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22-07-09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韩开湘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7期

摘 要:新课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近十年,这十年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阻碍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实施,尤其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结合教学实践,首先探索分析了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对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困境;对策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新课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全面开展近十年,更多的教学理念被带入到语文教学中,但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方法过于强调串讲法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使用串讲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从作者简介、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词语和句子以及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教学,不重视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忽略学生学习的感受,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总认为文章翻译完了,再要求学生会背诵,教学目标就实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成为知识的接收器。显然,这种学习状态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要“主动地学习”相违背。但是,由于中考语文试卷中过分强调文言文的词义和翻译的测试,造成部分教师认为串讲是文言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这样就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到枯燥,学习成绩下降,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淡化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法宝。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说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往往是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预读,课堂中间强调字字落实,句句串讲,不给学生进行诵读的时间,课后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这样就造成学生只是知道个别重点字词的意思,但是对课文的整体知之甚少,难以真正体会课文的内涵,从而无法实现学习目标。

3.教学过程缺乏开发性、多元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先求字字落实,然后求句子的意义,段落的意义,篇章的意义。学习一个段落的时候,同样也是先解释字词,然后把句子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本不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机会,造成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这也与新课改提倡的开放性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同样,在文言文的课文中存在着大量详细的注释,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文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这样一些注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例如《陋室铭》,全文共9句不足百字,注释竟多达14条,足有四五百字,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对教材的注释产生依赖感,难以主动进行思考。 二、初中文言文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面对如此困境,如何使初中文言文教学更加有效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字——“动”,要让学生乐意动起来,让学生愿意动起来,让学生的嘴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阶段初中文言文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动”起来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机,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且愿意带有情绪色彩进行体验。随着这种情绪的升华,会使学习者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因此,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而言,要解决现阶段面临的困境,首先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学起来,让学生乐意动起来。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陈涉世家》时,因为其故事性比较强,笔者首先向学生简述故事大概,讲述时加入生动的描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大多数对这篇文言文兴趣比较大,这样一来,“活”则生“趣”,“趣”则生“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能够乐意地“动”起来。(2)文言文要与现代文相结合。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较有难度,但是它毕竟属于汉语范畴,很多词汇以及语法特点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运用,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增加。如,我们可以将文言文教学与成语相结合,因为在成语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在讲解文言文时如果能够联系成语意思必然能够增强说服力,能够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2.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疑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探索的动力。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在表达方式以及习惯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样会造成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困难。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不要迷信课本和教师,要善于质疑,敢于质疑。作为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质疑,一是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参与意识增强,他们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如,在进行《石壕吏》教学时,笔者抛出问题:“官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何不抓杜甫?”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学生能够顺着这个问题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这样一来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高。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产生疑问。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个性的意见,教师不能妄加否定,只要言之有理,就要认真对待,给予学生鼓励。在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要首先给予肯定鼓励,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能够得到肯定和保护,从而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以更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

3.重视文本诵读,让学生嘴“动”起来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质疑以外,还要注重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朗读的运用。通过多读课文,能够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在讲解《醉翁亭记》时,全文最精彩的莫过于几个“也”字的灵活运用,真可谓是文章的“一绝”。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从而深入了解作者深深陶醉其中的意境,感同身受地领会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在讲解《陋室铭》时,在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那利安贫乐道的心境,很多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把作者身居陋室而内心得意的心境全都读出来了,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同样,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文言文,更要让学生开拓阅读范围,要积极朗读教材之外的文言文,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深度和宽度。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化新课改的理念,更多的是要依靠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要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晓香.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出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宋灏江.古为今用,贵在取舍[J].中学语文教学,2006(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