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理论基石
2020-03-31
来源:易榕旅网
2009年9月 黑河学刊 Sep.2009 总第144期第6期 Heihe Journal Serial No.144 No.6 现代思维方式 构建和谐社会 的哲学理论基石 ⑥韩丽君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马克思在扬弃一切旧哲学之后所建立的哲学不只是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与以往哲学不同,更重 要的是它彻底打破了一切旧哲学由以出发的前提。它以新人本主义为根本出发点,直接面向人的实践和现实生 活,弘扬确信远大理想,强调自觉能动作用,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以现代的辩证思维方法为锐器,为世界创 造和提供“共生”的理念,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成为实践中的灵魂与核心,使“个体”、“民族”、“人类”与 “自然”四位一体地融汇成一个和谐的世界与社会。为此,只有持用这一现代辩证法,才能正确而深刻地检视西方 旧式现代性的弊端和超越我国传统自在和谐观的旧视域,进而切实运用其功能,融通、调节与自我耦合社会转型 期所出现的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因素,真正构建起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现代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09)06—0056—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在扬弃一切旧哲学之后所建立的哲学不只是 的战略目标。这一现时代目标的提出,是基于现代思维方 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与以往哲学不同,更重要的是它彻底 式思考的结果。自上世纪末我们开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 打破了一切旧哲学由以出发的前提。它所关注的不是去揭 济并与世界经济接轨以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经 示世界的物质或精神本原,不是去建立描绘整个世界的严 历了本体论与认识论两种思维方式之后,基于全球化的新 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直接面向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 视域,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又有了一个新飞跃: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这 “从批判和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说,从建立一种撇开对 不是把它当作本原或本体,不是企图在实践基础上去建立 关于绝对的物质或精神体系的追求,而以强调人的现实生 一种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而是通过客观实践来充分发挥 活和实践以及发挥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适 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 应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的要求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说,马 指出:“彻底的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既有别于唯心主义,也 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与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具有 有别于唯物主义,同时是把它们二者统一起来的真理。”所 某种程度的共性。二者以不同形态和不同的彻底性体现了 以,“这种考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 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但二者无论在理论上和社会作用上又 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 都存在原则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超越了西方近代哲 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 学,也超越了西方现代哲学。马克思不仅为哲学发展指出 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 了崭新的方向,而且通过这种哲学的建立亦揭示了社会发 过程中的人。” 展的新的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确立的现代思维 首先,马克思的这种新人本主义,是建立在对理想目 方式,自然成为我们提出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标的确信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 一、现代思维方式所确立的根本出发点:新人本主义 异化的积极扬弃,……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 的基本准则 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 【作者简介】韩丽君(1964一),女,黑龙江明水人,哈尔滨学院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哈尔滨学院学科 发展研究基金(编号:HXK200712 o ・56・ 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 素与其勾联;失去人,对世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的主 体性、能动性、选择性,则成为实践中的灵魂、核心。在这一 意义上确立和运用的辩证法,才是现时代的即真正世界观 意义上的辩证法。 