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2北京师范大学 教七103 马健生教授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一、
调查研究的概念
是一种受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地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教育现象其规律的研究方式。 二、
调查研究的目的 念。
b) 客户调查:了解和理解客户的需要和愿望。 c) 发展理论:检验假设,产生知识。 三、
调查参与者的角色
调查的最终目标,并给研究者提供清楚的关于调查的实际要求等。 b) 研究者:实施调查研究的人,应该和发起者保持信任关系。 c) 回答者:有权利要求保护提供的信息。 四、
调查的主题
a) 态度:是否知道对象、喜欢的程序、打算对它采取什么行动。 b) 表象:表述关于事情的特征,轮廓或比较。 c) 决策:信息来源和评估标准。
d) 需要:确定与信息需要有关的需要、偏好、愿望、动机或目标。 e) 行为:什么行为,何地、何时发生,频率或坚持性。 f) 生活方式:活动,兴趣,观念等。 g) 从属关系:家庭背景等。
h) 人中统计:年龄、性别、婚姻等。 五、
调查研究的程序 a) 信息需要 b) 抽样设计 c) 工具设计
a) 受众调查:传播信息的效果;调查是反馈机制,双向沟通,如新教育理
a) 发起者:解释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为什么需要综合性信息,应该指出
d) 数据收集 e) 数据处理 f) 报告生成 六、
调查研究的优点
a) 灵活性:方式,地点,时间。 b) 通用性:简单和复杂的事情都可以。 c) 专门化: d) 效率高: 七、
调查研究的缺点 a) 无法评估因果关系。 b) 威胁和敏感问题 c) 成本与专业知识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
问卷的结构
问卷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与兴趣和社会特征,主要包含: 题目
封面信: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要求语言简明,中肯,200-300字
最好。
调查者的身份,“我是谁” 调查的大致内容,“调查什么?” 调查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调查” 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和保密措施。 信尾一般要有感谢内容。
样例: 老师,您好!
我们正地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看法,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您的意见将会成为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本调查为匿名调查……
北师大 课课组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有些可分布
在复杂问卷后。 问题与答案:(核心)
开放式问题:只提问题不给答案。 优点:自由回答,资料丰富生动。
缺点:难以编码和统计处理,对回答者有一定文化水平要求,填答花费时间多,产生无用的资料。
封闭式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答案。优点:填答方
便,省时省力,容易统计分析。缺点:容易产生偏误。
编码及其他资料:可预编码,后编码。 二、
问卷设计的步骤 a) 探索性工作:摸底
b) 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
卡片法:
1. 根据探索性工作得到的印象,将每个问题写在一张卡片上。 2. 将询问相同问题的卡片放在一起
3. 在每一组卡片中按合适的询问顺序将卡片排序 4. 根据问卷整体的逻辑结构排出每组卡片的顺序
5. 从回答者阅读和填答是否方便,是否会 形成心理压力等角度,反复检查问题的顺序及连贯性,对不妥当之处逐一修改和补充 6. 形成初稿 框图法
1.根据研究假设和所需资料的内容,在纸上画出整个问卷的各个部分及
前后顺序的框图。
7. c) 试用:
客观检验法
将问卷初稿打印若干份,然后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一个小样本,用这些问卷初稿对他们进行调查。最后认真检查和分析试调查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和缺陷并进行修改。
检查和分析:
1. 回收率:如果低于60%,说明问卷设计上问题比较大 2. 有效回收率:扣除废卷后的回收率。填答的完整性
3. 填写错误:填答内容错误,由于不理解或误解问题含义;填答方式错误,由于问题形式过于复杂,指导语不明确。
4. 填答不完全:某几个问题普遍未回答,需要分析原因;从某个问题开始都未回答。
主观评价法
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打印若干份,
分别送给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以及典型的被调查者, 请他们直接阅读和分析问卷初稿,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认识对问卷进行评论,指出不妥之处
研究者根据意见修改完善
d) 修改定稿并印刷 三、
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1. 填空式 2. 是否式 3. 多项选择式 4. 矩阵式 5. 表格式 6. 量表式 b) 答案的设计
