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多都是由个体户、夫妻店和家庭作坊演变而来。由于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总会有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寻求创业的途径和机会,因此个人和家庭创业然后形成小企业将是中国长期而普遍的现象,研究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以及政府需要为之提供的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岗和失业人员本 身处于弱势地位,我们不可能对其专业素质期望太高,也不能指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通过 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家。因此,小企业成长需要政策和体制上的帮助。在小企业 的发展中有必要克服当前流 行的一个错误观点,即小企业做大了就是成功。报告认为,小企 业是一种企业形态,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生存规律,从国内外历史上看,家庭作坊也有百年老 店,证明小企业有自己的成功之路。
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只是一种变化,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 ,大企业也有倒闭的,企业的规模与其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复杂,往往是由经营者直接面对员工、面对客户,所以经 营者的素质就等于是企业的素质。小企业主未必都有作大的志向(尽管这种志向并不重要), 但一定都有多盈利的愿望,政府的一切政策法规和支持措施应以帮助小企业盈利为出发点, 抓住这个要
实用文档
点,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就会形成小企业繁荣和成长 的良好局面。政府不需要设定某种企业模式,也不需要设定企业成长的某种指标,政府的政 策法规就是企业自我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时可以听到抱怨说小企业不注重品牌,不讲求 信誉,报告认为不在乎自 己形象的企业只能是少数,从一般经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 短期行为通常是由政府政策的短期行为引致,所以克服企业短期行为的最好办法是政府政策 的长期稳定和前后一致。
应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方向性政策中,不管是提供市场准入和提供资金扶持 方面,都有很好的法律和法规环境。现在的问题是在个体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尚有 一些体制上的不配套、程序设置上的不到位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转变未完 成。以体制
为例,中国的金融体系原来完全服务于国有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银行自身的 商业化改造中, 也是注重于银行自身风险的防范和提高盈利能力,还没有来的及改革银行乃 至整个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尽管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各大 银行均表示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完成整个面对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设计和安排肯定 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前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先生在十六大之前的一次讲话中明确了中 国金融系统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完成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改革,预示着中小企业 的融资状况在不远的将来
实用文档
会有所改善,但在现行体制下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还会再持续 一段时间。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小企业如何面对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是 中国新生的经济门类,政府的政策、法规和体制必然是随着小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不断地制定 、修改、完善和调整,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边制定边修改的情况,这就会给小企业带来很大的 压力。如上
述,小企业的特点就是人数比较少,不能象大企业那样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 员负责政府相应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因此,小企业在忙于自己生意的同时,就难于拿出 许多时间奔波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跟得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 化。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影响其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规划的稳定 。所以,大力推广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办公,尽管简化相关手续,对于小企业已不仅仅是 得到温暖和方便的问题,而是直接关乎其产品成本、竞争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后劲与能力问 题。
