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科研管理日益复杂。多种管理体系共同作用,是当前大多科研单位的普遍现象,如何较好地解决诸多管理体系的匹配和融合,成为不少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管理体系化建设的思想,提出以模块化设计为思路构建体系、以底层“执行文件”为纽带融合体系、以效能评估为切入改进体系,从而系统持续地推进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旨在为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管理体系化 模块化 体系融合 管理提升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研单位型号研制任务也急剧增长,为确保型号研制工作的安全、优质、顺利开展,国家有关机关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不同侧重的管理活动,也对承担型号研制任务的厂家提出了强制性的资质要求,如:质量体系认证、保密体系认证、环境/职业安全体系认证等;加之研制单位为了自身发展和内部管理,所制定的市场管理体系、技术发展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诸多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一方面,促进了研制单位的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规范,另一方面,也使得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管理头绪更加繁多,企业管理者要投入极大精力关注不同角度的管理工作,任务执行部门更是要频繁应对来自不同方面的管理检查,总体管理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成为诸多研制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科研单位的组织结构,普遍为各不同部门履行其既定职能的条块式管理模式,质量、安全、保密、进度等管理要素由各
自不同的职能机关归口负责,各管理机关根据自身的管理目标和职责,分别制定有利于自身管理的、有不同侧重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各管理要素间难以达到合理的匹配和协调,到了执行环节,效率与安全、进度与质量等诸多管理要素间的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各不同管理要素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和匹配,系统地提升管理效能,本文提出以模块化思路推进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通过最底层的“执行文件”对各类管理要求进行融合,以管理效能评价促进各类管理体系的不断协调和总体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目的在于为研制单位系统地推进管理提升提供一种思路。主要包括科研管理的职能、科研管理体系构建、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推进、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的效果预估等内容。 1 科研管理的职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必需要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不断发展自身技术、努力开拓市场领域并最大化的增加效益,必然会使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不断增加并向纵深发展;相应的,其管理职能也将随之不断的扩充和深化。一个单位的业务及其特点决定了其管理的职能,目前,随着型号研制任务的增加,诸多研制单位的业务量不断增长,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使企业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得以持续发展,大多研制单位均从战略的高度,赋予了自身更加丰富的管理职能,归纳起来主要有: 1.1 完成任务
保质、高效完成当前型号任务,是军工企业生存的前提,也是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1.2 发展技术
为满足持续发展和长远目标实现,必须不断提升技术能力。 1.3 开拓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品牌效应,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 1.4 增加效益
健全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作效率提高,最大化发挥企业增长潜力。
根据企业性质及业务特点的不同,其主要管理职能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不管其差异如何,总体上,各管理职能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他们共同作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2 科研管理体系构建 2.1 科研管理体系架构
体系是系统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体系可大可小,总体系可包含无穷深入的、多个层次的小体系。而体系化建设,系指在总体系框架下,以持续构建和完善各类有机联系的体系为手段,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
科研管理体系架构通常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按照上述不同的管理职能,结合科研单位自身业务特点,并满足各管理要素的要求,
所形成的各类管理子体系的集合,如: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技术发展管理体系、收支预算管理体系、市场管理体系等;另一方面,是为科研管理的持续改进,而设置的效能评价体系,规定了上述各体系运行是否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同时对各体系的协调性、合理性、统一性予以评价。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推动科研管理体系化工作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并协调开展。 2.2 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方式
科研管理体系总体上按照模块化思路构建,所谓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模块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属性:接口、功能、逻辑、状态;接口、功能、状态反映其外部特性,逻辑反映其内部特性。 具体到科研管理体系构建,首先,对企业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结合专业特点和组织结构进行模块化分解,形成层级明晰的业务模块树;其次,按照企业管理职能全面梳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确定每一管理要素的具体管理要求(通常为管理手册);然后,就业务模块树的每一模块,根据某一管理要素的要求,从业务特点和管理职责两方面考虑其外部特性,即确定每一业务模块的接口、功能和期望达到的状态,这样即可进行某一管理要素所对应的该业务模块的管理流程的编写,最后,将所有业务模块的管理流程组合,即可形成对应某一管理要素的科研管理子体系。所有管理要素所对应管理子体系的集合,则构成了整体的科研管理体系。