1. 协调性 2. 穷尽性 3. 互斥性
四、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a) 焦点:直接集中于单一的、特定的问题。 b) 简短:
c) 避免双重或多重含义 d) 不能带有倾向性 e) 不用否定形式提问 f) 不问回答者不知道的事情 g) 不要直接问敏感性问题 五、
问题的数量及顺序
30分钟。(原则够用即可,不要想要全面的信息。建议:A4纸不要超过两张,不要太密)
a) 问题的形式
a) 问题的数量:不宜太多,太长,时间以20分钟内完成较好,不要超过
b) 问题的顺序
1. 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 2. 能够引起兴趣的问题放在前 3. 将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
4. 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5. 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
6. 若有开放式问题应放在最后(不要超过两个,一般都不回答)
c) 技巧性说明
1. 题目序列的编排方式:
表述性问题的连续排列--利于集中思考;
提问性问题的混合排列--避免逆反性、情绪性思维 样本的可靠性检验: ·设置问题检验点; 其它:
问题维度、要素分布及数量选择; 数据录入工具的使用;
避免问题的强语气(极端语气);
作业: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自填问卷法 二、结构访问法
第四节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一、 调查员的挑选 二、 调查员的训练 三、 联系被调查对象 四、 调查的质量监控
第七章 测量 第一节 一、测量的定义 测量的四要素
1. 测量的客体 2. 测量的内容 3. 测量的法则 4. 数字与符号
二、测量的层次 1. 定类测量
2. 定序测量(考试是定序测量,人为的做为定距测量) 3. 定距测量 4. 定比测量 三、测验的定义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一种程序。
1. 测验所测量的是行为,是被测者对测验题目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直接测量了被测者本身的某种属性。
2. 一个测验所包含的只是全部这类题目的一个样本。 3. 测验是一种程序。 第二节 指数与量表 一、 概念
在教育研究中,这种复合测量可以将多项指标概括为一个分数,因而可以有效地缩减资料数量,并有效地区分出人们在这些概念或态度上的程序差别。
a) 指数:一个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二、 效度(validity)
a) 工具(测量)效度: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指的
是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意义。(恰当性、有意义性和有用性) i. ii.
表面效度:也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的内容和形式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由专家来判断。 准则效度:也称实用效度或效标关联效度,指用新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与其他工具(常常称为校标)所得到分数之间的关系。效标是一个判断标准,是指能够用来检验某一工具上的分数的第二工具。 iii.
构造效度:也称构想关联效度,是指所获得的全部证据与理论上的预测一致的程度。
b) 内部效度:指因变量的测量差异与自变量有直接关系,不是由某些其他
偶然变量引起的。(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影响内容效度的因素: i. ii. iii. iv.
被试特征: 被试的缺失: 研究场所: 研究工具的使用:
练习: 如何解释内部效度与工具效度之间的区别?
c) 外部效度:当研究者想把某个特定研究的结论应用到研究中所使用的特
定人群和环境之外的人群或环境时,需要对结果进行概化。 i. ii.
总体概化:总体概化是指研究结果可以被概化到目标总体的程度。即样本代表总体的程度。
生态学概化:是指一个研究的结果能够扩展到其他环境或条件的程度。研究者必须清楚研究所处的环境条件或情境的本质。这此条件的所有主要性质要与研究者想要将研究结果推广到的新环境的主要性质一致。
思考:如果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有关系,那么是在哪些方面有关系(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一项研究能否有内部效度而没有外部效度(可能)?或者一项研究能否有外部效度而没有内部效度(不可能)?为什么? 三、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a) 一般而言,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 b) 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
c) 追求测量的信度往往会有一定程序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亦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