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产品开发过程的控制要求,以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确保产品的设计质量,满足市场和顾客以及环境保护的方面的期望和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开发设计,派生产品等设计开发过程管理。
派生产品是指与标准产品型号相同,但产品结构有较大变化,需要立项开发,或需要做部分型式试验的产品。 3. 过程定义:
3.1 产品: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3.2 项目: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技
术指标、成本、资源等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3.3 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4. 相关方与职责
4.1 决策层:在项目进行到决策点时,需做出决策,决定项目进行的方向;
4.2 市场部: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预测,提供客户CTQ(关键品质特征)及新产品目标价格; 4.3 技术部:提供可行性分析,产品开发预算,组建NPI 小组(新产品的导入),制订产品设计计划,设计
出图,制定工艺路线,负责试验,配合品质部门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协调及管理项目进度; 4.4 技术中心试制车间:负责样机的生产制造;
4.5 生产部:样机的生产制造(除技术中心试制车间完成外),包括小批试制等;
4.6 品质部:协助样机的制造,测试样机零、部件的性能,并且协助完成各种试验,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4.7 财务部—确认产品开发的预算,进行成本核算,协助产品定价; 4.8 资材部—完成供应商评审,进行试制产品外购件、外协件等的采购; 5. 业务流程图:
P1 评审 范围 界定 风险管理 商务评审 EHS评审 产品性能描述及确认 服务评审 产品合规性评审 技术评审 流程评审 供应商评审 图1—跨部门研发团队(NPI小组) P2评审 P3评审 P4评审 P5评审 T1评审 可行性分析 性能指标确认 设计 确认 试制 准备 试制及试验 发布 制造 T2评审 T3评审 T4评审 T5评审 调研与决策阶段 Technical Review T— P—Program Review 执行和实施阶段 图2—产品开发流程图 发布及成长阶段 图2说明:
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在NPI开发项目各阶段分别设置监测点,在各监测点需进行相关评审(如下),评审的主要内容见附录A。 P1:范围界定及公司业务策略; T1:概念; T2:可行性;
P2—性能指标确认与固化; T3—设计确认及试制准备; P3—样机试制启动与协调; T4—试制和试验; P4—发布
T5—批量生产前的技术准备; P5—批量生产前的准备 6. 业务流程说明:
6.1 本公司产品开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a) 调研与决策阶段:根据市场部等相关提供的市场信息,分析客户需求,对开发项目进行范围界定
和可行性分析,确定是否立项实施。 b) 执行与实施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实施阶段;
c) 发布与成长阶段;产品发布和市场推广,产品维护、发展与更新。 7. 各阶段详细说明: 7.1 调研与决策阶段: 7.1.1
决策依据:
7.1.1.1 市场部门负责组织市场调研,及时向公司决策层提供与之相关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要求; 7.1.1.2 技术部和市场部向决策层提供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和同类先进技术及产品的相关信息; 7.1.1.3 技术部和财务部提供新产品开发的预算; 7.1.2
决策过程
7.1.2.1 决策层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7.1.3
决策输出
7.1.3.1 公司决策层对新产品是否开发的决定即为决策输出。 7.2 执行和实施阶段:
7.2.1 确定NPI项目主管,组成由不同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跨部门研发团队-NPI项目小组,明确项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NPI项目主管组织小组成员参照《NPI Process Checklist》(见附录A),研究产品开发设计所涉及的活动,资源配置等事宜,明确产品技术要求,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的要求,确定各个设计阶段进度和责任人,形成产品设计质量计划。 产品设计质量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a) 产品型号、规格和名称; b) 顾客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 c) 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d) 确定产品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及NPI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和职责; e) 产品开发设计的具体阶段、步骤以及进度; f) 适合于每个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g) 目标成本与市场承受能力、公司承受能力的关系;
h) 相关的专项质量措施,以及为实施这些质量措施,公司内部技术和组织的接口及其组织协调人;
7.2.2 设计输入:
7.2.2.1 设计输入的内容:
a) 适用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b) 相关的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c) 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合同评审记录,市场研究报告等; d) 功能与性能要求,之前类似产品相关信息; e) 顾客对产品提出的其它的技术要求
7.2.2.2 设计输入评审
NPI项目主管负责NPI小组评审设计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并形成设计输入评审记录《设计输入评审表》,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清楚,和有效;
7.2.2.3 项目进展中,确有必要时,可对设计输入进行更新或补充,并在设计输入评审记录上做好更新记
录;
7.2.3
初步设计
7.2.3.1 初步设计的内容包括:
a) 确定产品的总体方案; b) 确定产品的质量指标; c) 确定产品的结构与总体布局;
d) 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e) 现有生产能力和手段的满足程度(包括外协件、外购件); f) 技术经济分析
7.2.3.2 初步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选用低污染的节能材料,确保设
计环保型的、安全的产品;
7.2.3.3 初步设计结束,由NPI主管采用会议形式组织NPI小组进行初步设计评审,评审的内容,人员及职
责,参见《评审人员根据评审》(见附录),相关的评审记录见《设计评审记录》,并存档。
7.2.3.4 产品设计人员根据评审意见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
7.2.3.5 初步设计方案经过公司决策层批准后, 进入到样机设计阶段; 7.2.4
样机设计阶段
7.2.4.1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和产品设计质量计划的内容,进行样机设计;
7.2.4.2 样机设计完成后,按照《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签署规定》,完成样机图样的评审,确保图样准确、
清晰;
7.2.4.3 NPI小组成员在样机设计过程中实时地制定样机试制的质量控制、制造、采购、试验计划,进行成
本计算;
7.2.4.4 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图样及文件签署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 7.2.5
设计输出
7.2.5.1 设计输出的内容包括完整的样机的全套产品图样和产品质量重要度分级等有关技术文件,具体内
容见《产品图样及文件完整性一览表》(见附录C).
7.2.5.2 设计输出文件的评审
由项目评审组采用会议形式进行设计输出评审,确保其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评审的内容、人员及职责参见《评审人员职责》(见附录B)
7.2.5.3 经设计输出评审后的文件应按《产品技术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发放,作为标准定型图样,以备样
机试制;
7.2.5.4 公司决策层对上述工作审批后,进入样机试制阶段;
7.2.5.5 对工程合同中客户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根据更改内容填写《工程项目更
改通知单》及相关资料(即设计输出),填写的《工程项目更改通知单》,只对该合同有效;
7.2.5.6 《工程项目更改通知单》由相关的设计人员负责填写,经产品负责人审定,经部门经理批准后下
发;