管理流程和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在各阶段组织充分的讨论和评
审,尽可能地做到体系内各模块间接口明晰、各模块功能完整,体系整体逻辑清晰、状态有效。同时,管理体系构建时,要充分遵循现行标准、规范和其它管理文件。
科研管理体系构建要结合企业当前现状,充分继承已有成果,对于已有的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按模块化方式进一步改进,对新建体系,按照上述思路构建。总之,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2.3 各科研管理子体系的融合
目前,大多科研单位的管理体系文件主要由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构成,也有些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两层,这是根据管理对象和管理要素的特征进行设计的,可不必完全统一。为了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层次明晰,这里对各层级管理文件的概念予以明确:
管理手册:是证实或描述文件化管理体系的主要文件,是阐明一个组织某一方面的管理方针,并描述相应管理体系的文件。 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对组织运作过程的详细描述和规定,也是标准条款在组织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应用。程序文件的编制应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
作业文件:是对企业某一业务流程的文件化描述,类似于软件编制中的流程图。
由于所有的管理要求在执行环节,均要体现在具体的一项业务或一个操作中,同时,考虑到现有子体系自身的完整性,因此,设想
增加最底层管理文件——执行文件,将所有子体系的管理内容均体现在“执行文件”中,执行文件面向业务或操作的步骤而设计,体现各子体系涉及该业务或操作的管理要求,并考虑高效率、标准化等通用要求。实质上,是通过“执行文件”,实现各子体系管理要求上的融合。
“执行文件”编制办法可按照“程序化管理”的要求进行。所谓“程序化管理”,是对一系列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方式。通常将反复出现的业务编制成具有确定性的程序,这些程序要说明进行某种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及其相应的规则系统和前后衔接递进关系(类似于软件的程序语句),执行人员只要按照编制好的程序去做,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编制“执行文件”时,应先对某一业务模块按照所对应的管理子体系(通常为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的要求进行程序化分解,其次,逐步将所涉及的其他管理体系的管理要求逐项赋予每一步动作或行为中,然后将每一步及其所有管理要求进行组合,并按照高效、标准化的原则进行优化和修订,便形成相应业务模块的“执行文件”,同时,通过“执行文件”对各管理要素的融合,也使得各管理体系的冲突和矛盾得以较为全面、直观地反映,以便较早予以修正和完善。
2.4 科研管理体系的效能评价和持续改进
为使科研管理体系能够持续完善和不断改进,建立管理效能评价
体系是必需的。如前所述,科研管理体系架构通过最低层的“执行文件”体现针对某一业务模块的所有管理要求,使得所有职能管理体系在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有机关联和融合,并进而在程序化的实践中对各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匹配性予以验证。管理效能评价的作用则是将各职能管理体系作用的结果,以一系列适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评定后,自下而上地反馈至各管理体系的相应环节,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管理效能评价体系的范围要涵盖科研业务及其管理要素所涉及的所有上述职能管理体系,并根据科研业务的特点不同确定相应的评价办法,通常可采用试验验证法、评审法、客户满意度测评法、打分法等,总之,要综合考虑体系运行效率、工作质量、管理成本等诸多方面。
为使管理效能评价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开展,企业应指定第三方部门(既不是体系的组织制定者,也不是执行者)归口管理效能评价和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工作,该部门对“执行文件”的组织制定和管理效能评价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并负责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应体系的管理部门,这有利于中立、客观地暴露各职能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体系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3 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推进
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工作应与企业业务工作一并纳入计划管理,明确时间要求及相关责任,高效推动。通常,对新建体系,列专项计划、组建专项团队推进,对于已有体系的改进完善,管理改进的
计划内容应与相应时间段内的业务计划内容相关联,并包括体系应用、体系效能评价及改进措施落实等方面。体系化建设推进工作的计划制订、下发和监督执行应由归口管理体系化建设工作的部门负责。
4 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的效果预估
从某种程度上讲,管理就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对于科研管理体系,通过以模块化设计为思路系统构建、以“执行文件”为纽带实现融合、以效能评估为切入改进完善、以综合计划为手段持续推进,实现从构建、融合到落实、改进的全过程管控;通过自上而下模块化逐层分解,自下而上的与实际运行密切结合的效能评估,以及第三方归口管理的顺畅反馈和过程监督,周而复始,实现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通过计划管理,将业务推进与管理推进相结合,促进各项工作系统、协调开展。通过科研管理体系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各业务、各子体系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强化,以实现企业在改进管理、提升技术、推动任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论科技创新创业视野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改革[j].价值工程,2010(08).
[2]程晓宇.充分认识高职科研 提升科研管理工作[j].价值工程, 2012(26).
[3]易丽平.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j].价值工程,201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