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诗心——谈谈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2020-10-29
来源:易榕旅网
【教法研究】 播撒诗心 ——谈谈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舒翊颖 (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中国的古诗词为人类展现了广阔的审美空间。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他们的 文化底蕴,更能使他们的作文变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为了做好小学生古诗词教学,我们可以:(1)营造沃土,激 发兴趣——向阳花木易为春;(2)以读为本,润泽心田——咬定青山不放松;(3)多彩活动 蓓蕾绽放——小荷才露 尖尖角。 关键词:古讳词教学;校本课程;韵味;情味 . 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雕塑了一条雄奇瑰丽的 草树木配上诗句,从而形成一种浓浓的古诗词的氛围。 校园里的花草脉脉传“情”,教室内空白的墙壁开始“说 话”,喧闹的走廊变得书声琅琅……校园无处不飞诗, 班级处处古韵浓。 2.解决软件。在平时,老师利用课堂内外加强古诗 词的宣传力度:在课堂教学的导语、过渡语或总结时有 诗词艺术长廊。那些精美绝伦的作品,以其洗练的语 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湛的艺术为我们展现 了广阔的审美空间。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 精神境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更能使他们的作文变 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任何一位语文老师,都不会忽 视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前人留下 的语言宝库,以传统文化为种,让诗意诗情在学生的心 田生根、发芽。 意识地加入古诗词的内容;利用晨会、班队课讲述有关 古代名人的奇闻逸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明显的 “向师性”,乐于模仿老师的语言行为,老师的身体力行 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 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 美情趣”。可见,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 更明确的界定。如今,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研究方兴未 艾。我们学校于2005年也开始了以“春风化雨,润物无 声,中华古诗文伴我行”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研究。作为 校本课程的参与者,我着重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进行了 一双管举措,使班级里酝酿出了浓厚的古诗词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浪更比一浪高。托尔斯泰说:“成功 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在这一点上,学生学习古诗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 备。 二、以读为本。润泽心田——咬定青山不放松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 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古诗词的 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决不应该是“解剖+死记硬 背”,尤其是课外阅读,以读为本才是其教学的“终南捷 径”。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切人点,只有“反复读,把无声 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 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能将古典诗词的精华化为 阳光雨露,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 些探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营造沃土,激发兴趣——向阳花木易为春 播种诗心,知易行难。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 一、是我们这样位于城郊结合地区,借读生接近一半的学 校中的孩子,他们对古诗词的接触很少,了解不多,更 谈不上兴趣。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准备了一套古 诗词读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读本的热情,是我们在古诗 词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我觉得播种诗心应先为学生营造充满浓厚诗意氛围的 沃土。对此,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搞好硬件。教室环境不仅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一 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我们紧紧 抓住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的契机,利用学校对校园 文化的创设,在班级中发挥墙壁、黑板报等一系列宣传 阵地的作用,将一系列内容生动、熟能详耳的经典名句 制版上墙,引得同学们驻足观看。 在教学古诗文中,我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 体会古诗文的“个中三味”。 (一)大声朗读,读出韵味 作为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形 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其与现代学生的隔膜, 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 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进古诗文,学好古诗 文。然而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 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 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在教学中我更是要求 学生朗读时按诗歌节奏“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 上眼睛,让他们在摇摇晃晃中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 根据我校的校园特色,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 校园添诗韵”的活动,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 有诗语。我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此项活动,为校园内的花 【教法研究】 和韵律美。