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变态 2.补充营养 3.世代 4.年生活史 5.趋性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昆虫的体躯分为( )、( )、( )三部分,其中( )着生有三对足,两对翅。
2.蝗虫的触角属于( ),蜻蜓属于( ),食蚜蝇属于( ),象甲属于( ),金龟甲属于( ),眼蝶属于( ),白蚁属于( )。 3.蝉的口器属于( );菜粉蝶成虫的口器是( ),幼虫的口器属于( );家蝇成虫的口器属于( );蜜蜂成虫的口器属于( );蓟马的口器属于( )。 4.叶甲的足属于( ),蝼蛄的前足属于( ),蟋蟀的后足属于( ),螳螂的前足属于( ),龙虱的后足属于( )。 5.步甲的前翅为( )翅,大蚊的后翅为( ),姬蜂的翅为( ),弄蝶的翅为( ),猎蝽的前翅为( )。 6.昆虫的体壁由( )、( )、( )三部分构成。 7. 昆虫常见的生殖方式有( )、( )、( )、( )四种。 8. 瓢甲幼虫为( )型,斑潜蝇的幼虫为( )型,叶蜂的幼虫为( )型。 9.按照取食范围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 )、( )、( )三类。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有害生物属于昆虫的是( )。
A.鼠类 B.螨类 C.蛾类 D.线虫类
2.某种昆虫的幼虫脱皮三次应为( )幼虫。 A.二龄 B.三龄 C.四龄 D.五龄
3.介壳虫雄虫有翅,雌虫无翅的现象叫( )。 A.多型现象 B.性二型现象 C.羽化 D.拟态 4.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食料 C.光周期 D.湿度 5.昆虫世代的起始虫态是( )。 A.卵 B.幼虫 C.成虫 D.蛹
6.应用糖、酒、醋毒液诱杀害虫是利用了害虫的( )。 A.趋化性 B.趋色性 C.趋光性 D. 趋温性 7.虎甲食性为( )。
A.植食性 B.肉食性 C.腐食性 D.杂食性 8.在下列动物中,属于天敌昆虫的是( )。 A.青蛙 B.蜘蛛 C.叶蝉 D. 草蛉
9.植物受害虫为害以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造成损失很小的特性叫( )。 A.抗虫性 B.抗生性 C.耐害性 D. 避害性
10.在下列害虫的成虫中,不为害植物的是( )。 A.二化螟 B.天牛 C.蝗虫 D. 蚜虫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2.昆虫复眼的作用是分辩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 3.光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和行为。( )
4.产卵器发达的昆虫一般产卵于动、植物体表面。( ) 5.飞虱后足胫节有两排刺。( )
6.有效积温法则可用于预测害虫的发生期。( ) 7.末龄幼虫脱去最后1次皮变为蛹的现象称为孵化。( ) 8.蝽象的头式为前口式。( ) 9.蛾类昆虫的蛹为被蛹。( )
10.人工震落捕杀害虫是利用昆虫的假死性。(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和特性有什么作用?
2.昆虫的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类型有何主要区别? 3.在自然界怎样正确识别蝶类和蛾类昆虫? 4.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因素对昆虫有哪些影响?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农业害虫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的构造、为害特点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2.药剂防治农业害虫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什么?为什么?
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昆虫从卵到成虫阶段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态。
2.大多数昆虫羽化后,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需要通过取食以满足性器官发育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3.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世代。 4.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 5.昆虫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头部、胸部、腹部,胸部。
2.丝状,刚毛状,具芒状,膝状,鳃叶状,球杆状,串珠状,羽毛状。 3.刺吸式;虹吸式,咀嚼式;舐吸式;嚼吸式;锉吸式。 4.步行足,开掘足,跳跃足, 捕捉足,游泳足。 5.鞘翅,平衡棒,膜翅, 鳞翅,半鞘翅。 6.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
7.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殖。 8.寡足型,无足型,多足型。 9.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10分)
1.C 2.C 3.B 4.C 5.A 6.A 7.B 8.D 9.C 10.A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答: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破坏体壁的结构和性能,提高药剂防治效果(2分)。如在杀虫剂的原药中加入脂溶性化学物质制成乳油,或加入惰性粉制成粉剂,就是为了破坏体壁的不透性(2分),使药剂通过体壁顺利进入体内而提高杀虫效能(1分)。
2.答: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习性和活动行为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2分)。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若虫的个体小于成虫,翅较成虫短,一般性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成虫的性器官已发育完全(3分)。
3.答:
(1)蝶类昆虫触角端部膨大成锤形或球杆状;静息时双翅竖立于体背;常白天活动;卵散产,蛹外一般无茧(2分)。 (2)蛾类昆虫触角多样,主要有丝状、羽毛状、栉齿状等;静息时双翅平放于身体两侧;常夜间活动;卵散产或块产,蛹外常有茧(3分)。
4.答:
(1)通过频繁地调运种子、苗木等生产活动和有目的地引进天敌昆虫,改变1个地区昆虫种类的组成(2分);
(2)通过兴修水利,改变耕作制度,选用抗虫品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整枝打杈等农业技术措施,改变昆虫的生存环境(2分);
(3)利用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害虫(1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答:
(1)昆虫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5个部分组成(3分)。为害植物时,常咬食叶、花、果、种子、茎、根等器官,造成孔洞、缺刻,甚至蛀空果实或种子。如蝗虫、叶甲及多种蝶、蛾类幼虫(3分)。防治这类口器的害虫,常用胃毒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将食物与有毒物质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2分)。 (2)刺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各特化为1对口针(3分)。为害植物时,上、下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植物出现斑点、卷曲、皱缩、虫瘿等现象。如蚜虫、叶蝉、飞虱等(2分)。防治这类口器的害虫,常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含药剂的植物汁液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2分)。
2.答:药剂防治农业害虫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低龄期或3龄以前(4分)。因为不同虫龄的幼虫在形态、食量、生活习性及对药剂抵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2分)。初孵幼虫体形、食量小,体壁薄,常群集、暴露取食,对药剂抵抗力弱(4分)。随着虫龄的增加,体形、食量增大,体壁增厚,常分散、隐蔽取食,危害加剧,对药剂抵抗力增强(4分)。所以,药剂防治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低龄期,特别是在3龄前施药可收到理想的效果(1分)。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病原物传播的方式,有( )传播和( )传播之分。如很多( )有强烈的放射孢子的能力。细菌可在水中( ),线虫和菟丝子可主动寻找( )。 2.各种病原物往往有特定的侵入途径,如病毒只能从新鲜( )侵入;细菌可从( )和( )侵入;大部分真菌可从( )和( )侵入,少数真菌和线虫、寄生性植物可以从( )直接侵入。
3.植物固有的抗病机制是指植物本身所具有的( )和( )在病原物侵染时形成的结构抗性和化学抗性。
5.全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代表是( )和( )。 6.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主要有( )、( )、( )、( )和( )等五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病理程序: 3.病原:
4.侵染性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 6.症状: 7.真菌的生活史: 8.病害的侵染循环
9.初侵染 10.再侵染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有时是可变化的。在相同栽培条件和相同气象条件下,品种的抗性
是主导因素。( )
2. 已采用抗性品种且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就是主导因素。( ) 3. 相同品种、相同气象条件下,肥水管理可成为主导因素。( )
4.粪肥未经充分腐熟,可能成为初侵染来源,因此使用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 ) 5.连作能使土壤中某些病原物数量逐年增加,使病害不断加重。合理的轮作可阻止病原物的积累,有效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
6.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生活史只有有性阶段,不产生无性孢子。( ) 7.病毒可以通过各种伤口进行传播。( )
8.防治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 ) 9.真菌性病害田间诊断主要是根据产生症状类型来判断。( ) 10.病毒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即有病状又有病征。( ) 四、单选或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真菌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是( )。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分生孢子 D游动孢子
2.下列属于植物病害症状中病状类型号的是( )。
A霉状物 B腐烂 C畸形 D流脂流胶 3.病毒在( )下才能观察看到。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油镜 D不必借助仪器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是( )
A高温干旱 B有毒物质 C真菌 D缺微肥 5.下列病原物中( )等病原菌属于专性寄生物。
A白粉病 B锈病 C霜霉病 D灰霉病 E煤污病 6.属于植物病害症状中病征类型是( )。
A坏死 B畸型 C粉状物
7.原核生物性病害大多都会产生( )病征。
A菌核 B溢脓 C菌索
8.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是( D )