本研究报告正是基于来自哈尔滨和青岛两 城市1000余份调查问卷和75份面谈调查材料 基础 之上。中国的私营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哈尔滨是内陆的 省会城市,青岛则是传统的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来自两个城市的调查材料比较有代表性地说 明了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实用文档
两试点城市小企业有关数据
到2002年10月为止,哈尔滨市私营企业18607户,个体工商户205517户,总计224124户 。青岛市私营企业32361户,个体工商户166250户。在私营企业中,又有独资、合伙和有限 责任三种形式。在选择企业注册性质时,私营企业主通常考虑下述因素,即资金来源、转移 风险、行业管理性质和经营要素的配置等,总之,企业会在政府明确的法规框架内自行选择 企业的形式。
由于多数私营企业雇员较少(平均每户54.4人),特别是个体户雇员更少(平均每户 5.9 人),所以形成私营企业主工作时间长,雇员中专业从事管理者(白领)的人数较少或几 乎没有,往往是私营企业主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有时还是劳动者。个体户就更是如此 。这种情况使
私营企业主和个体读书对政府政策变化和管理要求极其敏感,同样对政府提供 的支持和帮助也极 其敏感。道理很简单,一个二千人的大型国企即使有10个人专门负责政府 关系,也仅占其雇员总数的0.5%,而一个20人的私人企业,即使只有一个人负责与政府联 系,也已占其雇员总数的5%,两者相比,人数少了20倍,负担却重了10倍。可见大小企业 对政府政策的敏感度有着天壤之别。 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和生存状况
企业的组织结构既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也与其人员的文化传统有关。
实用文档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企业更具家庭性,也就是说中国中小企业中家庭企业更为普遍。这 就与中国的历史传统有关,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使中国人形成了“家天下”观念,中国人对由 血缘纽带形成的“家族”的熟悉和喜欢,远远超过对抽象的“国家”的认知和习惯。强调这 一点是为了说明中国人对非人际关系的“契约”、“法律”及由此形成的“责、权、利”规 则设计难有广泛的 共识,在企业形态上的表现就是,一、无论额度多少,企业的出资人多由 亲属组成,与异“族”异“姓”长期合资在中国比较困难;二、在企业管理结构上,类似采 购、收款和财务管理等重要职位多由家人或族人承担,交给外人管理的很少;三、出现纠纷 时,不论是企业内部的纠纷还是与其他企业的纠纷,喜欢庭外解决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 在法庭上解决。 近几年由于中国政府的积极态度,小企业的状况已有很大的改善。尽管还有很多人声称 自己的企业处于创业阶段,但真实情况未必如此。企业主回答自己处于创业状态的原因并非 在企业形态上,多半在企业主的观念上。如前述,中国流行一种“做大”才是成功的不良观 念,造成小企 业主总是认为自己还在创业,因为还没有“做大”;另一种情况是政府有关部 门政策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加上经济迅速成长造成的市场剧烈波动和变化,使小企业主难 于近做出长期规划,钱是赚到一笔是一笔,所以不确定性会使人感觉似乎总在“创业”状态 ;最后,强调“创业”状态更易于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很多小企业主声称自己
实用文档
处于 创业状态的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指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企业的开办条件、市场准入、融 资渠道等方面所提供的限制、保护和扶持措施,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包括传统观念、非政策类 歧视等方面。中国的中小企业虽然只有二十年的经历,但其建立、成长、运作和发展见证了 也推动了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形成。从目前情况看,特别是以中共十六大的报告 为标志,中央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已有充分的肯定,在调查中,中小企业主也认为 中央政策很让人满意,不足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的透明度和获取渠道问题
“一站式”办公为公司开办提供了大量的方便,青岛市更是在“一站式”办公的基础上 ,建立了“并联审批”制,各部门在网上协调,效果很好,这无疑是政府行政改革的一方向 。问题是“一站式”办公尚未普及,而在未实行“一站式”办公的地方,开办一个小企业跑 上几个部门去办手续仍是正常现象。即使已经领取执照并开始营业了,政府有关部门政策变 动的基本精神也要等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出来以后才算数,这个时间差以及基本精神与具体 要求之间的自由度往往企业经营、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甚至企业主对政府的信任关系产生 巨大的影响。小企业支持中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与政府的衔接问题,但就政府自身而 言,如何界定并使公众明了上级单位基本精神和下级单位具体要求的差异,谁有权解释这种 差异,谁来监督这个有解
实用文档
释权的人,也是政府转变作风、转变职能的一个大课题。 二、行政审批问题
按照国内的现行制度,工商企业的经营执照由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工 商局是执照的惟一签发机关,比如餐饮类行业的执照要有卫生、消防等部门的批准,食品类 还要加上检验、检疫部门的批准,建筑业要有建设部门的批准,药品经营要有药监局批准等 等。国有专