充分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 沉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发现人 性,名利淡泊,净化灵魂。 三、多彩活动,蓓蕾绽放——小荷才露尖尖角 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如教学《垓下歌》一诗时,学生在 初读诗文时由于不明句读,完全破坏了诗歌的节奏。我 首先解决“垓、兮、骓、虞”等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 边读边划句子节奏,明确 兮”在诗句节奏中的作用。学 生很快进入角色,读得有滋有味,初步感受到了古诗韵 味的魅力。 、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古诗词的学习要走出狭 隘的课堂,课内得法,课外发展。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 成,应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古诗文学习对于中小学生 (二)小声吟读,读出情味。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情是作家跳动的心, 情是文章的魂,它渗透于字里行间,小声吟读,咀嚼回 来说,更应当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我常结合文 体活动课开展如“诗海撷趣”、“走进古诗天地”、“在诗 海中邀游”等趣味性活动,学生兴趣盎然,高潮迭起,人 情人境,感受着诵读古诗词的快乐。 教学生吟唱古诗词。古代诗词集合了形声韵律美 感之大成,将汉字的音乐潜能发挥到极致,有不少古诗 作词的歌曲特别适合在诗歌学习阶段欣赏,与诗歌教 味,回环往复,烂熟于心,可助咀嚼诗词精美语言,品读 诗词精神,久而久之,自觉齿颊留香,进而生香,浸染诗 心词心,陶冶情怀。学生若能透过字眼,调动主观情感 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 读出古诗词的儿女情,山水音,田园乐……也就读出了 诗词的动情点。 ‘ 学相得益彰。李白的《静夜思》、崔颢的《黄鹤楼》、杜甫 古人写诗“贵在含蓄”、“言在意外”。我们学诗,从 吟读人手,披文人情,做到人情入境,体会诗人含蓄之 美,言外之意。我在教学《江畔独步送花》这首诗时,引 导学生抓住诗人写意上的重点词句,指导其调动自己 的潜能,展开联想,欣赏其景趣、情真之美。从“千朵万 的《旅夜书怀》、白居易的《花非花》、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诗词学生 可听可唱,通过歌咏,学生更能深切地领略诗歌的情感 美 音律美。我购买了一些有关古诗吟唱的光盘,作为 教唱诗歌的好材料。 朵压枝低”一句中的“压”、“低”,引导学生联想到似锦 的繁花缀满枝头的盎然春景。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时,突出诗中的“孤”、“尽”两字,让学生体会诗人 怅然若失,面对长天碧水的落寞情怀。教学《示儿》一诗 时,抓住“悲”字,体会诗人弥留之际忧国忧民的赤子之 心,凄凉之景。教学《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一诗时,由“喜 欲狂”想象诗人的手舞足蹈,喜极而泣…… 音乐对激发情感有着特殊的作用,老师以适当的 语言,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优美的乐曲, 把学生带人情境,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逐渐拉近与诗 人的情感距离。 辛勤换来果盈枝,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为运用打 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积累了古诗词后,虽然对意思还 不完全理解,但作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引用一些古 诗旬,这些诗句在文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何大丽在作文中写道:“你是喜欢‘万紫千红 总是春’的春季;喜欢‘绿树阴浓夏日长’的夏天,喜欢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还是喜欢‘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的冬日?” 孙阿俊的《春之韵》里这样描述:“在贺知章的眼 中,春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韩愈 心里,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苏 轼笔下,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一句句诗文,为学生的作文增添了色彩。 在这次学校举办的”六一“儿童节征文活动中,同 (三)无声心读,读出品味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久物之味, 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古诗文重在品味, 学生在读出韵味、读出情味之后,静下心来,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无声心 读,是在与诗人词人进行心灵的对话,理解作者彼时彼 刻的悲喜忧乐,进而达到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目的。 司马迁曾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品读诗文,是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 学们或以诗人文,或畅谈品诗心得,或仿照课文模式写 起了文包诗,广受好评。 “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在五年级举行的“传递希 望祝福汶川”联合中队活动中,吴铭轩同学朗诵了他自 己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祝福,虽然诗 的平仄并不讲究,虽然它的表达显得直白,但这是我们 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感到 屈原那颗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高洁之心;“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看到陶渊明那颗追求自由、向 往和平的平常之心;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让我们赞叹李白独立清高的隐者之心;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慨叹范仲 淹那大度宽容的人道之心……品读诗文,咀嚼体悟,共 古诗文课外阅读燃起的星星之火,是学生从读诗到写 诗迈出的第一步。 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我相信,只要我们培植 “一诗心,营造诗意,守望传统,放飞诗情,古诗词阅读教学 一定会“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 作者简介:舒翊颖(1975一),女,江苏常州人,小学 鸣感情;品读诗文,欣赏中华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结晶, 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 一高级教师。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