7.2.6
样机试制阶段:
7.2.6.1 试制单位负责按产品图样,和有关技术条件编制生产制造计划,安排样机试制生产;
7.2.6.2 样机试制过程中,设计、工艺人员、品质部检验人员切实做好生产服务,及时处理生产中碰到的
技术问题及可能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加以改进;
7.2.6.3 样机完成试制后应按产品设计质量计划的安排,验证设计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7.2.6.4 样机经过验证后,应按产品设计质量计划的安排进行设计确认,以确定设计开发的产品满足使用
要求或预期的用途;
7.2.6.5 设计验证和确认的具体使用方法按产品设计质量计划的规定,验证和确认的记录予以保持; 7.2.6.6 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中发现设计问题,按《设计和工艺更改控制程序》进行设计更改,设计更改
的记录应予以保留;
7.2.6.7 公司决策层对上述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工作审批后,进入小批生产阶段。 7.2.7
小批量生产阶段
7.2.7.1 小批量生产前,NPI小组将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a) 执行和验证产品的工装设备、检测工具及服务体系; b) 指导培训;
c) 获得相关认证证书,如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 d) 培训产品负责人;
e) 核准所有文件后,将责任传递给产品负责人; f) 确定启动的时间;
7.2.7.2 试制过程中,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和品质人员切实做好生产技术服务,及时处理和解决生产过程
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可能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并加以改进;
7.2.7.3 试制单位负责产品的小批试制,根据设计图样及出厂试验要求等,制定生产计划,提出制造必要
的工装设备,完成试制;
7.2.7.4 品质部门负责根据设计图样及出厂试验要求等,制定制造质量计划,提出制造必要的检测设备,
进行试验与验证,协助完成型式试验;
7.2.8
NPI项目主管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决定是否提交审议,决定是否进入发布和成长阶段
7.3 发布和成长阶段
当以上全部完成后,NPI项目主管将根据项目评审结果,指导实施新产品的发布,确认新产品进入成长阶段,并移交给产品负责人。产品负责人根据产品的生产情况、使用情况及客户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产品;
附录A: 产品开发流程中各监测点评审内容:
T1技术评审检查表
项目代号: 检查项目: 1. 项目技术目标的定义和评审 最初的产品计划和工具需求 确定市场诉求和概念定义 有无发明需要 概念定义评审,包括安全概念等 2. 产品目标质量的评审 质量关键点的确定 与质量关键点对应的结构模式 功能划分及传递和误差环 相对于质量关键点的失效模式的评审 3. 针对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可靠性设计的评审 可靠性设计的评估 初步的失效模式分析与验证计划 可靠性评估计划和验收准则 实现可靠性要求的成本包括质保成本 4. 产品技术规范的发布 对所有将要销售该产品的国家的法律和规定及安全要求的定义 产品相关标准的确认以及技术资料的适用性的评审 设备安装、维护等相关工具的确认 5. 产品销售国家或市场对服务能力的评估 6. 可能的阶段安排和对于各阶段应用的方法 完成初步的设计分析 长期的指导性工具和设备的确认 对于目前运输和吊装的影响 可行的工程计划,包括设计方法、分析及模型以及试验计划 设计和工艺验收标准的定义 初步的风险评估—高可行性/高风险项目的定义和评审 人的可支配性评估 7. 制造和采购能力的评估 制造能力的评估 采购能力的评估 8. EHS风险评估 9. 由所有要销售和制造地区的操作的初步的专利风险的评估) 与主要供应商签署的联合开发的协议 10. 整体评估 未关闭项目情况 对定义的内容的认同是否一致