卖、特入场经营和相关部门监管都是政府的正常行政管理行为,本身不可简单地 说其合理或不合理。问题是如果针对一个企业的情况,不同部门意见有分歧时,企业就倒了 霉,因为企业是被监管对象,他无法调解监管部门的分歧。有趣的是,常常有部门之间不便 说或不愿说的话,甲部门 就可能让企业去乙部门问问看,造成企业好象忘了自己的事,而为 两个部门间对某一个法规条款的不同理解来回奔波、传递消息。这种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普 遍的。中央政府在最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中,提出了“相对集中执法”的概念,相信能 够遏制这种状况。 三、政府效率问题
这是小企业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在企业提交的报告满足了全部政策法规要求以后,有 关部门的批准时间弹性很大,有时尽管不一定晚许多,但小企业总是搞不懂为什么政府部门 的开会、学习或会餐都可以放下其正常职能的工作;为什么企业专程跑到主管部门来,其具 体经办人员个 人生病、家属生病、房屋维修、
实用文档
小孩入学等等任何理由都可以让企业再跑上一 趟、两趟甚至更多。可见,政府转变观念,由“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才能在“一 站式”办公和中小企业支持中心等措施的配合下,彻底改变企业对政府部门“难、繁、慢” 的印象。 四、市场和资源的分享
我们说中国的小企业是从经济资源的缝隙中成长的,就是指在计划经济的格局下,市场 和资源是由指令性计划分割的,没有小企业的份额。小企业最初是由计划经济比较薄弱的农 村和城市 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开始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小 企业在今天有
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最近5年里,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策略、高校后勤系 统社会化政策、尤其是今年中央宣布的人民解放军后勤系统的社会化措施,都为中小企业的 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一定会使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为了增加 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以迎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大企 业和小企业应有某种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大企业做某些行业、小企业做某些行业的问题。 实际上,小企业介入大企业的改革,并成为大企业工艺流程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小企业的 发展,也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 五、融资问题
关于企业融资本报告首先界定以下观点,即1、融资不是援助,
实用文档
更不等于救济,不是所 有的小 企业都必须获得贷款,贷款只能发放给有还贷能力的企业,2、下岗工人再就业的资 金扶持,主要 是社会资助性质,商业性贷款对于失业人员创业不应占主要份额,3、小企业 融资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行业自律的担保组织、与大企业的合同关系、社区 互助协会以及同行间的拆借行为都应构成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小企业融资问题首先 要明确有偿的商业性资金和无 偿的救助性资金,以及来自国有部门和机构的资金和来自市场 和民间的资金。 创业人员和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一是报税、报帐和申报有关材料,越简捷、花费时间越少越好。企业抱怨比较多的报税 很难、税收过重的问题应引起政府的关注。另外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则是小企业获取商业信 息、市场动态和有关政策变化的渠道问题。最后,创业者和小企业肯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 盈利能力, 这方面的培训永远是受欢迎的。 几个关键环节 一、金融体系
首先,必须注意体制障碍。银行对大企业放款和对小企业放款的机制几乎完全不同。相 比较而言,银行对大企业放款成本低,收益高,对小企业放款是一个成本高而收效低的业务 ,根本就 不适合运营成本很高的大型机构来运作。第二,在帮助中小企业争取资金支持的同 时,必须强化中小企业的还款意识。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建立信用体系。目前,国内的市场环 境并不理想,合同履约率和借款偿还比例都不够高,中小企业既是受害者,可能
实用文档
也是害人者 。而建立一种信用体系各国也并无特殊简捷的做法,唯有靠政府坚定不移地逐步推动和完成 。第三,把钱直接发放给小企业还是间接支持小企业,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关系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开始从第三产业退出并逐渐形成垄断经营的局面, 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大部分民营化,而且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一部分加工行业;国有企业 主要集中在资源型行业和一些特许经营的行业这样一种态势。就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而言, 这种情况是很大的进步。但就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性而言,这种格局显然并不符合企业发展 的内在要求。
