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
),或者是(
)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公
共政策的功能是(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渐进主义模型的实砲(
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事 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和(
)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这三个影响
三个方面。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 因
素的互动。
0 -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1 •()在三权分立的眸制中
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 3 -费斯廷格提出了( )理论。 4-政策合法性包括(
5 -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二、
单项选择题
);三是(
)、()以及(
)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1 -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
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 渐进主义模型
② 理性主义模型
③ 规范最佳模型
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 功能取向
② 过程取向 ③ 结构取向 ④ 目标取向
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④自发模型
4 *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
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
④择定政策方案
生态变迁
7- 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
④经济对抗
8- “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
②哈罗德.拉斯维尔
③戴维.伊斯顿
④托马斯.戴伊
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
③交易 ④博弈
10 -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④部长令
1 1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政策
三、判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⑷政党政策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1 2 • I 丿
①政策执行
②政策研究 ③政策制定 ④政策分析
.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 沟通功能
② 管制功能 ③监督功能 ④ 平衡功能
.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 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
②功能
③组织 ④权力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1 7 .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③政策持续④政策 1 8 .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矢
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①沟通功能 ②管制功能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哪一种不是政策终结的方式()
①废止 ②合并
③替代 ④拆分
由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的形成而具有的作用是
以下哪种效应(
・
①晕轮效应
②首因效应
③近因效应
④新闻效应
偏好次序表法又称为( ① 孔多塞标准
② 博尔达计数 ③ 成对表决法 ④ 两两对比法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是( ①系统原则
② 客观原则 ③ 效益原则 ④时效原则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
② 行政决策 ③ 司法决策 ④ 政党政策
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 ②政策研究 ③政策制定 ④政策分析
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①学校
②工会
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①政策均衡
②政策终结 ③ 政策持续 ④ 政策调整
1 -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和界定的过程。
28 -
20
24 -
2・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
3・社会变迁指的是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4・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5 *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6 *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
7 *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
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8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1 )强制性(2)更替
9 *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1 0 •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 >其作用
的发挥源于范围、强度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互动。1 1 •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
系统原则是政策规划最基本的要求。
拉雷.N.格斯顿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 政策终结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1 5・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随意性。
政策决定和制约环境,起主导作用;环境反过来改善和塑造政策,具有反作用。1 7 •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 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简单的工作。1 9 •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的过程。
20 政策学家科林德里奇在1982年提出并解释了批判性理论的思维框架。
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
22 政策监督主要指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和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2 3 •叶海卡•德罗尔认为,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影响在
发达国家要比在发展中国家大的多。
2 4 -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
四、问答题
1・解释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及其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与联系? 3-请简要回答政策执行的
特征。
4 *为什么说在中国公共政策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并不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5-什么是叫做社会问题,如何理解。
6 *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7-简述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及其区别8 *请简要说明传统理性模型之所以不能
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9•请简述海德的认知均衡理论。1 0 •简要说明政策执行的功能1 1 -试说明帕金森定律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2 -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其特征。
五、论述题察觉、界定和描述客观性、可检验性、变动性
1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分权的发
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不但未能克服,反而有加剧之势,成为影响有效政策执行的一种障碍性因素。试通过对“上有政 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剖析,分析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2-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3-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试论述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如何推进我国的
政策评估事业0
7月1日是重庆市邢路桥收费年票制的第一天。凌晨零时,重庆主城区 7座跨江大桥的收费站同时停止了收
费。而与交管部门的估计相反,重庆市内一天比一天堵。原来因回避过高的过桥费而蜗居的车都开出来了,原来不愿打的过桥的因为
不再为出租车交5元的过桥费而纷纷打的过桥。但这并没有掩盖大多数车主的不满和即将购车者的失望,因为主城八区路桥年票过高
以轿车为例,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而这一价格是由
天前的价格听证会拍了板的。
今年6月中旬,重庆媒体刊发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交给重庆市物价局矢于机动车路桥年票制的两套方案。随即遭到了市
民的“轰炸”,认为不合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说法是,以轿车为例,2200元或2000元的价格与在重庆一座桥买一年月票
的总价格2160元相当。车票管主城区7桥1隧道和13条收费公路(实际上都比较偏远),买年票很合算。
市民不理解:如此合算的事,为何要用“不买年票不予年审”来“邀请” ?他们寄希望于6月24日的年票价格听证会。 重庆市物价局称,本次价格听证会的代表共有39名,他们是从主城八区社会各界中选出来的,有广泛的代表性。
6月24日,年票价格听证会如期在重庆市物价局举行。代表发言时,焦点集中在年票价格高低和是否“一刀切”,即主城八区
车辆必须全都买年票这两个问题上。
重庆市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罗霞拿出了市消委会对路桥车票制的吊车结果:
70%以上的人认为方案中年票
价格过高,市民认可的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应该在1000元「SOO元。
在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共有21位代表发言,仅有路桥公司在内的3位代表赞成年票制的两套方案;其余的代表在表达
了支持后均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
听证会后次日即6月25 B晚8时,一份重要的官方文稿传到各新闻单位:重庆市路桥收费标准已获准通过。文稿后附有年
票具体标准和征收管理办法,其中的年票价格,正是此前提交听证的一号方案中的“建议价格”。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征收标准 和管理办法,早在
这意味着,该办法早于听证会前7天就已敲定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6月17日就已获审议通过。
1、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有哪些?他们在政策制定中所起得的作用怎样? 2、上述案例中路桥收费年票制听证会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3、此案例说明了目前中国政策制定中公介参与方面的什么问题?
