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7实体桥墩施工作业书

2022-04-09 来源:易榕旅网
新建铁路连云港至镇江线跨宁启铁路特大桥

编号:LZZQ-6-007

圆端形实体桥墩作业指导书

单位: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连镇铁路项目经理部 编制: 陈永利 审核: 张 旭 批准: 郑春海

2016年1月1日发布 2015年6月10日实施

目 录

1.适用范围 ------------------------------------------------------------------------------ - 1 - 2. 作业准备 ------------------------------------------------------------------------------ - 1 - 3. 技术要求 ------------------------------------------------------------------------------ - 1 -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 - 2 - 5.施工要求 ------------------------------------------------------------------------------- - 3 - 6 劳动组织 ------------------------------------------------------------------------------- - 9 - 7 材料要求 ----------------------------------------------------------------------------- - 10 - 8. 机具设备配置 --------------------------------------------------------------------- - 10 - 9.质量控制及检验 -------------------------------------------------------------------- - 10 -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 - 11 -

- 2 -

新建铁路连云港至镇江线跨宁启铁路特大桥

圆端形实体桥墩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连云港至镇江线LZZQ-6标管段内跨宁启铁路特大桥(0-721#墩)除连续梁桥墩和变截面高墩以外的圆端形实体墩施工。

2.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编制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明确施工要点和关键部位卡控重点,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2.2.1 施工前应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方便模板的堆放与拼装。 2.2.2立模前应对分节模板进行编号,并对模板进行试拼装,对错台、错缝进行打磨和整修。

2.2.3 准备好材料、劳力及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达到要求。 2.2.4 现场用水、用电满足施工要求。

2.2.5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墩身轴线、方向、标高等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测量放线,做好立模前准备。

3. 技术要求

3.1施工前按设计提拱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配

- 1 -

合比应由试验室多次试配,选择最合理配合比。

3.2正式浇筑墩身前,应根据选择的最优配合比浇筑实验墩,取得相应的技术参数,为墩身施工的施工配合比、坍落度控制、温度应力控制、浇筑速度控制及养护方式等提供依据。

3.3混凝土的拌和采用场地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 3.4依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该构筑物的尺寸、形状、平面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模板、钢筋图纸、混凝土浇筑方式,以及安全、质量措施。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墩台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基础或承台面处理→测量定位→绑扎钢筋→立设模板及支架→钢筋网、预埋件、预留孔等安装→专业检查→浇注混凝土→养护→拆模

4.2实体墩身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 承台顶面清理 钢筋、模板检查 制作混凝土试件

搭设脚手架 绑扎墩身钢筋 模板安装 钢筋制作 模板制作 灌注墩身混凝土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拌制、运输 模板拆除 脚手架拆除 - 2 -

图4-2-1 实体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测量放线

立模前放出墩身轴线及立模标高。熟悉和掌握每个墩身的模板组合方案,按照纵横轴线要求进行模板拼接。

5.2 模板 5.2.1模板制作

模板采用大块整体钢模,选用6mm厚钢板为面板,[10#钢为竖肋。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加固采用外桁架式进行加固。主梁采用桁架,最大间距为1000mm。垂直桁架方向采用4根铰接立柱[10#钢支撑副弦。桁架间对拉螺栓采用Φ25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栓及其配套螺母。

5.2.2 立模前要求

①立模之前应将承台顶面冲洗干净,承台与墩身接触面应做凿毛处理。

②立模板时以技术部门在承台上放样的墩轴线为模板轴线进行拼装。

③墩身、墩帽一次性整体灌注,模板安装要与钢筋安放协调进行。

表5-2-1墩台模板安装容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 目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 表面平整度 相邻模板错台 空心墩壁厚 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 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预埋铁件和预留孔位置 允许偏差 ±10 3 1 ±3 2 0,-5 5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测量检查 水平仪测量 纵横两向尺量检查 - 3 -

5.2.3模板处理

⑴进场验收合格后的模板要经过处理才能进行拼装。 ⑵钢模板处理要经过如下工序:

①清洗;②打磨;③灰浆抹面;④打磨刨光;⑤干燥;⑥均匀涂刷脱模剂;⑦晾干;⑧经过3小时后重新涂刷;⑨保养看护。

已经使用过的模板重复利用要经过如下工序:

①清洗;②干燥;③除锈;④均匀涂刷脱模剂;⑤晾干;⑥经过3小时后重新涂刷。

模板在拼装之前必须严格进行除锈处理,包括承台与墩身连接钢筋也应进行除锈。

⑶ 模板的拼装

模板拼缝用双面胶填塞,不得有缺漏现象,模板之间使用螺栓连接,两面采用对拉钢筋加固,对拉钢筋每侧螺帽至少使用2个。

模板拼装时,严格控制板与板之间的错台不得大于1mm。超过1mm时,通过调节模板使错台消除,如无法调节时采用打磨的方式消除。

对拉钢筋及螺帽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检查对拉钢筋及螺帽是否滑丝,对拉钢筋是否有截面削弱,如发现有上述问题立即更换对拉钢筋及螺帽。