大型企业并不是配件等都需自己造的企业,现在的跨国公司多半是大企业,但其研发中 心、 工艺流程和销售链条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任 重而道远,仅仅考虑国有企业有计划地退出竞争性行业,哪些行业该国有企业做,哪些行业 该民营企业做,显然不是办法。在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过程中,有一种方式叫“ 带资分流”很值得注意,这种方式比简单地让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更有前景,一是其完成了 分流的功能,二是其分流完成之时就是小企业诞生之时,最后,如果“带资分流”人员带出 来的资产与国有企业原有 工艺流程有关,我们的国有企业就可能找到了一条与国际惯例很接 摈 大小企业与小企业共同发展的路子。 在允许小企业进入了国有企业工艺流程的同时,也不必阻止小企业演变成
实用文档
大企业,世界 500强中第三产业的不少,包括服装、饮料等。特别是商业零售业,本是传统的没有多少技 术含量的 小门小店,但在信息技术的催生下也诞生出了大企业,可见把大企业和小企业按行 业配置的办法显然有其不合理性,大企业和小企业由不同部门管理、分别制定政策的局面应 改变,重要的是要由市场来调节。 三、人力资源
对小企业最有铲的支持就是帮助其学会和提高赚钱的能力。但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 ,就 是由谁去做教师呢?赚钱是一种能力,可以用知识,也可以不用知识。国内大学教师和 研究机构里的人虽然也对企业搞一些培训,但是内容多半在政策背景、国内外形势和基础理 论方面,距离如何赚钱的问题还很远,政府机构里更不会储备这方面的人才。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实用文档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
实用文档
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
实用文档
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
实用文档
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
实用文档
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等。
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近年来财政部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六项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减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负担,中央财政近年来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按照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以及近期提高纺织业等企业的出口退税税率。 3、我国中小企业面临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慢慢显现出来,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教授说过,政府的作用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很大的影响力。其所谓的影响力
实用文档
笔者认为应该是指宏观经济。在加入WTO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的问题显性被体现为由于政策倾斜所引起,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小企业在国际上的作用被体现以及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对GDP的支撑作用及国内行业对外资的开放程度,政府政策影响最多只会体现在对宏观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控上,所以在加入WTO之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更多的被体现为自身素质问题以及从全球角度来看生存、发展的参予竞争的问题。本节将从下面两个方面中的内容分别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分析。
3.1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我们是可以看出内部的健全及团结对于一个团体对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面对竞争由内转向外,由片面转向全面,内部的协调与统一、素质的完善及提高的重要性就更被体现。中小企业在其产生一直到现在在很大程度受着“不平等”政策的倾斜,现在政府虽在政策上为其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由于其先天性患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因素所引起的。为了增强竞争力,为了完善它的作用,解决其内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市场问题
其一,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事物以政府“统筹”为主,后遗症体现为中小企业人“不找市场而找市长”。其二,能对市场有所认识,但认识程度仅在于了解什么地方能够销售他的商品,其营利状况。其三,能够从现代的角度了解市场,也能掌握“价格
实用文档
战”这一类争夺占有率的战术,但不能从战略角度上认知市场。以上三种市场意识的存在在很大适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区间。市场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2)品牌问题 市场解释为,消费产品的个人和群体。品牌是什么?有人说,品牌就是企业的招牌。那么品牌是不是是招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消费必将随着改变,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而精神消费的体现之一是品牌消费。即在不久的将来,相对忠诚度表现为绝对忠诚度,所以品牌是未来产品上市的“上岗证”。我国中小企业人对此还不够重视或者由于市场概念的比较模糊,中小企业人重视的是眼前利益,而轻视由单个产品的质量、规格以及地区性等所营造的品牌。 (3)发展战略问题
