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模拟卷一(试题+解析)

2020-12-29 来源:易榕旅网
金融理论与实务 模拟卷(一)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国库券是以贴现方式发行的() A.长期政府债券 B.中期政府债券 C.中长期政府债券 D.短期政府债券

2.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A.存款类资金来源 B.非存款类资金来源 C.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 D.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3.利率按是否包括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风险的补偿角度划分为() A.单利和复利 B.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C.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D.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4.下列关于中央银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央银行是经营金融资产与负债的特殊企业 B.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

C.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对金融进行监管的唯一机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下列债券中违约风险相对较大且利率较高的是() A.国家债券 B.市政债券 C.金融债券 D.公司债券

6.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始于() A.1992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7.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 A.单一制 B.总分行制 C.控股公司制 D.连锁制

8.如果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则会() A.使商业银行的借入资金成本降低

1

B.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C.扩大企业的借贷需求 D.减少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 9.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政策性银行

10.下列有关现金漏损率的命题正确的是()

A.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向变动,与存款派生乘数成反方向变动 B.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方向变动,与存款派生乘数成反方向变动 C.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向变动,与存款派生乘数成正向变动 D.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方向变动,与存款派生乘数成正向变动 11.下列哪项行为发生后会使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提高() A.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 C.商业银行保留更多的超额准备金率 D.客户从银行提取更多的现金

12.利率按是否包括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风险的补偿角度划分为() A.单利和复利 B.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C.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D.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13.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14.货币在交换中起媒介作品用时发挥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手段 D.货币贮藏

1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种() A.消费现象 B.成本现象 C.投资现象 D.货币现象

16.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附属资本的是() A.普通准备金

2

B.重估储备

C.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D.公开储备

17.中间汇率的计算公式是() A.(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B.(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C.(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D.(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18.完全凭借公司信誉,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是() A.信用债券 B.抵押债券 C.企业债券 D.可转换债券

19.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是() A.利率期货 B.股票价格指数期货 C.外汇期货 D.货币期货

2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进出口贸易及资本流出入而引起的货币收支表现为() A.财政收支 B.企业收支 C.外汇收支 D.信贷收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属于间接融资工具的是() A.存款单 B.商业票据 C.政府债券 D.公司债券 E.人寿保险单

22.联结信托关系各方的信托关系人包括() A.法人 B.受托人 C.受益人 D.委托人 E.自然人

23.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行为的动机包括()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消费动机

3

D.投资动机 E.投机动机

24.下列属于经常账户的是() A.货物 B.服务 C.收入 D.经常转移 E.货币支付

25.能增加新的货币供应的是() A.财政部门 B.政府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E.企业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全额包销

27.外部时滞

28.银行券

29.票据贴现

30.债券的信用评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某基金2009年1月1日发行,发行时的基金单位净值是1元。至2010年6月1日,该基金的总资产市值为120亿元,无负债,当日共有基金份额100亿份。自成立之日起至2010年6月1日,该基金共有现金分红四次,每份基金分红分别为0.01元、0.02元、0.03元、0.02元求该基金在2010年6月1日得单位净值与累计单位净值。

32.某债券面值为100元,偿还期限为10年,票面年利息为11元,通货膨胀率为3%,则收益率是多少?

4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间接融资的优缺点。

34.简述金融工具的特征。

35.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36.简述为什么我国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37.简述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3分) 38. 试述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金融理论与实务 模拟卷(一)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答案】D

【解析】通常称1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券为国库券,它一般采取贴现发行的方式。 2.【答案】A

【解析】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存款类资金。 3.【答案】C

【解析】选项A是利率的计量方法种类;选项B是按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划分的;选项C是从利率是否包括对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风险的补偿角度区分的;选项D是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划分的。 4.【答案】B

【解析】A项是商业银行是经营金融资产与负债的特殊企业;C项是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

5

5.【答案】D

【解析】因为公司企业的资信水平比不上金融机构和政府,所以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其利率水平也高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 6.【答案】B

【解析】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宣布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7.【答案】B