槽钢两端(对拉钢筋边)加焊2块钢板(厚6mm)补强,更换对拉钢筋时不得擅自加工,应及时和现场管理人员汇报,由项目部组织加工。

模板拼装完毕,混凝土灌注前,要对对拉钢筋专人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针对技术交底,按照交底尺寸,在拼装过程要随时检查、校正。 对于模板上的预留孔尺寸要按照交底尺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技术人员确认。

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模板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

- 4 -

⑷ 模板的维护

灌注过程要安排专人负责观察、记录模板的情况,随时检查对拉钢筋松紧程度,使对拉钢筋受力均匀。

混凝土振捣过程尤为重要,注意在振捣时不能触碰到对拉钢筋、模板,以免使对拉钢筋震动,使螺帽松脱。

模板外侧的槽钢,在对拉钢筋两侧加焊两块钢板,增强槽钢强度。 5.3 钢筋施工

钢筋进场必须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桥梁墩台钢筋由加工厂统一下料加工,运至现场绑扎安装,钢筋的制作和安装必须符合现行规范和验标要求。

桩顶锚固筋与承台或墩台基础锚固筋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连接牢固,形成一体;基底预埋钢筋位置准确,满足钢筋保护层的要求;钢筋骨架绑扎适量的垫块,以保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与模板之间使用与混凝土等强的砂浆垫块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钢筋安装前,先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筋间距划好线,然后再进行绑扎。绑扎的钢筋要求横平、竖直,规格、位置、数量、间距正确。

墩身与墩帽连接钢筋,制作成型后,吊入模板内,用吊筋固定在顶帽钢筋上。

为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且必须保证在混凝土表面看不到垫块痕迹,因此侧模安装可采用的塑料垫块或钢筋骨架外侧绑扎特殊造型的同级混凝土垫块。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性。

5.4 混凝土浇注 5.4.1 混凝土搅拌

- 5 -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搅拌。在施工温度较高时,采用拌和混凝土时加冰或用水将骨料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或采用夜间灌注。搅拌时间根据搅拌设备和施工经验综合确定。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调整,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小的坍落度,合理选用外加剂。水及骨料应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的加热温度,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预热。混凝土搅拌时间冬期为3分钟,其余时间为2分钟。

5.4.2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的等现象。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应能满足施工要求。采用吊车将混凝土由吊斗输送到模板内。

5.4.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灌注若采用吊车吊斗输送,吊斗的容量宜不低于1m3。输送混凝土使用两套窜筒。

混凝土由墩顶输送到墩底部时,必须使用串筒,混凝土的自由落下高度不得大于2m。

灌注过程中,中间部分混凝土要高于两侧混凝土,不得使用振捣棒进行推赶到两侧,堆积混凝土要人工用锹进行转移。

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与侧模应保持在5cm~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控制在5cm~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无大量气泡、表面浮出灰浆为准。振捣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要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混凝土灌注全过程要有专人进行观察、测量(塌落度、混凝土入模温度)记录。

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前先行湿润。拌和混凝土时,严格按照实验室出

- 6 -

示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砂石水泥用量和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不得随意更改。

浇筑混凝土面出现泌水时,应及时排出,同时要求浇筑面四周比中间高,泌水往混凝土中间集中。

浇筑时必须有专人监护模板、精轧钢的变化。

混凝土的捣固:混凝土的捣固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严密组织,规范操作。一是必须固定人员,责任到人。二是捣固要适当,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度,以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出现气泡为度。

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内外温差及混凝土核心温度最大值的控制。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螺栓、预留孔、预埋支座的位置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及时校正。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定时洒水养护。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时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

混凝土浇筑必须坚持动态质量控制和技术人员值班制。 5.4.4混凝土养护

养护是墩身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混凝土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塑料薄模、棉毡、草袋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有必要时应采用内降外保的方法,在混凝土中埋设循环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外部搭设暖棚,采用各种措施升

- 7 -

高混凝土四周的环境温度,既能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又能改善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具体措施为:

⑴灌注混凝土之前,模板必须用草袋满挂两层,然后用彩条布将其包裹。(从墩帽到墩身全部覆盖)墩帽必须用吸水布蒙盖,须浇水养生。

⑵在墩身混凝土浇水养生过程中,使用pvc管或者塑料水管,不得用铁管浇水养生。同条件试件需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和管理,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同条件试块养护同墩身养护一起。

