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手法
说明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
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
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 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 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 较
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 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 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 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
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 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
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 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 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
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
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
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 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
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
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
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2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有时在
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 意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
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判断文章体裁? 答:这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三种文体的区别: 3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
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看待。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
句式: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 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
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 达情感词)
(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技巧:1、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
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3、找标志词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
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 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 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 2、再思考深层含义:
主旨: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态度;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4 结构:线索、悬念 表现手法:象征 3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
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一般来说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具体如下:
(1)象征手法: ……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篇二:记叙文和说明文比较 记叙文和说明文比较
记叙文和说明文比较,有下面三个特点: 1、形象性。说明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叙文则不象说明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2、典型性。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 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而说明文,是为了说明知识,让人了解所讲的事物的外观、功能、性质、作用等等,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通俗点来说 说明文就是为了对
我们解释一件事的起因,过程,结果,物的结构,造型,外观,功用等...看到说明两个字大概就有点意思了. 而记叙文就是为了记录某个时间的发生经过及结果,常常会有作者自己的感悟或情感抒发. 总
的来说,如果记叙文是结果,那说明文就是原因了.
描景状物的记叙文与说明文写法有何不同 如果要以《美丽的皂李湖》为题,分别写记叙文和说明文这两种文体的作文,该怎么写? 确定写作目的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记叙文和说明文这两种文体的写作目的是不同的。写说明文《美丽的皂李湖》,目的是让不了解皂李湖的人了解皂李湖,所以,要作全面介绍,如皂李湖所处方位,园中有什么景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要介绍各景点的空间位置,各景点的主要特点。为了突出特征,还要与同类景物如杭州西湖作比较。一个是人工挖掘,一个是自然生成的湖;一个身居闹市,一
个是在小山村旁……还要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力求准确介绍。而写记叙文《美丽的皂李湖》,当然也要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但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目的不是为了介绍,而是为了表现作者自己某种思想感情:或赞美家乡的美,或赞颂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创造,或叙写与皂李湖有关的人与事,表现湖景美,人更美。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徜徉于湖光山色,专注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对湖的景点,不
求全面介绍,只要扣住中心,有选择地写一些主要景点就行了。
写“物”也一样,写说明文的《灯》就要全面介绍有关“灯”的知识,如灯的种类、用途、特点,灯的发展史等,或者就灯的某个品种(如“应急灯”)作较具体的介绍说明,要写清灯的形状、构造、性能、作用、使用、注意事项等。如果写记叙文《灯》,当然也会写到灯的一些主要特征,但记
叙的笔墨则着重于与灯有关的人与事或结合灯的特征,采用象征手法来写。
简言之,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思路是不同的。记叙文用的是“感受思路”,目的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而说明文用的是“特征思路”,全面介绍景物,突出景物特征。篇三:记叙文说明文方法 现 代 文 阅 读 方 法 指 津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津篇 ◆命题解读
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不仅注意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意趣、价值取向。
3. 主观类试题及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及感悟、表达等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化体验。 ◆考点剖析
记叙类文体阅读的考查方式,既有细微之处的字词、句子的理解与运用,又有从文章整体阅读着眼的宏观把握与感受;
1.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 3.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4.明确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弄清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明确文中的过渡与照应。 7.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8.根据要求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9.辨析文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0.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体会、赏析文章的形象和优美语言。
11.能对文中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换位等进行比较、辨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12.结合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对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作出评价。 ◆解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对记叙文阅读部分试题的解答,应注意其方法与技巧。 1、字词考查: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推知语境。回答时先解释词的本义,再回答语境中的引申义;答题中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2、结构层次考查:划分段落或层次
首先要弄清楚事件的全过程,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其次,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再次, (1
,却并不影响文章布局的完整和严谨,抽去插叙文字,(3
3、文章标题的考查:标题(题目)的作用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4 (1
②归纳段中各层的意思,如果有主次之分,就摘取主要的。
③综合归纳段中各层的意思后,如果是并列的,就将其联系起来总结出一个主要意思。 ④段中的各层意思如果层层深入,就从最后一段来进行归纳。
+“事”(经过、背景、感受等) (2“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3 ②分析文章的结尾:有些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④形成的答题格式为:
表现了??精神。 赞扬了??品质。 揭露了??实质。 5、关键性语句的考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记叙文的关键语句包括: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对理解文章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1用。
(26 (1
(2 (3
(4 ②拟人:给事物赋以人的情态,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④设问:引人深思,引起注意;突出某些内容。
⑤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⑥借代:引人联想,使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⑦对比:能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⑧对偶:句式匀称,节奏感强,通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⑨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现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⑩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 9、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回答这类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地发表见解。回答时要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说明文阅读方法指津篇 ◆命题解读
说明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常客”,全国绝大数的省市试卷中有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阅读材料涉及内容广泛, ◆考点剖析 1
2. 3 4 5。 6 7 8 ◆解题技巧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考查(要注意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
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既指出说明对象是“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答题格式此处省略)
(1)下定义:言简意赅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事物。
(2)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进行具体解说,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3)举例子:举出具体的事例,把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而明晰。 (4)作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说明某种事物在某个方面的特征。 (5)打比方:运用比喻的形式把抽象的事物说明得具体、生动。 (6)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7)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是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8)列图标: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9)引资料:引用有关资料、故事、传说、诗歌、名言等来充实说明内容,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加文采,引起读者的兴趣。
(10)摹状貌:能够准确说出他的状态和形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描写更具体,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3.要点概括、说明顺序的考查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下定义或进行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尽量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然后依次连缀起来。注意概括时不能遗漏,这样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示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一
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构造的,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常用逻辑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①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②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③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④由浅入深的顺序。⑤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⑥由表及里的顺序。⑦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⑧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
①抓住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结构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
②把握语言标志分析说明顺序。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4.分析文章(段)结构特点的考查
(1)考查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2)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②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 ③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 (3)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时,一般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起(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5.品味语言,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考查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重视具有修辞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测与肯定)、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具体有以下几种考查类型:
(1)词语指代义的考查:“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此”“其”“其中”等,有指示意义的词语如“旧的问题”“新的问题”“综上所述”等。答这一类题型时,要特别研读词语所在句的上下文,找到对应的词语或句子。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出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要符合文意才是正确的答案。指代词语一般指代的是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要注意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语言准确性的考查。 ①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后意思变为??,不合实际,与原意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失准确、严密和科学)。
所涉及的词语有:表估计的“大约”“左右”“大体”;表范围的“主要”“之一”“唯一”;表猜测的“也许”“可能”等。若能从文中找出与去掉词语后的句子相矛盾的语句,答题便能更完整、更准确。
②解释一些概念较新的、具有特殊内涵的词语的意思。
要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它本来指代的内容作答。
答题格式:该词语是??(写本质特点)的??(范围更大的名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