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机会成本分析
作者:刘耀湘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2期
摘 要 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是不考虑其个人机会成本而盲目读研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合理的。文章主要从显性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方面分析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经济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以期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够准确自身定位,理性对待考研;在读硕士研究生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合理规划人生。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教育 显性个人机会成本 隐性个人机会成本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中,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不少学生并没有明晰自身的实际需求,存在盲目、从众和被动考研的现象。通过分析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有助于应届本科毕业生理性对待考研行为,同时对在读硕士研究生思考其读研的价值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该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1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理解
萨缪尔森认为“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做出某一决策而不做出另一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高鸿业将机会成本阐释为“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为的选择所导致的另一种选择的放弃,而后者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前者的机会成本。
教育经济学认为,用于教育的支出是一种投资。而这种教育投资行为必然涉及投资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其中,教育机会成本是指“教育资源在用于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学生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教育机会成本又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机会成本和个人的教育机会成本。所谓个人的教育机会成本就是指个体在求学期间所投入的资金、放弃就业所带来的收入以及所损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同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是指个人在读研期间的资金投入、因未就业所放弃的收入以及所损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具体来说,该成本主要包括性个人的机会成本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部分。前者也称为个人经济成本,指读研期间所投入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个人前期成本和个人直接成本等; 后者是指因读研而放弃用于其他用途能够获得的最大收益,主要包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 2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分析
经济人假设要求个体在做出行为决策时应考虑其效益目标的最大化。因此,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决定是否读研时应分析其个人机会成本,做出理性判断,减少考研的盲目性行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个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显性的个人机会成本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显性个人机会成本也称为个人经济成本,其主要包括个人前期成本和个人直接成本两部分。其中,为取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资格而支付的费用称为个人前期成本。该费用一般包括考研报名费,考研需购买的书籍和参考资料支出,参加考研辅导班的支出以及参加复试的交通费和食宿费等。据统计应届本科生考研的平均费用为4000 元。
其次,个人直接成本是指个人在研究生教育期间所直接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可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国家和高校实施了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制度,其覆盖面在70% 以上,因此学费可以由奖学金的获得全部或者部分抵冲; 少部分无奖学金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则需要全额缴纳学费。目前,各高校的学费因地区和专业设置的差异而不同,但基本上每年的学费在8000-12000 元之前,住宿费每年1200 左右,其他费用每年9000 元。以此为依据,一名硕士研究生所需直接支付的成本约为6万元。 2.2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 2.2.1就业成本
在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的行为中存在着畏惧、逃避就业的问题。据调查显示,86% 的学生表示选择考研主要原因是本科生就业困难。如果该学生没有选择就业,而选择读研,那么他所放弃的是三年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据《2015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 届本科毕业生各职业平均的月收入为3773元。”若以此为标准计算,那么三年所放弃的收益则为13 万元。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其所获得收入更是远远超过了这一数据。
除此之外,放弃就业也意味着学生丧失了三年的就业经验。对于金融和管理类企业,工作经验是录取员工的硬性标准之一,一般都会要求竞聘者具有三至五年相关工作经验。这就使硕士研究生在就业竞聘中处于劣势地位。 2.2.2时间成本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3年,加上考研复习时间进一步增加了其花费的时间成本。首先很大一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或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或只为了获得硕士文凭。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挑选了一些专业较冷、分数较低的学校,在毕业后很有可能再次面临着就业难的局面。同时,研究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段,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部分研究生很有可能浪费了三年时光。此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年龄一般为25周岁,那么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年龄优势便随之丧失,而有些招聘企业甚至会以年龄为要求对竞聘者进行设限。 2.2.3心理成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届本科生如果选择考研,那么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成本。首先最大的压力来自考研的不确定性。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为164.9万,而录取人数为54.9万人。”面对激烈的竞争,自己付出是否能够得到回报使备考生感到焦虑与困惑。其次,备考生的压力来自本校学业任务。考研的准备时间一般以大三下半学期3月为始点直至第二年3月结束,在这期间学校仍有大量专业课的开设以及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就需要备考生比其他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和调节自我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学习焦虑、学习倦怠的问题,甚至导致考研半途而废的现象。
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同时面临着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有学者通过对在读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研究发现,在研究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中就业与发展压力和学业科研压力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最直接的是学业上的压力。虽然研究生暂时不需要考虑就业的需要。但是,在学业方面特别是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很多院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发表一定质量的文章,不少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不足,学术不端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硕士生因为学业压力而自杀的新闻也日益增多。
其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仍旧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比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更为沉重。因为父母、亲戚和朋友等对自己硕士研究生学历所能带来的高回报充满着期待。如果自己所找到的工作并没有带来可观的薪酬或者与其他本科毕业生的薪酬相差无几,很有可能受到他人的指责和不理解,这无疑增加了硕士研究生的心理负担。 3启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的个人机会成本分析,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1应届本科毕业生: 准确自身定位,理性对待考研
首先应届本科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理性对待考研。在毕业之前就应该仔细思考通过本科学习,具备了哪些素质和能力,在哪些方面还比较欠缺,准确定位自己的坐标系。如果准备走上社会实现就业,那么自己能否独当一面,是否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和学习。在以上思考之后应根据本专业特色以及社会所需人才标准,有针对性地充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与实践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2在读硕士研究生: 提高自身能力,合理规划人生
在读硕士生研究生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不同方向选择。首先要明确自己自身的需求,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了知识与能力的增值深化,为了人际脉络网的构结,还是说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行动,不能荒废了青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在读研期间可根据专业以及今后就业方向从事相关工作,不断增加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毕业后寻找工作做好一定的准备。除此之外,在读硕士研究生还应该学会正确对待个人隐性成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学业上的压力,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依靠自己,学会心理压力的自我调控。在学术上遇到问题多与同学和导师探讨学习,刻苦努力,学术上的成就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断的积累学习以及积极的思索发问。 参考文献
[1] 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