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

2020-02-22 来源:易榕旅网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

《属原列传》一文篇幅较长,要积累的文言知识较多,再加上文本所反映的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在几处议论抒情章节上,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按往常那样教师过多地进行讲解、归纳。学生死记硬背的话,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课时多、效果差,教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枯燥无味。

新课改之后,语文的教学任务没变,但课时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我校实施了“四环节”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合作探究、集体交流、释疑启发四个环节。为此,我准备做一次大胆的尝试:文笔平实,语言平易的叙事部分,全部放手交给学生处理。课前教师只要精心设计预习学案,学生在预习中,通过阅读文本,对照课下注释,查阅有关资料自己就能够疏通文意。自己不能解决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集体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少许难句,教师可略作点拨;几处议论段节,则需要我精心设计导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鉴于此,教授《屈原列传》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之中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问题,初步掌握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设计问题让学生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感悟屈原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

力,从而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利用预习学案自主预习,解决文言基本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明确要预习探究的内容,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探究,自读自悟。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案,理解学案编写人员的编写意图,把握学案与文本的链接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依据学案的内容进行自学,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问对语占知识进行整理、掌握。

2、反复诵读,关注屈原的人生及命运。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强调学生要熟读。读,是开启文言大门的钥

匙,离开了读,学生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在阅读之前,我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第一要读准字音。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都要在意(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词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第二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问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对语句层次和大意已有了正确理解。课上,在学生朗读时我进行监督、指导,适当点拨。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大可放手让学生去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了解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或书下注释分段疏通文意。课上各组展示预习成果,再互相订正补充。在讲解第四段到第七段时,我的做法是将4-6人分为一组,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在此过程中,老师适当点拨、解疑。在归纳了“属、绝、治、于”等词的义项后,我提出问题,要求复述课文并说出楚国在屈原被罢黜之后,在政治、军事、外交上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字词翻译、内容概括等问题。

最后,我觉得教学实践中有几种现象要注意纠正:

1、上课要有范读,古文课教师范读很重要,因为学生对古文都是不熟悉的。如果教师不范读,学生很难知道应该如何才能读出应有的语气和语调,甚至还有可能读破句。

2、这篇文本记叙部分故事性强,学生有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而抒情议论部分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容易偏重于了解情节,而忽视了对屈原心灵世界的探视和挖掘。

3、在“四环节”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

问题,如:课前预习时,虽然教师给出了预习的方法和预习题,但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怎样预习。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有限,往往让他们查找资料时,有个别同学说自己找不到:一是家里没有电脑,二是没有相关的书籍,三是问身边的人,他们也不知道……还有在交流讨论时,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发言,只听别人说,让他发言他要么沉

默,要么哼唧半天说上一句文不对题的话……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钻研,勇于创新。教学中只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才能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