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区域性的重要问题,目前国际上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主要是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临夏州的数据进行整理,测算并综合评价了临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揭示出临夏州目前的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且根据结果提出临夏州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足迹;能源账户;生态承载能力;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区域性的重要问题,如何测度发展的可持续性一直都是世界难题[1]。wackernagel等(1996)提出”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的概念和模型,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2]。生态足迹法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6类: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3]。由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直观明了而且易于操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方法。 一、临夏州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步骤
临夏州2006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生物资源的消费(主要是农产品和木材)、能源的消费、贸易调整部分。生物资源生产面积折算的具体计算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 (采用这一公共标准主要是为
了使计算结果可以进行国与国、地区和地区之间的比较)。本文在计算临夏生物资源的消费过程中借鉴徐中民(1998)的分类方式,原因是临夏州属于甘肃省的一部分,资源结构具有相似之处。 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将当地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燃料土地面积。考虑到临夏州的贸易额较少,对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没有计算临夏州的贸易调整部分。 (1)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公式: ef=nef=∑ai=∑(ci/pi) (1)
上式中 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
(2)生物资源帐户的消费: efi= (2)
上式中 efi为i种资源的消费的足迹;pi为i种生物资源的总生产量;ii、ei为i种资源消费的进口和出口量;yaverage为世界上i种生物资源的平均产量。 (3)能源帐户计算 人均消费量=?渍鬯阆凳?) 人均生态足迹=(4)
二、临夏州生态承载力计算以及可持续能力分析
临夏州土地类型与前面生物资源帐户计算过程相对应包括耕地、森林、草地、水域。但是临夏州对以上土地类型的面积都没有统计,因此本文根据临夏州人口占甘肃全省人口的7.40%比例,用甘肃各类土地类型面积来代替。不同国家和地区同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实际面积是不能进行直接对比的,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面积进行标准化。需要引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将资源供给和消耗统一到全球一致的面积指标层面上,从而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具有真正的区域可比性。均衡因子可消除不同土地类型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差异,而产量因子可消除不同地区相同土地类型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均衡因子选取来自世界各国生态足迹报告分别为:化石能源地1.14、建筑用地2.82、耕地2.82、牧草地0. 54、林地1.10及水域0.20;产量因子分别为:建筑用地1.66、耕地1.19、牧草地0.74、林地0.11及水域1.00。此外,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人类应将12%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应从总数中扣除这一部分。
通过测算临夏州2006年平均生态足迹需求为0.11943hm2/人。其中平均生态承载力为0.04662266hm2/人(表3略),其中扣除了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12%的面积,仅为生态足迹需求的1/2。临夏州总的生态足迹面积和总的生态承载力面积之间出现生态赤字为0.0728073 hm2/人。从生态足迹数据来看,各土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土地类型生态足迹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化石燃料用地、草地、耕地、建筑用地、水域、林地。可见临夏州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源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其中能源的消费主要以煤为主,生物资源的消费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这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应是临夏州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临夏州的生态承载能力比较小,而且以耕地为主,结构比较单一。以上分析表明,临夏州的生态足迹供需失衡,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目前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相对不可持续的状态。
三、对临夏州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临夏州也要重点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以减小发展的生态足迹: 1、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高消费的生活模式,尤其是对资源的高度消耗是导致生态足迹增大的主要原因。必须从工业文明消费模式过渡到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低资源和低能源消耗,高消费质量的生态文明适度消费体系。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建设”生态城市”,使城市内部资源再生及合理利用,以便提高城市自身的生产力,减轻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的影响及压力。提高生物生产性土地单位面积上的产出率,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经济的高效,而且减少了废物及污染的产生,自然就减少了生态足迹,减轻城市本身对其他地区的压力。
但是由于酸雨、工业废水等导致的资源条件的恶化,生态生产性土地及水域面积是在不断缩减着的。因此,我们现在实际所占有的
生态足迹要比计算结果更大。生态足迹分析法将有待逐渐完善,并有效地促进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康贵,伊武军.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j].厦门科技.2004.1.
[2]甘肃统计局.甘肃统计年鉴2006[k].兰州:甘肃统计出版社,2006.
[3]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
作者简介:马丽(1982- ),女(回族),甘肃人,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