A有毒物质 B药害 C缺钾 D真菌
9.植物本身所表现的反常状态叫( )。
A植物病害 B病状 C病征 D症状 10.属于病害病征类型的是( )
A腐烂 B畸形 C霉状物 D萎蔫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简述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3. 简述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4.简述真菌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5.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 六、论述题(10分)
论述子囊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及所致农作物病害种类?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主动、被动、真菌、游动、寄主。
2.微伤口、伤口、自然孔口、伤口、自然孔口、表皮。
3.物理结构、化学物质。 5.兔丝子、列当。
6.真菌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毒 、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原线虫 。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植物发生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地变化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各种植物病害的发生都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
3.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
4.侵染性病害是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病害。 5.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子所引起的。
6.是植物感病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征。
7.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
8.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9.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后,在新的生长季节首次引起植物的发病过程称为初侵染。 10. 在同一生长季节内,由初侵染所产生的病原物通过传播又侵染健康的植株称再侵染。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 2 √ 3√ 4√ 5√ 6× 7× 8× 9× 10×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CD 2.BCD 3.B 4.C 5.ABC 6.C 7.B 8.D 9. B 10.C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
(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
(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2.
(1)病原物的致病性强、数量多并能有效传播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2)品种布局不合理,大面积种植感病寄主植物或品种。 (3)只有长时间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病害才能流行。
3.
(1)伤口(如机械伤、虫伤、冻伤、自然裂缝、人为创伤)侵入; (2)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腺体、花柱)侵入; (3)直接侵入。 4.
真菌性病害即具有病状、又具有病征,其病征主要类型是 (1)霉状物 如霜霉、绵霉、灰霉、青霉、黑霉等。 (2)粉状物 如锈粉、白粉、黑粉和白锈。
(3)粒状物 如真菌的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及菌核等。 (4)伞状物和线状物 如子囊盘等。 5.
(1)田间病株;
(2)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3)病残体; (4)土壤; (5)粪肥。 六、(10分)
子囊菌亚门真菌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他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束等;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常见的子囊果有子囊壳、闭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
所致植物病害有豆类、烟草、油菜白粉病(白粉菌属)、麦类白粉病(布氏白粉属)、小麦、大麦、黑麦、玉米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赤霉属)、甘薯黑斑病、甘蔗凤梨病(长喙壳属)、油菜菌核病(核盘菌属)。
第三章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测试题
一、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防治 2. 物理机械防治 3.抗生作用 4.交互保护作用 5.药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我国现行的植保工作方针是( ), ( )。
2.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 )的体系,它从( )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 )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 )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 )之下,以获得最佳的( )、( )和( )效益。
3. 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 )对( )进行检验和处理,禁止或限制( )等人为的传入或传出,并防止( )所采取的植物保护措施。
4. 植物检疫分为( )和( )。
5. 加强栽培管理,是农业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 ), ( ), ( ),( ), ( )等环节。 6. 利用机械防治措施控制作物病虫害的内容是( )、( )、 ( )、( )。
7. 常用农药的剂型主要包括( )、( )、( )、( )、( )等。
8. 杀虫剂可以通过( )、( )、( )和( )等方式进入害虫体内,导致害虫死亡。 9. 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 )、( )、( )、( )、( )、( )等。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10分)
1. 制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安全 B. 有效 C. 经济 D. 简便
2. 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很多,对于能随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和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可用( )。
A. 直接检验法 B. 过筛检验法 C. 解剖检验法 D. 种子发芽检验
3. 农业防治是在全面分析( )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作物抗性,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A. 作物、有益生物与有害生物 B. 作物、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 C. 作物、有害生物与土壤因素 D. 人类生产活动、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 4. 目前培育抗病、抗虫品种的方法有( )等
A. 系统选育 B. 杂交育种 C. 辐射育种、化学诱变 D. 单倍体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5. 作物播种前对表面和内部带菌的种子要进行种子处理,如( )。 A.开水烫种 B.冷水浸种 C. 温汤浸种 D. 选用杀菌剂处理 6. 合理轮作有利于( )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
A. 作物生长 B.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C. 恶化某些病虫害的生态环境 D.减少用种量 7.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 )的目的。
A. 提高地温 B. 保持土壤水分 C.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D. 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8. 在下列动物中,属于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是( )。 A. 赤眼蜂 B. 蜻蜓 C. 食虫虻 D. 蜘蛛 9. 辛硫磷主要用于防治( )。
A. 地下害虫 B.刺吸式口器害虫 C. 咀嚼式口器害虫 D. 鳞翅目幼虫 10. 三唑酮(粉锈宁)主要用于防治各种作物的( )。 A. 白粉病 B.霜霉病 C. 锈病 D. 黑粉病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植物检疫可普遍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 )
2.农业防治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最经济、最基本的方法。( ) 3.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 ) 4.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频振杀虫灯等方法防治害虫,是农业防治法的重要内容。( )
5.粉剂农药常用于喷雾,可湿性粉剂可直接喷粉用。( ) 6.石硫合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霜霉病。( ) 7.农药致死中量数值越大,其毒性越高。( ) 8.合理用药的原则是安全、经济、有效。( )
9.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原物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才有效。( ) 10.为了保护害虫天敌,应尽量少用或慎用广谱性杀虫剂。(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怎样合理制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 2.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是什么? 3.目前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有哪些? 4.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使用农药?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化学防治的主要特点。 2. 试述配制等量式波尔多液的方法。
第三章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以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2.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简单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3. 1种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抑制或杀死另1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抗生作用.
