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文书禹
班级34080201
学号20
二○一五年十二月
【摘要】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近些年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双边贸易额仍然很小,不过增长速度却有所提高。这两个国家同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它们都曾为亚洲及世界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化,作为邻邦,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其间也有不少曲折。新世纪,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被世界称为“龙与象”之间的发展与合作。两国都在快速的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国以供应全球的制造业与对外出口取胜,而印度则以信息产业与高科技服务著称于世。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两国,正在成为推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使世界经济活动中心逐渐从西方向转移。
关键词:中国印度南亚战略贸易关系竞争与合作
中国和印度都是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以源远流长的文化而著称的国家,同时又是邻邦。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从古至今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据历史记载,印度的天文、数学、医药、文学、绘画、音乐、舞蹈,还有炼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的蚕丝、茶叶、瓷器、印刷术、音乐,还有改进的炼糖技术等也传入印度。两国还互派使节,交通和贸易往来也很频繁。最为重要的就是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5世纪的法显、7世纪的玄奖和义净三位高僧不辞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到印度取经求法的故事。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是取自玄奖赴印度求经研究佛学十载的传说。
因为近代西方列强的殖义侵略,18世纪开始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个世纪后的中国也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两国人民都生活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因此而中断,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才得以缓解,此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才渐渐恢复。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印度还增派援华医疗队前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年轻的柯隶华大夫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二战结束后,
印度与中国先后独立,并各自建立了政权,两国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印度在建国后各自经历了一个探索本国建设发展道路并积累总结经验的过程。在两国关系上,由于英国殖民者人为造成的影响等原因,中国和印度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边界问题。1962年,中国和印度两国曾因为边界争端而发生过战争。但这种令人不愉快的经历,在中国和印度两国交往史上毕竟是短暂的,长期的友好则是主流。许多共同点奠定了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联手协作的基础。
今天,中国和印度又同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国,在亚洲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被国际社会认定将在新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大国。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地区性大国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形成地区战略力量的不同组合,并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今后中国和印度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各自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以及两国边界局势的稳定,而且还将影响21世纪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以及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新世纪改善中国和印度关系,不仅是两国政府面对现实的理性选择,而且也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结果。回顾中国和印度建交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两国关系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历史证明,两国关系和则两利,斗则败。
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劳动力较丰富的国家,两者在人力资源的优势有一定的相似性。就制造业而言,彼此的优势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所以两国在贸易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①从贸易对象国来看,两国都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后者同时也是它们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并且这种贸易对象结构在短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②两国的传统产业都比较雄厚,出口产品结构也相似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医药化工原料、轻工产品等,这些也是外汇来源。
在出口方面,印度传统出口商品比如纺织、矿产资源依旧占很大的比重。中国的出口商品中,纯粹的原材料出口已经降到很低的比例,2008年中国的原材料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总金额己经不到百分之十。而印度虽然高等教育比较成功,但基础教育比较落后,文盲率高,熟练的技术工人的数量较少,低效率的生产导致产品的成本高、价格缺乏优势,质量低劣,中国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印度的类似产品。总之,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方面,中国产品的优势明显,中印之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在进口方面,原料及中间产品出口额占印度进口总额的70%一75%,在这部分商品中,一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但更多是来自其他市场,如欧佩克、东欧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等。在这一领域,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将会有不少是印度所需要进口的,比如,焦炭、纺织原料、某些钢材产品,这部分可以形成互补性。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印度部分人士对1962年的边界冲突的失利耿耿于怀,当然不可否认这也和印度的历史因素有关,这也和国部分高层决策者和部分普通百姓心存戒心,主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采取措施,以抗衡中国。自2000年印度国舆论界部分人士就精心营造了一场“中国产品威胁论”的闹剧。宣传中国向印度倾销会冲击印度国产业,中国对印度实行的是经济入侵,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印度经济会受到难以忍受的打击,幸运的是,部分经济专家、理智的人、大多数普通民众对“中国产品威胁论”的提法保持了较为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他们比较清醒、明智的对待与中国的贸易。事实上,中国商品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不可能对印度国产业造成大的损害。而正是印度人民党和工商联在这一问题上一唱一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4但是多数普通消费者和贸易商对中国商品仍然乐此不疲。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后来一系列的展览会上,印度商界和民众还是踊跃购买来自中国的家电、玩具、鞋类等商品。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导致贸易摩擦产生的最深刻根源。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实现贸易自由化是多边贸易体制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只要独立的民族国家存在,各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和贸易往来时,其首要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这就导致,当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间的实力此消彼长时,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会发生激烈的碰撞。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要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围绕某个目的,采取限制进口或者鼓励出口的行为。近年来,印度国的产业政策也是造成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较高的关税的原因。2000年以后,印度大力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对国很多产业实施保护政策,发展民族产业。's印度国部分政界人士、产业界人士对印度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深感忧虑,特别是印度部分轻工业部门,不能够满足国需求,为了改变过分依赖进口,印度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大力扶持民族工业发展,减少进口,对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印度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在中国受外国同类贸易摩擦中,比重较大、频率较高。1979年,欧共体对从我国进口的糖精、盐、闹钟展开反倾销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国外对中国展开的类似调查案件数目持续攀升。①从数量上看;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2年到2008年8月31日,印度对47个国家和地区共展开了300多件反倾销调查案,其中开展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高达140件,占总数达到43%。26②从反倾销调查的围看:在印度对外国产品展开调查的化学和石化产品、药品、纤维制品、钢铁及其他金属、消费产品和其他产品等6大类商品中,中国有4大类商品都遭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其中,化学和石化产品31件,医药制品15件。钢铁及其他金属6件,消费产品9件,其他产品5件。在针对中国的66件案件中,做出终裁的有46件,做出初裁的9件,正在进行初裁调查的8件,立案后又终止调查的3件。从时间段来看,印度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开始于1994年,当年只有4件。此后的1995一2000年的5年间,每年基本上在2一6件之间。随着中国加入WTO,2001年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达到历史最高峰,当年启动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居然多达19件之多。282008年印度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十多起,印度成为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但对印度的贸易之占中国对外贸易额很小的比
例。
结论
中印两国间的边界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要考虑很多因素,但边界问题不应该成为双边贸易的障碍,相反中印两国更应该加强经济的交流,希望经济上的合作有助于边界问题的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直接必须解决,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促进问题的解决。经济是政治的杠杆,贸易上的合作必将使的两国边界问题在未来得到圆满解决。
中印贸易中,中国大多数年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并且顺差数额很大,印度处于种种原因频繁对中国商品实施反补贴、反倾销等措施,这需要我们中方好好处理这些问题,运用大智慧,妥善解决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今天,中印两国作为的大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都在为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努力。两国都有自己的报负,希望复兴自己的国家。竞争不可避免,但合作是主流。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两国在世界围合作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印两国政府的主导下,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正由蓝图一步步向现实转化,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印自由贸易区会得以实现,两国在各个方面的交往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闫成海.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经验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2]师学伟. 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3]卢鸽. 中国与印度金融合作研究[D].财经大学,2014.
[4]龚松柏.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戴云阳. 中印贸易的现状和前景[D].华东师大学,2010.
[6]储玲.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D].东华大学,2007.
[7]吴杉杉. 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印度因素[D].师大学,2013.
[8]瑜. 新世纪中国和印度关系的改善及其美国因素[D].师大学,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