公共政策学》作业参考答案
协调冲突性要求,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法律解释
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决策追求最优解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一、填空题
8・公众议程、政府议程 9•范围、强度、时间
10・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
12-政策执行者;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13-认知不协调
14 -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矢法律的政策内容、政策的法律化。1 5・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
施、 二、单项选择题
1 •②2 10 1 °③
•① 11 -
3 - ④
④ 1 9
4 •③ 1 2 - ①
•④
5・③ 1 3 •② 2 0 -③ 2 7 -③
6 •③ 7 - 1 4 -④ 2 1 *②
④8・ ④ 1 5 -① 22 -②
9 - ② 1 6 - 2 3 -
②
③ ④
2 4
①
1 8 •③ 2 5 - ②
2 6 -③ 28 -④
三、判断题
错。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对。
错。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错。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既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考虑社会效益。既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 错。孔多塞标准常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 对。
错。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 错。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值的是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 错。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
-错。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范围、强度和时间。
•错。客观原则是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
•错。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
内在创始型
14 -错。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 提高政策
绩效的政策行为。
15 -错。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1 6・错。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反过来改善和塑
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对18 -错。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复杂性的工作。 •错。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20
•对2 2・错。政策监督主要指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和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外,还有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和对政策终
结的监督。
2 3 •错。叶海卡-德罗尔认为,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要比在发达国家大的多。 24 •对
四、问答题
1-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经验迁移与经验 联想有所不同。它是
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性或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解决另一类问题上去。经验迁移超出了重复 性界限,挖掘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实质的相似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带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 *公介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矢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介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 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矢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矣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矢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
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的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 府议程的项目具有新旧之分。政府议程的旧项目往往能够从决策者那里获取处理的优先权。
公介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 >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介诉求
能够在政府议程中获取一席之地。公众议程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议程往往是由一些意义非 常明确的项目所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运行方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矢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 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介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策议程。
3・(1 )对象的适用性 所谓对象的适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
(2)执行的灵活性
(3)执行的有序性执行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这是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也
是保持执行工作稳定开展的基础要素。政策执行的有序性要求政策执行程序的每个•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前后次序。
(4)过程的动态性
政策执行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一方面,政策方案无论制定得怎样好,它都
不可能与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完全一致;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活动的推进以及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政策执行还会遇到一些 新情况、新问题。
(5 )执行的协调性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
(6)执行的时限性 政策执行的时限性不仅指政策执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政策
执行的时限性还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影响执行时限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由利益冲突导致的某种妥协。
4・(1 )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一些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有着显著的区别。
(2)从我国司法机矢参与立法过程的情况来看,现行法律未对法律草案的起草人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通常由法律议案的提案
人所属机构或部门起草。
(3)我国司法机笑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作出的相矢判决和裁定,是把一般性法律运用于具体和个别的情况,并不能作为以后适用
法律的基础'是一种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并不具有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一般特征。
(4)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5-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及其主观认定被普遍认为是政策过程的
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社会问题的含义:
(1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2 )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主义
(3)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 >人的价值判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社会问题是一个矢系大多数人的问题 (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
(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6 -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2)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3)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4) 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5) 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O 7・所谓事实因素是指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价值因素是指决策
者的个人好恶。决策的价值前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诸多价值因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决定的。价值判断不仅在决策的开始阶 段存在,而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持续。
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
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
第二,认识形式的表现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
