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硝化反硝化碱度DO与pH值关系

2021-04-02 来源:易榕旅网
硝化系统与pH值关系(2007-05-19 22:51:41)

分类:七彩水质专题

发生硝化反应,那么必须控制污泥龄大于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方可。按照污水处理的理论,硝化细菌世代周期5~8天,反硝化细菌世代周期15天左右。

碱度是为硝化细菌提供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氧化1mg NH4-N需要碱度7.14 mg。硝化过程只有在污泥负荷<0.15kgBOD/(kgSS·d)时才会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氧化1kg氨氮约消耗4.6kg氧,同时消耗约7.14kg碳酸钙碱度。为保证硝化作用的彻底进行,一般来说出水中应有剩余碱度。合适的pH是微生物发挥最佳活性必须的,一般微生物要在pH6-9范围内比较合适。实际上,因为水质的差异,相同pH的水,碱度可以相差很多。对于A/O工艺。其中硝化液回流进行反硝化,这样可以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做为反硝化的电子供体,同时可提供部分碱度,抵消硝化段的部分碱度消耗。该工艺脱氮率的提高要靠增加回流比实现,但回流比不宜太高,否则回流混合液中夹带的DO会影响到反硝化段的缺氧状态,另外回流比增大,运行费用也会增加。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含有能接受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例如氢氧根,碳酸盐,重碳酸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硅酸盐,硅酸氢盐,亚硫酸盐,腐植酸盐和氨等,都是水中常见的碱性物质,它们都能与酸进行反应。因此,选用适宜的指示剂,以酸的标准溶液对它们进行滴定,便可测出水中碱度的含量.。碱度可分为酚酞碱度和全碱度两种。酚酞碱度是以酚

酞作指示剂时所测出的量,其终点的pH值为8.3;全碱度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测出的量,终点的pH值为4.2.若碱度很小时,全碱度宜以甲基红-亚甲基蓝作指示剂,终点的pH值为5.0。碱度以CaCO3(碳酸钙)浓度表示,单位为mg/l。PH的值是H离子浓度的体现,当PH=7是,说明H离子浓度为10的-7次幂,所以OH离子的浓度也是10的-7次幂,为中型,当PH=8时,H离子浓度为10的-8次幂,OH离子浓度是10的-6次幂,这都是H离子的浓度小于1mol/L时的计算方法,当H离子浓度大于1时,就不用了 。严格的说来,pH值和碱度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pH值为某个值时,溶液的组成不同,碱度值会不同的。消化反应会消耗碱度,PH值会下降,反硝化阶段会产生碱度PH会上升,平时检测只用观察PH值的变化就可以了。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在PH为7.0-7.8,7.7-8.1是最活跃,反硝化最适ph值为7.0-7.5。好氧池出水DO一般在2左右啊。校探头拿到空气中是8左右~。看情况,如果不要进行脱氮除磷好氧池出水口溶解氧不小于

2mg/L,如果要回水进行反硝化,出水溶解氧小于1.5mg/L

一、前言

水族缸中的「氮循环」会直接影响pH的变化。氮循环是指有机氮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它由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脱氮作用所构成,惟在水族缸中,通常仅发生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所以氮循环并不具完整性,必有中间产物遗留于水中,并

对pH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一般的养鱼缸中,氮循环主要由「相关细菌」来执行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而影响pH。例如,氨化作用可由「氨化细菌」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NH3),氨溶于水中常导致水质呈现碱性。硝化作用可由「硝化细菌」将氨转化为硝酸(HNO3),硝酸溶于水中常导致水质呈现酸性。

基本上,无论原水质的酸碱度如何,氨化作用与硝化作用的相对强度,都可以影响最后水质的pH。本文拟针对这问题作深入探讨,希望您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之后,有助于未来对pH的调控。 二、氨化作用对pH的影响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来执行,可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来自鱼体或饲料残饵所衍生的污染源,大部分这类污染源多被汇集在过滤器的物理滤材中,它们大多是氨化细菌的「食物」,当氨化细菌消费这些食物之后,会立即把氨直接排泄于水体中。 氨是一种弱碱性化学物质,溶解于纯水中会导致pH上升。由于自然水体具有缓冲作用系统,所以少量的氨溶解其中,可能仍无法改变自然水的pH,但会削减对OH-缓冲容量。当氨的产量不断增多时,缓冲作用系统逐渐失去缓冲OH-的功能,最终会导致pH上升。 氨的产量会受到氨化作用强度的直接影响,即当氨化作用强度越强时,氨的产量也会相对增加。氨化作用强度又与有机氮化合物的性质及浓度、溶氧量、温度,以及氨化细菌数量等有关。例如,当蛋白质的含量较多、高溶氧量,或温度适当时,会有较激烈的氨化作用,导

