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并从中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这篇优美的散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用词精妙、动静相宜,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激情。很适合朗读、背诵。根据本文特点及课改理念,我按如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首先交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便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直插课文结尾的中心句,设下悬念: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回到课文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壮景之中。
三、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描绘了自己在海上看到的太阳是如何升起来的画面。太阳上升时的动态美,既是朗读的训练重点,又是理解上的难点。基于此,我通过让学生充分阅读,想象画面,动笔作画,观看视频,品读难句,感情朗读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使学生的情感与当时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四、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写出了太阳初升时和遇到黑云时的勇敢,巴金通过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透出黑云的重围的细致描写,也在预示着自己十分向往光明的心里。为了让学生能够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我设计了让学生画出精彩句子,交流谈体会,替换句中的动词,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想象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五、通过首尾整合的方法,了解了巴金是怎样创作出《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散文的。借以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熏陶。
六、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全文的方式,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难句,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从中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主要运用自主感悟、探究、想象、朗读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交代学习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2、听写词语:(一纵一纵地 一刹那 发痛 分辨 镶金边)指名黑板上板演。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写错的字及时加以更正,帮助学生巩固字词的学习。)
3、回想:作者巴金爷爷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学生回答: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4、交代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深入领略作者巴金爷爷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从而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壮观景象,同时还要背诵这篇优美的散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最后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朗读全文 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打开书35页,快速地朗读一遍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总体感受。(学生读课文后汇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什么叫奇观?“这”指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奇观是指奇特、伟大的景象,“这”在这里指“海上日出”。)
3.观看海上日出课件:那巴金爷爷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奇观”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这壮观的景象,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从课文结尾入手,整体把握作者的总体感受,同时欣赏海上日出的美景,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做好了铺垫。)
三、精读探究 体会壮观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边小声跟读边思考: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2、学生默读,画出日出前天空变化的句子并作汇报,教师板书(浅蓝 红霞 亮)
3、你从光和色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颜色变化很快)
哪个词更能体现颜色变化的快?(学生回答:转眼间)
4、有感情读这一句:你能把颜色变化的快读出来吗?(指名读 学生评价)
5、同学们,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太阳就要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了,想象一下此时作者心情如何?(十分迫切地想看到太阳 急切 盼望的心情)
6、又是哪个词突出了作者的迫切心情?(目不转睛)
7、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请你读出作者的迫切心情。(指名读)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学生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此刻,相信大家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特别想看到日出时的景象。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出日出过程的?同时画出日出时太阳变化的语句。
2、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小半边脸 红得很 没有亮光 负重担 慢慢儿 一纵一纵地 使劲向上升 冲破云霞 跳出海面 红得可爱 深红 夺目的亮光)
3、小组内画画,图画文字对照交流日出时太阳的变化。
4、观看视频:太阳由刚露头——小半边脸——一纵一纵地——完全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作画,观看视频,交流内容,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日出的动态美。)
5、回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最精彩?(学生自由充分读这一段,画出精彩句子,写批注,谈体会。)
(1)学生回报: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课件出示此句子)
生1:我从这句话中的负着重担,一纵一纵地,使劲等词语读出了太阳升起时十分吃力,把太阳拟人化,十分生动逼真。
生2:我读出了太阳升起过程好像很艰难,并不是那么快,但整个日出过程又十分短暂,让我感觉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罕见的景象。
(2)把你们的体会读出来,读出太阳升起时的吃力。(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
(3)师小结:此句话作者用词并不华丽,但却暗藏精妙。由于作者在船上看日出,船在动,人在动,海水在动,以及看的人会不由自主地眨眼等原因,也使作者产生了一纵一纵地感觉。这是作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时才会产生的动态感,让人读起来自然亲切。
6、你还觉得哪句话精彩?继续汇报。
(1)学生汇报: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生1:“冲破”“跳出”等词让我读出了太阳的勇敢。
生2:“终于”一词让我读出了太阳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2)师小结:的确,这句话让我们读出了作者笔下的太阳十分勇敢,也预示着作者的内心十分地向往光明。
(3)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内心的感受。(指名读 齐读)
7、这一段开头“果然”一词换成“忽然、竟然”行吗?
(理解:“果然”一词是与第二自然段紧密相联的,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能换成“忽然、竟然”。)
8、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作画,观看视频,汇报精彩句子,并抓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读读、画画、看看、想想、说说,意在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看、边想、边说,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自学4、5自然段
刚才听到同学们把课文读得那么入情,看来同学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那跳出海面的太阳遇到不同的云又有什么变化呢?
