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设备管理工作策划方案

2020-12-06 来源:易榕旅网
设备管理工作策划方案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工作。通过设备管理实现设备投资合理化、设计安装规范化、使用保养标准化、维护检修专业化、更新改造经济化。

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搭建以凯迪公司为基础的设备管理平台,按照建运一体化和维检一体化的两项主体思路,以基建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建立全公司的设备管理体系,明确安生中心、建管中心、电厂、运营公司各方关系及责任,优化监理单位、安装单位、设备厂家、调试单位的管控模式,使全公司的设备管理做到统筹、全面、精细、专业、实效。 ➢ 基建期设备管理

以运营电厂管理机构配置由上至下(专业工程师)的设备管理人员,使设备管理的起点前移至电厂规划期,建立起以建管中心(招采中心)、电厂、监理单位、设备厂家、安装单位、调试单位为实体的

基建期设备管理体系.根据机制的改变,建管中心(招采中心)要针对设备厂家,安装单位、监理单位、调试单位等制定配套的制度约束措施,保证基建期安、健、环、质量体系的有效持续运行.建管中心负责制定和完善基建期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标准,以各电厂专业工程师为枢纽,以设备档案和资料管理、设备出入库质量验收及管理、安装、调试标准和验收管理为核心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开展电厂运营前期的设备管理工作。 ➢ 运营期设备管理

电厂的管理机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建立起以安生中心(招采中心)、电厂、运营公司、设备厂家为实体的运营期设备管理体系。安生中心要根据机制的改变制定运营期的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标准,保证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的持续性的前提下,遵循以各电厂专业工程师为枢纽,以设备档案和资料管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技术监督管理、设备能效管理、技术攻关及改造管理为核心,结合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运营公司多样化技术服务模式开展电厂运营前期的设备管理工作.

➢ “四库十账”的建立

一、“四库\"的建立:

 资料库:资料库需要将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和改造所需的产品样本、图纸、规程、技术手册,以及设备管理办法和要求等收集、整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参考性文件。

 问题库:问题库是指设备加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修理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发生的缺陷)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制定处置和预防措施.

 数据库:数据库是指设备加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修理工程中通过对数据收集、处理加工和解释,使其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计算、结论等过程。

 标准库:标准库是指针对所管辖设备所对应的各类标准、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的识别,以此作为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和改造等设备管理行为的参考依据. 二、“十账”的建立

 设备合同台账: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设备采购等合同、技术协议等.

 设备台账:设备型号、设备结构特点说明、生产厂家、备品备件、消耗性材料等

 定期工作台账:对应设备的定期巡检与点检、定期给油脂、定期滤网更(切)换或清扫、定期预防性试验、定期电缆红外测温、定期开关红外测温、定期设备(电气)清扫等。

 技术指导性文件台账:作业指导书、检修文件包、工艺卡、检修维护规程、技术改造方案、施工方案、调试大纲、试验方案(大纲)、操作手册等。

 报告、总结、验收文件台账:安装移交资料或报告,调试报告,

试验报告,检修总结,技术总结,安装、调试、试验、检修、维护、技改项目等验收文件等。

 技术监督台账: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对应技术监督报表、及周期性技术监督工作安排及标准、不合格处置方案及措施等。  技改及设备异动台账:技术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技术改造施工方案、技术改造效果评定、异动报告等。

 工器具及计量器具台账:一般性工具台账、电动工具台账、起重工具台账、计量器具台账、计量器具检定报告台账、电动工具检查台账、起重工具检查台账等.

 培训及交流台账:各层级设备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需求及计划(技术和管理)、计划所对应的培训方案、培训课件等支持性文件(课件、视频、资料等)、培训效果评定(考试、总结)等.  物资、费用台账:备品备件台账、消耗性材料台账、设备管理工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统计台账等(设备、人工、备件、耗材、管理费用等).

➢ 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几项实施方案

一、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1、现状分析

目前,公司设备管理还处于点、散状管理,各单位的设备管理信息不对等,不全面,实效性不强,无法对设备的状况有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未能处于完全有序状态。

2、方案策划

根据各大集团公司的管理经验和目前比较成熟的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议在集团公司内部推行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及时获得设备信息,优化检修和技改计划,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可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空间及市场竞争力。设备信息化管理建设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设备的缺陷管理;一部分为设备的综合管理.

