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中考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01-26 来源:易榕旅网
2020年部编版中考全真模拟测试

语 文 试 题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霎(shà) 狭隘(yì) 杳无音讯(yǎo) 殚精竭虑(dān) ....B.菜畦(qí) 咽喉(yān) 深恶痛疾(wù) 潜滋暗长(qiǎn) ....C.烂漫(làn) 狼藉(jí) 羽扇纶巾(guān) 恹恹欲睡(yān) .....D.鲜腴(yú) 歼灭(qiān) 喏喏连声(rě) 面面相觑(qù)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屏嶂 峭壁 不可捉摸 酣然入梦 B. 高粱 召唤 苛捐杂锐 寒气逼人 C. 绯红 呜呼 成群结对 油光可鉴 D. 隧洞 绰号 伤痕累累 取义成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棋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5.(抗击疫情)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诸多免疫功能都会有所降低。

②与此同时,不少老人还有着多病共存一身的现象,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③如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都存在下降趋势 ④随着疫情的深入发张,我们要加强对老年人中“特殊人群”的重点保护。 ⑤这些老人成为新冠肺炎易感者,甚至出现危重症病例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①③②⑤

6.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岩》最后的情节中,齐晓轩被敌人打伤,在这危急的时刻,江姐和华子良带着解放军出现了。

B. 《西游记》中,唐僧三打白骨精,逼走了孙悟空,最后是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把大师兄请了回来。

C. 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

D.离亭就是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7.根据提示填空。

(1)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3)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设喻新奇,巧妙写出边塞诗特有的美。 (6)每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我就会引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勉励自己。

8.(一)综合学习

回眸成长岁月,重温浓浓情谊,畅想多彩未来。班上举办“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方案补充】举办活动前,班长请你帮忙把以下方案补充完整。 形式一:难忘的岁月--故事讲述 形式二: 形式三:永远的祝福--临别赠言

【观点反驳】活动结束后,你兴高采烈对妈妈讲述活动过程中的难忘镜头,不料妈妈却板着脸说:“都快中考了,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作用?浪费时间!”这时,你将怎样反驳妈妈的观点?

9.名著阅读填空。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上文段出自 (作者)的散文集《 》。该散文集中的《 》文,饱含了作者对一位潦倒同乡旧友的思念和同情;另一文《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二.阅读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了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

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11.请自选角度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④.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注:①[佐领]地方官员。②[绠(gěng)]绳子。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④[格物]推究事理。⑤[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寺临河干 干:___ ②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 就: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14.【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15.【乙】文中“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一联诗句使我们了解了乌鲁木齐城水 源的走向源自于地理特点,由此你想到的能体现某地区地理或物候情况的古诗文语句是“ ”。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①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体温,以至对它视若无睹,除非中暑、发烧、寒冷,才会关注它。如

果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体温为何如此,会发现其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恒温动物异军突起,与变温动物争夺天下。这是一场考验能源获取、动员效率、反应速度,甚至需要抵御生化武器的持久战争。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

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③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④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⑤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⑥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⑦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⑧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⑨其实不止是人类,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的体温也都非常接近这个数值。鸟类的体温更高一点,不过一般也相差不大。 ⑩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 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11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比如蛙壶菌,对几种蛙类来说,感○

染就意味着死亡。熊蜂微孢子虫,会在熊蜂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它们肚子太大无法弯腰交配。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也同样显示,真菌能引发的鸟类疾病非常少。这让它们相对于容易感染真菌的动物,具有很大生存优势。

12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

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13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

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 36.7 摄氏度。

14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比如在北美,异温性的蝙蝠○

在休眠时体温会下降到环境温度,这让它们很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并大批死亡。

15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

16.根据语境,解释第①自然段中“改朝换代”的意思。

17.第⑦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18.结合全文,说说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不同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变温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少,生存能力更强。 C.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之所以很少受到真菌感染,应完全归功于体温。 D.37摄氏度是恒温动物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铁锤 张中杰

“呯!”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 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寒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

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他的儿子抡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铿锵嘿哟,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

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

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

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熊抱。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选文有删改)

20.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21.“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2.“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

23.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2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写作

25.(抗击疫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路上,我们从不缺少家人的关爱、老师的鼓励、朋友的陪伴,在家庭生活中,因为他们,我们得以稳健地走好人生之路;在抗击新冠肺炎时,我们少不了白衣天使的守护、英雄人物的助力,在社会生活中,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我们得以岁月静好。请以“前行路上不缺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运用 1. C【解析】A. 有误,“狭隘”中的“隘”读“aì”; B. 有误,“潜滋暗长”中的“潜”读“qián”;D. 有误,“歼灭”中的“歼”读“jiān”; C. 正确。故选:C。