项目主管: 目标 现状 评估R/Y/G 日期: 备注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T2技术评审检查表 项目代号: 检查项目: 1. 工程项目技术目标的定义及评审 2. TI评审中为关闭项目的状态 3. 产品技术规范改变的评审 产品开发计划的确定,包括模式和工具 完成市场需求的确认 国外和国内需求的定义 服务能力目标定义 按照过程和使用工具的定义 4. 可靠性设计的评审) 可靠性能力的评估的更新 失效模式分析及对策 产品可靠性能力验证计划 可靠性保障成本 5. 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设计和工艺人员能力的评估 设计软件和工具是否满足要求 试验设备和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包装及运输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6. 制造能力和采购情况 7. 环境、健康、安全性评估 所有零部件的有毒性评估 RoHS 法规符合性评估 其它安全性评估 8. 产品服务能力评估 9. 公布项目实施计划 加工及试验设备的需求 可靠性等试验要求 10. 技术风险评估确认 11. 整体评估 未关闭项目情况 对定义的内容的认同是否一致 项目主管: 目标 现状 评估R/Y/G 日期: 备注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T3设计确认及试制准备评审检查表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现状 日期: 评估: 目标 检查项目: 目标 1. 产品技术目标是否已评审 2. 所有之前的评审是否已完成 3. 对已批准的关于产品技术指标的改动进行评审 对由商务原因进行的技术指标的变动进行确认 4. 对设计内容进行确认,自制还是外购 各组成系统、子系统和主要元件的设计及试验方法进行确认. 系统测试方法的确认 主要技术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国内和国外技术对技术指标要求的差异 将市场诉求转化为技术指标要求的完全确认 5. 技术风险评估及措施(无红色标志) 6. 产品安全性评估确认 材料毒性报告中要特别关注毒性报告超过3级以上的部分 遵守RoHS指令 7. EHS 评审 8. 可靠性设计评审 完成供应商的可靠性审核 对关键元器件的可靠性评估 整体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验证计划及验收标准的确认 9. 质量状态的评审 质量成本评估 产品质量的追溯 10. 评估工具的确立(自制及供应商) 11. 包装及运输工具的评审 可实现性 成本 12. 专利风险的评估(国内和国外) 13. 整体评估 未关闭项目情况 对定义的内容的认同是否一致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T4试制总结和试验结果评审表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目标 现状 评估 日期: 目标 检查项目: 1. 产品技术目标是否已评审 2. 此前评审中未关闭项目的状态 3. 对已批准的关于产品技术指标的改动进行评审 4. 对试验结果和状态进行评审: 系统性 安装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对策是什么? 对主要元件及工具进行评估,分析薄弱环节; 对产品可靠性及产品使用寿命评估; 对现场产品使用情况的测试及评估; 运输测试和评估; 对市场诉求的评审; 对环境及能耗的评估; 5. 技术风险评估及关闭 6. 产品安全性评估确认 材料毒性报告中要特别关注毒性报告超过3级以上的部分 遵守RoHS指令 7. EHS 评审 8. 对试制情况的评审: 对制造工艺及工装的评审; 对内部测试方法的确认; 完成供应商的可靠性审核 质量保证成本的评估 9. 评估工具的确立( 包括自制零件及外购、外协件) 10. 包装及运输工具的评审 可实现性 成本 11. 所有的技术风险消除的确认的评估 所有技术风险是否全部消除 12. 专利风险是否消除(国内和国外) 13. 自身专利申请及保护 14. 样本手册的编制 开始编制样本及手册 15. 整体评估 未关闭项目情况 对定义的内容的认同是否一致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T5批量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及评审表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目标 现状 评估 日期: 备注 检查项目: 1. 产品技术目标是否已评审 2. 此前评审中未关闭项目的状态 3. 对产品最终技术指标与立项时的内容进行比较和评审 4. EHS 评审 5. 对试制情况的评审: 对自制件和外购件的确认 对制造工艺及工装的评审; 工艺文件是否完善? 对内部测试方法的确认; 完成供应商的可靠性审核 质量保证成本的评估 6. 产品安全性评估确认 材料毒性报告中要特别关注毒性报告超过3级以上的部分 遵守RoHS指令 7. 完成对包装及运输工具的评审 包装方法和工具的最终确认 包装成本的确认 8. 所有可靠性风险的消除的确认: 可靠性风险是否全部消除 9. 所有专利风险的消除的最后确认: 10. 服务方式和工具的确认 11. 样本、手册等文件的最终确认 12. 正式生产的最终确认 13. 整体评估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P1-范围界定及公司业务策略的评估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现状 等级 日期: 备注 检查项目: 目标 1. 