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音乐_演唱《雪绒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4-06-05 来源:易榕旅网


《雪绒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之声》插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通过聆听欣赏,对所学的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认知,学习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二、教学重点

用满含深情的声音学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配合演唱。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1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回答)那大家平常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呢?(生回答)电影的分类有很多,比如:喜剧片、恐怖片、家庭片、伦理片、武侠片、动作片、还有文艺片、音乐片等等很多种。你们看过音乐片吗?(生回答)

2、(播放歌曲《哆来咪》)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一部经典的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几首更加好听的歌曲,大家想听听《音乐之声》的故事吗?(生回答)

3、师:《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哆来咪》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

(二)新课教授

2

1、初听歌曲

师:那么现在,我们便结合故事情境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雪绒花》,大家可以去体会和想象一下音乐的优美意境。 (多媒体播放歌曲)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节拍是3/4拍)

师:那么3/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

(3/4强弱规律:╳╳╳|强弱弱●○○)

2、指挥图示

师:现在我们对三拍子的强弱已经掌握得非常娴熟了,那怎样为歌曲指挥呢?

(学习并练习3/4拍的指挥图示)

3、复听歌曲

师:那如何用我们的肢体表现?

(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雪绒花》,并用刚才的肢体语言为歌曲加上强弱拍子好吗。

3

4、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处理难点“空拍”)

(2)视唱乐谱,以学生自主识谱视唱为主,教师给予指导。

(3)教师弹琴,学生用“啊”音哼唱旋律。

(4)教师弹琴,学生试着填词演唱。

(5)学习二声部旋律,全班分成两组配合演唱。

(6)教师随意抽点几名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进行配合演唱。

(四)、拓展延伸

(观看影片中两次出现《雪绒花》的片段,师生看后共同探讨,通过分析上校不同的感情处理,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第一次: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气氛温馨、愉悦,唱的亲切柔和,表现了上校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对家庭的热爱;第二次:是在即将逃离祖国的音乐节上,国家面临危险时,上校心情激动复杂,既有对敌人的憎恨,又有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两次的演唱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次是独唱和二重唱;第二次是领唱和观众齐声高唱,情绪变得激昂,振奋人心。

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巨大感染力,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音乐在电影中所发挥的作

4

用,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突出了电影的主题,那就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下面,我们就都变身为上校,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演唱歌曲!

(播放《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哆来咪》;学习了《雪绒花》;最后,老师这里还有一首也是《音乐之声中》的《孤独的牧羊人》,让我们在这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音乐课吧!

(播放《孤独的牧羊人》)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大多数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大部分本学段的学生已具有情感分析能力,对理解作品、分析作品都有自己的见解,对其进行爱国思想教育较七年级学生时期更易被接受的。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都能用的上,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认得不同的心得。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设置作为培养空间观念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5

效果分析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只有在歌咏或舞蹈者本人对音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浓烈的情感,才能对音乐进行精彩的表现和创造。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聆听与感受来引导学生体会、领略音乐所创造的诗情画意。整个教学设计由听入手,以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体验都依赖于听觉。因此,我力图让学生充分的听,在聆听中想、说、做、记忆,丰富学生听觉体验。其次,在聆听的基础上,探究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去实践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

本节课欲营造的情景是:充满深情的故事讲述和故事片插曲《雪绒花》演唱片断的欣赏,将同学们带进一个神圣的殿堂――有关于美的音乐的,有关于爱国的,有关于人间挚爱与真情的……学生体验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一次荡涤。由此,他们产生了浓烈的学习愿望,在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中,他们尽情展示着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着美的情感。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在课堂上得到体验和升华!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

6

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

《雪绒花》歌调深情悠长,是一首的三拍子歌曲,乐曲为一段体,旋律优美抒情,歌谱难易适中,以听唱为主,附以英文歌词的学唱。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评测练习

课堂教学中,练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在本节课教学中设置的练习及目的:

1、在本课中围绕乐曲进行了反复聆听,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主题旋律、歌曲情绪等,使得设计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2、通过学唱歌曲,反复聆听音乐,欣赏剧中视频,学生能分辨不同的演唱情绪、速度及力度的变化。

3、通过对乐曲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同时激发爱国之情。

课后反思

《雪绒花》这是一首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耳熟能详的歌曲,旋律线比较流畅,音乐较窄,所在音区也是同学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没有过多的大跳。因为这首歌曲难度较小,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所以在这首歌曲的处理和要求上多变了花样,发挥视、听的完美结合,创设氛围、解决难点、以境激情,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这样不仅在内容上多样化,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多了解音乐的形式,并且让音乐与其他文学方式结合。根据学生的

7

认知特点,层层递进,通过对《音乐之声》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标分析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