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2024-09-07 来源:易榕旅网
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2010.1——2012.12)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的前身是分别始创于是1982年、1983年的清潭小学和清潭二小两所新村配套学校。建校以来,两校以学校管理规范、教师治学严谨、学生基础扎实、办学质量突出均在清潭地区享有盛誉。2002年、2004年两所学校先后跻身于省级实验小学的行列。随着清潭社区的不断壮大,入学儿童的不断增多,两校原有的办学规模已不能满足本地区儿童入学的需求。依据钟楼区教育文体局的长远规划,两校于2005年暑期进行了整合,随着原清潭三小综合楼的竣工,学校在2006年秋按低、中、高年段分设三个校区进行教育教学。目前,

学校共占地面积21656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9平方米,专用教室36个。 三个校区共有57个教学班,学生2687名,在职教师133名,五级梯队教师34名。基于学校“一体三翼”的特殊办学模式,为了能做好规模化办学的试点工程,谋求更好更快地发展,学校特制定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走向的指南。

2.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1)探索创新 推动管理模式基本转型

探索分合型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校区管理为主体,以条线垂直管理为辅助;以岗位责任管理为关键,以级部综合管理为基础。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了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各方面资源的浪费。民主型的管理更让教师们感觉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较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教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去对待工作,使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规范管理 力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通过推行半日教学常规校区调研活动,建立日巡制和月查制,改革集体备课制度,创优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省市区组织的各类竞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毕业班学生广受上一级学校好评。

(3)课题研究 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校本教研课题《基于因素分析的学科有效教学改进策略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学校尝试了“课题带动课改,科研带动教研”的思路,以教科研基地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阶段研究任务,以各校区学科组为责任载体,以合作共营研究组为研究主体,轮流承办校区间的公开研讨,组织跨校区甚至跨学科的典型课例示范研讨,由此浓厚了研究氛围,各课题组成员在共营中获得了发展与成长。同时学校抓住比赛契机,激发青年教师潜能,举办专题论坛,提升全体教师素养。如今学校已经拥有34名五级梯队教师。

(4)创新课程 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学校重点打造书法校本特色课程,确定晨会教育主题,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规划学生系列阅读内容,每年开展四大主题文化节,开设了十多类二十多个学生社团,生动和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

1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 (1)办学特色不够彰显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围绕“让每个生命闪光”这个目标,必须在课程建设、教育评价等改革中,作出积极的响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人员素质、课程架构,都必须与多重价值目标相适应,这对创新模式办学的学校而言,要审时度势,不断完善自我。在发展定位与传统特色的结合、对成长优势与区位优势的结合等方面,加强研究,并不断强化内涵发展,努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师发展不够均衡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他们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学历层次较高,基本素质良好,业务水平较强。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都与学校发展目标需求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专业发展,教师之间形成了较大差异和不平衡。先进的办学和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采取什么样的培训策略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如何通过教师团队文化的构建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解决职业倦怠,突破“高原现象”,从而推动学校实现新一轮的跨越,成了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办学条件尚需改善 近几年来学校的专用室、活动场所,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生源需要和课程需要,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的操作等,不能得到锻炼和落实。随着素质教育地不断推进,学校必须加大投入,调整资源,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课程落实、课程实践提供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4)家校协作研究不足 在当今,社会环境影响与学校教育作用发挥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如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这是学校还需深入研究的工作。

二、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前期形成的“让每个生命都闪光”的办学理念与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价值观所强调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十分吻合。对学生个体而言,教育就要承担起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有可能创设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教育生命价值的事业,学校工作应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完成为生命的健康、全面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学校要用好的文化精神滋养青少年,为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公民而服务。同样,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教师每一天的教学过程都是其生命成长的历程,我们理应尊重教师的生命,促进教师生命的成长,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在成事中成人,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能够真切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从“让每个生命都闪光”这一办学理念出发,清潭实验小学的教育将走向“生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走向“师本”,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适合他的环境;走向“校本”,以学校为本,从学校的文化传统中提升学校的品牌概念,形成学校特色。

三、学校三年发展目标

(一)学校三年发展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每个生命都闪光”为目标,抓实各项常规工作,

2

进一步彰显规范、严谨、科学的学校管理特色,有力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内涵发展有突破、特色发展有影响、和谐发展有成效、持续发展有实力的优质小学。

(二)学校三年发展具体目标

1.营造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人际和谐的学校氛围。 2.构建富有人文、特色鲜明、终身受益的课程文化。

3.建设具备爱心、责任、敬业三项“核心师德”的教师队伍。 4.塑造具有阳光、勤奋、感恩三项“核心品格”的学生形象。

四、具体发展措施

(一)以人为本,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条例,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人文管理的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主要工作和措施:

1.实施科学管理,增强目标意识,完善学校管理组织网络,提高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学校“一体三翼”特殊的办学模式注定学校的管理体制要有较大的创新才能与之匹配,从而保证学校的正常、高效的运作,也就是要处理好“条线”与“块面”的有机统整。

设立“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书记、校区主任、办公室主任构成。主要讨论近期学校工作安排,沟通各校区各学科之间的工作联系。

设立“校区管理中心”。由校区主任、常务副主任、驻本校区的教导主任(助理)、大队辅导员(助理)、总务主任(助理)、年级组长构成,具体落实校务会议的工作安排。

设立“三大条线管理中心”。“教研管理中心”,重点研讨和推进校本教研、质量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中心”,重点研讨和推进主题活动、班队建设、班主任培训;“综合服务中心”,重点研讨和推进校舍维修、装备管理、食堂工作、协调各方。

设立“教代会常务理事会”。由工会主席、工会委员,各校区3名教师代表组成。重点工作是收集民意、下达上传、出谋划策、和谐发展。

通过管理组织的重新架构,形成分合有序、条块结合、互相支持、协力共进的管理格局。 党支部——校长室 校务委员会 工会(常务理事会) 团支部 教研管理中心 学生发展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 校区管理中心 10个学科组 6个年级组 全校师生 各年级各班级 2.继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职工绩效评价机制和分配

3

制度改革。《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它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科学评价教师的工作实绩为指导思想,对于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它的评价、导向、激励作用,学校将出台《干部岗位职责》、《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教学五认真考核细则》、《教科研工作手册》、《校园常规检查记录》、《师徒帮带手册》、《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文明办公室评比细则》、《先进教师评比条例》、《文明班级评比条例》等十多项管理文本。同时,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继续严格执行“四教”承诺和“八要十不”自律规定。随着各项条例的贯彻和实施,将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步入细致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轨道。

3.严格遵守财经制度,科学规范使用办学经费。全面推进项目、采购招标制,规范管理。认真落实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按照预算支出,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加强校产管理,落实奖赔制度。建立各室、各处财产登记和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率,及时维修,为正常教学提供必要保障。

(二)全面规划,建设优美育人环境

主要目标:

全面规划、分期改造美化校园,为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加快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培训,创建 “数字化”校园、“人文化”校园、“书香型”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

主要工作和措施: 1、建设“数字化”校园

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构建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生活为一体的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形成的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图书信息、教师档案、学生学籍、固定资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与功能,以丰富的网络资源、快捷灵活的办公形式和交流途径,为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

2.建设“人文化”校园

在校园整体规划、改造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的人文性、艺术性和知识性,加大校园环境文化的策划,力争在2010年暑期实现墙面文化出新的目标,使三个校园分别形成童话乐园、书法天地、书香校园三个不同风格的学习环境,发挥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作用和熏陶作用。

3.建设“书香型”校园

建设并管理好三个校区的学生图书阅览室,提高进室阅览率和图书借还率。进室阅览以学校指定的故事系列为主,外借阅览以学生兴趣为主。创设班级图书银行、学校阅读长廊和校园读书角,进一步为学生阅读提供便利。做好学生午间管理工作,开放图书馆,积极倡导午间阅读。通过“真正的阅读”,激起学生对历史与未来、世界与自己的思考,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4.建设绿色校园

绿化美化校园,营造整洁的育人环境。科学调整各校区绿化,校园做到四季常绿,花开不断,处处入景。健全卫生包干制度,做好晨检工作,严控各类传染病。强化保洁人员的管理,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5.建设平安校园

4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积极创建“平安校园”。严格把好门卫关,进出人员执行登记手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舍安全检查工作,科学安排好学生的校内外、课内外活动,确保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让家长放心、满意。办好食堂,服务师生。严格食堂进货关、清洗关、烹制关、配送关,规范食堂操作要求,保证向师生提供安全、营养、可口的饭菜。

(三)不断创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主要目标:

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创设和谐的德育环境;组织学习培训,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认知并践行阳光、勤奋、感恩三项“核心品格”。

主要工作和措施:

1.调整、充实德育领导小组力量。建立由校长、分管校长、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等组成的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完善指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实施分层管理。

2.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爱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每月邀请一位名师来校讲述“教育人生”,开展优秀教师爱生故事演讲、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的活动,以此帮助教师在教育中做到“四有”:第一,对学生有爱的情感;第二,对学生有爱的行为;第三,对学生有爱的能力;第四,对学生有爱的艺术。全体教师要努力实现“以爱育爱”,为学生创设一个被尊重、被关注、被帮助的安全宽松的环境,让每位学生在这一环境中真切感受到老师的“爱”。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科科都与德育相关相连”的观念,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行动的榜样。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德育队伍中的最主要的力量,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探讨德育工作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鼓励班主任撰写德育工作心得和德育研究论文;定期开展班主任例会,进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实施正副班主任制,提升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4.建立健全学校德育激励机制。每学年评比表彰温馨班集体、优秀正副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并将德育工作的各项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晋升、聘任相结合。