4. 在寄主作物上接种亲缘相近而致病力较弱的菌株,能保护寄主不受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侵害的现象称为交互保护作用。
5.因使用农药不当,对农作物产生的伤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科学管理,农业生态系总体,环境之间,自然控制因素,经济允许水平,经济、生态、社会。
3.法律法规,植物及其产品,危险性病、虫、杂草,进一步扩散。 4.对内植物检疫,对外植物检疫。
5.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中耕和深耕,覆盖技术,合理密植, 加强田间管理。 6.捕杀法、诱杀法、阻隔法、汰选法。
7.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水剂。
8.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内吸作用、熏蒸作用。 9.喷粉、喷雾、拌种、毒饵、熏蒸、灌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10分)
1.ABCD 2.A 3.B 4. ABCD 5. CD 6. ABC 7. ABCD 8. BC 9. AD 10. ACD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答:(1)调查作物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和重要天敌类群;
(2)明确主要防治对象、主要天敌类群的发生发展规律,相互作用及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
(3)制定主要防治对象的防治指标;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原则的前提下提出综合治理方案;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治理方案。 2.答:(1)国内尚未发现或只在局部地区发生;
(2)危险性大,一旦传入可能造成农林业重大损失,且传入后难以防治; (3)能随作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 3. 答:(1)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昆虫;
(2)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和释放; (3)从国外或外地引进天敌昆虫。 4. 答:(1)根据病虫害及寄主特点选择药剂和剂型;
(2)根据病虫害特点适时用药; (3)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和用药量; (4)轮换使用农药; (5)混合用药。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答:(1)杀菌谱广,效果好,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
防治等。
(2)使用不当容易引起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并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3)如果长期使用同1种农药,可使某些病虫产生抗药性。 (4)但目前当病虫害大发生时,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2. 答:
(1)配制原料 取硫酸铜1份,生石灰1份,水100份。 (2)配制方法(两种方法任选其一即可)
①两液同时注入法:用1/2的水溶解硫酸铜,1/2的水溶化生石灰,然后将两液同时倒入第三个容器中,边倒边搅拌。
②稀硫酸铜液注入浓石灰乳法:分别用4/5的水溶解硫酸铜,1/5的水溶化生石灰(调成石灰乳),然后将稀硫酸铜液倒入浓石灰乳中,边倒边搅拌。 (3)注意事项:
①原料称量要准确,生石灰应选用质轻、色白、成块状的,如已风化的石灰,其用量应增加30%。
②硫酸铜要研细,加水后要充分溶解;块状生石灰加水溶化时,一定要慢慢将少量水滴人,使石灰逐渐崩解化开。
③波尔多液呈碱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用金属容器配制。
④针对不同植物,不同使用时期和不同病害,配制时生石灰和硫酸铜的比例有所不同。 ⑤波尔多液应随配随用,不宜久贮。
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测试题
一、填空题(40个×0.5分=20分)
1、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 )中,主要为害植物的( )部分和近( )部分的一类害虫,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 ( )生态类群。主要包括 ( )、( )、( )、地老虎等。
2、水稻螟虫主要包括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为( )食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水稻为主,在 ( )稻区发生普遍;三化螟为( )食性害虫,仅为害水稻和野生稻,在( )及以南稻区危害严重。两种害虫为害水稻害状相似,以二化螟为例,初孵幼虫在叶鞘内取食造成( );水稻分蘖期2龄幼虫蛀入稻株内取食造成( );孕穗期造成( );抽穗期造成( ),成熟期造成( )等。
3、粘虫属鳞翅目( )科害虫,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取食( )科作物和杂草,是典型的( )性 、( )性食叶害虫。大发生年份常将作物叶片( ),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
4、棉蚜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分布。以成、若蚜群集于棉花 ( )和 ( )上刺吸汁液,使棉叶向 ( )卷曲,棉株矮缩呈( )状。棉蚜吸食会对棉花造成多重危害,主要包括( )、( )、( )等。在棉蚜生活史中,按发生时期可分为( )( )、和( )。棉蚜在田间的迁飞高峰常和春播棉的( )、( )和棉铃 ( )期相吻和。
5、为害马铃薯的瓢虫主要有马铃薯瓢虫和酸浆瓢虫,前者又称为 ( )瓢虫,后者又称为 ( )瓢虫。马铃薯瓢虫主要分布在( ),酸浆瓢虫则在( )以南发生普遍。两种瓢虫主要取食( )植物,成虫和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透明密集的( )。
二、判断题(10个×2分=20分)
1、小地老虎和粘虫均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代成虫均由南方迁入。( )
2、20cm土温15℃~20℃,含水量20%是蝼蛄活动为害最适宜的土壤温湿度条件。( ) 3、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期与当地小麦生育期无直接的物侯关系。( ) 4、玉米螟成虫交尾产卵和幼虫孵化阶段都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 ) 5、6-8月低温多雨的年份,棉叶螨常大发生,造成严重危害。( ) 6、草地螟是三北地区间歇性、突发性发生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 )
7、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发生轻重,均与大豆品种的结荚期长短、荚毛有无以及结荚期与成虫产卵盛期是否吻合有很大的关系。( )
