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播站心得体会

2021-07-22 来源:易榕旅网


广播站工作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在广播站工作已经一学期了。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了乐行天下的主播和导播,对心灵和弦和点歌台栏目的播音也有所尝试。刚到广播站,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但很快我发现工作起来并不轻松。播音和导播工作我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一切从零开始。而工作中对细心、耐心、恒心的要求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幸运的是,老播们都十分耐心的帮助我,从仪器的使用到发音的技巧,跟他们我学到了很多,对他们的感谢也是怎么都说不完的。一学期以来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广播台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这里就说一说我在乐行天下栏目当主播和导播的感受吧。

首先,不论是当主播还是导播都是要面向听众为听众服务的。从这一点上说,校园广播不同于其他广播。因为校园广播的听众主要是学校师生,而绝大多数是学生。所以广播的内容就要贴进师生们的生活实际,反应师生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当然,广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好的广播节目是大学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情操。作为广播站的播音和导播,我们要站得更高,力图通过优秀的广播节目,给广大师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乐行天下采取的是录播形式,工作流程是播音员确定主题——收集素材——

撰写播音稿——录音——导播制作——播放。这六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需要播音和导播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广播节目的录制也只要严把每一关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作为主播每一期节目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有了主题,再选取相关的音乐,这样既提高效率也使节目更紧凑。作为乐行天下的主播,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期节目我要做

什么?虽然乐行天下鼓励主播自己拟定主题,也就是可以“从吾所好”,但我觉的做节目首先要考虑听众的感受,不仅要自己感觉合适,关键还要听众可以接受,能够喜欢。比如在我第一次做播音时,很自然的我就想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些歌剧唱段。但仔细一考虑,不少歌剧唱段的音频都是音乐会现场演唱的,节奏很慢,艺术性不容否认,但播放出来效果怎样呢?还有大家平时大都听一些流行音乐,对意大利语的歌剧接受程度怎么样?思考再三,我又将目光放到了由歌剧发展而来的音乐剧上。与歌剧相比较,音乐剧就通俗多了,音乐制作也很精美,而且也有经典的中文唱段。当然,我也没有放弃歌剧,最后我选择了现代艺术家重新演绎的歌剧经典《女人善变》和《香烛已燃尽》,既保留了古典的美感又充分利用现代的配乐技术,使音乐无论是节奏上还是旋律上都显得清晰明快,很好被同学们接受。在担任乐行天下主播以后,生活中我开始注意拓展自己音乐方面的视野,对各地区,各流派的音乐都去了解,希望自己能找到越来越多适合校园广播的题材。其实归根到底,主题千变万化,但有一点不变,就是要奉献给听众们好听的,受欢迎的音乐。

在收集素材上,我一般会在网上查找歌曲相关信息,同时下载音乐。首先自己要对音乐有充分的了解,深入的体会,这才能保证最后传达给听众信息和情感的真实性。在找到一些信息之后也不能盲目照搬,要自己分析判断,并融合自己的理解写出语言流畅、优美,通俗易懂的播音稿。在下载音乐时,要尽量选择音质好的,录音棚版的,以保证播放的效果。

播音稿打印出来,就要抓紧时间反复练习,将稿子念熟。高超的播音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感悟和练习。我感觉自己在这一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接着就是播音和导播合作完成的录音部分了。对于播音员来说,如果功底扎实,准备工作做的好,那么录音的顺利和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坐到话筒前就要排除一切杂念,

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王老师说,舞台首先是艺术家自己的舞台。是的,无论什么时候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有表现的性质。播音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而播音者首先都是在展示自己。这时,就需要将能量集中于自身,不能过多地考虑其他,包括听众的感受。这就是要做到“目中无人”。在培训时,王老师告诉我们播音时坐姿、表情十分重要。坐姿、表情会影响人的气息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播音的效果。在播音时我也有意识注意这一点,果然感觉气息顺畅,情感容易调动起来,对播音帮助很大。虽然播音时看不到听众,听众也看不到自己,但只有心里清晰地有听众存在,播音才会自然,有亲和力。这就是“心里有人”。将“目中无人”与“心里有人”结合起来,就是在自身魅力与个性的展示与听众交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将节目做好。

录音时,导播除了调试、操作录音设备,最重要的就是与主播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沟通好,才能帮主播尽快进入状态,减少节目中不必要的失误。

录音结束后,导播最关键的工作环节——制作就要开始了。制作是把录音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艺术作品的过程。作为乐行天下的导播,我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听几遍音乐和录音,在熟悉它们的同时,消去录音,音乐中的爆音杂音,以免最后留下瑕疵。乐行天下是给大家介绍音乐的栏目,因此音乐处于主要地位主,播音是要提供一些关于音乐的信息,去引导大家更好地理解音乐。所以可以说是在音乐中插入播音,这不同于“心灵和弦”、“人物”等一些播音为主的栏目。这一插入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根据不同音乐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就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音乐和播音结合的好了,听众在想知道这个音乐是什么时,播音及时出现,给听众答疑解惑,或一曲终了,听众意犹未尽,几句精妙的乐评则可以将听众对音乐的喜爱加深和延续。反之,插入得不好,轻则显得突兀,造成听觉上、感情上的冲击和断裂,重则干扰听众欣赏音乐,可想而知这种“帮倒忙”会引起人多大的反感。在制作中我都会反复体会播音在音乐不同时段出现的效果,以求找出最佳插入点。这个过程其实很微妙,要站在听众的角度感受音乐

和播音,而且操作起来也要十分细心,因为往往一两秒的差别就会影响节目的效果。除此之外,两音乐的衔接也并不简单。一开始,为了使节目连贯,我想当然地以为音乐之间的连接也必须是紧密的。后来发现,广播节目和国画一样,也需要适当的“留白”。两音乐之间适当的停顿不但不会将情绪割裂开,反而是留下空隙让情绪延展释放,为下一音乐的出现做好准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制作节目确实是实践出真知。

制作好节目,就是万事俱备只欠播放了。播放是一件苦乐兼备的事。一方面一连十几周每周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干同一件工作,而且正好错过饭点,似乎是很苦的。但每次都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展出的时候,又十分开心激动。播放时导播也不是无事可做,而要时刻注意播放的情况,适时调节设备,不能出现爆音的情况。

由于每次乐行天下的节目我既要制作又要播放,所以就少了在校园里聆听乐行天下的机会。虽然播音室里可以使用耳机听,但和校园里听的效果终究不同。比如由于种种原因,主播播音时的背景音乐在电脑上播放时音量适中,而一旦播放在校园里音量却偏小,有时甚至听不到。这个问题在其他一些栏节目中存在,因此我想乐行天下会不会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问了周围同学之后发现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从那以后,我在制作时就注意了这一点,适当将背景音乐调大一些,因为只有以听众听到的为准,才能真的保证播出的效果。在每期节目播出后,我都会征求周围同学的意见,从而发现一些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做出改进。

每一期节目都是在主播们和导播通力合作下完成的,短短的30分钟凝结的是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所以播音工作绝不是主播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建立在大家良好的沟通合作基础上的。如何在保持自己的个性与和他人沟通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节目形式多样,主题丰富?我想这是我自己也是大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