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节历史课呢?下面谈谈我工作五年来的一些经验。 一、认真钻研教学目标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对于教学目标我总觉得这只是编写教材时的一种形式罢了,从来没有关注过教学目标,觉得没什么可研究的。但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为通过教学目标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课堂上才能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才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有的放矢。
记得去年学校临时要求我上一节区级公开课,我一下懵了,因为文件上要求我上的是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内容权的崩溃》。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这是我最不会讲的一课,主要是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课程内容不仅枯燥,而且复杂。人物、时间、地点一大串,怎样才能把内容连贯起来而且说得有趣呢?后来我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说:“你首先要梳理出来一个教学目标,这样你的思路才会清晰。”后来我经过认真的钻研确定了教学目标,果然茅塞顿开。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如下: 1 知识与能力
(1)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名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2 学习过程
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深入钻研教材,备课上下苦工夫
首先,把教科书看一遍,熟悉其内容,同时了解本课与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即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然后认真钻研教科书、每一课的引言部分内容、每一节的大标题、插图、课后的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测评都要认真去钻研。备课如同打井,只有深钻,才能得水。我认为备课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1 选择好新课的导人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标志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半。所以不管是哪一课我总会首先设计一个好的导人语。在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时,我的导人语是这样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老鼠有害,有偷吃东西的恶习,更是各类病菌的传染源,所以有句俗话叫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然而在清朝康乾盛世以后有一种东西,也被人们称作是“老鼠”,知道是什么吗?(鸦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所要学的内容或问题产生好感,引导他们
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它还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创造才能,能给学生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思考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为现在的中考试题就很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还为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开创性思维能力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如果问题设计过难或者过简单,那样就收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八下历史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新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或者国旗叫什么?你说这样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吗?所以我觉得问题设计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问题设计应从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3)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前瞻性。 三、写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反思能促进教师不断进
步。教师通过反思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经验不断升华。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总之备课看似是一件平凡的事情,但平凡中见不平凡。备好一节课不仅关系到上课质量的高低,而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及以后的发展。有句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都“不打无准备的仗”“有备”才能“无患”。备课是一门必修课,我们只有在备课上下了一份苦功,才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