中小企业不应该只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建设自己的品牌。还应该重视发展战略性问题。人无信则不立,无志则不树。志对于人,就如发展战略对于企业一样重要。中小企业的产生或是因为某项创意或是为了满足区域消费需求;当该创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或该区域的消费需求被满足,对于市场企业就没有存在必要。企业怎样永远拥有新的创意以及提供新的需求,就必须制订发展战略,以指导企业每天行为的有效性。 (4)人才问题 建房需要大梁,房越大梁越显其作用。当我国中小企业由劳动密集型的竞争环境转向技术密集及资本密集型的竞争环境之中时,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就被显现出来。可以这么说,企业拥有人才结构及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对于企业,人才问题的解决,其它问
实用文档
题就不成问题。但由于中小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薪金、福利、发展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等需求,并且中小企业人对人才问题不够重视、不尊重人才以至浪费人才。所以人才问题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5)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1世纪人类的使命是和平与发展。 “九一一”事件让人类明白,只要存在利益冲突,就一定会有战争,所以“发展”成为21世纪重中之重的问题。而发展必然会和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企业的周边环境发生矛盾,怎样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生存问题。 3.2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发展局限性
阻碍企业发展的不仅只是其内部问题,外部环境问题也是具有作用的。国企的三年改革、电信系统的一再分解就是为了使其能在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下生存。计划环境造成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但其都是温室的产物,经不起风雨;市场经济的提出、市场的对外开放,“优秀”的国企开始“前仆后继”的申请破产,无非是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表现。 (1)环境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的环境问题就更显复杂。企业在行业内面对的是竞争对手相互之间的竞争,包括价格战、广告战等战术;行业与行业外的上向、下向的商务关系存在的竞争随着社会信息系统的健全,从单向竞争转向多向竞争;行业外的潜在进入者的竞争;企业面临着被集团化或联盟化;最后就是终端消费者
实用文档
随着消费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对产品的要求。怎样在弱势环境之下与环境相处而安,将是中小企业所面临外部问题的最大问题。 (2)融资问题 考虑发展问题,则中小企必须具备所有内部因素,考虑与行业环境的协调性问题,这是否就足够了呢?不是。企业要发展必然会遇到资本问题,单靠资本原始积累,则几十年也未可行,更何况机遇是瞬间而来的。怎样处理发展与资本的关系是我国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3)社会化服务问题
人这个社会是因为彼此相互提供服务而存在,由于对服务的要求而向前发展。一样企业也时刻在提供及接受服务,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企业想单兵作战根本不可能。随着消费需求趋向个性化,服务供需之间所存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社会需求而慢慢完善。中小企业在一个以提供服务的环境之下,所面对的不再是生存及发展的问题,应该是“有效性提供”的问题。中小企业不存在的有效意义前提在于是否提供“有效”的服务,不论其具有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怎样提供服务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加入WTO之后的新问题。
4、应该采取的对策 社会在向前发展,在发展之前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去面对、去解决正在或将会阻碍发展问题,不论其是由中小企业本身或外部环境所造成的,也不论其是大或小,显性或隐性。现在必须面对解决的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 4.1内部因素局限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实用文档
(1)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需求
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统购销到自购自产自销自负营亏。中小企业人必须面对的是市场的变化而不是政府机构的改变;中小企业人应该做的不是能提供什么,而是社会需求什么。在大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中小企业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认识市场规律,了解并去掌握新的市场游戏规则。
