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早上好! 欢迎来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参观瞻仰。本纪念馆坐落在美丽的黄山脚下,这里是纪念馆广场台阶,共有46个。含义是代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12月在这里发生英勇战斗。走上台阶,我们看到纪念馆大门屋顶上的党徽,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徽标志,上面是镰刀和斧头。
进入纪念馆大门,正中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旗。左右侧墙上是建国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和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为缅怀革命烈士的题词。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进程。这里是前言,概述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创建的历史背景,以及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在中国的土地上罪恶累累(照片)。国民党政府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蒋介石亲自调集百万大军,对全国红军革命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第五次“围剿” ,其中的五十万大军就对中央红军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现在我们通过地图来了解,这片红色区域就是当时中央红军革命根据地(简称:中央苏区)的所辖范围,四周围蓝色箭头就是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第四次围剿之前中央苏区的面积达到了三十多个县,但到第五次反围剿之时中央苏区的面积仅剩下九个县,在这样极其严峻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决定撤离中央苏区,实施战略大转移, 也就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怎么样才能够顺利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呢?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统治区的后方,调动和牵制一部分国民党的围剿部队,减轻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围剿的压力,使战略大转移能够顺利实施。(介绍中央苏区情况和各种文物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参观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为了拯救中华名族于危亡,由中华苏维埃临
时中央政府发表了《抗日宣言》。同时也为了打破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决定抽调中央红军第七军团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交给抗日先遣队的主要任务是:挺进国民党统治区的深远后方,宣传并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调动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也可按照版面文字念)。这些都是日本鬼子的侵华罪行。按图片顺序讲解,现在我们继续了解中央苏区的情况(按图片介绍)。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给红七军团连续下达了《政治训令》》和《作战任务的训令》。 随着《训令》的下达,由红七军团主力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红都瑞金正式建立,全军团共6000余人。军团下辖三个师,党中央还派中央代表曾洪易随军行动。 这些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要领导人的照片,他们分别是中共央、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刘畴西;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红十九师政治委员聂洪钧。 在没有展示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行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红七军团的由来(标题) 。红七军团是由红十军改编的、红十一军基础上扩建的,红十军则是由方志敏从两条半枪闹革命开始亲手缔造的地方红军部队。 方志敏对这支含辛茹苦锤炼出来的部队,有着比其它人更为深厚的感情。但他顾全大局,在军长周建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邵式平的率领下,到贵溪县上清宫与中央红军会师。方志敏到信江河边送别这支子弟兵,再三叮嘱:“我们一切都该听从指辉,尤其是军事,更要集中与统一”会师部队在上清宫接受了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亲自检阅。至此,红十一军正式归属中央红军序列。10月28日,红七军团正式成,上述过程就是红七军团的由来。(介绍红色中华报) 下面请看第二部分: 1934年7月7日,红七军团在寻淮州、乐少华、粟裕、刘英等率领下,从红都瑞金出发,踏上了北上抗日征程。6000名指战员仅有长短枪一千多支,迫击炮六门和一部分轻重机枪,仍有不少战士背着大刀和迷惑敌人的假枪。当时红七军团还赶印了160万份沿途散发的抗日宣传单,和其它物资加起来总共有500多担。(介绍文物),红军抗日先遣队途径福建长汀、连城、进入永安市小陶镇,在当地留
