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文言的世界里渗透文化之美--以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为例

2020-10-02 来源:易榕旅网
课堂新探·阅读教学

在文言的世界里渗透文化之美

——以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为例

□蒋玲娣

【摘要】学生学习文言文,能感受汉语语言的典雅精妙、古人思想的丰富睿智。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导读其题,品读其言,比读其意,拓读其文”四个方面来渗透文言文的文化主题之美、文化表达之美、文化意蕴之美、文化价值之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语言;文化

学习文言文不仅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教师设计了“听音读词入课题”的环节。一是做“听之路,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有效手段。统编教材音乐,辨乐器”的小游戏,感受笛子、二胡、古琴等中中,文言文“提早”进入教学范畴,选篇更加强调经华传统乐器的美妙之音。二是从单元的“日积月典的意义性、文意的优美性、文章的适宜性和时代累”中选择“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高山流水”等成语性。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充满了挑战。该如何朗读,以“读词成画”的方式,进入音乐的境界。三教学文言文,并在课上渗透文化之美呢?

是请班级中的“小小古筝演奏家”现场弹奏一曲《高一、导读其题,渗透文化主题之美

山流水》(选段),以“赏读入课”的方式进入美妙的文言文内容丰富,不仅描述了古人的生活,也境界。这样的课堂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呈现了古人的情感和精神境界,对古典文化进行了兴趣,将学生引入文言文学习的情境中。

有效的记录和传播。要读懂文言文,首先要导读其(二)单元重组导入,体味文化魅力

题。这既指导读文章的题目,也指导读课堂的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题。教师要读题入课,渗透传统文化主题之美。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一)单元主题导入,体会文化韵味

师在对教材做“二度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关注《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六年级文本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需求的融合。教师可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其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以进行单元重组,如“1+X”的单篇拓展重组,或“X+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时,教师既1”的跨学段延伸重组,还可以是“X”新主题统领重不可忽略文言文的文本属性,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组。仍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教学过程如下。

章的人文内涵,将古人对音乐、美术的热爱与执着师: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有诗云:“故人舍我归渗透于教学中。

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起来读读这句诗。(生例如,教学《伯牙鼓琴》一文,在课堂导入环节,

齐读)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语文

45

课堂新探·阅读教学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伯牙》,那么伯牙是谁呢?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需反复诵读,通过语诗中的“故人”又是谁呢?

调、韵律、节奏等体味文言的表达之美。

生:我知道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精如《伯牙鼓琴》第二、三句中,“方鼓琴而志在太湛,后人尊称他为“琴仙”。

山”与“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善哉乎鼓琴,巍巍生:我知道这里“故人”是伯牙的朋友锺子期,乎若太山”与“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读来朗他是一个打柴的樵夫,但他居然能够听懂伯牙的朗上口,极富情趣。句中的“方”与“少选”虽只是两琴音。

个表示时间的连接词,但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鼓琴师:你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随机板书:伯者和听音者之间的心灵默契。

牙、子期),可见你们平时勤于阅读、善于积累。老师对于文言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想起了“资料袋”中的另外一句诗“锺期一见知,山修辞方式等,教师都应引领学生细细品析,让语文水千秋闻”(孟浩然《示孟郊》),谁来读读?(指名读)

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整合落到实处。

师:这里的“锺期”就是——锺子期(生齐答),(二)品读文言内容,加深文化理解

古诗文里提及一些名字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格律的文言文阅读一般有三个层级:第一步是借助注关系出现缺字或者用名字中的号、别称等代替的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步是借助注释,理解现象。

句意,读对停顿,读准节奏;第三步是借助常识,联师:两句诗中都有一个“知”字,都有“山水”,这系生活,读懂内容,读出理解。

背后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走进今天的文《文言文二则》中的文言文都具有故事性,所以言课堂——《伯牙鼓琴》。

理解文言内容,即是了解其所述故事。学习《伯牙课堂上,教师可以知音文化重组单元教学。关鼓琴》,学生可通过文题、插图大致了解故事写的是注“知”“山水”等都是为知音主题文化的认知做铺伯牙鼓琴、摔琴之事,再想象“巍巍乎若太山”“汤汤垫。学生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慢慢品味诗中“心乎若流水”的画面,读懂锺子期能听懂伯牙所弹曲自知”“一见知”的深意以及“高山流水”的真正含之意境。对于《书戴嵩画牛》一文,则可先联系人教义。沿着重组后的单元链条,学生能够发现《书戴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画家与牧童》,在文白比照中了嵩画牛》中的“知音”——杜处士与牧童,《月光曲》解内容大意,再通过关键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中的“知音”——兄妹俩与贝多芬。实践证明,优秀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了解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始于学习者对文中牧童为何笑,笑为何意,从而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化主题之美的充分感受。

抓住处士之“笑”,感悟故事的精神内涵。

二、品读其言,渗透文化表达之美

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本读起来的滋味各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自带魅相同。教师要量体裁衣,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文力光环。在语言形式上,文言文简洁而富有韵味,本采用不同的解读方式。

长短句错落有致,对仗成篇。其内容也“相当丰富,三、比读其意,渗透文化意蕴之美

涉及文、言、历史、文化诸多方面”。教学时,教师既文言文凝结着古代文人对于语言文字的匠心,要关注文言文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又要关注特定文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必定学形式蕴含的文化审美,还要关注其具备的文化育要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

人功能。

(一)比读文化语境,体验文化内涵

(一)品读文言形式,感受文化积淀

文化语境指的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行文简练是文言文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也是文