8、甘薯麦蛾严重发生的重要条件是低温高湿。( ) 9、棉铃虫和烟青虫的成虫均有较强的趋光性。( ) 10、多数储粮害虫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8℃~35℃。( ) 三、选择题 (10个×2分=20分) 1.小地老虎成虫前翅特征是( )。
A、黑褐色;内外横线将翅分为三部分,中部有明显环形斑和肾状纹;在肾状纹外有1
个尖端向外、外缘内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剑状纹。
B、灰褐色;肾状纹和环形斑明显,无剑状纹;前翅前缘靠基部2/3呈黑色。 C、黄褐色;横线不明显,但肾状纹和环形斑明显。 2.大黑鳃金龟成、幼虫识别特征是( )。
A、成虫体翅铜绿色有光泽。幼虫头部前顶毛在冠缝两侧各6~8根排成纵列;肛腹板钩毛区有二列针状刺毛相对排列。
B、成虫体翅黑褐色有光泽。幼虫头部前顶毛每侧3根,冠缝侧2根,额缝侧1根;肛腹板无刺毛列,钩状毛散生排列不均匀,达全节的2/3。
C、成虫体翅暗褐色无光泽。幼虫头部前顶毛在冠缝两侧各1根;肛腹板无刺毛列,钩状毛均匀散生,仅占全节的1/2。
3.沟金针虫幼虫的识别特征是( )。
A、体较粗,金黄色,体背有纵沟;尾节二分叉,叉的内侧各有1小齿。
B、体较细,淡黄色,体背无纵沟;尾节圆锥形不分叉,近基部两侧各有1圆斑。 C、体中等,茶褐色;尾节不分叉,尖端有3个齿状突起。 4.二化螟成、幼虫的识别特征是( )。
A、成虫前翅三角形,中央有1小黑点;黄白至灰黄色,雄虫色深,且由顶角至后缘有1条暗褐色斜纹,外缘有7~9个小黑点。幼虫黄绿至淡黄色,背中线暗绿色。 B、成虫前翅长方形,黄褐色;雌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雄翅中央有1灰黑色斑点。幼虫黄白色,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
5.药剂防治玉米螟,控制危害的有效方法是( )。
A、在玉米心叶末期,当花叶和排孔合计株率达10%时施用颗粒剂。 B、在玉米心叶末期,当花叶和排孔合计株率达10%时施用喷雾剂。 C、在玉米心叶末期,当花叶和排孔合计株率达10%时施用喷粉剂。 6.棉铃虫成虫的识别特征是( )。
A、体淡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处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下方有1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顶角处有1条伸向后缘的黑色斜线。
B、雌成虫赤褐色,雄成虫灰绿色;中横线由肾形纹内侧斜伸至后缘,末端达环形纹正下方;外横线末端斜伸至肾形纹正下方。
C、体黄褐色,斑纹横线明显;中横线较直,末端未达环纹正下方;外横线末端仅达肾形纹边缘的下方。
7.防治菜粉蝶幼虫的最佳时期和方法是( )。
A、在幼虫3龄以前喷雾 B、在幼虫3龄以后喷粉
C、在幼虫老熟至化蛹期人工捕捉。 8.苎麻赤蛱蝶幼虫为害状特点是( )。
A、初龄幼虫群集叶面取食叶肉,呈现“火烧叶”,但不卷苞;3龄后幼虫分散取食麻叶,被害叶出现缺刻、孔洞,甚至吃光叶片,仅留叶柄和主脉。
B、幼虫先取食嫩叶,破坏生长点,再吐丝卷叶,取食麻株上部叶片,严重时全田麻叶完全卷苞,呈现一片白色,最后枯死。
9.马铃薯瓢虫成、幼虫识别特征是( )。
A、成虫赤褐色,体较大;鞘翅基部有3个黑斑,其后方的4个黑斑不在一条直线上;鞘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幼虫淡黄色体较大,生有黑色枝刺,其基部有淡黑色环纹。
B、成虫黄褐色,体较小;鞘翅基部有3个黑斑,其后方的4个黑斑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鞘缝处无相连黑斑。幼虫黄白色,体较小,生白色枝刺,其基部有黑褐色环纹。 10.印度谷螟幼虫取食为害特点是( )。
A、幼虫孵化后多从籽粒胚部蛀入,能将籽粒蛀空;老熟后在粒籽内结薄茧化蛹。 B、幼虫常在粮面上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粮粒成小团状,潜伏其中取食;老熟后多离开粮堆爬向墙壁、梁柱、天花板、包装物等缝隙处结茧化蛹。
四、简答题(每题4分,5个×4分=20分) 1、如何区别蛴螬、蝼蛄、金针虫的为害状? 2、怎样识别稻飞虱与稻叶蝉?
3、稻纵卷叶螟与稻苞虫在生活习性与发生条件上有何异同? 4、麦红吸浆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5、豆荚螟与大豆食心虫的为害状有何区别? 五、论述题(每题10分,2个×10分=20分) 1、简述地下害虫的防治原则和措施。 2、简述麦蚜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个×0.5分=20分)
1.土壤 、地下 、地面 、 特殊 、 蛴螬、 蝼蛄 、 金针虫。
2. 多 、 北方、 单 、 长江流域 、枯鞘、枯心苗、 死孕穗、白穗、 虫伤株。 3. 夜蛾、 禾本 、 暴食 、迁飞 、全部吃光。
4. 叶背 、 嫩尖 、背面、拳头、减产降质、蜜露污染 、传播病毒 、苗蚜、伏蚜 、 秋蚜 、始蕾、 始花 、始裂。
5.马铃薯二十八星 、 茄二十八星 、 北方、长江、茄科 、条状刻纹。 二、判断题(10个×2分=20分) 1√ 2√3×4√5×6√7√8×9×10√。 三、选择题 (10个×2分=20分)
1A 2B 3A 4B 5A 6B 7A 8B 9A 10B。 四、简答题(4个×5分=20分)
1.答:蛴螬咬断作物幼苗根茎,断口整齐,使幼苗枯死。蝼蛄喜食刚发芽的种子,也咬食幼根嫩茎,被害部呈乱麻状,使幼苗生长不良或枯死。金针虫咬食幼苗根系或嫩茎,被害部很少被咬断,伤口不整齐而成麻丝状。
2.答:稻飞虱头部较尖;触角粗短,末端锥状,触角位于复眼下方;后足胫节末端内侧有1个距;翅半透明,翅脉明显。稻叶蝉头部较圆,触角细长鬃状,位于复眼之间;后足胫节无距但有两排刺;翅不透明,脉不明显。
3.答:相同之处是两者均为卵散产于稻叶上;幼虫白天潜伏苞内,傍晚或阴雨天爬出取食;喜食分蘖、孕穗期稻叶,有转苞为害习性;5龄是暴食阶段;6-7月温暖多雨高湿有利发生;成虫盛发期与水稻分蘖期相遇发生量大;杂交稻、密植、偏氮受害重。
不同之处是稻纵卷叶螟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害状多为单叶纵卷成筒状。稻苞虫则白天活动有趋化性,喜食花蜜;害状为连缀数叶结成虫苞。
4.答:发生特点是幼虫钻入小穗内吸食为害,老熟后落入麦田土壤中越夏越冬;其发生期与当地小麦生育期有密切的物侯关系:小麦拔节,幼虫上爬;小麦孕穗,幼虫化蛹;小麦抽穗,成虫盛发;小麦杨花,幼虫孵化;小麦黄熟,幼虫入土。
防治措施:选种抗虫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是控制吸浆虫发生危害的有效措施;药剂防治适期要把握在化蛹盛期施药,成虫羽化期视虫情再进行补充防治;小麦孕穗后期为化蛹盛期,可在下午撒施毒土,然后拉绳使药粒掉落地面;抽穗后杨花前是喷雾防成虫的适宜时期。
5.答:豆荚螟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脱荚孔圆而大。大豆食心虫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的侧面靠近合缝处,脱荚孔椭圆且小。
五、简述题(2个×10分=20分)
1.答案要点:地下害虫种类多、食性杂、发生期长,尤以春、秋为害重,且隐蔽性强,多在地下或地面活动为害,是较难防治的一类害虫。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时因地制宜,协调使用各项措施,做到“农防化防综合治,播前播后连续治,成虫幼虫结合治”,将地下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防治措施如下:
(1)栽培防治:包括轮作倒茬;深耕细耙;合理施肥;适时灌水;清除杂草等栽培措施。 (2)药剂防治:包括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毒饵诱杀;毒液诱杀;药液浇根;毒草诱杀及喷药防治等措施。
(3)物理防治:包括黑光灯,高压电网及频振杀虫灯诱杀等。 (4)生物防治:包括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土蜂利用等措施。
(5)人工防治:翻耕拾虫;挖窝毁卵;摇树捕杀;人工捕捉,泡桐叶或鲜马粪诱杀等。
2.答案要点:麦蚜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等。麦长管蚜在全国小麦栽培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地区的优势种;麦二叉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禾谷缢管蚜分布在由东北至西南各麦区。麦长管蚜喜光照潮湿,多分布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和穗部,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在小麦灌浆至乳熟期进入繁殖高峰,大多聚集到穗部取食,造成麦粒干瘪,千粒重下降。麦二叉蚜喜干旱怕光照,小麦拔节和孕穗期进入繁殖高峰,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喜食幼嫩组织或衰弱发黄的叶片。禾谷缢管蚜则喜湿畏光,不耐干旱,多分布在植株下部的叶鞘和叶背为害。天气干旱、气温较高,天敌少,早期蚜量多,是大发生的有利条件。
防治麦蚜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时期采用药剂防治,并注重选择农药品种,严格掌握施药技术,尽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农业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蚜品种,增强基肥,适期播种,适时灌水,清除杂草等。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利用和人工繁殖天敌等。药剂防治措施主要是进行药剂拌种、播后撒颗粒剂和穗期喷施速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清除菌源防治水稻纹枯病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采用( )等工具打捞( )。
2. 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病原分别为( )和( ),均为( )传播病害。 3. 棉铃病害主要有( )、( )、( )和( );在潮湿条件下,它们的典型病征为在病铃表面分别产生( )、( )、( )和( )。
4. 油菜病毒病的病原主要为( )、( )、( ),它们在田间主要通过( )和( )等方式传毒。
5. 马铃薯环腐病病原为棒状杆菌属细菌,( )是主要初侵染来源,只能通过伤口侵入,主要通过( )传染。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病茎维管束分别为浅褐色和深褐色。 ( ) 2. 大豆菟丝子是一种攀援生长的寄生性草本植物。 ( )
3. 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 4. 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均可通过棉籽及其短绒带菌。 ( ) 5. 红、黄麻根结线虫以卵和幼虫主要在病残体中越冬。 ( ) 6. 马铃薯被病毒侵染后,发病轻重取决于温度条件,即气温高病重,气温低则病轻。 ( ) 7. 花生叶斑病存在品种间抗病差异;同时,生长前期较生长后期抗病。( ) 8. 甘薯软腐病病原为野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 ( )
9. 甘薯黑斑病的带菌种薯和病幼苗是主要初侵染源,其次是含有病残体的土壤和粪肥;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0. 甜菜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镰刀菌侵染引起的。 ( ) 三、单选或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秧田水层过深,播种后发生“浮秧”、“翻根”、“倒苗”等造成烂秧的,要立即( ),促进扎根。
A 施肥 B 除草 C 排水 D 喷药
2.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具有这种症状的是( )稻瘟病。
A 慢性型 B 白点型 C 褐点型 D 急性型 3.减少玉米丝黑穗病在土壤中越冬菌源的有效措施是( )。
A 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B 合理施肥 C 合理灌水 D 加强田间管理 4.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 ),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A 拔除田间病株 B割除病瘤 C 喷药 D 施肥 5. 药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应大面积应用( ),省时省工,防治效果明显。
A 种衣剂包衣 B 深翻技术 C 育苗技术 D 测土施肥技术 6.防治麦类黑穗病经济有效的措施是( )。
A 田间管理 B 深翻技术 C 药剂拌种 D施肥技术 7. 棉花枯萎病菌主要靠( )等传播。
A 带菌种子 B 棉籽壳、饼 C 流水 D农事操作 8. 红麻炭疽病病菌的越冬场所有( )、( )。
A 种子内外 B 病株残体 C 土壤 D 粪肥 9. 油菜病毒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 )。
A 油莱品种 B 播种期 C蚜虫 D 气候条件 10. 马铃薯Y病毒可以通过( )传染。
A 种薯 B汁液接触 C 蚜虫 D 土壤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 典型稻瘟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2、怎样加强栽培管理,清除初侵染源防治大豆菌核病? 3、花生根结线虫 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 4. 甘蔗凤梨病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5.如何区别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
五、填表题:在下列表格中填上该病菌越冬场所(每题1分,共15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病害名称 稻瘟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瘤黑粉病 大豆霜霉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花叶病 红、黄麻根结线虫病 棉花枯萎病 小麦腥黑穗病 水稻纹枯病 油菜病毒病 大豆菟丝子 马铃薯环腐病 甘蔗凤梨病 甜菜褐斑病
五、论述题:(每题7.5分,共15分) 1.怎样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稻稻瘟病? 2. 怎样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大豆花叶病?