设备的缺陷管理模块中,运行人员和点检人员将巡回检查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及时进行登记和分类,设备维护人员根据缺陷信息及时安排消缺并将检修信息反馈至综合信息库中。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缺陷发生的类型、频率、消缺的及时性、有效性,制订合理的定修或技术改造方案,在运行中结合能效模型合理调度设备运行,保证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性。

设备的综合管理模块相当于设备的一个健康卡片,包括设备的各项基本信息、基建阶段的设计、监造、安装、试运信息、调试阶段的运行信息、运行阶段的运行状况信息。该模块的维护从基建阶段开始,由电厂专业工程师进行维护,及时将与设备相关的信息输入该系统,并将该系统与缺陷系统链接,及时将与设备相关的缺陷信息提取至信息库中。

二、推行维护、检修一体化 1、现状分析

按照控股公司十二五规划陆续将有大批电厂投入商业运营,随着凯迪生物质电厂大量的投产,维护、检修工作继续按照目前的模式运作诸多问题将会暴露出来:

1)根据目前检修人员配置情况(目前运营公司设备部总人数80人)及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检修人员数量将随电厂数量的增加而同比增加,不但检修技术人员招聘难度巨大,而且检修移动成本(交通费、车辆使用费、人员住宿费、差旅补助费、工具运输费等)也会电厂所覆盖地域扩大而会急剧增加。

2)目前各电厂维护人员按目前8人配置,目前各电厂维护人员数量偏少、技能素质偏低是一个共性问题。维护人员由于日常接触的技术含量高的检修项目较少,也没有系统培训的机会和平台,技能水平提高缓慢,日常维护及设备管理工作捉襟见。随着公司的壮大和发展想要保证维护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难度可想而知.

3)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地域跨度增大,人员调配和工作任务的匹配将受到制约,容易造成工作集中时人员紧张,工作减少时人员闲置的情况,人力资源无法保证充分利用。

介于以上预想,不转变思路,超前策划,将会使今后整个维护、检修工作的经营风险和管控风险急剧加大。

2、方案策划

经过思考实行检修、维护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以上风险。具体操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方案一:

1)凯迪公司下属各电厂日常维护工作有成本中心测算,以内部模拟市场形式承包给运营公司,其维护内容包括日常维护及日常点检.运营公司以控股公司区域化管理及备品备件联储为基础划定管理区域,特殊工种人员、工器具、仪器设备、备品备件等根据区域合理配置(可按中型检修等级配置)。

2)根据电厂日常维护工作情况在现有人员基础上适当增加维护人员,定员(12人)、定岗(维护工、维护技工、维护技师、维护负责人)、定工作标准,运营公司现有作业层员工转岗至电厂维护岗位,运营公司留有必须的技术及项目管理人员。

3)中、小型检修工作由运营公司管理人员在区域内各电厂维护人员中调配解决人员、组织工作、过程控制、闭环管理。

4)大型检修及重大技改运营公司抽调区域内及区域周边电厂的维护人员,按照检修工作标准策划开展相应工作,做到检修管理标准化.

方案二:

1)控股公司区域化管理及备品备件联储为基础划定管理区域,运营公司现有作业层员工转岗至电厂维护岗位,运营公司留有必须的技术及项目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工器具、仪器设备根据区域合理配置(可按中型检修等级配置)。人员调整后维护人员日常归属电厂统一管理,负责日常维护及点检工作.

2)根据电厂日常维护工作情况在现有人员基础上适当增加维护人员,定员(12人)、定岗(维护工、维护技工、维护技师、维护负责人)、定工作标准.

3)中、小型检修工作由运营公司管理人员在区域内各电厂维护人员中调配解决人员、组织工作、过程控制、闭环管理.

4)大型检修及重大技改运营公司抽调区域内及区域周边电厂的维护人员,按照检修工作标准策划开展相应工作,做到检修管理标准化。

3、可行性分析 两个方案的共通优点:

1)通过以上运作模式的改变,维护、检修人员得到最大化的综合利用,保证了维护、检修人员的工作饱满度,同时可以通过这种工作模式快速提高维护人员技能水平,是一种极为实效的培训方式。

2)大大减少了长距离的检修移动成本(交通费、车辆使用费、人员住宿费、差旅补助费、工具运输费等),相应的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都得到了有效规避.

3)日常的维护工作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而减少定期检修的频次及费用,促使管理、效益齐头并进,为规范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实现维护管理标准化创造条件,为推行点检定修及设备全周期寿命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进一步推动检修标准化工作进程,将使检修计划制定的规范性、检修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检修进度、质量的可控性进一步提高。

两个方案的差异:

两个方案的差异焦点在于人员调整后维护人员的管控实体(电厂或运营公司)分析如下:

1)方案一:所有维护检修人员编制在运营公司,由运营公司全面管控,运营公司与电厂之间针对于维护、检修工作将成为真正意义的“甲乙方关系”,在保证各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运营公司会统筹考虑电厂的维护、检修工作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会以服务第一为宗旨推动检修、维护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2)方案二:日常维护期间的人员管理有电厂负责,检修工作调配后的人员管理由运营公司负责,维护期间电厂可以机动而合理的调配使用相应人员,但在检修调配人员过程中,可能出现因与运营公司工作出发点的差异而出现“扯皮”现象,制约检修工作的有效推动.

