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8年第4期
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基础性”,它是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特点相联系的,其作用在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奠定基础。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深化。伴随着高中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将全面展开。
教学转型,旨在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必须深耕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无论多么新型的教育改革,如果不能落实在教学领域,不能引起教学过程与样态的变化,最终难有实质性的成效。如同钟启泉教授所言,“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迎接课堂教学转型的挑战,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学转型即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前提。教学转型的目标指向是:坚持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样态,师生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学生转移;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并学会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有机联系和理性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科教学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能力生根”,实现“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的价值追求。
首先,是变“灌输式”为建构深层意义的理解性教学。“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意义建构是要借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关于世界与自我生命意义的教学。其次,是变“表层化”为深入学科本质的反思性教学。“表层化”教学仅是结论、公式等的呈现,而启发学生思考知识背后蕴含的本质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教学根本目的所在。再次,是变“单一式”为促进持续提升的阶梯式教学。“单一式”教学缺乏深度,而阶梯式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实践,让学生在持续建构的阶梯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是变“碎片化”为触及学生心灵的对话式教学。“碎片化”教学只涉及知识的表层,而基于问题情境的对话式教学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为宗旨的教学转型,是“教”与“学”真正和谐统一起来的教学。一旦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学生主体性得到激发,智慧的火把被点燃,那么,学科知识的建构、方法意义的找寻、智慧能力的提升将成为现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