5.通过设立分年级德育目标和开展六年六个体验生命成长活动,实现德育主题活动开展的系列化、渐进性和多样性,加强教育的生动性、持久性。

6.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定期开办家长学校,通过讲座、家长互相交流等,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子女的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乐趣和价值。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办好“快乐小屋”心理咨询室。建设好“快乐小屋”心理咨询室,设立“悄悄话信箱”,对出现不良心理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与矫正。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珍爱生命,远离不良诱惑。

8.进一步办好《三原色》校刊,使之成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充分发挥其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宣传辐射作用。

(四)加强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5

主要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日常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走“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正确处理学生、知识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的统一,尤其是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形成一批校本化的特色课程、学生社团和主题活动。

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检查制度,每月一个重点,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大常态听课和集中调研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堵住教学漏洞。抓实各年级教研组建设,严格落实单周集体备课,双周课堂教学研讨制度。要严把各学科质量检测,创新质量评价机制。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立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要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改变教师传统的知识传递性教学,优化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积极引导全体教师探索实践“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差异,关心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3.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晨会课定为常规教育、安全教育、童眼观世界、礼仪教育四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以“常州史话”为主线,设立常州方言、常州传说、常州名胜、常州名人、常州姓氏、常州“非遗”六大系列,将课堂与参观、调查、考察、收集、实践结合起来,培育常州文化传人。整合思品课教学,将绘本故事、童话故事、成语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科普故事、成长故事引入课堂,通过故事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4.做优学校特色项目和社团活动,逐步使成熟主题活动“课程化”。科学使用书法教材,认真上好每节书法课,让书法教育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根据学校实际,开设书法、儿童画、电脑绘画、合唱、舞蹈、文学、戏曲、体育、科技、小记者等十大类二十多个班的学生社团,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发展特长,让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学校全年设艺术节、故事节、体育节、书法节四大主题活动,活动应以“全员参与、创新发展、体验成功”为指导思想,让全体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5.加强艺体工作,促进学生生动和谐发展。充分认识体、卫、艺、科、信息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尝试“2加1”工程的实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各类素质比赛,努力展现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优秀成果。

(五)扎实科研,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主要目标:

以教育科研推进学校全面发展,以课题带动教育教学发展,以组织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实现教师的转型,把教学型教师转向专家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教师本科学历由40%提升到80%左右,五级梯队教师达到40%左右。

主要工作和措施:

1.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实现工作科研化的目标。要使教育科研覆盖到每一个学科组和年级组,力争“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科研”。在认真做好市级电教课题结题工作的同时,鼓励以级部为单位尝试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小切口原则,要在广泛文

6

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教学改革途径,夯实研究过程,积极交流,相互启发,促进级部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建立两级课题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管理的新标准。

2.进一步办好《清潭科教》校刊,总结和推广学校科研成果,发挥其交流、展示、沟通、服务之效能。

3.实施《清潭实验小学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将学校培养和教师自主发展有机结合,在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增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使全校教师人人都能得到较好地发展。

4.建立完善教师学习制度。进一步推进教师阅读计划,4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写20篇学习札记,2篇教学随笔;40岁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必写10篇学习札记。学校设“教师论坛”、教研组设“读书沙龙”,促进阅读交流、智慧共享。建设好“清风苑”读书俱乐部和“翰墨苑”书法俱乐部两个教师社团,每周定期活动。并继续聘请名师、专家来校作讲座,以他们的成功和学术专长,启迪教师,努力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厚实教师文化底蕴。

5.努力拓展教师发展平台。定期举办校级赛课,举办课堂教学展示,为教师论文发表提供支持。

6.大力实施“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携手共进。为使年轻教师尽快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将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完善并充实结对形式,期末评选“优秀师徒”。

五、保障措施

(一)观念保障

注重舆论宣传。首先组织学校各级干部进行学习,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二)组织保障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参观,提高学校干部的决策能力、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年级、学科组长的实施能力。党政工职权明确,齐心合力,发挥各自功能。各科室目标清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每位干部都要以发展学校事业为已任,以满腔的忠诚、热情投入各项工作之中,抓干并举,突出“干”字,敢于为发展尽责任,勇于为创业发真言,善于为事业做实事,甘于为事业作奉献,开拓创新,不断寻求工作新的“生长点”。 (三)资源保障

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教学设施,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师资保障。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社区保障。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学校是为社区服务并在为社区服务中得到自身发展的,学校可以在许多方面为家庭、社区提供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家庭、社区的支持、

7

帮助、配合,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学校,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评估保障

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科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除年度工作计划外,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建立评估体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2010 8

年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