两个方案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1)运营公司现有人员在体制发生大的变化后,容易出现部分人员流失情况的发生。

措施:做好员工的沟通引导工作,保证运营公司员工的现有薪酬水平,根据员工家庭所在地以属地化的主导思路进行合理分配。

2)由于运营公司人员的薪酬与电厂维护人员薪酬存在差异,容易造成现有维护人员的不平衡心理。

措施:根据体制变化和现有公司薪酬标准,跟进改制后的岗位薪酬标准,对现有维护人员全面进行能力测评,定岗定薪定责。

结论

通过以上策划和分析方案一可行性优势更大,方案二还需进一步优化.

三、大力推行点检定修工作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度.

(1)实行设备管理人员全员维修制

(a)凡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管理人员都要参与设备维修工作。设备管理人员负有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点检人员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

(b)各经营、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都要参与设备管理;

(c)设备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计划,设备管理目标是公司经理及各级管理人员的任期目标之一。

(2)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

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来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延长机件寿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保证正常生产,降低维修费用。

(3)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提高检修计划性。

(a)合理精确地制订定(年)修计划,统一设定定修模型; (b)提高检修人员的工时利用率,检修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 四、加强技术监督的全过程管理 1、现状分析

目前,公司技术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内容不完善,不统一,监督范围不全面,存在很多未监督或监督不到位的现象。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基建的大量技术监督工作没有落实或是没有管理到位,基建和运行出现脱节,使基建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为后续的运行管理带来了不便。

2、解决方案建议

技术监督工作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技术监督的管理必须为全过程的管理,在基建阶段(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阶

段、停用及检修阶段均应有明确的技术监督内容和监督标准,并有相应的检查和验收机制.只有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做好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工作,才能准确把握设备的脉博,保证设备的健康运行。

做好全过程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以安生中心为首的管理型技术监督网络,包括建管中心、研究院、运营公司、各电厂,明确每个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同时制订公司层面的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办法.二是各电厂应建成内部的技术监督网络,包括厂部、发电部、各专业运行维护人员等,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制定电厂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和技术监督工作计划。三是建立完善的技术监督档案库,技术监督的档案库与设备信息库相结合,做为设备定期体检的记录。

技术监督工作的全面落实是对专业人员全面考察的一个关键工作,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专业人员技术监督的意识,提高技术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做好各阶段技术监督工作的基础。只有专业人员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做、做完后如何总结,技术监督工作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开拓试、检、调一体化服务模式

运营公司检修工作是以安生中心审批各电厂的A、B类检修工作为主。性能试验工作根据各电厂设备运行情况,由电厂报安生中心申请由中心试验室开展性能试验工作.相应工作目的性单一,检修就是以“修”为主,试验虽对设备进行了诊断和分析,但是因为缺乏性能试验和检修的联动,而错过很多设备治理的机会。

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而清晰地去策划其工作流程。如将运营公司三大主要业务板块试验、检修、调试要有机结合,发挥其综合效能会收效显著.具体设想如下图所示:

1、各电厂根据年度检修计划,提前策划机组修前性能试验,对设备进行全面诊断;

2、根据修前性能试验设备诊断情况,结合日常设备管理中积累的设备问题,电厂有针对性的制定检修项目计划,特殊项目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

3、检修计划经过电厂内部评审,安生中心复审,由运营公司设备部组织实施检修工作;

4、修后要对机组进行相应的冷态试验及启前启后试验(如风量标定、孔板阻力、流化试验、调速系统静态、超速试验、喷油试验、阀

门全开全关试验、发电机空载试验、发电机短路试验等),机组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负荷稳定后进行修后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评定检修效果;

根据试验结论和设备运行状况,适时安排调试人员对机组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工作.

通过合理调配工作流程实现整治设备问题,提高机组效率,优化调整手段的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的整合。

六、以能效管理的全局理念为基础开展技术攻关工作

发电企业不单是一个产能大户,也是一个耗能大户,我们的目标是要“少耗能,多产能”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如果说产能是“开源”,那么节能就是“节流”。那么我们要做节能管理,就要理清我们所耗能源的总量、损失能源总量、产出能源总量。通过分析我们可清楚的认识到,要达到“少耗能,多产能\"的目标的关键点在在提高各单元设备效率的基础上怎样减少损失能源量。如上图所示(黄色部分为电厂的能源损失分类)。

生物质发电厂能源管理流程图期末库存供热抽汽期初库存期内购入总量油锅炉点火、稳燃用油运输用油外送电期末库存期初库存期内购入总量高备变高厂变主变压器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高压配电装置输电线路运损、风损、雨损热损、计量损耗除盐水复用水化学制剂厂供水循环水锅炉损失管道损失汽机损失机械损失发电机损失变压器变损低压厂用电高压厂用电低厂变水工业水至全厂消防水生活水至办公生活区域除尘除灰用电锅炉辅机用电汽机辅机用电燃料破碎输送用电厂区照明用电办公生活用电电

依据上图能源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试验、评审等手段找出问题所在,纳入“问题库”,进行综合评审和比较对突出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制定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设备治理、技术改造、优化调整等),经过全过程实施后评定效果,对成果进一步优化或进行成果推广和发布,使成果效益最大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