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课本第45、46页及练习六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口算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及读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水平和口算的水平。
3、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学习,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一般口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旅游吗?出门旅游我们能够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课件出示6种交通工具速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2)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可根据具体问题实行适当选择)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人骑自行车3小时能够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教师相机的实行指导,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6×3= 方法1:
想10×3=30,3×6=18 ,30+18=48,所以16×3=48 方法2: 1 6
× 3 4 8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出示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学生自主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把第一个问题解决掉了,真了不起,咱们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好不好?
(2)特快列车3小时能够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生列式 160×3=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互相交流、协助、质疑问难)
3、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过程:
(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
方法一: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08,所以160
×3=480
方法二:16个十乘3得48个十,就在48后面加个‘0’得480”,也就是160×3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方法不一样,但结果一样,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4、你认为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出示练习:
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如出现错例,可用错例实行教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教科书47页的第1题。
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准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升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教科书47页的第2题。 (1)多媒体表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3、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多媒体出示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小组讨论多种解决方案)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6×3= 48(千米) 160×3=480(千米) 方法一:
16×3= 48(千米) 160×3想100×3=300,
3×60=180 ,300+180=480,想10×3=30,3×6=18 , 所以160×3=480
30+18=48,所以16×3=48
方法二:
160×3先用16×3=48, 1 6 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 × 3 0 得480 4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