第五章 病害防治技术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网筛、菌核。
2.镰刀菌、轮枝孢菌、土壤。
3.炭疽病、疫病、红腐病、黑果病、橘红色黏质物、白色至黄白色霉层、粉红色至粉白色霉层、许多小黑点。
4. TUMV、CMV、TMV、蚜虫、汁液接触。 5.带菌种薯、切刀。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选或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C 2A 3A 4B 5A 6C 7ABCD 8AB 9A 10BC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答:
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 2.答:
(1)在疫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年就有明显效果,避免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等轮作或隔作。 (2)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并清除或烧毁残茬。
(3) 大豆封垄前应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发出土或形成子囊盘。 (4) 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开沟排水,防治积水和流水传播。 3答:
花生根结线虫应采取以加强植物检疫,保护无病区;病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的防治策略。
(1)加强检疫: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调种时,应实施检疫,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10%以下。
(2)采取农业防治 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就地晒干,集中烧毁;不用未经干燥处理的病株残体作饲料或沤粪,减少初侵染源;改良土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改善灌溉条件,防止水流传播;与甘薯或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3)药剂防治 重病田播种前15~20d进行土壤熏蒸处理,沟施98%棉隆微粒剂(不
2
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发生药害)75~150 kg/hm,也可在播种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22~26 kg、力满库颗粒剂30~60 kg,沟施或穴施。 4答:
发病部位: 种蔗或宿根甘蔗切口处
诊断要点:切口处初期变红色,后组织渐变变黑,内部组织变红,节间中心部分变煤黑色呈微粒状,在切口的外部可长出黑色针刺状物。当病情发展后,病株叶片枯萎,内部组织败坏,外皮皱缩变黑,病株死亡。
5答:
病害名称
发病时间
典型病状
叶萎蔫方向
维管束
病症
棉花枯萎病 苗期/秋季,现蕾期常隐症 黄色网纹型 由上至下、全株或半边 深褐色 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棉花黄萎病 3-4片真叶以后 掌状萎蔫 由下而上 浅褐色 白色霉层 五、填表题:在下列表格中填上该病菌越冬场所(每题1分,共15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病害名称 病菌越冬场 病籽粒、病稻草 土中、粪肥中、种子表面 土壤和病残体 种子、病残体 种子、病残体 带毒种子 病残体 棉籽、病残体、土壤和末腐熟的堆肥 种子、粪肥、土壤 土壤、病稻草、田边杂草和其他寄主 病株体内 以种子混在土壤、种子及肥料中 种薯 种蔗、病组织、土壤及蔗田附近的其他寄主。 病残体、留种株根头、种球 稻瘟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瘤黑粉病 大豆霜霉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花叶病 红、黄麻根结线虫病 棉花枯萎病 小麦腥黑穗病 水稻纹枯病 油菜病毒病 大豆菟丝子 马铃薯环腐病 甘蔗凤梨病 甜菜褐斑病
六、论述题:(每题7.5分,共15分) 1答:
(1)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
②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种子,清除田间及田边的病稻草,并在播种前要处理完,不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
③种子消毒: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倍液,室温下浸种24~36 h,每日搅动数次,然后用清水浸种催芽;
④合理施肥:不偏施和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足基肥,早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施肥。
⑤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插秧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肥田、黏重田可重晒,沙性田、瘦田轻晒或不晒;水稻分蘖期要浅灌,合理浅灌可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减少无效分蘖,使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
(2)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可用药液处理秧苗根部,将洗净的秧苗根部浸泡在药液中10
min,取出沥干后再插秧,可预防早期叶瘟发生;在叶瘟初期或始穗期叶面喷雾,可选用75%
2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450 g/hm加水900 kg喷雾;也可选用富士一号等。 2答:
根据两病的初侵染源、传播途径、入侵方式及发病条件,应采取以保护无病区,铲除零星病株控制轻病区,在重病区主要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和轮作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 农业防治 轻病区拔除零星病株,就地烧毁,然后用强氯精或沼液对病穴及其周围土壤消毒;北方棉区与禾本科作物3~4年轮作,南方棉区采用水旱轮作;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减轻发病;选用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的品种,在无病区建立无病良种繁育基地,禁止从病区调运棉种。
② 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棉籽经硫酸脱绒,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在55~60℃的402抗菌剂2000倍液中浸闷30 min;或用40%多菌灵胶悬剂750 g加清水99 kg,在常温下浸泡40 kg未脱绒棉籽14 h,药液可反复使用2~3次; 在棉花移植前5天,浇灌7.5 kg/m2强氯精300倍药液,防治效果可达70%左右,对棉花还有增产效果。或用50%沼液5000~7750 kg/hm2分次浇灌,连续3年防效为70%左右。
附 杂草防除技术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除草剂 (2)农田杂草 (3)甩喷法施药 (4)药土法施药 (5)选择性除草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有机除草剂发展的新纪元。 (2)( )年成立了全国化学除草领导小组,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多种作物田开展化学除草试验示范。
(3)非选择性除草剂可通过( )和( )的选择性以及特殊的施药机械,安全地应用于农田除草。 (4)( )除草剂中的一些品种可以防除多年生块根或块茎类杂草。 (5)农田杂草按生态学特性可分为( )、( )、沼生型杂草、( )、浮水型杂草和( )共6种。 (6)对于苗后茎叶喷雾法施药,应选择在晴天,气温27℃以下,空气相对湿度( )%以上,风速小于( )米/秒情况下早上或傍晚进行。
(7)采用精异丙甲草胺进行直播甜菜田土壤封闭除草时,不宜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 )%沙质土或( )地及平播甜菜田块上使用。
