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
作者:厉益君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
摘 ; 要:莎士比亚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中1601-1607年是悲剧时期,这一时期他从人文主义意识出发,对封建衰退、资本主义产生这一过渡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分析和描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本文试通过分析《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探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 关键词:悲剧意识;人文主义;主题价值
中图分类号:I106.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92-01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奥瑟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冒险家,他具有坦率、天真、正直的优秀品质,他向往纯洁的爱情,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但也正因为他这种单纯的信任,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奥赛罗和伊阿古的矛盾并不是特例,而是代表了当时整个英国社会那种具有崇高的理想与利己主义的欲望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社会中,自然极其深刻地表达了人文主义的危机,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爱情理想比如真挚之爱战胜一切等受到重大挫折。
我的妻子!我的妻子!什么妻子?我没有妻子。啊,难堪!啊,不幸的时辰!此后奥赛罗确切的知道了妻子的无辜。在杀死妻子后他的懊悔和他的复仇一样的可怕,他陷入了一种死亡般难以自拔的绝望之中。自杀前奥赛罗向元老院陈述杀妻原因的那段话与他开始时讲述恋爱经过的那段话是同样精彩的,只有这样的结尾才能配得上那样的开头。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增加我们对奥赛罗的同情,那就是他的坦诚和慷慨了。莎士比亚在这里用短短半行取得的效果可能要花费其他作家十几段冗长的描写。
就奥赛罗本身而言,他的悲剧与他的人文主义自觉意识的弱化不无关系。在爱米莉亚揭破真相之前,他一直把伊阿古当作亲信,在伊阿古的阴谋导演下,他在较长时间里失去了内心的和谐。当他听信伊阿古的谗言,误认为苔丝狄蒙娜不值得他爱时,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很混沌。奥赛罗把个人荣誉尊严看得高于一切,伊阿古瞄准并利用了这一点,他在告别词中为自己的过失作辩护,也为亏待并失去苔丝狄蒙娜而忏悔,在辩护中强调了个人荣誉与尊严的重大意义。如爱略特指出,他采取了一种“美学上的而不是道义上的姿态”成功的把自己转变为一个“令人感动的悲剧人物”也由此可知,他的自我关照与剖析确实不如哈姆雷特那么认真深刻,但是奥赛罗的忏悔是真诚的,他弄清了真相,证明了苔丝狄蒙娜是圣洁的,恢复了对人的信任。 莎士比亚是赞成人文主义者的观点的。他的所有作品都浸透着这种对生活和人的使命的新看法。他说:“把不同人的血液混在一起,在温度上,在重量上,在颜色上,是没有法子区分的”,这是莎士比亚的信念也是他的人生哲学,他提倡人类的自由解放,以及人性的充分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他的悲剧是深刻的是发人深醒的,他在中世纪的文化压制下提出这样的观点,创作出这样深刻的戏剧,是令我们蛰伏的。我们今天的文明成果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伟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他的作品在今天读起来也同样令我们深思。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另一部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一部悲剧。贵族青年罗密欧与贵族少女朱丽叶一见钟情,但因两个家族是世仇,不得相爱结合。于是两人在修道院神父的帮助下秘密举行婚礼。不幸的是,由于阴差阳错,当天罗密欧因误杀了朱丽叶的表兄泰伯尔特被限12小时内流放。朱丽叶的父亲以为朱丽叶悲痛欲绝是因为表兄的死亡,为了给她减轻悲痛而强迫她嫁给贵族青年帕里斯。朱丽叶拒不从命,在神父的帮助下,饮下药酒,以假死对抗。流放在外的罗密欧阴差阳错没有得到神父通知他到凯普莱特家族墓室接朱丽叶出逃的信,误以为爱人已死,赶到还没有醒来的朱丽叶身边自杀殉情。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已死,也自杀而死。两个家族的家长痛失儿女后悔恨不已,终于握手言和。
大二的戏剧课和外国文学课上都有接触过这部作品,当时就有很大的感触。读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故事的始末,我们自然会认同它是一曲爱与美的颂歌,这出戏的主要冲突是爱与仇恨,情与礼法,通过爱战胜仇恨,情战胜礼法的悲壮故事,讴歌纯真的爱情与青春活力。从剧作故事情节的实际来考虑,不得不承认在友爱与仇恨的冲突中,在充满情致而变化多端的人际关系里,罗密欧与朱丽叶那种象征青春怒放的爱情,自然形成悲剧的核心,它是戏剧诗人进行艺术构思的聚光点。这里男女主人公的情爱并不狭隘,它与广博的情致相得益彰,赋予男女主人公自我意识与自觉意识的主题价值,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创作思想。 纵观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人文主义理想始终是作家所要刻意表达的基本观念,在文艺复兴时代,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若想得到迅速的满足还有相当的困难,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的时代情绪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变得简化且浪漫。这个时期的剧本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是社会现象的反映。作者热情的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歌颂了人的精神和肉体美,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可以创造一切。作品中的人文主义者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人性解放的第一步,他们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中都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肖四新.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M].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2]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李伟民.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五十年[M].北京:中国翻译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