⑶循环水的进水温度应低于出水温度20度,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温差须小于20度,待出水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小于3度可撤除循环水,循环水测温派专人记录。

⑷拆模后,墩身需进行外观验收,外观不合格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后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墩身,外缠绕彩条布,继续养生至14天。

5.4.5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内部前1~5天温度波动较大,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3天左右。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温度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控制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

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测定,测试元件采用高精度数字化传感器。根据混凝土的形状,尺寸,在混凝土的中心及表面合理布置测点,布置在混凝土表面的传感器离模板内侧水平距离2~3cm。

必须有专人定时测温,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0℃以内。如发现混凝土温度有异常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映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5.4.6混凝土试块留置原则

①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与留置: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

- 8 -

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②桥梁每墩台应按不同强度等级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分别检测结构实体强度不少于一次。

③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5.4.7 支承垫石和锚栓孔

支承垫石与墩台混凝土分开浇筑,采用定制钢模板。采取全桥联测和跟踪测量的方法,精确控制各墩支承垫石顶面相对和绝对标高满足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定位准确,固定牢固,施工时跟踪测量,施工完适时拆除模具,清理空洞,检查位置、深度,进行二次处理。预留孔洞当年不能实现架梁,需要越冬时,必须采取封闭措施,确保孔内不积水,避免冰涨破坏。

6 劳动组织

6.1劳动组织模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作业工地配备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每班劳动力配备如表6-2-1。

表6-2-1 主要劳动力配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岗位名称 工班长 技术人员 试验、材料 质检工程师 安全员 模板工 吊装工 钢筋工 振捣工 其他协助人员 人数 1 1 各1 1 1 6~8 2~4 6~10 6~8 10 备注

- 9 -

7 材料要求

7.1 混凝土原材料:同一桥墩用同一厂家同一标号的水泥,砂石料也必须来自同一料场,同一材质,以满足墩身外观质量的要求。所有原材料须经检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

7.2 外加剂:外加剂使用前必须在经过试验室鉴定合格后,由项目负责人批准使用。施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7.3钢筋应选用满足设计规定的圆钢及螺纹钢,绑扎用的匝丝为冷淬火绑线,不同类别的钢筋均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出具合格证,方可使用。

8. 机具设备配置

表8-1-1 实体墩身每班施工主要机具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吊车 振捣棒 混凝土输送泵 混凝土罐车 钢筋加工设备 电焊机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套 台 数量 1 2 1 3 1 2 备注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墩台混凝土必须是原装原色,色泽一致、结构尺寸准确,棱角分明,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表面光洁平整,接茬顺直;混凝土表面严禁涂、刷、抹。

9.2 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误差不超过±10mm。 9.3 墩身采用大块钢模板,墩身一次立模到顶,一次浇注混凝土; 9.4 墩台施工完毕,应对全桥进行中线、水平及跨度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的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暂不架梁的

- 10 -

锚栓孔或其它预留孔,应排除积水将孔口封闭。

9.5 墩台顶帽施工前后均应复测其跨度及支承垫石高程。施工中应确保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置正确。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开工前各种机具设备必须进行检修、试运行,使之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设备需定期检修保养。电器必须由专职电工安装和修理,设置标识。

10.1.2参加施工人员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严禁酒后操作。特殊工种人员如电工、电焊工、混凝土工、起重工、钢筋工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要求,严格执行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特殊工种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有关证件(或复印件)上岗备查。

10.1.3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电线严禁乱拉乱接,高压配电处设置明确标识,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10.1.4各种电气设备运转和漏电保护装置,不准随意改换安装方式,尤其对于施工作业面的投光灯,装接工作,一点不准马虎、丝毫不能漏电,确保安全。

10.1.5墩身施工应按标准搭设脚手架。

10.1.6工点、工序必须明确施工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有现场揭示牌。现场管理、技术、特殊工种人员持证挂牌上岗。

10.1.7现场的发电机、电焊机、潜水泵及钢筋加工机械必须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需认真执行。

10.2 环保要求

- 11 -

10.2.1现场原材料、半成品必须在室内存放、加工。原材料和半成品要进行检验标识。

10.2.2机械检修时,底部垫厚塑料布隔绝地面并用容器接装油料,防止油料污染。

10.2.3场地要进行合理规划、材料堆放要整齐、现场管理要有序,现场道路要畅通,无积水、坑陷,电线路及配电箱敷设整洁、规范。

10.2.4做好施工场地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定期消毒。 10.2.5墩台混凝土灌筑完成后,要做到工完料清,及时清除多余的砂石、废弃混凝土和各种剩余物质材料。

- 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