背景,是审美语境的一种类型。一般分为两个方

46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语文

课堂新探·阅读教学

面,一是文化习俗,二是社会规范。追溯文言文的创……为何他只弹了‘高山’‘流水’?”学生想象、思考作背景,可以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特点各异后回答,感悟其中之妙:“高山巍巍,流水汤汤,才能的风土人情。如《伯牙鼓琴》一课中,教师先介绍伯承载君子之高远之志。”所谓“知音者,知志也”,知牙与子期“相遇”的故事,了解两人存在身份差距却音文化意象者,高山流水也。

志趣相投,再讲述两人的“相约”,感受“锺子期死,四、拓读其文,渗透文化价值之美

伯牙破琴绝弦”的动人故事。这就是李白笔下“锺学好一篇文言文,“导读其题”是起步和基础,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由来。千百年来,“高山“品读其言”是行进和积淀,“比读其意”是驻足与厚流水”的知音文化语境从未断裂,一代代地延续着。

植,“拓读其文”才是远行和内化。这里的“文”既包《书戴嵩画牛》中,杜处士与牧童的身份也存在括狭义的“文章”,也包括广义的“文化”。小学阶段差异,这是文本的趣味所在。比读孩童天真无邪的的文言文拓展阅读要从掌握“文言”开始,步步深与处士豁然大度的“笑而然之”,并用想入,直到“文化”层面。

象补白其心境与语言,是学生感受文言意蕴的一条(一)深化同质拓展,体察文化认同

通道。课堂上,当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好牧童“拊掌《伯牙鼓琴》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大笑”一句后,教师追问:“牧童,你如此拊掌大笑,理解伯牙与子期间的情谊,教师在课中拓展两人是为何故啊?”当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杜处士“笑而然“相约”的故事:在伯牙与子期相遇后,两人相见恨之”一句时,教师追问:“杜处士,你为何觉得牧童说晚,相约第二年的中秋再在此处相见。相见之日,得对啊?”这样一读一问,还原了故事场景。牧童的伯牙等来的是子期离世的消息。接着,拓展话本故天真烂漫、不假思索,处士的淡然处之、虚怀若谷跃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让学生深刻感受伯牙破琴然纸上,文学艺术的真、善、美也得以呈现。

绝弦之绝望,从而进一步感受“知音难觅”。教师还(二)比读文化意象,体悟文化传承

可以拓展《列子·汤问》中的《伯牙绝弦》,让学生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特殊意对比中深化理解两个版本的“大同”与“小异”。

味的事物,它们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特定文言文体裁多种多样。《书戴嵩画牛》是小学阶的意象。文言文的教学应关注意象,让学生透过意段唯一一篇题跋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象,深刻感受到文章的意蕴之美。

文体特征,在文章关键词句上着眼,如牧童笑画如《伯牙鼓琴》故事中的“高山流水”指的是当“谬”,处士笑其“然”,于叙事中见理,奇趣间见真,时伯牙弹的两首曲子吗?这个词仅仅形容乐曲的进而体会文末点睛之语“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高妙吗?事实上,“高山流水”早已成为知音文化的当问婢。’不可改也”。此处,教师可带领学生拓展一个符号。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伯牙与子期相知的阅读苏轼的另一篇题跋文《书黄筌画雀》,从“掉尾过程,让学生理解何谓“高山流水遇知音”。

而斗”之谬到“颈足皆展”之误,从“耕当问奴,织当首先,教师围绕文中的“善”字提问:“伯牙如此问婢”之提醒到“观物不审”之批评和“务学好问”之善鼓琴,他还会弹奏怎样的乐曲呢?锺子期会怎么警语,既感受作品的精彩情节和哲理之言,又深层评价呢?”学生回答:“少选之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次地理解“贵在求真”的文化价值之美。

又曰:‘善哉乎鼓琴,习习乎若清风。’“”少选之间而(二)强化异质拓展,体问文化追求

志在明月,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读语文,时刻要有破语文边界的意识,即要有月。’”不一而足,不可尽举。

“大语文”观。文言文的拓展阅读也是如此。要从其次,教师围绕文中的“志”字提问:“伯牙的琴指向“文章”“文学”的纯语文同质拓展迈向指向“文音里既可能有‘高山流水’,也可能有‘清风明月’

化”的异质拓展。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语文

47

“拊掌大笑”课堂新探·阅读教学

得“意”得“法”“语”“思”共长

——以《牛和鹅》为例谈批注式阅读指导

□周莹

【摘要】教师可通过“温故知新,走近批注;抛砖引玉,学习批注;由表及里,操练批注;由此及彼,迁移批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批注式阅读,助力学生语言和思维共同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阅读指导

批注式阅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旨在培养的方法阅读”。四年级学生虽然第一次接触“批注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式阅读”这个概念,但对于阅读文本的时候在自己批注自己阅读时的收获、困惑、见解,从而进一步理有感悟和体会的句子边上画画写写其实并不陌生。解课文?下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的要落实语文要素,首先要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直观教学活动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感知批注。

一、温故知新,走近批注

【教学片段一】《牛和鹅》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

(生自由默读全文)

如《伯牙鼓琴》一课的拓展阅读任务单的制作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继承优可以从“音乐”“美术”“表演”等非语文的维度入手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

如下图)。学生以游戏闯关的方式进行文言拓展参考文献:阅读,把静态的文言诵读转化成动态的文化之旅,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语文素养全面2004.

[1]秦牧.语林采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落地。

[2]鲍善淳.怎样阅读古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唐弢.文章修养[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艺术作为游戏、象征和节庆[M].郑湧,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关注文言文蕴含的文化基因,引导学生触摸文字背后的文化,对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5]汉迪.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M].苗青,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作用。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释放儿童(浙江省嘉善县洪溪小学314100)

天性,给学生一个成长的空间,实现“以文化人”,学

48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语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