其一,在维护旧市场之上去创新市场。有人说,消费者不是品牌的忠诚者。这说明企业只要能提供有效供给,企业就会有市场。利用媒介去提高市场占有率或扩大品牌的影响不为中小企业所适用,秦池、三株已成神话,松下、海尔的发展过程就是其产品市场扩大的过程,其品牌效应是在产品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而产生的。中小企业,要发展首先应掌握已有市场,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前提去扩大市场。拥有牢固的市场基础之后以系列及特征模式去创新产品以创新需求,市场自然会扩大。实事表明维护现有市场比去开拓全新的市场更为具有经济效益。 第二,强调市场需求。中小企业首先应明白企业是因为提供社会需求而存在,企业所提供的必须是社会所需求的,而不是企业能生产的。在现今社会,由于消费个性化的存在以及发展,规模化生产以不能够提供足够的有效需求。企业的价格战、广告战以及一切销售规模化产品的战术上。中小企业所应该面对的是在区域范围内提供有效需求。社会所需就是企业应该提供的,竞争是在社会非有效提供而
实用文档
产生的,中小企业应该利用其“小”的竞争优势,从“小”上着手。 (2)建立品牌理论,打造品牌效应 可口可乐的品牌效应有目共睹。随着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素质的提升,品牌消费是必然的趋势;虽然亦有人说,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下降,其所指也只是特定品牌。虽然非品牌产品在商场货架上所占比率在上升,但这种现象也只存在于大型商场,对消费者而言从大商场中购买非品牌商品就是因为大商场的服务品牌,而大商场对非品牌产品的采购是根据其生产商的品牌采购的。在不久的将来,品牌将是维系所有商务活动的根源。中小企业应该树立品牌理念,从市场角度认知品牌效应,建立品牌体系。
(3)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发展战略”以及何种行为才能称作是“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也就是从长远的角度研究企业发展方向以及确定近期、远期的行为过程。首先谈中小企业应该制订发展战略?总体而言是生存竞争的存在。这就如营销、促销以及广告组合、营销组合等概念当初在大陆提出一样,当理论界对该问题进行“长篇累椟”的论述时,企业界以在实际竞争中通过实践以被广泛采用。中小企业如果想继续发展,想摆脱夹隙生存之命,那么中小企业就必须制订发展战略,以知晓企业行为的有效性,以知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何种行为才使发展过程最短、风险最小、效益最大。这只有制订发展战略这才得以解决。发展战略是以信息为基础,以远期的市地位为目标,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模式,
实用文档
品牌模式以及经营理念。信息时代或未到来,但在当今的商务活动中为避免风险、提高效率,信息的获知成为必要;企业对信息的获取犹如人的五官对外界信息吸收一样。 (4)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经营人才企业 有关专家说,加入WTO中国竞争最激烈首先将是人才市场。跨国企业为了在中国发展必须实现人才本土化;国内企业在新的环境中求发展需要新型人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是必然的。在这种环境下,中小企业将面对更为严酷的人才危机。鉴于此,中小企业首先应该面对的是人才问题。
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以“人”为中心;犹如新希望集团的用人理论“经营人才,不经营亲情”。当利润与人才发生矛盾,放下利润;当权力与人才发生矛盾,放下权力;当威信与人才发生矛盾,放下威信。其次,尊重人才。在任何情况下尊重人才,而中小企业在人才是危机等中处处表现出浪费人才的现象,在招聘人才中把条件提得高高,而机会与待遇又极不相称;录用人才而不予以合理的发挥之处,任意施为。人才,是唯之适用。能用就是人才。第三,培训人才。企业不仅只制造利润,还应该制造人才。制造人才,有人会认为“给他人做嫁衣”。虽然存在人才跳槽的现象,但企业制造出的人才更适应于企业的工作环境,此其一;其二,在其跳槽之前是因为他对自己过去的工作效益、工作能力非常自信,这是在以你的企业效益而被体现,所以制造人才的必然结果就是制
实用文档
造效益,企业应该更多的去考虑人才的素质。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企业的收益才会提升。人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减少管理费用;必然会提高效率;必然会有意识的去减少生产成本;他们考虑问题能更全面、更合理、更能接合实际情况去制订计划,其结果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少。第四,唯才是有。持才之才是不懂这些的。他们需要一种家庭般的工作环境,一种朋友般的员工关系;他们以“主人翁”精神来工作。中小企业想留住人才,解决人才危机必须为人才营造一种“唯才是用”的环境。 (5)树立环保意识,强化发展与环保并存
可持续发展问题体现企业不应当为经营生产而应为发展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三个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是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如果不能够适应政策、经济环境,就不可产生。 社会环境主要体现与企业的商务行为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因素。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否产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副产品,废物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产品是否会造成对消费者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原材料的使用是否会造成破坏环境,最后企业是否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向前发展,人类更多注意的是消费过程而不再只是单纯的消费,更多的是享受消费;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土地沙化的扩张及范围的延伸。人们更多的是希望受益于周围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在环境中必然具有带动性;企业在发展规划中应考虑企业对周围环境及对社会的回报。
