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关系探析

2021-07-16 来源:易榕旅网
第25卷第5期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VO1.25.NO.5 2009年9月 J0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ep.2009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关系探析 刘冬林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隐喻理论是近年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前沿理论模式。在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模式的前提下,概 念隐喻在友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多义词汇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词汇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09)05—0102・03 [收稿日期]2009.08一l8 [作者简介]刘冬林(198一),男,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隐喻与概念隐喻 传统理论只把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格,认为隐喻是对常规语言的偏离。而现代隐喻学观点认为隐喻不仅 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研究可追述到亚里士多德给隐喻下的 定义:“隐喻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做隐喻,或借用‘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种’, 或借用类比字”。1980年,美国两位学者乔治・拉考夫(George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以《我 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揭开了现代隐喻研究的新篇章。他们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 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乔治・拉考夫(Lakoff)运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现象, 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解释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 一个不太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向图式,使得人们的思维能将空间和身体体验 方面的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 目前,乔治・拉考夫(George 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MT,Con— ceptual Metaphor Theory)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影响尤为重大和深远。他们首次提出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不仅仅 是一种修辞现象,而应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特征的概念化过程。隐喻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建立投射的过程,即 把源域中的内容成分向目标域投射的过程。这种投射实际上就是一种映射关系。Lakoff把隐喻理论发展到 一个新的高度,使隐喻研究从此摆脱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新领 域。笔者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 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I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 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二、概念隐喻与词汇学习 传统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诗歌语言,比喻性语言,是偏离常规的用法,是起修饰作用的修辞手段。与普 通语言相比,它的地位是派生的、次要的,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传统隐喻观的影响,从事 外语教学的教师们较少从语言学理论方面来认识和研究它,因此学生对隐喻及其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也 极为有限,他们的认知思维并未经过隐喻概念化过程的训练,无法有效地建立起不同事物特征联系的方式。 就英语词汇而言,其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无论从构成方式还是从语义特征上看,英语的许多词 在很大程度上都打上了隐喻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新异的心理和语言表达的局限必然催生隐喻 的产生,催生词义的延伸和转化,从而造就出一个又一个为人们所需要的词来表达逻辑概念,描写行为过程。 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了概念隐喻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l02・ 1.概念隐喻可显著地改善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 Lakoff指出隐喻的本质是映射的,是以一种事物去解释和体验另一种事物。而人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 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概念,可以说隐喻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联系和连 接的纽带。 因为隐喻将词汇映射到其他的事物之上,所以词语可以激发隐喻性理解。例如:The lfame ifnally went out 中的flame一词唤起火的想象,比如,火炉中的火或壁炉中的火熄火了。然而既然火的图式同时也是两个普 通概念隐喻life is ifre和love is ifre的源域,由此激发起读者将它运用于这两个隐喻。故而读者可以理解The lfame ifnally went out为炉火熄灭了,也可理解其喻义为:某人已死或爱情之火已灭。 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基本词汇教学,同时还要重视词语隐喻意义的介绍,特别是基 本范畴词汇隐喻意义的讲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语内部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并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颜色词讲解为例,英语中的green常用来表示‘嫉妒”,如:green—eyed:嫉妒、眼红;green还表示‘‘新鲜”或没 有经验、缺乏训练,如:greenmeat:鲜肉;agreenhand:新手;green在财经领域还有下列意思:green back:美钞 (因为美元背面为绿色)(用于El语);greenpower:‘‘金钱的力量”或“财团”;green stamp:指美国救济补助票,因 印成绿色而得名;green sheet指政府预算明细比较表;greenpound:绿色应该指共同体内部计算农产品价格而 规定的高汇率英镑;再如,heartache(悲痛;伤心),heartburning嫉妒,不满),heartfelt(诚心诚意的),heartsick(垂 头丧气的),heartless(无情的,残酷的)等。在习语中的隐喻用法更多,如:with all one’S heart(欣然的);have a heart (同情;谅解);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深为惊恐);take lfesh heart at sth.(对…有信心);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表露自己的感情)。由于功能和形状上的相似,heart又被用来喻指“中心”、“心状物”,如:the heart ofa city(市中心),the heart ofa cabbage(卷心菜的菜心)。认识到隐喻思维再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 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意义。