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6卷 现代教育技术 VbI.16 2006年第6期 Mode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6 2006 论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贺平 武法提。 1.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如何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对 “社会一文化观…F的情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三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加以概括,并详细分析了它们为学习环 境设计所提供的指导原则。笔者认为,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应该得到理论的指导但不能成为理论的奴隶,设计者应该根据具体学 习情境的约束和给养,为学习者尽可能地提供真实的情境、活动和任务。 【关键词l学习环境,情境认知,活动理论,分布式认知 【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lo09—8O97(2006)O6~o036—04 一、引育 武法提(2000)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 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环境的要素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 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学习环境以 就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而且还包 丰富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支持学习者在交互中建构个人意 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 何克抗、李文光(2002)两位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学 义。因此,如何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促进 学习者的学习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学 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 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 习环境设计的兴起源于社会文化的背景、物质技术的背景及 认知科学、教育学、哲学思想与理论的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 学习空间(比如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等等 人际关系包括 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人际交往 。 是学习环境设计生长的士壤,社会发展需要是学习环境设计 陈琦、张建伟(2003)两位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 发展的直接原动力,现代科技发展为学习环境设计的发展提 供技术支撑,认知科学理论揭示人们如何获得、组织、运用 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围因素及其组 合,它包括学习者可能要利用的内容资源、技术工具,包括 知识及技能,教育科学揭示教育的本质、教学活动的组织管 理结构、教育制度、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等,哲学则为学 可能会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如教师、同学等,也包括作为学 习环境设计提供一般认识论、方法论上的指导。 习活动的一般背景的物理情景和社会心理情景” 。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环境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如 二、学习环境的定义 下几个方面理解“学习环境”的内涵和定义:(1)学习环境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学习环境” 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 性的条件;(3)学习环境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开展学习 进行了界定,典型的学习环境定义有以下几种。 活动而创设的:(4)学习环境是一种学习空间,包括物质空 Wilson(1995)认为,学习环境是这样一个场所,学习 者在这里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且使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 间、活动空间、心理空间;(5)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密不可 分,是一个动态概念,而非静态的。它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 源相互支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 。 个方面,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6) 荷兰学者Kirschner(1997)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能 找到充分的信息资料和教学辅助手段的地方,借助学习环境, 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处于主动地位,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 学习者能够有机会去根据th身的情况及其与他人的关系去构 (7)学习环境需要各种信息资源、认知工具、教师、学生等 建定向基础,决定他们将介入的目标与活动 。 因素的支持;(8)学习环境可以支持自主、探究、协作或问 国内对学习环境较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6年,朱晓 题解决等类型的学习。 鸽在其论文中指出,学习环境指的是一种面对面的发生在学 兰、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生与学习资源交流的学习过程 。 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正由于它是动态变化的, 收稿日期:2005年4月14日 3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也就导致了其自身的复杂性。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必须从 多个视角进行观察。一般来说,任何学)J环境设计都离不开 五人理论视角,即心理学的、教育学的、技术的、文化的和 实用主义的视角 。近年来,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基础研究 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技术学学者倾向于从社会与文 化背景下着手分析和深入研究,产生了多种理论视角,如情 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 (一+)情境认知理论及其对学>J环境设计的指导 1.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是一种研究方法,它 跨越了许多学科和目标,涉及到了对于知识和行动的社会的、 行为的、心理的、神经的观点 。它将个人认知放置于更大的 物理和社会情境脉络中,更加强调真实行为所发生的社会网 络和活动系统。越来越多的教学开发系统和教学设计理论朝 着以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为理论基础的方向倾斜。 情境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强调情境 的真实性,认为情境是~切认知/学习和行动的基础,所有的 思维、学习和认知部处于特定的情境脉络中:(2)知识是人 们真实活动的结果,是表现在人们的行动和共同体互动中的 一种社会建构;(3)学习是个体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实践共 同体并且积极互动的过程;(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清晰 地表达理解,并不断反思:(5)强调个体与情境的互动,情 境影响个体认知的同时,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也影响着情境; (6)自我观念是通过个人与共同体互动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 的:(7)强调人工制品、认知工具/资源的运用和知识的协作 /社会性建构;(8)强调真实性评价。 2.