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
案的选择上。
8-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追求决策的最优解。虽然在理论上最优选择不是不可行的 >但在现实中传统理性模型的限制条件使其遭
遇到诸多的障碍,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有缺陷,而在于其前提假设有问题。第一,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 而多元、模糊和相对的。第二,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会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第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
(2) 人的记忆能力有限。第四,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第五,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
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
9 *海德的认知均衡理论是用P— 0— X模式表示的O基本要素有三个:认知者P;矢系者0 ; P和0的矢系对象X。海德把
三个要素的矢系归纳为感情矢系和单位矢系。感情矢系是指好恶,单位矣系是指类似与接近或不同与背离。感情矢系的形成涉及地域 条件人、工作环境、接触频率等因素,单位矢系的形成涉及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等因素。只有在建立了单位笑系时,海 德的认知模式才会形成。
海德的认知均衡理论的核心是心理均衡状态。在海德的认知模式中,当三者笑系都是正的,或两个为负,一个为正的时候,认知是 均衡的;当三者矢系都是负的,或两个为正 >一个为负的时候 > 认知是不均衡的。由认知不均衡转变为认知均衡,转变途径有两种, 要么通过相互的理解与沟通改变P与0的感情矢系,要么通过认识的提高、看法的转变改变P与X的单位尖系。
10-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矢键环节,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的主要目的不是研究问题而是要解决现实政策问题,政策制定主要是研究问题的过程,而政策执行才是直接地、实际地、具体 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检验政策成效
(3) 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也称之为政策执行的反馈功能。
1 1 -帕金森提出了政府官僚机构日益庞大及其行政效率成反比的规律。他指出,行政机矣成立的时间越久,机矢人选的素质就会
越低。在行政经费的使用问题上,帕金森认为,行政机尖的经费每年都会有增无减。有谈到行政机矢的腐败问题时,帕金森指出,行政 机矢的内部越腐败,它的外观就越华丽。
“帕金森定律”说明,在一个机矢里,多余的部门或多余的人,会占用宝贵时间,耗费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做些多余的事
情,既影响自己又干扰他人,会造成多层次的浪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12 -政策终结指的是在公共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结现象。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终结有一定的区别,即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 现象,而
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从政策过程角度来看,政策终结往往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一般是针对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已经实现了政 策的既定目标;二是
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三是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四是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
止的行为。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1 )强制性(2)更替性
(3)灵活性
五、论述题
1-(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a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C•“软拖硬抗,拒不执行”
的主要表现: 替换性执行 象征性执行
b. “曲解政策 > 为我所用” 选择性执行 d. “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2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
a.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矛盾 b.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缺乏科学性;政策多变;政出多门等。
d.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C.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3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变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抓住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有助于用足用活中
央政策,是中央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益;如果地方政府夸大政策的灵活性,以地方利益为标准,制定“土政策”,执行的结果出现 了与既定政策相悖的情况。这样的“对策”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法的,危害极大。
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开始抬头。使中央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来自国家机器内部的更具自我利益、自我意
识、自治权利日益增大的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者的挑战。
(4)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a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b.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
策体系。
C.摆正局部和全局的矢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2・主要障碍:
(1) 心理方面的障碍
(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组织方面的障碍) (3) 行政机尖的联盟
(4) 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 (5) 法律方面的障碍 (6) 社会舆论的压力 (7) 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 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 (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5 )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1、面临的困难:
(1 )政策评估的不确定性 (2) 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3) 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性味的重叠
(4) 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因果矢系的不易确定
(5) 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缺乏
(6) 有矢机构和人员的抵制我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1 )评估者缺乏对政策评估的科学认识和认真态度 (2) 评估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3) 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4) 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 (5) 资料和评估经费欠缺
(6) 公众未能广泛参与政策评估发展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 (1 )提高对政策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 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3) 使政策评估制度化
(4) 明确政策目标,精选评估对象 (5) 建立健全政策评估的信息系统 (6) 引入科学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
主要障碍:
(1)心理方面的障碍
(2)现存机构的持续14 (组织方面的障碍) (3) 行政机矢的联盟
(4) 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 (5) 法律方面的障碍 (6) 社会舆论的压力 (7)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3)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 (4) 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5) 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六、案例题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立法机构、
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多
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其中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 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 治党派属于官方参与者,而其它的属于非官方参与者。
1、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掌握。
(1)立法机矣在美国'国家立法机矢常常能够在独立决策意义上行使立法权,它们甚至可以置议会大多数成员的反对于不顾,强
行通过有矢法案。在英国,英国议会所批准和通过的法律往往是那些首先由政党提出,其后由文官起草,然后由政府(首相和内阁)提 最高苏维埃受布尔什维克制约,通常只是起象征 交法案。而在苏联,立法机矢
性作用。在拉美一些国家里,立法机矣受到行政机矢的严密控制,几乎难以在独立决策的意义上行使其立法权。
(2)行政决策机笑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矢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会越
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决策权都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