2.D【解析】A.有误,“屏嶂”的“嶂”应为“障”;B.有误,“苛捐杂锐”的“锐”应为“税”; C.有误,“成群结对”的“对”应为“队”。D选项正确。故选:D。

3.D【解析】ABC.使用恰当;D.使用不恰当,“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此句语境是表现人多,不是表现人们吵嚷声大,可用“人山人海”。故选D。 4. D【解析】A.有误,前后不一致,可将“是否”改为“的”;B.有误,搭配不当,“笑声”可以“回荡”,但是“眼神”不可以,所以可将“和深情的眼神”删去;C.有误,成分残缺,将“的时候”删去;D.正确。

5.C【解析】做题时我们先看选项,观察四个选项,我们发现选项中适合做首句的是①、④,我们仔细读这两句,发现④更适合做首句,所以我们排除A、B。再对比C、D两个选项,区别就在于①后面跟的是③还是②。对比后发现①③更适合,所以我们选择C选项。

6. C【解析】A.有误,是华子良带着解放军出现了,没有江姐,她当时在狱中;B.有误,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是唐僧;C.正确;D.有误,《夜雨寄北》不是在驿亭送别,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诗。故选:C。 7. 【答案】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恨别鸟惊心 (3)心忧炭贱愿天寒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加粗字体为学生易写错的字。

8.(1)示例一:集体的记忆--班史编写。示例二:如歌的青春-一毕业晚会。

(2)示例:妈妈,我知道你很关心我的学习,虽然升学在即,时间紧迫,但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应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劳逸结合对学习有很大帮助,您说是吗? 【解析】本题考查活动方案的补充。活动主题“岁月如歌”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偏离主题。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活动主题。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在形式上,一定要符合例句的句式结构。在内容上,要注意形式一“难忘的岁月”是回忆过去;形式三“永远的祝福”是展望未来,所以要想想中间部分应怎样组织语言。如“如歌的青春--毕业晚会”等。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反驳妈妈的观点实际上也是在劝说,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有“妈妈”的称呼,理由充分,针对性要强,要针对妈妈“都快中考了,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作用”的说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一定不能偏离劝说主题。 9.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迎神赛会。

【解析】选文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鲁迅。《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

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二.阅读理解

(一)10. 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BC都对;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故选:D。

11.示例:诗意: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下一颗赤城的心光照史册。 情感: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和语言的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应该从表达的主人公感情角度分析即可。 (二)12.①河岸 ②靠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干,河岸。 ②句意为:来靠近流水。就,靠近。

13.①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 ②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都出城从河中取水。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岂,怎么。之,代词,它。句意: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 ②重点词语:皆,都。汲,取水。句意: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都出城从河中取水。 14.他们都能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逻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合理推断。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两文,然后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经验,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石兽逆流而上的结论;乙文中,驻守伊犁的佐领了解当地情况,合理分析了土、树、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此处有水可以打井的结论。

15.示例1:门前流水尚能西 示例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两文,然后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经验,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石兽逆流而上的结论;乙文中,驻守伊犁的佐领了解当地情况,合理分析了土、树、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此处有水可以打井的结论。 参考译文: 【甲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

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文】

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他)拔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白透彻的样子一点不错。 (三)

16.“改朝换代”原指旧的朝代被新的朝代所代替,用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恒温动物战胜变温动物,占据世界的主导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阅读第一段,从“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中可知。

17.列举具体数字写出了变温动物因温度变化,体内控制生化反应速率的酶随之变化,准确客观地说明了变温动物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与此同时,将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进行对比,准确客观地说明了恒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细读第七段可知,这一段把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做了对比,还用了准确的数字,列数字、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18.为了避免被更多真菌感染。因为只有少数真菌可以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存活;体温过高,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也要消耗更多热量;体温过低,则更容易感染真菌,威胁生命安全。综上: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根据“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等有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19.A【解析】A项根据第①段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可知,表述正确;B项从第⑤段“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可知,该选项错误;C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而且根据第⑫段“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知,C项错误;D项由⑬段可知36. 7 摄氏度是恒温动物选择的一个平衡点,D项错误。故选A项。 (四)

20.①祖父母用得信纸很特别②我读祖母写给父亲的信,常泪流满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的本义不难理解,前半句中“浇水过多”指的是父母对孩子呵护过多,“放不开手”指的父母对孩子拘束过多,前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后者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

