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
8.1电站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总装机容量是20MWp,由20个独立的发电单元组成。太阳能电池方阵采用固定倾角安装,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占地面积是500亩。
结合场址情况,本工程共设40个500MWp光伏发电单元,管理区占地面积1464㎡
整个电站建设一座电控楼及一座综合楼。
8.2土建工程设计
8.2.1建筑设计
本工程设计应满足光伏电站生产、办公及生活需要。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体现出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的发展特色。建筑设计分别有:
1、子站电气室:
本发电工程共分为20个光伏发电矩阵,每个矩阵对应一个子站电气室。电气室由直流汇流柜、逆变器、升压变、高压柜等组成,电气室尺寸16m×5m。
2、电控楼:
电控楼设计为单层,建筑总建筑面积520㎡。设有35kV开闭所、蓄电池室、电容器室、
二次设备间等。
3、综合楼:
设计为二层建筑,一层面积792㎡,二层面积672㎡,总建筑面积1464㎡.综合楼包括办公室、值班室、食堂、宿舍、储藏室、卫生间等。
8.2.2结构设计
1、太阳能电池板支架:
本光伏电站共计20个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设有792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全电站共计15840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每组支架设置6块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支架图如下所示:
太阳能电池支架图
2、支架基础:
太阳能电池板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埋深约为2200mm。
3.变压器基础:
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尺寸为600mm×1200mm×2000mm。
4.综合楼基础:
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5. 基础施工
基础开挖土方采用小型反铲挖掘机或人工开挖。开挖土方沿坑槽周边堆放,以备回填。先浇筑混凝土垫层,后浇筑基础混凝土。随时监督控制砂、碎石、水泥的清洁和准确的配合比。同时,浇筑混凝土时防止其中钢筋和预埋槽钢变位、变形,不允许基础中固定预埋件移位或倾斜。混凝土浇筑后洒水保湿养护14天。土方回填应在混凝土浇筑7天后进行,回填时分层夯实,并预留沉降量。
8.2.3给排水设计
8.2.3.1设计主要依据
(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8.3.2.2设计原则
(1)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雨水自然散排;
(2)全站消防采用灭火器灭火。
8.2.2.3设计范围
站区内生活给水、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水设计。
8.2.2.4给水部分
站区内主要水源由场区内新水井提供。
8.2.2.4用水量
(1) 生活用水本工程用水人数按照10人计,最大日用水量为1.5m³。
(2) 绿化用水最大日用水量为0.7m³。
(3) 清洗太阳能电池组件用水量最大日用水量为6m³。
8.2.2.5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在站综合泵房内设一座30m3给水水箱及一套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含两台生活供水泵,互为备用)。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型号为:LBP-GM-2.2/2,设计最大供水能力为8m3/h(按最大秒流量设计),供水压力为0.30MPa。水质须达到饮用水标准。生活、绿化等用水均由变频供水设备直接供给。
8.2.4采暖通风设计
(1)采暖系统
本工程各采暖房间均拟采用新型电采暖方案,与传统供暖系统相比,电采暖减少了锅
炉房的占地,不需要水,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分室供暖,使用灵活方便,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温度;运行无烟尘、废气、噪音,没有水暖系统的漏水等问题;安装简单,运行维护量低。
(2)通风系统
按照《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中有关规定,配电室及135KV配电室和逆变器室、应设置通风装置;主控制室设有自然排烟系统。
35kV配电装置室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的事故排风机,并兼作通风降温之用。经计算其通风换气量为5829.6m3/h,选择2台STF-3/G混流式通风机(风量4075m3/h),通过百叶窗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排除室内余热。
各子站电气室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的事故排风机,并兼作通风降温之用。各子站选择2台STF-3/G混流式通风机(风量4075m3/h),共20子站,一共60台通风机。通过机械进风、机械排风,排除室内余热。
8.2.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根据本场地收集的风沙、泥石流及冰雪雹等资料,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为:本场地引发地质灾害或者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小,故无需进行配套建设地质灾害工程的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