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视角下加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春玲 周忠宝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年第01期
摘要本文探索了在就业导向视角下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突出强调岗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控技术岗位适应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源于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二五”科研课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 0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数控技术专业采用“岗位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确定教学内容,围绕数控技术相关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就业导向视角下,培养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深度融合的适应能力是数控人才培养的重点。
岗前教育是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熟悉职场氛围,培养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打下良好基础的有效途径。
为此,数控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的校内实训实习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企业岗位需求,采用“从模拟到全真、从学生到员工、从初级到高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1从模拟到全真,满足学生岗位适应的需要
过硬的技术是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岗位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控学生技术的训练通过模拟阶段、实操阶段、全真阶段,从易到难,从浅入深,循序渐进提升数控技能。 1.1模拟阶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学习初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尚不成熟,通过数控仿真软件,建立虚拟工厂,学生接受任务后,可以无数次反复练习,减少设备占用和材料的浪费,并保证在学习过程中人手一机,讲练结合,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1.2实操阶段
学生学习中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念的良性循环。根据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重点,开设技能强化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1.3全真阶段
利用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实训室、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现有资源开设生产性实训,针对岗位设任务,进行岗位模拟训练,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与教学有机融合;引进企业的管理制度,按照“准员工”要求考核学生,注重工作过程的精准性、纪律性,突出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考核,增强学生岗位体验。全真阶段中强调“实训过程=工作过程”,“实训要求=工作要求”,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从学生到员工,在校完成身份的转变 2.1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的必要性
一方面,学生从学校进入到实习单位, 面对陌生的环境, 陌生的人群, 陌生的管理制度,学生难以适应, 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大多具有分散性和单一性,而进入工作岗位后,面临的问题很多是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性和复杂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更有的学生因为缺少社会体验,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过高,往往把未来的工作理想化,在上岗之初会出现对工作的抱怨、缺乏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不讲诚信、跳槽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视自己的行业和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岗位后的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方面。 2.2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的实施
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主要是在生产性实训阶段。在岗位模拟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计实训任务,学生扮演企业员工的角色,并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进行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吃苦耐劳,立足一线。
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理转变的引导也非常重要。一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正视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另一方面,加强
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视岗位,分析社会就业环境,增强学生热爱本职的信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从初级到高级,实现学生持证上岗满足企业需求 3.1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效融入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认证标准,强化操作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与行业要求有效对接。技能强化实训结束后,学生通过理论与技能的双项考核,考取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如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维修电工等。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持证上岗,以满足企业需求。 3.2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推行“双证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技能强化实训中,按照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或服务,针对专业核心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开展技能强化训练,在实训结束后,学生全部参加高级工鉴定或相关认证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结语
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刘立平.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书培训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