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琵琶行》导学案1

2022-12-02 来源:易榕旅网
 编制人:肖静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日期:2016/3/10 编号:006 高一级 班 姓名: 组别: 评价: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4.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课前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湓浦..口 ( )( ) 铮铮.( ) 悯.然( ) 贾.人( ) 转徙.( ) 恬.然( ) 迁谪. ( ) 浔.阳( ) 荻. 花( ) 管弦.( ) 捻.( ) 霓裳..( )( ) 衣裳.( ) 嘈.嘈( ) 六幺.( ) 幽咽.( ) 西舫.( ) 红绡.( ) 呕哑..( )( ) 嘲哳..(. )( ) 钿.

头( ) 银篦.( ) 虾蟆..陵( ) 春江花朝.( ) 二.重点词语

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 )

2.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色:( ) 委身:( ) 贾人:( )

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命酒:( ) 命,( )

酒,( ) 快:( )

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出官: ( ) 恬然:( ) 斯: ( ) 是:( )

1

编制人:肖静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日期:2016/3/10 编号:006 高一级 班 姓名: 组别: 评价:

1.因为长句 古义:( ) 今义:( )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 ) 为:( )

2.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 今义:( ) 6.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凡:( ) 言: ( )

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 今义:( ) 命:( ) 4.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 ) 今义: ( )

7.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 )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 今义: ( )

8.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 )

6.梦啼妆泪红阑干 古义:( ) 今义: ( )

9.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 ) 续续:( ) 7.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 今义: ( )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 1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乍: ( 迸:( 12.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顿: ( 13.妆成每被秋娘妒 每: ( 14.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 15.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故;( 16.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 ( 17.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 ( 18.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 19.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 ( 2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良久:( 却坐:( 三.一词多义 言 ①感斯人言 ( )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 )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 ) 命 ①遂命酒 ( ) ②命曰《琵琶行》 ( ) 是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 ) 为 ①因为长句 ( )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 )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 ( )

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 )

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 )

泣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 ( )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 )

四.古今异义

) )

) 铁骑:() ) ) ) ) ) ) ) ) )转:( )

) 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 今义:( 课堂探究 一. 文段分析 (一)解读小序: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二) 赏析第一段:段意:浔阳江头夜送客 1. 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作用及意境。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句用了什么手法?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三) 赏析第二段:段意:

1. 赏析“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作用?

2.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2

) 编制人:肖静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日期:2016/3/10 编号:006 高一级 班 姓名: 组别: 评价: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了琵琶女的什么心理?

4.鉴赏本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

5.请赏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作用?

(四) 赏析第三段:段意: 1. 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

2. 请赏析“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3.本段叙述琵琶女的遭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五) 赏析第四段:段意: 1. 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六) 赏析第五段:段意:

请赏析本段后四句:

巩固检测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3

编制人:肖静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日期:2016/3/10 编号:006 高一级 班 姓名: 组别: 评价:

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4.《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1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14. 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真有点儿!文中引用《琵琶行》的名句 :“ , 。”

15.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 。 , ”一节诗句的化用。

16.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 ·舟中闻双琵琶》中有:“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 ”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 “ , ”两句异曲同工。 17.传说某位皇帝在一次殿试中要求殿试者先念错一句唐诗,再用第二句唐诗补救。第一位考生思索片刻,念道:“人面菜花相映红,桃花净尽菜花开。”(第一句错念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第二句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皇上赞许。第二位考生的两句诗更绝:“少小离家老二回, 。”(第一句错念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龙颜大悦。

18.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 , 。 , 。”

19.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

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课后小结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