鼓励学生利 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这将显著改善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对词汇学习将有极大程度上的提高。 2.概念隐喻可显著地促进学习者对多义词的习得 Lakoff指出人类有能力将一个概念域隐喻性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互 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相似联想。正是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词汇发展 了其不同的义项,产生了许多隐喻含义。Lakoff认为这种隐喻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它是新的语言 意义产生的根源。 现以‘'blood'’一词为例,其基本含义是:a.the red liquid which flows through the body.b.family relationship. (由于遗传,孩子和父母的血型有着特定的关系。由此,blood获得了其隐喻性含义“血缘关系、血统”,如一个 有着高贵血统的女人可以表述为“a woman ofnoble blood”,“血浓于水”用来指“血缘关系、亲情往往比其他 关系更密切更牢固”)。C.New membership ofa group(血液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能量,而团队或组织中的新成员 可以带来新的思想,充实、壮大这个集体。两者的功能是相似的,由此‘'blood'’获得了新的含义)d.Violence在 暴力行为中往往出现流血现象,‘'blood'’和暴力联系在了一起。英语中有以下词汇:bloodbath Ck屠杀); bloodless(没有暴力的、不流血的);bloodmoney(付给凶手或帮手的酬金或偿付给被害人家属的抚恤金);bloodt. hirsty(嗜杀成性的、耽于暴力的或涉及凶杀与暴力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就‘'blood'’一词的各个含义 得到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高效记忆。 再如“see”一词,由“看到”向“知道”变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喻的过程。客观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而来自 于视觉的信息又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最直接的、最原始的知识源。因此‘看到某事物”是人类知识积累 的原始形态,‘‘看”与智慧、探索等含义有直接联系。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 ”是一个被共享的动作,也是最 具有突显性的动作。这样的一个借以突显特征来代替事物整体的人类认知本能使得“see'’转义为“明白”。 可以说英语中大多数词的义项都是这样扩展来的,其扩展义项在词汇中占着相当大的比例。一词多义 现象不仅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动态性,更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隐喻l生,是词汇发展不可缺少的模式。由此可 见,将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是可行的。 隐喻在词的加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起着惟妙惟肖的作用。细心体会观察其词型结构和词义变化方式, 掌握隐喻在其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抓住词的本质特性,改变词汇学习策略,提高驾驭词汇的 能力,而这恰好与教改方向相吻合。本研究从教学的角度探索隐喻对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影响,这将对把英语 作为外语的学习者们习得词汇上有积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利用性。 ・ 103 ・ [参考文献] 【I】Kovecses,Z.&Szabo,P.Idioms:Aviewfrom cognitive semantics[J].Applied Linguistics,1996. 【2】Chitra Femando.Idioms and idiomatici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yt ofChicago Press,1980. 【4】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sirty ofChicago Press,1980. 【5】胡壮瞵.认知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柬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彭建武.认知语言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8】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lo】李福印.应用认知语言学一概念隐喻与意像图式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ll】李希南.词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樊保臣】 (-匕接第101页) 表8实验班学生前、后期英语阅读测验结果对比 表8的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经过认知策略培训后阅读成绩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这也表明了 认知策略的使用在大学生英语阅读中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及策略培训的方式,调查了认知策略在大学生英语阅读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通 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被调查的l2项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中被使用的频率都为中等以上,这说明大学生 在英语阅读中的确使用了认知策略。而且通过对认知策略使用状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在使用认知策 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完成相同的阅读任务时,阅读较好者的策略平均分高于较差者,这说明阅读较好者比较差者在英语 阅读中更经常使用认知策略。 3.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前、后期英语阅读测验成绩的对比分析,以及实验班学生前、后期英语阅读测 验成绩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培训,使他们在阅读中灵活、有效的使用认知策 略,他们的阅读成绩的确有所提高,这也说明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学生英语阅读成绩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其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l】Rubin,J.&Wenden,A.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M].Englewood Clifs,N.J,Prentice Hall,1987. 【2】O'Malley&Chamot.Leaning Strategies Application with Students ofSecond Language[M].TESOL Quarterly.1985. 【3】o ̄ailey&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y tPress.1990. 【4】Tlmmdik ̄。E.L.Reaahag asReasoning:A StudyofMistakesinParagraphReading[J].JournalofEducafionalPsychology.1917: 8,469--485. [5吴玉梅.5]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9). 【6】Johnson,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n gLanguage Teaching nd aResearch Press,2002. 【7】Klein,W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8】Wenden,A.Leanerstrm g-隘forL ̄arnel-Autonomy[M].NewY0d(: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1991.【jl任编辑:羹保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