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2、 指导学生阅读时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3、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显得简洁精炼、铿锵有力,学习本文长短句相结合及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语言特色。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作者、作品简介。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聘(pìn) 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a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B、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3、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1、初读课文,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感人的句段(略)
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进行揣摩,品味其思想感情。 追问: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总结: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2、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邓稼先这位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奉献的可贵品质。
第四部分:澄清关于中国两弹研究有外国人参与的谣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成就。
第五部分:展现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从各方面概括评价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尚品格、历史贡献,总结他不平凡的一生。
3、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② ③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附:板书设计: 引出
1、历史背景 2、生平贡献——(总写)
3、忠厚平实——“纯正”品格
邓稼先 4、务实严谨——作者的复杂情感 (分写) 5、默默奉献——科学精神及献身精神
6、赞颂讴歌——总结评价 (总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抓住文章细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对比手法和引用手法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学会精读的方法,抓住文章细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对比手法和引用手法的作用。
1、文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学法指导】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文章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及第三部分文革时期即社会环境描写;文章第五部分罗布泊即自然环境描写。
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打断别人报告 使人难堪 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纯”字品格 朴实气质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民族感情?友情?》文章第四部分小标题看是选择,试着分析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其中一种,还是兼而有之?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这是作者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写作者的复杂感情,也是运用侧面描写,衬托邓稼先贡献之大,作者因为有这样的朋友而自豪,同时民族豪情油然而生。
4、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旷野无边无际,辽远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环绕,群山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寒风悲号,日色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野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明确:借古诗文来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突出他工作环境恶劣,从而突出他的坚强意志,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5、结尾处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同时,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目标导学二:分析本文选材上的特色。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没有把叙述重点放在“两弹”研制过程和巨大贡献上,而是写了邓稼先的一些生活小事,这和一般传记文写法不同。试着分析文章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法指导】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要求“真、信、活”。一般传记,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叙述生平事迹(如本文第二部分),结尾都要加上一段评语(如本文第六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引子',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是传记文的核心。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旗帜、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三、课堂小结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纯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这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附:板书设计 邓稼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历史背景——全文的引子 “两弹”元勋 生平事迹——全文的核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对比手法——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扩展 民族感情?友情? 细节描写——第二部分的扩展 “我不能走” 引用诗文——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永恒的骄傲 评价赞颂——全文的总结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明确:“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他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向前)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目标导学二: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学法指导】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令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错落有致、铿锵有力,长短句结合,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明确:句式整齐,例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稳健的判断”,句式也比较整齐。
长短句相结合,例如第三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四、作业设计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人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附:板书设计
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2、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2、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难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2、 文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找出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闻一多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一、导入新课
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来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吧。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作者、作品简介。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衰微( )赫然( ) 迭起( ) 慷慨淋漓( )( ) 锲而不舍( ) 沥尽心血( ) 迥乎不同( ) 目不窥园( ) B、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锲而不舍: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兀兀穷年:
3、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闻一多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1、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土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明确: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
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2、文章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文章从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作为学者的方面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通过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说,③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附:板书设计: 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1、《唐诗杂论》 2、《楚辞校补》3、《古典新义》 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又说又做”——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3、参加游行示威
共同特点: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2、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1、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法指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明确:(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议论在本文中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文章结构严谨,有些议论句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些议论句使文章衔接过渡自然有序。 目标导学二: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作者是一名著名的诗人,文章有些语句富有诗情画意,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试着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明确: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明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三、课堂小结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四、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附:板书设计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结构严谨——并列结构、提纲挈领、过渡自然 选材精当——潜心著作三本书、敢于斗争三件事 诗意语言——化用典故、运用比拟、巧妙引用
3 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3、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2、 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指导学生找出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题小像》两首诗,导入教学。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鲁迅)
人们把这些诗句看作是鲁迅先生自己品质的真实写照。这些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待敌人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对进步青年和人民大众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献身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感受鲁迅。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作者、作品简介。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鉴( )赏 深恶( )痛绝 阖( )眼 搭讪( )
紊( )乱 踌( )躇( ) 虔( )诚 校( )样 B、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鉴赏: 虔诚: 祈祷: 抹杀: 旷代: 校样: 3、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1、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学生思考、自拟标题、分组讨论并概括。 教师点拨:共有十五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明朗的笑(笑声明朗);2.走路的姿态(走路轻捷);3.深夜交谈(嘱咐许先生替客人付钱、饮食习惯、许先生和我们包饺子);4.待人风趣(开玩笑);5.会心的笑;6.谈青年来信(告诫青年把字写好);7.处理校样随便(淡然看待手稿);8.许先生热情待客;9.许先生寄信;10.看电影(让别人先坐车);11.别样的休息(看书单作休息);12.日常起居(作息时间、彻夜工作);13.吃鱼丸(尊重小孩子);14.亲自包书、许先生废旧利用牛皮纸;15.忘我工作(与时间赛跑)。
2、鲁迅先生可歌可泣的事情很多,作者选取生活琐事来表现鲁迅先生思想品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膩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待人接物、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章标题是《回忆鲁迅先生》,而文章有几处写许先生的事情,是否离题? 【知识链接】先生是称呼,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达者为先,师者之意,所以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在现代语境下,先生是对男士的称呼。用先生称呼女士一般是近代(专属于清末至1949年建国那段时间),由于“新文化”和“女权”思想的流行,开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于是不论男女都可称先生。凡德高望重者,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叶曼、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明确:不离题。许先生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写海婴与夫人许先生是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了鲁迅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附:板书设计:
日常起居:笑声明朗、走路轻捷、饮食习惯、包饺子、许先生寄信、 看书单作休息、作息时间、彻夜工作、吃鱼丸、亲自包书、忘我工作 回忆鲁迅先生
待人接物:替客人付钱、待人风趣、谈青年来信、许先生热情待客、 让别人先坐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1、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点拨:鲁迅先生明朗的笑。——真诚,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干练敏捷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热情、真诚。 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刚硬的性格。
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合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家人和睦,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
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幽默风趣。
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关心青年成长,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淡泊名利。
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家庭和谐。
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对时间的珍惜。 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热情、耐心。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惜时如金,抓紧一切时间工作。 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做事严肃认真。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 2、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明确: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目标导学二: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1、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从中得到启发。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点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4)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得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爱意,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5)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点拨: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话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6)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7)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点拨:感受到鲁迅先生工作的投入,废寝忘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受到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
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你喜欢这样的写法吗?小组讨论,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喜欢。本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让我们明白了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生活琐事—— 真实、富有人情味、 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细节描写—— 热爱和怀念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