情境认知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 虽然情境认知理论并未给出比较具体的学习环境设计原 则,但是它将个体认知放置丁更大的物理情境和社会情境中 进行考察,更加强调个人与所存在的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互动, 哩加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前面我们也曾提到,“情境认知是一 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更加注意语言、个体和群体的活动、 文化的意义和差异、工具(包括人工制品和认知工具等)以 及所有这些因素的互动。因此,情境认知理论对学习环境设 计还是有很大启示和帮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真实的情境;(2)提供真实的活动;(3)提供 及时的教师指导、专家支持和过程帮助;(4)允许多元化角 色和观点的产生或存在;(5)为共同体之间的协作性知识建 构提供支持和帮助;(6)指引、诱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 行不断的反思;(7)促进阐述/清晰的表达,提供相应的工具, 使隐性知识显性化;(8)开展真实性评价。 (二)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 1.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源于康德和黑格尔的古典 德国哲学、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维列鲁社会一文化学派 “ 。活动理论不是方法论,它是一个研究作为发展过程的不 同形式人类实践的跨学科框架,包括同时联系的个人和社会 层面,以及制品(artifacts)的使用 它是一种将活动系 统作为分析单位的社会文化分析模式“ 活动系统是集体忡 人类建构活动,它不能再简化成个体行动 。活动理论关注 的不是人们的知识状态,而是人们参与的活动、人们在活动 中使用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和情境化关系、 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或结果 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所有的 人类活动都处在由人和物所组成的社会大系统中,人类的活 动是人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2)活动 系统是活动理论的分析单位,一个活动系统包括主体、工具、 客体、分工、共同体和规N/惯例六个互动要素。(3)人的意 识和活动是辩证统一的,有意识的学习和活动相互依存、相 互作用、相互依靠;(4)人类的活动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 图性;(5)活动系统总在不断变化,具有辩证性、适应性和 自我调整性:(6)人类活动所借助的中介是文化工具;(7) 人类活动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且普遍存在于个体及 共同体所创造的文化之中。 2.活动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 活动理论为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它关注 的不是所掌握知识的状态,而是关注人们所参与的活动、他 们在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在活动中协作和合作时所形成的社 会关系、人们活动的目的或意图、活动的结果等等。活动理 论强调个体与其所处活动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它 作为“理解全部分类工作和实践(即情境脉络中的活动)的 有益框架,也可以作为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L15] o 活动理论为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 导原则,Jonassen(2000)在《重温活动理论:作为设计以 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框架》一文中指出,应用活动理论 设计SCLEs主要包括六个步骤: 一 明确活动系统的意图和目的:(1)理解活动所处的 情境脉络;(2)理解作为主体的学习者的动机;(3)对所面 临的矛盾和问题做出描述: 一 分析活动系统的成分:(1)界定主体(活动系统的 参与者);(2)界定客体(包括所期望的活动结果);(3)界 定所处的麸同体;(4)明确中介工具、规则和分工; 一 分析活动子系统:分析活动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理 清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关系; ● 分析活动的内部结构:(1)界定活动本身;(2)将 活动分解为行动、操作; ● 分析活动情境:(1)分析主体内在的或主体驱动的 情境范围;(2)外在的或共同体驱动的情境范围; ● 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1)理清楚活动系统中各构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成部分的互动关系;(2)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3)共同 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变化。 著。 (三)分布式认知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 1.分布式认知理论 四、讨论和晨望 目前,众多理论为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如情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从社会一文 化角度考虑人的学习活动。为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能力发展 提供了可能。但是,理论与其他工具r一样,有助于界定活动 情境,反过来也由活动情境所界定。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应该 得到理论的指导但不能成为理论的奴隶。设计者和参与者在 思考一个问题或决定一个行动计划时,可以在头脑中有一个 或多个理论,但处在中心位置的是问题,而不是理论 学习 2O世纪8O年代中期,Hutchins等人明确提出分布式认 知的概念,认为它是重新思考所有领域的认知现象的一种新 的基本范式 。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是指 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问、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 间等之中 。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现象在认知主体和环 境间分布的本质,它认为个体认知呈现分布状态,没有明确 的唯一的定位,分布的认知元素共同发挥作用,同时每种认 知元素也独自发展变化,进而共同促进个体认知。近些年, 理解在自然化的场境中如何支持重要形式的认知和学习,已 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分布式认知理论,作为研究如 何支持人的认知和学习的一种理论,它恰好为学习环境设计 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提出一 种新的分析单元一一功能系统(Functional System),包括 参与者全体、人工制品和他们在所处特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 :(2)认知存在于个体/群体和制品(artifact)之中;(3) 强调人工制品在分布式认知中的重要作用;(4)人的认知活 动方式不仅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体+群体/共同体+制品” 的,强调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5)关注活动中信息和知识 的传播及转换方式:(6)关注任务情境和情境脉络,强调社 会一物质情境对认知活动的影响;(7)强调对情境脉络中的 信息表征和表征状态的转换进行记录和解释;(8)协作共同 体要共享相应的信息,这是共同完成任务的基础:(9)强调 交流、共享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2.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 分布式认知是认知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它借鉴了认知科 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分布式认知理 论认为,认知分布于由多个个体、工具、环境组成的较复杂 的系统中,打破了传统认知观从大脑内部信息处理的角度解 释认知现象的限制,为解释人类的认知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 研究视角和方向,也为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 导。