市场需求 产品特点及外观研究 风格、特征、形式及功能 潜在的市场需求分析 与其它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比较 2. 产品定义及初步的产品计划 最终的产品特征和外观要求(包括商标标识) 更新最初的市场需求预测 所需配套元件的确认 产品技术参数及指标的确定及发布 3. 初步计划的评审 确定关键里程碑的时间表 确认关键路线 4. 资源、收益、产品成本 销售预测的概述 风险及项目成本评估 项目成本评估 5. 完成初步的项目风险评估 确认红色等级风险及消除计划 6. 技术目标的评审(T1 Review 通过后) 设计和流程概念的确认 7. 可靠性设计评审(承诺及寿命) 定义降低质量成本的机会 8. 关键制造和外购计划的确认: 关键采购策略(自制还是购买)的评审 制定初步的制造策略-当前的主要关注点 长清的主要的工具及设备的风险的确认 初步的质量计划(内部的和供应商) 初步的制造能力的评估(内部及供应商) 对制造车间的冲击及过渡能力的评估 供应商质保要求的确立 建立零部件质量追踪机制 EHS 检查表完成 9. 服务评审 10. 业务范围界定评审的确认 NPI核心团队的建立 确定P2评审的日期 11. 整体评估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P2评审—产品性能指标的确认与固化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现状 评估 目标 时间: 检查项目 目标 1. P1评审中未关闭项目的回顾及评审 2. 市场需求情况的更新 完成客户群的确认 产品特性及外观的确定-(拍照等方式) 商务计划的确认 市场评审的完成 3. 产品规划以SKU的方式进行确认(包括模型 及工具) 产品需求预测(按产品规格细化) 4. 资源、收益、产品成本 概述 风险及项目成本评估—水晶球法 5. 项目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实施评审(包括供 应商风险规避) 6. T2评审完成和实施现状的评审 关于产品技术性能变动的评审 全球及本国产品性能设计的定义 产品要求的确认(包括试验计划) 出厂试验及现场试验要求的确认 制定产品保证要求 确定试制样品可接受条件 确定项目开发的技术基础 对所有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国家和地区的专利风险进行评估 7. 可靠性设计评审 可靠性试验计划评审及批准 质量成本预测 8. 服务能力评审 9. 商务部门对合同格式等文件的准备 10. 整体评估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P3—样机试制准备与协调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现状 评估 目标 时间: 检查项目 目标 1. 之前评审中未关闭项目的情况回顾 2. T3评审已完成 3. 确定关键里程碑的时间节点,并固化。对关 键路线进行更新 完成辅助支持计划的时间表 对每种规格(以SKU方式)的可实现时间进行固化 BOM的下发时间 4. 资源、收益、产品成本 概述 风险评估—水晶球法 项目成本评估 5. 制造计划评审 制造计划确认-当前关键工序及工艺 最终产能的预测 加工车间的初步确认 关键工序和工艺的确认 完成工艺布局和材料存储、流动计划 加工设备和工装计划—关键供应商的确认 内部加工和外部采购的运输计划的完成 员工技能(尤其关键技能)培训计划的定义 EHS 评审及措施 6. 采购计划评审 采购策略评审(自制或购买) 最终需求的确认 关键和新工艺的确认 供应商选择风险评估 7. 质量计划的评审(包括生产车间与供应商) 物料追踪计划的确认 8. 参照计划要求对各里程碑的完成情况进行评 审 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更新 9. 资源、收益和产品成本评估 概述 项目成本、风险评估(水晶球) 10. 项目风险评估及消除(规避)的实施情况的 更新-确认无黄色和红色风险 对项目风险进行突出标示 11. 确认T3评审已经完成 产品的要求已经实现 12. 产品可靠性评审 13. 项目执行情况的评审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P4-发布前相关资料准备及评审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目标 现状 评估 目标 时间: 检查项目 1. 之前评审中未关闭项目的情况回顾 2. T4 评审已完成 3. 商务计划的评审 市场情况评估 宣传及广告计划概述 运输方式(包括工具)确认 销售培训计划的培训 产品市场买点的评审 宣传及商务开发时间表的完成 展示样品的完成与最终确认 4. 对照计划评估里程碑的达成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的更新 5. 资源、收益、产品成本 概述 项目成本、风险评估—水晶球法 6. 项目风险评估,确保无红色和黄色风险等级存在 突出项目风险 7. 产品可靠性评审 现场测试及结果评估方法、结论 可靠性试验结果的确认和审定 质量保证成本的预测 8. .