(8)根据杀草谱分类,丙炔噁草酮应归类于( )除草剂;按施药方式分类,2,4-滴应归类于( )处理剂;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分类,百草枯应归类于( )除草剂。
(9)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种: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植物的( )水平、抑制植物体内酶的活性、抑制脂类合成、色素合成等。
(10)2甲4氯丁酸本身对植物并无毒性,但经β-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便生成毒性强的2甲4氯而杀死杂草。从除草剂的选择性来看,这是( )的结果;有些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有毒害作用,但受到植物本身解毒物质的作用,使其钝化而失去活性,这是( )的结果。
三、选择题(每题个2分,共10分)
(1)水稻旱育秧田稻苗3叶期时,防除3~4叶期稗草,应选用( )除草剂 A丁草胺 B吡嘧磺隆 C苄嘧磺隆 D氰氟草酯 (2)采用乳氟禾草灵可有效防除大豆田( )杂草 A柳叶刺蓼 B稗草 C狗尾草 D反枝苋 (3)下列除草剂当中属禾本科除草剂的品种为
A呋喃草酮 B噻吩磺隆 C2甲4氯 D五氟磺草胺
(4)通常情况下,90%乙草胺乳油在哪种作物田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对( )作物容易产生药害
A玉米 B大豆 C红小豆 D花生
(5)小麦田施用除草剂60%甲磺隆可湿性粉剂12.5g/hm2后,如果下茬作物种植油菜,应至少间隔( )时间才能不至于对油菜产生药害。
A12个月 B18个月 C24个月 D32个月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水稻插秧田采用90%丁草胺乳油进行插前封闭施药时,农民在丁草胺包装瓶的瓶盖上扎眼儿(打孔)直接将药液甩施于预先建好均匀水层的田间。( )
2.采用15%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225g/hm2防除水稻插秧田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可在水稻插后7天,采用药剂与返青肥(尿素)直接混拌,然后进行均匀撒施。( )
3.在黑龙江水稻移栽田或直播田,不宜采用乙草胺+苄嘧磺隆+甲磺隆配方或苄·甲磺·乙复配剂进行杂草防除。( )
4.应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1200mL/hm2防除玉米田杂草,施药后间隔12个月,其后茬可以播种马铃薯,对马铃薯不会产生残留药害。( )
5. 烟草移栽前5~7天,可采用50%敌草胺2250~3000g/hm2,对水450kg/hm2,均匀喷于全田土壤表面,随后混入5厘米浅土层中,如果施药后久旱无雨,则需灌水,以促进杂草萌发,提高防效。( )
6. 在北方小麦、玉米、向日葵间种地块,可采用2,4-滴丁酯1000mL/hm2茎叶喷雾进行小麦苗后(分蘖期)阔叶杂草防除。( )
7. 对于作物播后苗前已出苗的多年生杂草可采用草甘磷或百草枯进行防除杂草,在配制药液时不宜使用河沟水或其他污水,否则将会降低其除草效果。( )
8. 对于扁秆藨草、水莎草等为害严重的水稻田,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排干水层,采用灭草松3000mL/hm2进行茎叶喷雾,将以上多年生杂草连根杀死。( )
9. 三氟羧草醚在大豆田应用时,要求使用剂量要准确,适当加大对水量,施药要均匀,避开高温干旱天气。否则,易产生药害,使大豆幼苗出现叶片皱缩,生长点畸型,生长停滞,药害缓解慢等症状。( )
10. 从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及作用机制分析,在低温干燥、杂草长势弱的情况下,施用除草剂杀草速度快,杂草死亡彻底;而温暖湿润、杂草生长旺盛的情况下施用除草剂杀草速度慢,杂草死亡不彻底。( )
五、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2.举例说明除草剂的使用原则。
3.简述马铃薯播后苗前施药防除田间杂草技术。 4.简述直播甜菜苗后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阐述水稻移栽田野慈姑、泽泻、雨久花等恶性杂草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除策略,并制订一套较完整的防除技术。
2.阐述冬麦区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防除策略,并以其为依据,制订一套化学防除冬麦区播娘蒿、稻槎菜、大巢菜、婆婆纳、猪殃殃、野燕麦、稗草等主要杂草的技术措施。
3.阐述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特点,提出防治策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附杂草防除技术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除草剂
除草剂就是能够抑制或杀灭杂草的农药。广义上是指防除所有不希望其存在的植物的药剂。 (2)农田杂草
农田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栽培的植物或者说是农田中不希望存在的植物。 (3)甩喷法施药
北方地区水稻田一种常用的施药方法,将农药制剂采用喷雾器对水稀释成所需要的容量后,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将药液以非雾化状态相对均匀地喷射到保持有一定深度水层田间。 (4)药土法施药
很多除草剂在水稻本田施用时,往往需要将除草剂制剂与一定量的载体如细土或细沙混拌后进行均匀撒施(要求田间有水层),称为药土法。 (5)选择性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是只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及作物,甚至只能杀死某一种或某类杂草的除草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2,4-滴 (2)1963
(3) “时差”和“位差” (4)内吸传导性
(5)旱生型杂草、湿生型杂草、沉水型杂草、藻类杂草 (6)65%、4米/秒 (7)2%、低洼
(8)广谱、茎叶兼土壤、触杀性
(9)光合作用、激素、酶促活化作用、钝化作用 三、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 (1)D.
(2)A. D. (3)A. D. (4)C. (5)C.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 2.×、 3.√、4.×、5.√、6. ×、7. √、8. ×、9.×、10.×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草相及叶龄:除草剂的药效与杂草的种类、叶龄、及株高密切相关。一般不同种类的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所以同一除草剂用于不同杂草群落的地块,表现的除草效果不同;杂草在幼苗阶段,根系少,次生根尚未充分发育,抗性差,对药剂敏感,防效突出;随着植株的发育,叶龄加大,植株增高,耐药力及抗药性增强,因而药效下降。 (2)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质地、pH值、墒情(土壤湿度情况)、微生物等对除草剂的药效均有明显影响,尤其对土壤处理剂影响更加突出。
(3)气象条件:气象因素(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风速等)主要通过影响除草剂雾滴的分布,雾滴滞留时间、吸收速度及利用率,而影响除草剂的药效。
(4)施药方法及技术水平:因除草剂的剂型(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相适应,如颗粒剂可在水稻田进行直接撒施,而可湿性粉剂等则需用细土或其他载体拌匀后再进行撒施;随着农药合成工业的进步,除草剂已经进入超高效时代,使用的有效成分剂量非常低,所以要求施药技术水平愈来愈高。
2.(1)对症下药:即选用药剂一定要有针对性。如防除阔叶作物田中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必须采用内吸传导性好的禾本科除草剂,如精吡氟禾草灵。
(2)适宜的剂量:对于不同种类及叶龄的杂草,应使用不同的剂量;土壤处理剂在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地块使用剂量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除草剂用量则应随之加大。
(3)适时施药:施药时期应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生育阶段,利用除草剂“时差”和“位差”选择性,选择恰当的施药时期。针对杂草的叶龄适时用药,可明显提高防效。
(4)均匀用药:在使用触杀型或传导性差的除草剂时均匀施药非常必要,同时均匀用药也是提高防效、避免药害的需要。