1、自由读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日出后太阳的光和色有什么变化?同时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薄云时 灿烂的亮光 黑云时 镶金边 染成紫色 红色)
3、这两段文字中,你又觉得哪句话精彩?
4、学生汇报:
(1)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课件出示此句子)
谈体会:
生1:一个:“躲”字,写出了太阳是在动的,让我们感觉到太阳像是一个捉迷藏的小孩,很可爱。
生2:作者是在海上看日出,远远望去,水天相接,阳光又直射到水面上,把水面照得很亮,就使水面和天空好像融为一体了。
(2)有感情朗读:读出太阳的可爱。
5、师小结:当太阳遇到薄云时,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和人们捉迷藏,着实可爱。那么当天边有厚厚的黑云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回你想和大家交流哪句话?
6、学生汇报:
(1)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课件出示此句子)
谈体会;
生1:我觉得这句话中的“放射、镶、透出重围、染成”这些动词用得十分精妙,让我读出了太阳不甘心被黑云挡住。
生2: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太阳很勇敢,太阳不甘心被压迫。
(2)有感情朗读:读出太阳的勇敢,顽强。
7、师小结:是的,不甘心被压迫的太阳终于用自己的顽强、坚持不懈的精神战胜了黑云。
8、追问:句中的“染成”换“涂成”好吗,为什么?
(学生理解:不好,“染成”是用染料着色,写出了天空的云彩在太阳光的映照下慢慢变化的过程,而“涂成”速度之快让人感觉不到云彩是慢慢变化的。)
9、师小结:“涂成”是与作者的观察不相符合的。可见作者用词的细腻,真是经过认真观察,用心揣摩的。这也是我们今后习作中值得效仿的一点。
10、作者看到太阳能从黑云里冲出来,是什么心情?(学生汇报:惊喜 激动 ——)
11、带着作者的惊喜,带着作者的激动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指名读 男女生分读 齐
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如同身临其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学生信息,学生则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这些信息,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促进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四、整合首尾 解读作者
多么壮美的海上日出啊!无论是刚刚升起时,还是有云时,海上日出都给人带来了美的感受。这种自然美景怎能不堪称为“伟大的奇观”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改成陈述句,好不好?(反问句更能让读者读出巴金笔下海上日出的壮观、伟大、罕见。)
3、这伟大的奇观是作者在一天看到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从第一段的“常常早起”可以得知这篇《海上日出》并非作者一天观察所写。)
4、教师讲解:
本文是作者巴金在1927年1月二十多岁时,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旅途中所记下的所见。因为在乘船时日出的美丽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文章,他所写的确实不是一天的日出景色,而是集中概括了他几次
在船上看海上日出所得的总体印象,具体观感。巴金用细腻的笔墨,优美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把初升的太阳写真写活了,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再一次切身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善于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
(设计意图:首尾整合引出第一自然段,引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借以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方法。)
五、朗读全文 激发情感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全文,把对巴金爷爷的敬仰及巴金爷爷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朗读全文,回归整体,让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之中再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领略作者细致的笔墨。)
六、布置作业:练习背诵。
板书: 景色变化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亮
7、海上日出 日出时: 小半边脸 红得很 没有亮光
(伟大的奇观) 负重担 慢慢 一纵一纵地 使劲向上升
冲破云霞 跳出海面
深红 夺目的亮光
日出后: 薄云 灿烂的亮光
黑云 镶金边 染成紫色 红色
概念图设计:
教学反思:
1、《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的学习方式我大多以学生的读为主。因为我觉得重朗读重吟诵,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么美的文章,不充分的读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所以课堂上我注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更注重了学生感情朗读兴趣的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朗读得有模有样。
2、 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无云时日出”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如提示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提示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我还让学生进行了读文作画,就是先让学生读通这个段落,从整体上感知这一段的语言,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一人读一个句子,并根据所读的句子内容作画。那么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
语言。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但小组活动作画时,对学生的调控不是很好,学生有些乱。
3、 课文结尾简介作者的写作背景,想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作者那个年代是多么向往光明。可是由于学生所生活的年代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相差太远,他们并没有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我国正遭受欺压,人民的生活是那么痛苦。于是对作者的内心世界,对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对渴望黑暗后的光明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教学点评:(点评人:李江艳 辽宁省绥中县小庄子中心小学 教导主任)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教学方法多样,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抓得很实在。 未来社会需要优秀人才,更需要有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所以,新课标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必须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本节课虽有小组合作的过程,但组内的交流不够充分。还有学生合作学习时,老师怎样参与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