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教学实践研究
2021-02-15
来源:易榕旅网
宣 No.7 TIME EDUCATION J 生物探究教学实践研究 魏永春 摘要: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是获得这种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本 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就如何结合教师的指导实施探究教学,从,而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进行了 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开展探究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 课堂婴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 学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 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创造性活动的灵魂和核心。这种思维模式能通过什么途径获 得?答案是探究性教学。下面我们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做一简 单探讨。 1基本思路 我们强调在探究性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 说否认或者要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相反的探究性教 学比传统的宣讲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驾驭课堂氛 围和走向的能力。 探究性教学虽然是模拟科学家面对陌生的客观认识对象, 我们知道学习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经验分为直接经 验和间接经验,而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一种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知 创设出类似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循着科学家们的心理路程, 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但是,科学家们 是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几个有限的问题,而我们却要组 织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这就要求 教师在其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通过提示的方式, 让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 识和能力的过程。现代教学模式之一的探究性教学是模拟科学 家面对陌生的客观认识对象,创设类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或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最后解决问 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课前准备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的发现确定了研究和前进的方 向,同时,问题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说明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 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 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需要探究的内容联系起来,通 过实验、分组讨论、分析等方法并对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然 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同绕“猜想、假设”,收集资料进行推理或者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出可行的研究方 案。要提醒学生设计的实验不仅具有科学性,还要有可行性。 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案及提出的预期结果,教师要指导学 生进行实验验证,总结得出结论。针对教材重点、难点,教师要 为使探究教学顺利进行,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充 分评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水平,如果对学生水准估计偏 高,学生便会感觉困难,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如果对学生水 准估计偏低,则不会起到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二是从知识扩展 的角度,遵循由浅人深的原则,无论是实验性知识还是递进性知 识均采用逐步深入模式进行探究。三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 择相应的探究方式,譬如,“问题”引领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 实验观察性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 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获取资源的方法指导。在“根对水分的吸 收”一节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理解上的困 难,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把新鲜的萝卜和萎蔫的马铃薯分别放进 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科学规律,解决实际问 题,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进一 步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 清水中和浓盐水,仔细观察现象发生,探索形成的原因,然后引导 学生探究结果,分析根是怎样吸水和失水的,按照“观察发现问题 分析推测——实验探索——形成结论”的程序完成整个过 ——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分 析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原因,激励学生积累自觉主动学习经 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探究性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 程。事实表明效果是好的。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我们一方面利用 生物学科趣味性强的特点,通过和学生熟悉而有趣的实际生活现 象相结合,如通过演示实验、实物、录像等教学手段生动地再现有 关的生物现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 识,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阅读教材以及观 通过自己的主动钻研,培养了创造性思维,为终生学习打下了坚 实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郁新.生物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0, (7):188. 察直观教具和实物过程当中,培养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发表 自己的观点、敢于讨论、敢于争辩、敢于动手的学习习惯。针对不 同教学内容,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学 【2】史家奎.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的尝试与体会UJ_淮阴师范 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3):82~83. 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 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 —作者简介:魏永春(1970一),男,山西大同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 本科学历,山西省大同五中,山西大同037004 1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