(5)合理混用:除草剂的合理混用可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减少用量、降低成本。 (6)轮换用药:可明显降低杂草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有利于对恶性杂草的科学治理。 (7)安全使用:在运输、贮藏、及使用中,要注意防护,保护人、畜安全,同时也要防止污染水源及周围环境。
3.马铃薯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防除田间主要禾本科及阔叶杂草: 96%精异
222
丙甲草胺800~1000mL/hm+90%乙草胺800~1000mL/hm+70%嗪草酮600~800g/hm;72%异丙
22
草胺1500~3000mL/hm+70%嗪草酮600~800g/hm;如果土壤墒情较好,播后苗前可采用80%
22
丙炔噁草酮100~150g/hm。对水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喷液量450~600kg/hm。注意: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2%的沙土地或低洼地不宜使用嗪草酮。
2
4. (1)播后苗前处理可选用以下药剂剂量:50%乙草胺900~1500mL/hm;50%敌草胺可
22
湿性粉剂2250~3750g/hm;25%噁草酮乳油1350~1800mL/hm;72%异丙草胺1100~
222
2200mL/hm;50%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00~2250g/hm;24%乙氧氟草醚乳油600mL/hm;33%
22
二甲戊灵乳油3000~4500mL/hm。对水375~450kg/hm,土壤表面均匀喷雾。
(2)茎叶喷雾处理:①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时,可选用以下药剂剂量:12.5%烯禾啶1300~
222
1500mL/hm,15%精吡氟禾草灵750~1000mL/hm,10.8%高效氟吡甲禾灵450~750mL/hm。
2
②当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时,可用24%乙羧氟草醚600~1440mL/hm或20%百草枯3000~
2
4500mL/hm,在棉苗30~50cm时,用扇型喷头在行间进行定向保护性喷雾,施药时防止药液接触到棉花植株的绿色组织。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30分)
1.水稻移栽田杂草野慈姑、泽泻、雨久花等杂草的发生为害特点是适应性广,繁殖力和竞争力强,生长旺盛,能很快蔓延成优势种群;难以防除,所以称其为“恶性杂草”,也叫“难治杂草”。野慈姑、泽泻为多年生杂草,既能种子繁殖,也可以宿生根繁殖,5月中下旬宿生根先开始出苗,6月上中旬种子开始萌发,持续发生期达40天以上,有较强的抗药性,常规药剂很难奏效。雨久花为一年生杂草,种子繁殖,6月上中旬萌发出苗,抗药性明显。在防除策略上应采取狠抓前期(杂草萌芽期,一般为水整地至插后10天),挑治中期(插后20天左右)及后期(6月30日前后)的综合治理策略。由于水稻插秧至插后7天正是水稻缓苗期,生命活力弱,解毒能力差,故不提倡在水稻插秧后7天之内用药;所以适宜的施药时期及方法是移栽前进行封闭处理,将恶性杂草控制在萌芽状态,再于移栽后的中后期视
草情采取封闭或茎叶喷雾处理。
针对野慈姑、泽泻、雨久花等为主要杂草群落的田块,水耙地整平后,用80%丙炔噁草
22
酮90g/hm+10%吡嘧磺隆225g/hm,对水均匀甩施,间隔3~7天插秧,然后在水稻移栽后20天左右,根据田间杂草残存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第二次用药。多数情况下田间会有少量残存泽泻及慈姑,待株高达到15~30cm时,排出田间水层或待自然落干,采用48%灭草松
22
2500~3000mL/hm进行茎叶喷雾,喷液量为150kg/hm,药后1~2天复水。
2.(1)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冬麦区麦田大多数杂草(包括播娘蒿、稻槎菜、大巢菜、野燕麦等)的萌芽出土高峰主要在冬前,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小麦播种后15~20天),为杂草出苗高峰,此期出苗的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95%。只有个别种类在翌年返青期还有一次出苗小高峰,如婆婆纳、猪殃殃、稗草等。
(2)麦田杂草防除策略
冬麦区冬前化学除草时间掌握在10月20日至11月20日,气温在10℃以上,此时大多数杂草基本出齐,杂草耐药力及抗药性弱,药效可以充分发挥。阔叶杂草2~5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期是施药的最佳时期(注意:田间泥泞积水及寒流期不能用药)。冬麦区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是麦田杂草防除的辅助施药时期,一般在小麦起身后拔节前进行(小麦拔节后禁止用药)。所以冬麦区杂草防除策略,应抢前抓早,前后结合。
针对播娘蒿、稻槎菜、麦家公、大巢菜、婆婆纳、猪殃殃、野燕麦、稗草等杂草为主的
2
田块可选用以下药剂配方: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8~30g/hm+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
222
600~900 mL/hm,50%唑草酮干悬浮剂60~80g/hm+6.9%精噁唑禾草灵600~900 mL/hm;
2 2
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950mL/hm+ 13% 2甲4氯钠水剂2500mL/hm+6.9%精噁唑禾草灵
222
600~900 mL/hm;75%苯磺隆15~22.5g/hm+50%唑草酮60g/hm对水喷雾+6.9%精噁唑禾草
222
灵600~900 mL/hm;3.6%二磺·甲碘隆300~375g/hm+伴宝(专用助剂)1200mL/hm+6.9%
2
精噁唑禾草灵600~900 mL/hm,以上配方施药方法均为对水茎叶喷雾,喷液量为225~
2
300kg/hm。注意:二磺·甲碘隆使用前后2天内不可大水漫灌,以避免药害。
3.夏玉米播种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温度较高,玉米与杂草生长较快,在墒情较好时,杂草发生集中,一般在播后10天即达出苗高峰,30天杂草基本出齐。所以防除策略为抓好苗前除草为主,以苗后中期除草为辅。
(1)苗前封闭处理
①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小粒种子阔叶杂草:采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0~
2
2100mL/hm,进行苗前封闭,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3%时,用下限剂量,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2
于4%时用上限剂量;或采用72%异丙草胺乳油处理1500~3000mL/hm,进行苗前封闭,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3%时用下限剂量,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时用上限剂量。
②防除禾本科及阔叶等多种杂草,可选用以下配方:90%乙草胺乳油1500~
22
2000mL/hm+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30~60g/hm。
2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喷液量为450~600kg/hm。最好是于玉米播种覆土后,趁土壤呈湿润状态时随即施药。
③玉米播后苗前“明草”的防除: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有很多杂草已经出土(注:在作物出苗前即已出土的杂草称为“明草”),此时可采用灭生性除草剂41%草甘磷3000~3750
22
mL/hm或20%百草枯2500~3000 mL/hm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将“明草”杀死。在多年生杂草多的地块使用草甘磷,在一年生杂草多的地块用百草枯。
(2)苗后茎叶处理,对于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可选用以下药剂剂量:4%烟嘧
222
磺隆悬浮剂1500mL/hm;4%烟嘧磺隆750mL/hm+38%莠去津悬浮剂2000mL/hm;15%磺草酮水
剂1500mL/hm+38%莠去津2000mL/hm。施药时期为玉米3~5叶期,禾本科杂草4叶期之前,
2
阔叶杂草5叶期之前,喷液量为225~300kg/hm。(注意:烟嘧磺隆不宜于玉米自交系、硬粒型玉米、甜玉米及爆裂玉米田使用)。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