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 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 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 其次,这种新人本主义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就是促使人 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以“每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 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一总的本质特征包括如下要素: 其次,从内容上看;现代辩证法既不同于近代形而上 学的“点”式辩证法,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线”式(即纵向)的 辩证法。它在充分吸纳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之 上,在实践意义上扬弃了近代(包括黑格尔的)建构在主客 二分基础之上的点、线式辩证法,而是用立体思维确立起 个人之个性的自由发展;个人之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人 之类特性的应有发展。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统一,便是个人 的全面发展。 再次,为实现上述远大理想,这种新人本主义还十分 突出地强调实践中人的自觉能动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与 动物不同,动物只按其本能适应外界环境,而人则不然,他 必须靠其能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来改造外界才能 生存下去。不仅如此,人还必须充分发展他的这一类本性, 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求得个人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一致,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宏远目标。 最后,因马克思是理想与现实统一主义者,故此,他总 是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寻找出为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具 体道路、手段、方法。尽管当年马克思关于这方面的论断已 经过时,但从实际出发,寻求达到目标的现实途径的这一 合理的指向,则已成为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条基本准则。 二、现代思维方式所提供的锐器:现代的辩证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思维方式,支撑这一理论结 构、框架的柱石即现代辩证法。这一辩证法有别于近代黑 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也不是五六十年代前苏联教科书所宣 传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式的辩证法;尽管与现代西方哲学一 样,都坚持了现代人类学的思维方式,并且还要不断从它 们身上汲取新鲜营养发展自己,但二者所运用的辩证思维 方法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这种辩证法的前提与认识论、本体论式的辩证 法不同。黑格尔所集大成的近代辩证法,是以“绝对精神” 为其基础,实质上是排除了人的主体地位及作用;而本体 论式的辩证法在强调其本质客观性的同时,同样也忽略或 抹煞了人的主体作用。总之,他们的辩证法,事实上都是一 种将对象(世界)置于身外的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相反,马 克思的这种现代思维方式所运用的辩证法,是基于人的生 存方式——实践基础之上的,而实践的主体即是人。恰如 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 一,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 义。”所以,只有在实践中人化表现为社会化时,人——社 会——自然的生存系统的自为性才是现实的。这是因为: 正是通过实践的社会化,人与自然才由非历史性的实体概 念提升为历史的、开放的概念。在实践这一基本存在方式 中,人与自然都应是人本身历史活动的产物。在这里,人是 主体,他置于实践的中心,将世界(客体)作为一种内在要 的一种横向、面式、整体的辩证法。传统的主客对立的认识 论,如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天人一体的整体世界)出发,曾 断言:与我们最接近的东西,不是呈现在面前被知觉的单 个东西,而是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与之交道的、全神贯注和 关心的东西,这些东西已是被嵌在世界整体之中的、被称 为“上手的东西”,它与“现成的东西”(即单纯直观的东西) 构成对立面。但是,我们把握这个世界绝不是像诸如上述 传统形而上学所主张的“先行直观”,而是“领会”在“世界 中”互相纠缠在一起的东西,并进而把握这个天人一体的 整体世界。这种实现了哲学由纵向向横向思维的转向的辩 证法,它所要追求的就是隐蔽于在场的当前事物背后的不 在场的然而又是现实的事物,并把在场与不在场的东西、 显现与隐蔽的东西,有机地联系、结合为一体,从而达到各 种不同东西相互融合的整体,即天地万物成为相通、相融 的有机整体。这样一来,近代辩证法(包括黑格尔的)只认 定概念的、显现的、确定的东西为真,否认感性的、隐蔽的、 不确定的东西为真的缺陷,便顺其自然地得了到克服。 最后,从其意义价值上看,支撑现代思维方式的现代 辩证法,是面对与适应新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自然引伸与当代形态。只有这种辩证法,才能真 正基于世界的整体视域,以最博大的胸怀包含当代多元取 向,通过融会、整合这种多元视域,进而回应现代人的世界 整体感的缺失和彼此疏离的这一严重问题。也只有这一现 代思维方式所提供的辩证思维方法,才能为世界创造和提 供“共生”的理念,使“个体”、“民族”、“人类”与“自然”,四 位一体地融会成为一个和谐的世界与社会。 无需赘言,也只有持用这一现代辩证法,才能正确而 深刻地检视西方旧式现代性的弊端(即以征服、控制自然 为中心,造成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不协调)和超越我国 传统自在和谐观的旧视域(即建立在对世界蒙咙一体、未 分化认知基础上的朴素直观的“天人合一”观)。直面我国 经济转型所必须完成的兼具由前现代性向现代性、由旧式 现代性向新型现代性转换这一双重使命进程中所出现的, 因多种因素并存且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多种社会效应所生 成的诸多不和谐的矛盾、因素,只有切实运用其功能。融 通、调节与自我耦合这些矛盾、因素,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 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口编辑/徐霄天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