下很多抗日标语(请看墙上的标语,这些都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亲笔书写的)。1934年7月15日,是先遣队出征后的第八天,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向全国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照片)。7月20日,红七军团攻克福建大田县城(照片),29日攻占闽江南岸的樟湖坂,部队在这里全部度过闽江,胜利完成第一步行动计划(照片)。 为了保障第一步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中革军委还派出红九军团配合与掩护红七军团行动。在军团长罗炳辉的指挥下(照片),红九军团在红七军团攻克闽中水口镇之后,带着伤病员和战利品返回中央苏区。 8月1日,红七军团攻占水口,并在此召开“八一”纪念大会,公开亮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照片)。同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对《红色中华》记者谈《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号召全国民众援助苏维埃和红军抗日先遣队,反对南京政府的阻拦政策,使抗日红军迅速前进(照片两张)。 当红军抗日先遣队开始产生影响,并准备实施第二步行动计划之际,中革军委突然变更挺进浙西的原定计划,命令部队攻打福州。8月7日,红军抗日先遣队与国民党的守城部队在福州近郊应石山一带发生激战(照片)。两天后,由于国民党的援军不断增加,红军抗日先遣队放弃了袭取福州的军事行动。转移途中,与国民党军第八十七师在福州郊外降虎地区再次激战(照片)。由于敌机轰炸,红军伤亡达600多人,遭到北上行动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损失(照片)。 8月14日,红军抗日先遣队进入闽东地区,在地方红军的配合下,一举攻占罗源县城(照片三张),活捉国民党县长,浮获敌人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步枪200余支。 红军部队撤出罗源县城之后,进入闽东苏区的福安县,又在赤溪与闽东红军独立团会师。在这里,军团指挥员寻淮州和闽东地方党政领导人叶飞等亲切会见,安置了700多名伤病员。后来,这批伤病员伤愈康复,大都成了闽东红军独立师的骨干,对闽东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文物)。 红军抗日先遣队撤离闽东苏区之后,经宁德、福安、寿宁地区。8月28日,在挺进闽浙边途中,一举攻克浙江庆元县城(照片)。两天后又取得竹口大捷,竹口战斗持续九个钟头,活捉庆元县长张致远,歼敌500余人,缴获迫击炮两门,机枪11挺,长短枪400余支。9月6日,进入闽北苏区的边界浦城古楼,在此作了短暂休整(照片),并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准备在闽北苏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会议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9月12日,离开浦城的红军抗日先遣队,途径江西省广丰县大峰口进入浙江西部的江山县境,此时,中央发来电报(图片),要求先遣队执行破坏杭州至江山铁路的任务(图片)。9月16日,先遣队一举攻克常山县城(照片)。《红色中华》报以《纵横浙镜》为题,对先遣队的行动作了报道(照片)。9月18日,红军抗日先遣队进至浙西遂安县白马地区,在此召开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大会。此时,中革军委电令部队停止前进,准备在遂安一带开辟闽浙皖边新苏区,后因这一带的敌军力量过于强大,又无群众斗争作基础,红军抗日先遣队被迫放弃在这一带创建新苏区的行动计划。至此,红军抗日先遣队基本完成第二步行动计划,开始转向皖赣边行动。《按地图介绍》 1934年10月15日、21日,中革军委连续发出电令(图片),催促红七军团进入赣东北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红七军团进抵皖赣苏区中心—景德镇浮梁程家山,这是方志敏担任省委书记之后,闽浙赣苏区新创建的一个分区。在程家山,寻淮州等军团指挥员会见了中共皖赣分区委书记柳真吾等人,商讨了部队休整问题(照片)。红七军团在皖赣苏区安徽省秋浦县(今东至县)黎痕镇休整时,得到地方红军500兵员的补充(照片)。 这个时候,中央红军于已经开始撤离中央苏区,实施战略大转移,也就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照片)。 1934年11月1日,红七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电令,3000多名指战员兵分三路,突破婺源县境内的国民党军婺河封锁线,进入赣东北苏区的德兴县绕二镇(照片) )。至此,先遣队结束了历时4个月,行程3200余里的前期行动。 方志敏很快就到绕二镇看望红七军团全体指战员,并到军团部驻地鹰武庙,应邀参加军团会议,总结先遣队北上行动的经验教训。会议还对随军的中央代表曾洪易得右倾悲观情绪展开了严厉批评。 