【解析】总分制商业银行: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银行体制,其特点是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也称集团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8.【答案】D

【解析】再贴现即一般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调借外,便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借款方式,便是用手上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以获得资金。这种再贴现时支付的利率叫再贴现率。所以,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就减少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了,就减少用商业票据兑换现金了,货币供应量也就相应减少了。 9.【答案】D

【解析】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0.【答案】A

【解析】现金漏损率就是漏出银行体系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样,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 11.【答案】B

【解析】存款派生乘数是反映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大小的一个因素,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因此,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增大存款派生乘数,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12.【答案】C

【解析】选项A是利率的计量方法种类;选项B是按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划分的;选项C是从利率是否包括对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风险的补偿角度区分的;选项D是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划分的。 13.【答案】A

【解析】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14.【答案】B

【解析】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15.【答案】D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紧缩指货币供给不足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16.【答案】D

【解析】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包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一级资本也称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二级资本也称附属资本,包括为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

6

17.【答案】C

【解析】中间汇率的计算公式是(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18.【答案】A

【解析】信用债券是指没有抵押品,完全靠公司良好的信誉而发行的债券。 19.【答案】B

【解析】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是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 20.【答案】C

【解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进出口贸易及资本流出入而引起的货币收支表现为外汇收支。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答案】AE

【解析】以融资形式为标准,可将金融工具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像存款单、人寿保险单等属于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等都属于直接融资工具。 22.【答案】BCD

【解析】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因此,联结信托关系各方的信托关系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23.【答案】ABE

【解析】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不仅处于交易动机、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的货币的预防动机,还有为了储存价值和财富而持有货币的投机动机。 24.【答案】ABCD

【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项目,其中经常项目包括货物、收入、服务和经常转移四个明细项目。 25.【答案】CD

【解析】商业银行会派生出大量存款,为流通中增加货币供应,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所以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可以增加新的货币供应。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全额包销:是指由投资银行与发行人签订协议,由投资银行按约定价格买下发行的全部债券,然后以稍高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出售,即低价买进高价售出,中间差额为投资银行赚取的利润。 27.外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行动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 28.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质货币。

29.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行为,其实质是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行,从而提前收回垫付于商业信用活动中的资金。

30.债券的信用评级:是指由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程度的等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答:(1)单位净值=基金资产净值÷基金总份数

=120 ÷100 =1.2元

(2)累计单位净值 =基金单位净值+基金成立后累计单位派息金额

7

=1.2+0.01+0.02+0.03+0.02 =1.28元

32.答:实际收益率=(11/100)*100%-3%=8%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答: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1)灵活便利。

(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 (3)具有规模经济。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2)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得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34.答:(1)期限性。期限性是指金融工具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措债务到全部 归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

(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实现购买力货币的能力。 通常来说,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成本越低,其流动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

(3)风险性。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4)收益性。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够为其持有者带来收益的特性。

35.答:(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它代表国家垄断货币的发行权,向社会提供经济活 动所需要的货币,并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运行,维护币值稳定。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对他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的贷款者”。中央银行在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是,其主要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调控宏观经济,而不是盈利。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部门,由政府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

36.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证券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股份分置的固有矛盾逐渐突出,成为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障碍:一是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影响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股价涨跌行不成对非流通股股东的市场约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三是国有资源不能在顺畅流转中实现保护增值的动态评价和市场化考核,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四是股票定价环境存在不确定预期,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

37.答:(1)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是发生的信用,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因而,其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而且生产企业也不可能超出所售商品量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找绝地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的界限。

(2)商业信用存在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通常是由上游企业提供给下游企业,如果材料企业向加工企业提供,生产企业向销售企业提供,批发企业向零售去也提供,一般很难逆向提供,而在那些相互之间没有买卖关系的企业,则更不容易发生商业信用。

(3)商业信用存在找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会受到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

8

通常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通融需要。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3分)

38.答:(1)国家预算。主要通过语段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2)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3)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4)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财政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5)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款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6)财政立法和执行。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制裁目标的实现。

(7)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检查和监察。 39.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