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坐满了观众的体育场,这么大的体育场它有多少名观众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呢?
学生说自己的猜想。学生可能会随意说。
预设: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分成几个相等的看台,求出一个看台观众的数量,再乘上看台的数量来估算出体育场的总人数。
二、探究新知
(课件演示一个看台)
师:我们就以这个看台为例,怎么求出这一个看台的人数大约有多少人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学生对于大家的估算方法进行协商,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能会这样想:
1. 我们把看台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每行约有7人,共有8行,我们就得到7×8=56,为了便于计算,我们把56≈60,因为共有3份,所以我们就用60×3=180,约有180名,我们是通过用这样的方法得到一个看台的人数。
2. 用7×8×3这样一个综合算式来计算,结果是168名,我们取整约是170名。
3.先数出一行约20人,共有8行,用20×8=160(名)我们也能大致地估算出一个看台的人数是160名。
总结:估算的方法大致相同,计算结果的取值有了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的计算结果也就有了微妙的不同。 (课件出示)
师:现在我们有了一个看台的人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上的观众数大致相同,这个体育场共有多少名观众呢?
(这个估计的结果未必是个准确值,但它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
师:现在回忆一下刚才的估算方法,我们想得到看台的人数就把它分成若干个大致相等的几份,用每份数乘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也就是(课件演示)“以小估大”。
学生进行交流:
160×30=4800(名) 170×30=5100(名) 180×30=5400(名)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估算的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大家看看,这是王爷爷家的一些花苗,看着这密密麻麻的花苗,你有办法估算出有多少株吗?(出示课件:练一练第1题)
学生思考讨论。
师:看来,当物体摆放的行、列不明显时,这种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可以帮我们以小估大。
师:再来看下一题,(出示课件:练一练第2题)如果想知道图中有多少粒黄豆,你会选择什么样子的估算方案呢? 这时候我们怎么办?
生: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先数一数一行约有21株,有这样的9行,所以21×9=188≈190(株) 。
可能还有的学生借助刚才分成相同份数的方法,利用每份花苗的株数来算出整个花苗有多少株,可能会想到平均分成3份,或者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35株,35×6=210(株)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发现用第一题的方法是不能解决的,黄豆的排列没有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出“分份”:可能会想到分成圆的、方的……等形状。
学生会发现分成圆的不行,因为会有空隙,不精确,相差太多。
此时,数行、数列的方法是无法实现的,看来用每份数乘份数的方法来解决应该是个好办法,那我们不妨分一分吧。
有的同学分成了32份,有的同学分成了8份,方法没有问题,但你们觉得分成多少份结果更精确?为什么?
(出示课件:练一练第3题)看看这样的草地我们怎样进行估计?
师:这个方框是有什么用? 图中的黑框是1平方米,此时我们怎么借助1平方米草坪面积呢?
观察学生划分的方法,让他们体会到怎样划分更精确,教给学生方法。 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发现量出长、宽大约都是多少,也能求出面积。
小结:看来不同物品的估算方法还有这么多不同的差别,我们一定要学会不同的问题一定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答:大约30平方米。
师:下表是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每天的营业额你能估计出这个月上旬的总营业额吗?请你开动脑筋,看看用什么方法估最合理。
(出示练一练第4题)估计总营业额。
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估计大数的方法,当我们不能一一对应数出数量的时候“以小估大”的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好途径。遇到排列没有规律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成方形的几
份。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