各位领导下面请参观:红十军团的组建。 为了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和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十军团,继续完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重任。当时,全国各地的红军都移向了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西南各省,红十军成了留在江南唯一的红军主力,孤军插入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势必要承担极其巨大的风险,方志敏为了革命全局的利益,坚毅果敢,临危受命,率领8000名抗日将士,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1934年11月4日,长征途中的中革军委电令(照片)红七军团与赣东北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三天后,红
十军团在德兴县重溪整编完毕(照片),军团下辖两个师。(序列表)起初,中革军委的电报中,并没有命令红十军团全部出动,而是决定红十九师向外线出击,红二十师继续保卫赣东北基本苏区。根据这个决定,红十九师在寻淮州、聂洪钧、刘英的率领下,于11月18日从上饶县苏区的姜(李)村出发,从玉山境内突破封锁线,向敌军后方浙皖边挺进。进军途中,在浙西遂安县白马地区伏击国民党浙江保安纵队5个营,歼敌百余人。还在这里对群众进行抗日宣传(照片两张)。接着,红十九师还在淳安县分水地区,击败王耀武任旅长的国民党军补充第一旅的进攻。就在红十九师向外线出击的当天,赣东北苏区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11月17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形势愈来愈严峻,方志敏兼任司令员的闽浙赣军区致电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央军委,提出红十军团转向武夷山区,将赣东北苏区转变为游击区的战略主张。11月18日晚7时,项英兼任司令员的中革军委复电,否定了方志敏的战略主张,同时还命令成立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由5人组成,方志敏任主席,率领整个军团继续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争取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以创造皖浙边【新】苏区’。 方志敏又一次顾全大局,放弃自己的战略主张,仅经过6天时间的紧急准备,于11月24日在闽浙赣红色省会葛源枫树坞的红军广场,告别生死与共长达8年之久的苏区父老乡亲,率红十军团踏上出击皖南的征程。这是方志敏在告别苏区父老乡亲时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出征前夕方志敏留下铿锵誓言:中央命令我为红十军团政治委员会的主席以领导这次行动,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所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 -----方志敏 。 红十军团军团部暨第二十师撤离红色省会葛源之后,移师德兴重溪,在这里召开军民抗日誓师大会。11月底,红军部队穿越婺源,开化县境,进入皖南。沿途捣毁敌军碉堡百余座,12月8日在休宁县的兰渡至西馆途中,截获国民党军第二十一旅军车4辆,缴枪百余支,迫击炮两门,取得首战胜利。 与此同时,先行出击的红十九师接到与红二十师在汤口会师的电令后,从浙西昌化穿越皖南在绩溪县境,12月6日一举攻克旌德县城,并一度切断杭州至徽州、芜湖至屯溪的两条公路。当时,中共皖南特委向党中央报告了红十九师的战绩。 12月10日,红十军团第十九师、二十师在黄山南大门汤口镇胜利会师。次日,在汤口程氏祠堂门前召开军团抗日誓师大会,方志敏发表演讲,揭露国民党的
反共卖国真面目,号召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会后,红军镇压了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并把没收的粮食当场分给贫苦农民。再次亮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一时间,士气高涨,军威大振。
汤口会师让国民党当局大为惊恐。蒋介石更是于12月11日连夜调兵遣将,调集了约10万大军围追堵截仅8000余名红军先遣队抗日将士。 12月 14日凌晨,抗日先遣队布兵谭家桥至乌泥关一线,(我们纪念馆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的战场,当地老百姓现在劳动时还经常发现枪支弹药,这些就是老百姓在挖地时发现的武器,交给纪念馆保存),在此伏击国民党军“追剿队”,上午9时许国民党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率领约11个团的兵力开始进入先遣队的伏击圈,不料由于一红军新战士枪不慎走火,引起了敌人的警觉,红军发现被暴露后,便开始了猛烈进攻。由于开火过早,敌军未完全进入伏击圈,加上红军枪械弹药不足,而且红二十师是有新战士和游击队改编组成的,缺乏打阵地战经验;最善于打阵地战的红十九师被布兵在石门岗的悬崖峭壁上一时半会出不来增援;最后导致局面由伏击战变为阵地战,由主动变为被动,石门岗制高点被敌人占领。 红十九师在师长寻淮洲的带领下为了夺回石门岗制高点,连续向敌人发起了四次冲锋,机械弹药不足,红军便吹起冲锋号,端起长枪刺刀,强渡麻川河,(当时气温很低,战士们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冲向石门岗与敌人展开肉搏。