21.内容上:交代家书的来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

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可知在入伍前,儿子脾气暴躁,叛逆,与家长顶嘴,不知悔改,成绩平平。根据“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熊抱。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可知入伍后变得吃苦耐劳,孝顺父母,明事理,懂得关爱他人,而且努力学习,事业有成。

2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祖父母用的"信纸”极其特别的特点,体现出时代特点和情感的真挚,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25.(3分)这些简陋的信纸,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苦,承载着朴实、浓浓的亲情,更表现了信中内容蕴含的真挚感情,让人为之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掌握。根据诗句意思,根据前后文的具体语境可知,妈妈引用四句诗是在勉励儿子,要像诗中的青松一样立定志向,努力训练。儿子引用四句诗是在向妈妈表明自己的决心,一定要像石灰一样,不怕困难,争取在军营里做出一番事业来。 23.这些简陋的信纸,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苦,承载着朴实、浓浓的亲情,更表现了信中内容蕴含的真挚感情,让人为之感动。

【解析】 ①借对打铁过程的描写,说明杂铁块只有经过不断锤炼,才能最终成才的道理。②交代小铁锤的来历和它在“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③为下文写“你”用小铁锤鼓励儿子和儿子之后的变化做铺垫。

24.①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党、对祖国有着朴素而真挚的热爱;②父母疼爱、牵挂孩子却不说,反复教育孩子在外面要好好工作,报效祖国;③那个年代,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人们连写信的纸张都没有,但家人之间的情谊却很深厚。

【解析】示例一:“你”是主人公。①小说用大量文字描写“你”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教育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展现出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你”对儿子深沉的爱,塑造了一个母亲的形象。②“你”见证了儿子从叛逆、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你承煎熬,学会反思,实现了自我蜕变,引用读者对母爱的思考。

示例二:“儿子”是主人公。①小说用大量笔墨叙写儿子的变化。展现了儿子的成长经历和蜕变过程,塑造了一个经过磨难快速成长的独生子女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②通过儿子从青春叛逆到懂事明理的蜕变成长的故事,表现了孩子需要在锤炼磨砺中成长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独生子女成长问题的思考。

示例三:“你”和“儿子”都是主人公,①“你”与“儿子”的关系转变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和“儿子”都在小铁锤的激励和鼓舞中获得成长,体现了当代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都需要经受磨砺才能获得成长的主题。②“你”和“儿子”的故事引发了读者对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三.写作

【答案】参考例文

前行路上不缺陪伴

从我开始咿呀学语之时,你便一路跟随,伴我左右。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字。 我曾在春日里傻傻试验“脚踏春泥半是花”,也在夏夜里吟诵“留得残荷听雨声”,一阵暖风吹过,使我不自觉默念“南楼画角风吹醒”, 我不爱漫画,独爱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稍微变个笔触,便是另一番风味,那白纸上黑色的精灵,从泛黄的书页沁入我的血液。

记得那年去碑林,行走在青青的石板上,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一缕一缕映射在薄薄的琉璃上,你踏着薄阳穿越千年悠悠而来,蔓延成历史的触角,用最华丽也最简约的方块字勾画出五千年的过往。颜体丰满,柳体苍劲,右军飘逸……每一种都是历史的颜色。或许语言

千种,但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那坚实又轻盈的方块字。无需言语,那一刻,你在我和古人之间,贯穿了一条时光的通道。

于是,我也常常提笔书写。最喜入夜之时,我在月色中,记录生命中的温暖和美好。一笔一画,那看似冗杂的方块字,却变着花样写尽成长中的爱和愁。你是我的另一半生命,陪我前行。在匆忙的初三,在快节奏的世界,寻找到独属于我的宁静。有时独坐寒夜中,北风摇窗,你教我用幼小生命摸索茫茫洪荒,是万千生命的触觉,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历史的书写和延续。

在这个充斥着简约符号,流行26个字母的时代你,跨越千年,坚守着几千年古国文明,连接千年血脉: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固守住这份只属于中国的飘逸坚定的美。

你是中国的象征,你是时光的延续,你是最触手可及的历史。

中国前行的路上有你,我前行的路上有你,我必将以倔强的姿态前行,因为我知道,前行的路上不缺你的陪伴!

【解析】①选材新颖,视角独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第二人称写出前行路上文字对自己的陪伴,读来亲切可感。②中心突出,主题深刻。最后一段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既写出自己成长路上不缺文字的陪伴,更将主题升华为中国前行路上不缺文字的陪伴。③语言生动,文采飞扬。文章通篇采用拟人修辞,感情真挚,语言充满温情;多处引用古诗词,增添了文学色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