌及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及耐药菌感染,各指南也纷纷推荐美罗培南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以下就各相关指南对美罗培南的推荐做一个简要的阐释。 1.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2006年中华医学会及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指南均指出,对于需入住ICU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CAP重症患者,应选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IDSA/ATS的CAP指南还提到,在特殊病原菌如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和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中,应首选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推荐其作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联合用药的首选。 2. 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ATS 2005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南,将HAP患者明确分为无多重耐药(MDR) 危险因素、早发、任何严重程度的患者和有MDR危险因素、晚发的重度患者。在致病菌明确后,对于G-杆菌重症感染应首选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
而对于有MDR感染危险因素或晚发的不同严重程度的HAP,可选用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等),联合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关于初始治疗、优化治疗和MDR治疗的抗菌药物推荐,指南认为,对不动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舒巴坦、黏菌素和多黏菌素。而如果分离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应避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重症感染经验用药应首选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
2008年38版《热病》桑福德(Sanford)指南指出,对于HAP,病原体若为多重耐药菌则推荐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等)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3. 在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在脑脊液中浓度较低,且存在导致抽搐发作的潜在风险,在细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美罗培南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发生类似风险的可能性很小,临床研究证实,美罗培南治疗脑膜炎临床疗效和预后,与常规方案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类似,因此被推荐作为这些药物的备选方案。
IDSA 2004年的《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中,美罗培南被推荐为肺炎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治疗的备选用药。
美罗培南还被推荐单药治疗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肺炎球菌脑膜炎,及对首选方案耐药的G-杆菌脑膜炎。2008年Sanford指南亦推荐美罗培南为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备选用药。 4.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治疗 指南中的推荐
2008年Sanford指南推荐美罗培南为单药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首选药物之一。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高危成人及儿童,可能是需氧G-杆菌、耐头孢菌素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指南推荐美罗培南作为单一药物疗法的首选用药。
而对于脓毒性休克等,指南推荐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等)加用万古霉素。2008年美国、2003年德国、2001年西班牙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治疗指南,均推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高危患者单药治疗药物。
亚太地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不明原因发热治疗指南中,对于低危患者建议应用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单药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建议应用氨基糖苷类联合头孢吡肟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5. 在外科感染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2003年IDSA治疗复杂性腹腔感染指南中,美罗培南被推荐为单药治疗重症腹腔感染的药物之一。2008年Sanford指南推荐美罗培南可作为单一药物疗法的首选药物。在原发性腹膜炎、胆道系统的重症感染、脾脓肿及临近部位重症感染、肝脓肿、感染性创伤及糖尿病足中,热病指南均推荐美罗培南为首选药物之一;对继发性肠穿孔、阑尾穿孔等危重症感染者,亦推荐美罗培南为首选药物。 6. 小结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美罗培南抗菌谱广,治疗各种中重度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且安全性好。国际国内多个指南对CAP、HAP、VAP、细菌性脑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各种外科感染均推荐美罗培南为治疗药物之一,美罗培南是治疗重症细菌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首选药物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