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1)创设真实(或接近现实)的社会~物质境脉;(2) 运用智能制品促进分布式认知活动:(3)运用技术来支持分 布式的交互和协作;(4)强调应用技术支持思维的可视化和 知识表征,以使学习者清晰地表达观点,拓展和提炼思维;(5) 注重人类个体、共同体和制品的重要性;(6)学习者共同体、 知识建构共同体和协作学习等,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分布式认 知活动;(7)交流是实现分布式学习、达到分布式认知效果 的必然方式;(8)人和制品能形成合成的认知力量,是最理 想的认知方式;(9)信息技术在分布式认知中的作用十分显 38 环境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不再是采用最佳的学习理论,而是要 重视具体学习情境的约束和给养。 支持学习的最佳方法来自于需求的一方而不是供应的一 方。也就是说,设计者和教学者不是要在事先就决定学习者 需要知道些什么,并把这些明确提供给学习者,排斥任何其 他东西,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整体性的、丰富的实践网络, 不管它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只要让学习者在需要时便能边 缘性地接触实践的多个方面。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教学者要 做好这种学习环境的提供工作,为学习者尽可能地提供真实 的情境、活动和任务。然而,真实的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 并不是经过过多的设计而成的,而是在现存的环境和限制中 逐步出现的,这就要求学习环境设计者将学习环境和活动一 一包括基本技能、知识和概念理解的机会——加以组织,最 终能够较好地回答以下问题: ● 某一学习环境是如何将各个因素结合起来以完成 特定目标的? 一 对学习环境加以设计是否真能成功实现学习目 标? ● 不同的参与者、工具和客体是如何进行互动的? ● 通过工具、人工制品、技术的使用,哪些类型的智 力活动和目标得到了支持或实现? ● 学习者最终建构成了什么样的意义? ● 互动过程和建构的意义是如何帮助或阻碍了所期 望达到的学习? 理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考 验,我们需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实现操作层面的设计和开发, 为一线的教师提供切实而可操作的指导,而非仅仅是形而上 的说教。学习环境设计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整合不同范围层 次的有效方法,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项国雄张小辉.学习环境设计兴起的背景探析[J].中国 教育学刊,2005,(7) [2]Wilson.B.Metaphors for instruction:Why We talk abou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5, 35(9—10):25—30 [ii]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2005,(7) [12][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92 [3][荷]Kirschner,P..旨在获得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 环境设计[J].盛群力沈敏编译.远程教育杂志,2004,(4) [4]朱晓鸽.论学 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6,(7) [5]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0.(4) [13][美]戴维.H_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92 [14]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_电化教育研究,2005,(7) [15]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16]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心理科学进展,2002,(2) [1 7]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心理科学进展,2002,(2) [18][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129 [19]任剑锋李克东.分布式认知理论及其在CSCL系统设计中 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2O]任剑锋李克东.分布式认知理论及其在CSCL系统设计 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种新的认知观点 . 种新的认知观点[J]. [6]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2:187 [7]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 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7) [8]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9][美]戴维.H_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55 [1O][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91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h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HePing WuFati2 1.Yan'an University,Yan'an.716000 2.BeijingNormal Universi .Beijing,100875 Abstract:How to create a favor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learners to support and promote their lear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rush one of research tasks in he educaitonal technology ielfd.The author SILrns up he maitn points about the three kinds of heoretical tfoundations,including the Situated Cognition,Activity Theory and Distributed Cognition.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 perfeCt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should be directed while not enslaved by the heorites.Desiners shoulgd,based on the restriction and affordance of the practical learning situation,supply various real situations,activities and tasks for learners. Keywords:Learning Environments,Situated Cognition,Activity Theory,Distributed Cognition .(上接第5O页) [9]Kai Halttunen,Eero Sormunen.Is Gaming Sufficient for Learning?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18(2000):4, 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 [8]王琴.e游戏化教育的模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届硕士 学位论文 289—311 [1O]王铁军.教育游戏上海闯关.中国远程教育,2004,22 Edugame s A Practice to Combine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Xie Tongxiang Institute ofe—EducationResearch,NanifngNormalUniversiyt,Naning,fdiangsu,210097 Abstract:The emerging of theory of edutainment initiates a new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of edutainment needs more support in abundant forms.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what is the perfect pole between education and game,. edugame is reoriented between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and also,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edugame is analyzed primarily in thepaper. Keywords:Edugame,Edutainment,Combine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