实用文档
第一,原材料的采购应该减少或杜绝环境污染。其主要体现在生产原材料上,是否以破坏生态环境为条件;原材料的使用是否会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原材料在产品中的使用是否会对消费造成生理或心理的伤害等。中小企业人必须做到保护自然环境及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第二,生产过程中应该做到减少或杜绝产生负效应的副产品并以副产品加以处理。这样做一者可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二者增加企业的固定投入。但对副产品的控制不仅会产生社会效益也会产生经济效益,副产品可以原料出售予下向企业。对非效益副产品必然和科研机构合作给予科学的处理。并遵守可利用最大化原则以减少成本。 第三,保证消费品安全性。这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最基本原则------保证消费者权益。企业必须做到出厂产品合格率是100%,体验标准体现企业的发展趋势;如果企业面对省外市场,其标准应该是国家级;如果想面对国外市场,则其标准应该是国际级;当然如果中小企业只想面对区域性消费群体,则合格率100%足以。
第四,企业应该是区域经济的带头人。先谈中小企业的正效应,有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庄,有一个老村民的南瓜在每年的全国南瓜节中连连获冠;每次回村老村民总把获冠的南瓜籽分给其它村民。问其原因。老村民说:我的瓜地是与其他村民的瓜地相邻的,而瓜花的传粉多是由风或昆虫传粉,如果周围的花质太差必然会影响到我瓜地的受粉。所以把获冠的分给村民,更有利于优化我的瓜籽。这则故事说明了:帮人则帮已。对环境的正效应则会提
实用文档
高周边环境整体的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从企业角度而言,则会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这对于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要的,WTO环境的中国中小企业需要这种练兵环境。社会的发展,人类消费素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社会协调意识的增强,中国中小企业应更多面对社会环境,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4.2、外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1)加强协调意识,做好协调工作
行业环境问题体现出企业的协调问题。企业------当然包括GE、微软、亚马逊-------不可能离开其他企业的协作。杰克,韦尔奇说:没有跨国企业只有跨国业务。指出无论多么强大的企业其经营体现为种种协作关系------或者说其运营是以协作关系为基础-----无论内部的协调或外部的协调。市场的形成、贸易的往来、社会的发展等等都体现出协调性。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家族型企业几乎是企业人一个人打出的江山。改变观念,加强与企业内部员工的协调,加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对我国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价格战主要是以成本及技术为基础,其体现为企业间价格竞争,其本质表现是对非规模需求的一种规模性投入及产出。这说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群体之间缺乏协调。市场是永远会饱和地只对个性化需求的规模性投入及规模性产出。
规模,这是任何实体发展的唯一目标。一者出于自身生存的意
实用文档
识;一者出于自我体现的意识。企业对规模的追求是一种好现象。是不是规模就一定经济呢?不。当规模达到某一程度之后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只有当企业与内外部协调而形成的规模才是经济的。所以规模是以协调为基础的。企业规模大不是由其所拥有业务的多少造成的。企业拥有的业务应该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具有长远竞争优势的业务,还应该是低风险或零风险的。而其它业务可以出售。杰克,韦尔奇在上任后就多次出售不具有经济效益或风险太大的业务。这体现了企业业务与员工之间的协调。以企业生存及发展为前提,企业的业务应该是具有长远经济效益及低风险或零风险的。
与上向、下向竞争者的协调。上面所指的外部环境协调是指横向竞争者间的协调。与上向、下向竞争者的协调主要是指纵向竞争者的协调。有效协调的结果是原料供应商的零库存以及企业生产的零库存。协调主要是对需求的特征------时间、质量、数量、周期等------向供方予以说明,并互相协调在特殊事件中的处理则危机处理。协调的双方应该是多个体的,一者可减轻风险,一者可利用非协调因素而获取利润。与上下向竞争者的协调的结果是业务的“食物键”联系模式。对外以一个经济实体存,可以提升进入避垒,由于自身利益的存在,彼此非利益的协调尤其重要。 企业经营过程非协调贸易关系必然会发生商业伦理问题。当前理论界提出并讨论商业伦理性问题,主要从社会道德、法律及利益方面等结果上讨论,大有“沿木器厂求鱼”之势。他们没有考
实用文档
虑到协调的重要性,他们理论中认为协调只不过是一种信息的交流。财上平如水,人似直中衡。而协调的实质是“取而代之,进而思之”也就是双方换位而思。当然,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所思”也会扭曲,但此种扭曲已是违法行为,这也不是伦理性问题。 中小企业在面临大的竞争环境,竞争可能会促进短时的增长趋势,但如价格战这类竞争会使彼此大伤元气,寻找协调是我国中小企业解决行业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法。 (2)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