制造计划评审 制造计划确认-当前关键工序及工艺 最终产能的预测 加工车间的初步确认 关键工序和工艺的确认 完成工艺布局和材料存储、流动计划 加工设备和工装计划—关键供应商的确认 内部加工和外部采购的运输计划的完成 员工技能(尤其关键技能)培训计划的定义 EHS 评审及措施 服务准备情况的评审 9. 批量生产的准备情况的评审 工具及工装情况 10. 项目进行情况评审 11. 项目团队关于上市时间的建议 对人员及配置情况的确认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P5—批量生产前的准备及评审 项目代号: 项目主管: 目标 现状 评估 目标 时间: 检查项目 1. 之前评审中未关闭项目的情况回顾 2. 之前市场及商务案例的学习 3. 对照计划评估里程碑的达成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的更新 4. 资源、收益、产品成本 概述 项目成本、风险评估—水晶球法 5. 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估 6. 将结果与项目要求进行对比 完成对项目的评定 最终产品性能的评估 对所有未实现技术要求的持续完成计划 7. 产品可靠性评估 早期服务需求情况 早期让步接收情况 8. 制造和采购经验的总结 制造经验学习 供应商经验学习 设备及工具使用能力的评估,实现可记录 启动与运输情况 EHS措施的实施评估 9. 服务经验的总结 为未关闭项目指定负责人 10. 将项目成果与项目初衷进行比较和评审 11. 对该NPI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学习 关键议题: 准备者: 会签: 时间:
备注:
评审中相关项目的状态可用R/Y/G(代表RED/YELLOW/GREEN)来标识:其含义如下: Red: 存在较大问题(问题无法识别)或技术指标等进行更改; Yellow: 问题已识别,无技术指标更改 Green: 符合计划要求,符合预期 Blank: 该项目无要求
附录B:
评审人员职责: 评审人员 NPI 项目主管 主管设计人员 主要职责 开发项目主管,分配主持设计评审工作,对评审做出综合性评价和结论性意见,签发设计评审报告。 准备和提供设计资料及评审提纲,介绍评审的内容和数据,编制评审报告。 同行设计人员 对满足顾客要求或市场需求作出分析,对新产品设计方案和特点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产品的工艺性、可靠性、安全性, 对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做出评价,对工艺性不妥的设计提出意见。 评审产品可测性、试验有效性以及保证试验职能发挥的程度; 评审方案中选用的原材料、元器件能否采购到,能否保证交货期。 评审设计方案能否满足顾客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以及包装、运输、安装、运行和维护等要求。 对设计满足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计划的时间性作评价。 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是否符合标准化规范提出审查意见。 工艺人员 质量检验人员 采购人员 售后服务人员 生产计划人员 标准化人员
附录C:
产品图样及文件完整性一览表
样机设计、试制阶样机鉴定应具段应具备的图样序号 图样设计文件名称 及设计文件 计文件 样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 产品技术规范 计算书 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产品试验大纲 总装配图 部件装配图 零件图 通用件图 产品试制总结(设计、工艺) 标准化审查报告 产品质量重要度分级表、检测表 物资采购资料 产品包装图样及技术文件 工艺文件 标准件明细表 外购件明细表 零部件明细表 产品样本 产品安装使用书(使用手册) √ √ √ √ √ √ 小批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件 √ √ √ √ √ √ √ √ √ √ √ √ √ √ √ √ √ 备的图样及设的图样及设计量生产)应具备小批鉴定(或批附录D:
设计输入评审表
产品名称 评审地点 参加人员: 项目主管 评审时间 评审记录: 评审结论: 签字: 日期: 评审更新记录 序号 1 2 3 4 内容 日期 校对 审批 表格使用指南:1、本表格作为新产品开发初步设计的依据,并作为产品开发技术文件进行归档;
附录E:
设计输出评审表
产品名称 评审地点 参加人员: 项目主管 评审时间 评审记录: 评审结论: 签字: 日期: 表格使用指南:
1、 本表格针对原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评审,并作为产品开发技术文件进行归档;
附录F:
设计评审记录
产品名称 评审地点 参加人员: 项目主管 评审时间 评审记录: 评审结论: 签字: 日期: 表格使用指南:
1、 在新产品开发个设计阶段进行评审时使用,并作为产品开发技术文件进行归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