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故事
——论《诗经》的男女恋爱观与婚恋观
摘要:《诗经》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中包含的爱情故事,或悲或喜,表现了当时的人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她们的爱情、婚姻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诗经》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
关键词:《诗经》、爱情、恋爱观、婚恋观
作者: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1115201班周结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同样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大于百分之三十的诗歌都是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诗歌不仅包括相恋时甜蜜、与心爱之人分开的相思,自然还有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以及弃妇的泣诉。而且《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爱情文学圣典,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丰富的爱情诗歌使得后人不断地探索研究当时的男欢女爱,以及人们不断更新的爱情观、婚恋观。
《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简单而又美妙的爱情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痴情的男子在河边见到心爱的姑娘,自此便患上相思,梦中也想要与她相见,甚至想与她结婚的画面。《关雎》体现了男女纯洁的爱情,浓浓的相思,愁苦的想念。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青年男女已经有了把婚姻当做最
崇高的爱情盛典的婚恋观。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互相投赠是当时的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这一方式在《木瓜》中说得很明白: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一篇诗歌描写了男女约会中互赠定情物,并邀歌对唱,相互表白心迹。还有《女日鸡鸣》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子,杂佩以报之”;《东门之木分》 :“视尔如收,贻我握椒。”;《溱洧》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些都是男女互相投赠的诗歌。可见,相互投赠是青年男女交换定情信物的方式也是示爱的一种方式。
在《诗经》中的爱情不但是自由开放的,大多也都较为平等的,因为周代的女子当时充当重要的劳动力,因此女人的地位很重要,女子大胆真切表达爱意的诗篇不在少数,如《郑风·东门之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中女主人公率真大胆地向恋人表露心迹,埋怨情人不来与自己相聚:“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虽然诗篇不是很长,但仍能使人荡气回肠,如醇酿般让人余味无穷。再譬如《郑风·褰裳》里讲述了主人公发娇怒的情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若想我,就赶快渡溱河来找我;你要是不想念我,别以为就没有别人想我了。)这样的大胆率真的女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就勇敢追求,就算是失恋也定然不会寻死觅活,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却在戏谑之中将一位活泼、爽朗、大胆、充满无限深情的女子活脱脱呈现到读者眼前。在《召南·江有汜》中,女主角也有大胆之言:“不我以,其后也悔。”今生不让我与你相伴,日后你一定后悔!这么自信、直接和坦率,着实让人佩服。如《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再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更是将青年男女约会时逗趣的情景描写得活灵活现。这种男女思慕爱情的坦率大胆的表达,以致几千年过去了,仍旧能引起世人的共鸣,体现了《诗经》时代人们向往的平等、率真、主动的爱情观。
我们也可以知道,那时候已经推行一夫一妻制了,在《卫风·氓》中有具体的体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由此可见,对爱情的专一已是一种通行的道德观念,坚定专一的爱情是人们普遍推行的。而这种观念只有在父系社会一夫一妻制确立时才可能产生。《诗经》中最著名的爱情诗当属《邶风·击鼓》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了,它一直被奉为经典传诵,原因就是它以誓言来坚定爱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爱情誓言的典范。同样的,这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婚姻是爱情的结晶,《诗经》中男女之间的恋爱惟一归宿也体现于此,因此,对爱情婚姻的专一和执著是《诗经》时代青年男女最为重要的观念。相恋的两个人分开了,就会日夜想念着要在一起;在一起了,就祈求永不分离。这样的爱情观很少有贞洁观念和礼教的束缚,更少掺杂世俗和功利的成分。如《王风·大车》中,女子对男子坚贞不渝的爱情誓言:“毂则异室,死则同穴”,活着如果不能同住一室,纵然死了也愿意同埋一穴。可以说,《诗经》爱情诗向我们展示的大多为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没有世俗的偏见,只有忠贞的爱情。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追求平等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
在《诗经》恋爱诗中的妇女对待爱情的坚贞、纯朴不仅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而在心理描写中也同样可以看出妇女在爱情上争取自由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如《郑风·将仲子》就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因为受到家长的压制、人言的摧折,而不敢表露自己的爱情,非常企盼而又害怕情人的到来的爱情诗歌。“将仲子兮,无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首诗表达了她对仲子的爱恋,但是这种感情只能埋藏在心里,不敢流露。她盼望仲子的到来,不惜碰坏了家园里种植的祀、桑、檀。可是她又怕仲子的到来,害怕他越过里门,跳越墙垣,闯进宅园,会惊动了父母兄弟和左右邻舍,招来了可畏之言。在这样的内心矛盾和冲突中,表达了少女的苦闷和哀愁,这种苦闷和哀愁,却也是女子们想要争取自由爱情,而却不能实现的一种内心显露。
在《诗经》中,相恋时的甜蜜及分别后独自相思的诗篇并不多,倒是有不少怨妇诗甚至抗婚诗。原来当时人们已经是自由恋爱的时期了,对于心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女性,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反抗。如《墉风·柏舟》中通过“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表明自己对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凸显了人们对自由、不受压迫的爱情的向往,也凸显了女性争取自由恋爱的勇敢。
而爱情是相互的,在婚姻中,许多女性却发现自己的爱人不再像当初追求自己一样对自己好了,于是便出现了怨妇诗。《卫风•氓》中,女主人通过观照自己和社会,来过滤自己的人生,旨在对人生和社会有更多的发现,显示了当时女性面对婚姻破裂时的自主意识,并以此告诫天下女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对女性的这一特殊关怀,更显出了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三其德”丈夫的愤怒之情。除此之外,还有《邶风·日月》中“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道出女性被抛弃后渴望能够摆脱被遗弃的痛苦。这又告诉我们男人有了新欢便忘了旧爱的这样一种状态,同时也批判了当时一夫多妻制对于女性的不公平。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追求,《诗经》中的爱情在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些故事使当今人类回复到人类的本初时代,学会爱,领悟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也将不断探索爱情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连举:《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论〈诗经〉中的抗婚诗和悼亡诗》,《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 年第3期
[2] 《诗经选·召南·卷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