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坊子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评选封面样本 坊子区优秀教学 案例评选
题目《观潮》
小学学段 语文学科
工作单位 坊安街道大尚庄小学
作者姓名 焦娜娜
附件2:坊子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评选正文样本
页眉:坊子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评选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题目《观潮》
[摘要] 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关键词]
观潮,天下奇观,万马奔腾,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以下为正文)
《观潮》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
(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 (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