机遇瞬间而来、瞬间而过,只有条件具备才能把握瞬间的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机遇问题,主要体现为融资性问题。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主要有三种模式:自我资本积累、直接引进资本、间接引进资本。
自我资本积累,是一种最保险也最不具备效率的融资模式。保险,是因为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只依靠企业的自身能力,不会因为产权、品牌、利润、权益等等一系列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使企业分裂或分化等有碍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则企业的所有权是单一的、确定的。最不具有效率是指机遇的不确定造成了企业发展因资本影响因素影响的一确定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健全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几乎都是以此为模式,过分去考虑其经济效益,而不去考虑其社会效益。
第二,直接引进资本。就是直接从金融机构引进投资资金。金融机构会考虑以下几种因素:中小企业的信誉、投资的风险、利
实用文档
息的支付等一系列营运问题。这是金融机构应当考虑的,它必究也是一种营利性机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要求中小企业不论在产品贸易中、消费服务中以及日常经营中保护好自己的商誉;其二,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提供一定的担保,以建立良好的直接投资环境。 第三种,间接引进资本。就是与相关的企业采取联盟、合资等引进资金投入的融资模式,共同创造条件把握机遇。共同开发业务项目,会发生自我资本积累中的一些现象,但共同投资也就是共同承担风险,风险的减轻、机遇的把握、有效业务项目的增多。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模式是我国非创意性生产或流通性企业最佳的融资模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因环境的变化而适当的修正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提高自己人才素质,改善经营环境,更应该从外部引进资历本来促进企业发展。一者有利于企业接触新的技术;一者有利于促进企业形成经营的本能性转变。 (3)、建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
社会化大分工是人类需求的必然结果。第一产业------农业解决温饱问题;第二产业-----工业解决了生产力水平问题;第三产业------服务业解决了相互协调性问题。这说明了今天社会需求专业化服务-----无论个人或经济实体。在专业的服务环境下,效率的快速提高才会成为可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才会可能,其必然结果是理论向生产效率转化时间的缩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流通服务、生产服务。
实用文档
信息服务,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中的服务。信息化社会或还没有到来,但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信息越来越被重视。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在社会服务体系中有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这一社会需求创造了一个全新行业------信息行业。在自我竞争以及他的竞争中信息行业慢慢的被完善。企业的商务活动是以信息为基础的;个人的行为也是以信息了解为前提的。信息的不充分收集、分析就会存在很大可避免风险。而我国中小企业没有资本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部门。鉴于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其运营中应充分重视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以尽可以能避免风险,此其一。其二,可提高经济效益。在原料的采购中对原料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握,在产品销售中对产品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握,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流通服务,是指整个流通体系的服务,这里指狭义的流通,即运输、装卸、保管以及相关的保险。流通服务的完善,更有利于产品在供需体之间的流通,使供需之间简化为上下向传递关系,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效益。其结果是各供需体所属业务的专业化。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可移动壁垒的有效期性。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那种协作就是胜利的思想,建立团体意识。 生产服务,更合理点说是社会生产协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把风险大、收益小、非竞争优势业务外包于其它专业企业。生产服务其重点是只经营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其它非优势业务或外包或出售于其它专业企业,在大的环境之下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是家庭型企业,业
实用文档
务多少是随着企业一起发展的,无论其业绩好坏但总是还能产生效益的业务,而舍不得出售或外包。中小企业人应该充分明白“有所不为方有所为”。非效益业务在短期来看还有营利,但由于该业务不是优势业务,在和优势业务的企业竞争中会处于竞争优势,而不会带来经济效益,最终会成为企业发展负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