致氨的产量大幅增加。因此,pH也会受到这些环境因子的间接影响而有升高之趋势。 三、硝化作用对pH的影响

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来执行,能将氨分两阶段最终转化为硝酸。含氮化合物是否能有效转化为硝酸,还是仅转化为氨,主要取决于硝化细菌是否存在。如果有硝化细菌存在,它可以把氨氧化为亚硝酸(中间产物),以致硝酸(最终产物),从而获得维生及繁殖的能源。 硝酸是一种强酸性化学物质,溶解于纯水中会导致pH下降。由于自然水体的缓冲作用系统也能适度抵消硝酸对pH的影响,所以少量的硝酸溶解其中,可能仍无法改变自然水的pH,但会削减对H+缓冲容量。当硝酸的产量不断增多时,缓冲作用系统逐渐失去缓冲H+的功能,最终会导致pH下降。

硝酸的产量会受到硝化作用强度的直接影响,即当硝化作用强度越强时,硝酸的产量也会因而增加。硝化作用强度又与氨的浓度、pH、溶氧量、温度,以及硝化细菌数量等有关。例如,当氨的产量较多、高溶氧量,或温度和pH适当时,通常会有较激烈的硝化作用,导致硝酸的产量大幅增加。因此,pH也会受到这些环境因子的间接影响而有降低之趋势。

四、硝化系统对pH的影响

由于氨化细菌无所不在,不仅可以在水族缸自生,而且繁殖速率相当快速,所以不需要我们特别去处理,即能自动进行氨化作用。反观硝化细菌就显得有些不同,虽然它也可以在水族缸自生,但是繁殖速率

极为缓慢,同时必须要有适当的环境,才能慢慢地繁殖出足够的数量,并藉以进行有效率的硝化作用。

由此判定,在水族缸经常存在强而有力的氨化作用,却不一定出现强而有力的硝化作用。如果您鱼缸的pH有逐渐升高或偏高的迹象时,显示可能只有氨化作用正旺盛在进行,且氨含量一直在攀升之中,也就是说有机污染源转化为氨之后,并未进一步有效的转化为硝酸,使pH得以回降。由此观之,硝化作用效率实际上是影响pH的主要关键所在,而硝化作用效率则是由硝化系统健全与否来决定的。 影响硝化作用效率的相关因子之组合体系,称为硝化系统。健全的硝化系统系由足够数量的硝化细菌,以及执行硝化作用的适当条件建构而成。主要的作用条件,包括合适的温度(20~30℃)及pH(7.5~8.2)、足够的溶氧(至少2 ppm以上)及不受有机污染且可供的硝化细菌附着的的作用表面(如生物滤材)等。

不健全的硝化系统,氨化作用的强度通常高于硝化作用,因此氨生产的速度势必高于被氧化的速度,难免有氨残留于水中,当其累积量多时,足以导致pH上升。健全的硝化系统则是能繁殖出足够数量的硝化细菌,及时把来自氨化作用所生产的氨氧化掉。虽然在硝化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硝酸,量多时,可能因pH降低而抑制硝化作用之进行,可是不断由氨化作用所生产的氨,又把酸度给中和掉,让硝化作用又可恢复而能持续进行。因此,最后的演变总是:所有的氨都可能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使水质变酸,但通常又被限制于酸度不低于pH6.0的弱酸性状态之下。

五、结论

硝化系统在纯淡水养鱼缸中,对pH的影响是极端明显的,凡是具有健全硝化系统的缸子,它的水质应该都是呈酸性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显示缸中的硝化系统可能仍处于不健全的状态。但就水草缸而言,因为水草直接吸收氨/铵为氮肥,可能中断或减少硝化作用之氨源,使硝酸无从生产或产量有限,所以经常无法透过硝化系统左右其酸碱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