双方激战8小时,红军伤亡达1000多人,尤其是红军重要指挥员伤亡过多,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当场牺牲,刘英、乐少华、寻淮洲受重伤,寻淮州因在转移途中牺牲。谭家桥战斗之后,鲜血染红了整条麻川河,河面上漂浮着头、手、脚。现在老百姓在挖地时还经常挖到红军烈士的遗骨,我们至今也不知道红军烈士的姓名年龄和哪里的人?福建省永安市安砂的 24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至今遥无音讯,他们的父母和家人一直在等待他们的亲人回家,也许他们就牺牲在谭家桥这片土地上。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永远纪念革命烈士!! 这是寻淮州烈士的遗像、简历、墓地与墓碑(照片四张)。他是湖南省浏阳县人,参加过秋收起义与井冈山斗争。由于骁勇善战,21周
岁就当上了红七军团军团长。谭家桥战斗中他身负重伤,第二天牺牲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年仅22周岁。他15岁就参加红军,离开父母和妻子,出来就从没有回去过,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就牺牲在我们皖南的土地上。1938年新四军在茂林魁山为寻淮州立了墓碑,陈毅亲自撰写碑文。方志敏对寻淮州作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的牺牲,“是红军中一个重大的损失!”。 谭家桥战斗后的第五天,红军抗日先遣队进入皖南苏区的中心黟县柯村,部队在柯村短暂休整期间,方志敏主持军政委员会会议,作出几项重要决策:一是总结谭家桥战斗中的教训,决定军团下一步活动以旌德为中心;二是留下军政委员会委员、红十九师政委聂洪钧担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三是留下军团侦察营、教导营加强皖南特区武装力量。这两个营加上地方工作队和伤病员,总共留下约1000人组建皖南独立团。为了开展长期艰苦的游击战争,先遣队在12月21日离开柯村时,将近百名重伤病员交给当地的红军医院进行治疗。红军医院就设在距柯村不远的祁门县的城头坞村。红军医院设在城头坞的消息被国民党获悉,国民党的几个正规师和地方反动武装将城头坞团团包围进行“清剿”。红军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边掩护伤员撤退,一边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伤员在村民的帮助下躲进了村后的深山老林之中,气急败坏的敌人竞然放火烧山“清剿”红军,一时间方园数百里的山林是一片火海,有70多名红军伤病员葬身火海,壮烈牺牲。(介绍无名烈士墓图片) 红军抗日先遣队撤离柯村之后,环绕黄山地区转战半个多月,始终没有改变被国民党重兵围追的被动局面。鉴于红军抗日先遣队在皖南行动的困难,中央军区命令部队转向浙西南行动。1935年1月9日,方志敏在浙赣边的淳安县茶山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按图片文字念)。当时,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指战员连续作战,疲惫不堪,又缺乏军需给养,根据实际情况,会议最后决定,全军返回赣东北苏区暂行休整,再执行挺进浙西南的电令。第二天,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茶山踏上赣东北的归途,至此,结束了历时40余天的“皖南行动” (照片) 。 返回赣东北苏区虽然只有短短100多公里路,但国民党重兵布防了4道封锁线,红十军团一连冲破浙赣边的南华山、王龙山封锁线,战斗中,红军部队被分割成三段(照片) 。 1月16日,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伤病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先头部队进入德兴县程家湾。方志敏见敌
情紧急,命令已负伤的粟裕、刘英带领先头部队800余人连夜突破童(坊) 暖(水)封锁线,进入德兴县苏区。他自己则从程家湾重返包围圈,与后头的刘畴西主力部队会合。 1月17日,红十军团主力未能下最大决心冲破国民党军金竹(玉山县境内)封锁线,丢失了最后突围的时机(照片)。同一天,被分割在王龙山刺窝一带的红二十一师(谭家桥战斗之后编成)被国民党补充第一旅等部包围,战斗中,仅一个连成功突围,其他指战员损失惨重,二十一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胡天桃因伤被俘,后牺牲在南昌监狱。 1月25日,迭经三亩、八磜、马山、分水关、玉峰等战斗之后,方志敏集中被打散的剩下部队500人重组一个独立团,交由红十九师乔信明指挥,经过分水关激烈战斗后,仍未突出重围,团长乔信明被俘。至此,有规模的战斗基本平息,从1935年1月17日起的12个日日夜夜、红十军团主力部队3000余指战员,与十几倍于已的国民党军队,在浙赣边境的怀玉山区展开了一场英勇悲壮的血战。在被重重围困的战斗中,红军部队不断被分割、被打散,但仍然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杀伤敌人的同时,整连、整班突出重围。由于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加上天寒地冻、弹尽粮绝,此时,气温在零下10度,他们身上还穿着单衣单裤,光着脚穿着草鞋,已经七天七夜没有吃饭和睡觉了,红军指战员战死、饿(冻)死者多达一千多人,勇士们在高山之巅竖起了一座血染的丰碑。(这段要达到非常有感染力的讲解效果)。
至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8000多名指战员大部分被俘和壮烈牺牲,只剩下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和警卫战士四人。1月26日,方志敏带警卫战士魏长发移至玉山县怀玉山乡太阳坑,受到畲族雷姓人家的苞谷饭接待。临别时,把自己使用的望远镜挂在屋前树上,留作纪念(照片)。 迭经一系列血战,方志敏看到自己心爱的战士不是阵亡,便是被敌人拖下山,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躲在树林里,真是心痛如刀割!几次想拿起手枪向自己脑壳上放一枪自杀,但转念;自杀并非共产党员应取的行动,这次遭了失败,就悲观不干了吗?不,还是要干!损失了这部队伍,凭着我们半年一年的努力,仍是很快可以恢复起来的,怕什么!悲观什么!总要紧紧记起这次血的经验教训,努力的干!!忘餐废寝的干!不怕不
成功的!—方志敏— 1月29日,由于叛徒魏长发的出卖,方志敏在怀玉山不幸被俘。两个敌军士兵对方志敏进行搜身,只搜到一只旧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块铜板也没有搜到:(下面请参观图片,这些都是方志敏被俘后的照片。) 1935年1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电令,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500余人组建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长征的行动。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后院。国民党当局调集第十八军主力约7万人的兵力“围剿”挺进师。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的率领下,孤军插入国民党统治区最严密的腹心地带,以灵活的游击战术,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挺进师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发展扩大了,从原来的500多人发展到1500多人,挺进师以少量的兵力抗击了国民党大部队的进攻,还消灭了部分敌人,并牵制了7万多人的国民党军队,在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设在浙江遂昌王村口的挺进师师部旧址(图),这些图片都是挺进师在浙西南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情况。接下来,我们通过沙盘来详细了解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沿途经过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的详细战斗情况。这里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战斗情况表和沿途留下部队情况表。 第四部分,后继部队,再立新功。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战斗后,李步新、熊刚、刘毓标等近千名指战员留在皖南组建红军独立团开展游击战争。在怀玉山战斗中,刘英、粟裕领800多名红军指战员突围,整编组建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两支部队历经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后,根据中央指示和新四军军部命令,分别被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和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红军抗日先遣队的两支后继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均被授予“老虎团”的光荣称号。 下面请各位领导看相关图片。这里是仿建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作战指挥部(念结束语)。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长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时候,同样,不能忘却这支由于担任掩护红军主力部队长征,而没有直接参加
长征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调动和牵制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这支先遣队受命危难,顾全大局,深入敌后,孤身奋战,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最后遭到重大失败,我们要永远怀念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革命先辈们!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进军虽然失败了,然而由方志敏等同志领导的广大指战员和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已成为红军斗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一页,将永垂青史!—— 粟裕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到粟裕大将作战指挥艺术展馆参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