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近年来电视新闻中经典的电视新闻失实案例,如“纸馅包子”、“后母虐童”等来总结电视新闻失实现状。并通过浅析指出造成这种社会新闻现象的原因及其社会危害。
关键词 电视新闻 失实 真实 媒体公信力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因为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一旦出现真实性上的偏差,就有可能影响人们的认知,对社会造成危害。但是,在我们的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新闻造假现象也出现在报道中,不但损坏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1、1何谓电视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是指新闻工作者刻意歪曲事实或是对消息来源的真实性不加核实而产生的虚假新闻报道。若媒介是电视,则被称为电视新闻失实。
与报纸、杂志、广播相比,电视新闻的造假成分一般来说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电视通过画面与声音传递信息,摄像机拍下的镜头就是“证据”,造假难度也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中就完全没有假新闻。
1、2电视新闻失实现状
2、典型新闻失实案例分析
调查性报道给热爱他的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只要拿起笔来,就会感到责任和乐趣。在一般人眼里,“扒粪者”是一群有责任的人,调查记者敢于揭露腐败的社会事实,敢于替最底层是社会百姓说话。因为这,他们受到了社会的敬仰,受到了人们的爱戴。然而很多新闻工作者却为了获得被肯定的名与利不惜铤而走险,制造新闻。
2、1“纸馅包子”事件
“BTV的同志们,不仅善于关注新闻,而且善于创造新闻。”这是在纸馅包子事件发生3年后天涯网友发出的感叹。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首播这条业内爆料+记者暗访的揭露性新闻——《纸箱馅的包子》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内容是,BTV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在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早点铺中出售用废纸箱和肥猪肉做馅的小笼包。新闻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包子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食品的极度排斥,进而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目前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的强烈不满和担忧。正当“纸馅包子”还埋没在大家激烈的口诛笔伐中时,又一则强力新闻爆炸了——《“纸箱馅包子”被查实为虚假报道,北京电视台向社会深刻道歉》的消息。许多受众不禁会感叹:迷中迷,案中案,我们到底该相信什么?
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节目有六大疑点:一是虚构了举报人;二是对包子和肉馅未进行法定检测;三是使用“用纸箱做肉馅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等未经查证的主持词;四是虚拟跟踪情节和送纸箱出入非法加工场所的画面;五是制假画面是制售者应记者要求进行演示的画面;六是执法人员在执法现场未发现有制作包子的工具和原料,询问中相关当事人也未承认其加工制作过包子。
訾北佳作为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的临时人员,事故发生后也收到了严厉地处分,法院认定,訾北佳故意捏造事实,编制虚假新闻,并隐瞒事实真相,使虚假节目得以播
出,造成恶劣影响。其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损害了特定食品行业商品的声誉,情节严重,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2、2“后母虐童”事件
7月15日晚7时30分,江西省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情缘”栏目播发了一部独家30分钟专题,视频中六岁女童丁香小慧躺在病床上狂吐鲜血的场面、身上到处是瘀血青紫情景让人触目惊心。
报道中有3个关键镜头:一个是放在镜头前鄱阳县公安局6月25日出具的一份法医鉴定,称:丁香小慧全身累计软组织挫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22%以上。根据检验,小孩躯体和肢体大面积软组织是他人外力作用直接形成,为钝性物体形成,根据医院资料结合检验,其消化道出血,与外伤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伤者丁香小慧的损伤为轻伤甲级;还有一个是,在电视镜头前,鄱阳县人民医院的胡姓医生言之凿凿地说,小孩身上的青紫伤痕是被打的;而最关键的那个镜头是,小慧对着镜头前的话筒说,自己身上的伤是被后母打的。
“后母虐童事件”报道的形成过程:有三个关键“事实”的支撑,再加上6岁的病危女童、狂吐鲜血、浑身伤痕、后母毒打这些关键词,已经构成了一个爆炸性新闻事件的要素。
在片中,记者得出的结论是,“小孩身上的伤肯定是他伤”,并提出了一个观众都急于想知道的问题:什么人会对如此可爱的孩子下此毒手?最后片尾出现了一个镜头,孩子对着记者的话筒说,身上的伤是后妈打的。
7月17日,一篇题为《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文章被贴到了网上。
该帖的前言称:前天在电视台看到一个惨绝人寰的家庭暴力虐待画面,6岁小女孩被后母打得在医院狂吐血,流了一地,6块脊椎被打断,凡是看过的人都哭得死去活来!!亲生父亲居然说是(女孩)自己摔的,家属报警后,打人凶手居然现在还没有落网!!!正义何在?!!!天理何在?!!!
该帖随即在各大网站、论坛上流传,激发了网友最原始的愤怒,网络上泄愤的帖子爆满。某网站关于该文的跟帖多达70多页,网友群起指责“这样的后妈简直禽兽不如”,还有网友发出网络通缉令来通缉恶毒后妈,“这个后妈最好不要出门”。
在更多媒体的参与和关注下,一个轰动的“后母虐童事件”被迅速演绎到极致。
事件的转变发生在7月21日。当天,该帖中不少信息被医院证明是虚假的。丁香小慧目前入住的上海瑞金医院告知公众,小慧患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脊髓病变等多种疾病,帖中所称“6块脊椎骨头基本被打断”子虚乌有,她身上的青紫也是由凝血功能障碍所致,无法认定是外力所为;随后又出现了后妈陈彩诗跪地喊冤的报道,以及警方的案件事实通告。
7月24日,某网站上出现了《九江壹周》记者黄良军的采访手记,文中质疑: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一开始在媒体的报道中都是丁香小慧的亲妈陈许春和她的姨夫丘永在发表意见,却听不到后妈陈彩诗说话的声音„„信息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网络上掀起谴责“史上最毒恶的后妈”风暴,这位后妈被置于千夫所指的位置。黄良军尖锐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有理由怀疑这场网络风暴和新闻大战是丘永在和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一起操纵炒作挑起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媒体和家属一起导演的一场闹剧,在真相面前媒体已经得到的是收视率,而失去的却是最最重要的公信力。
3、 电视新闻失实因素及其危害
在媒体一味追求收视率的今天,很多新闻工作者急功近利,走向了极端。所以造成电视新闻失实的因素有社会的也有人为的,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守则,在所谓的“新闻事实”面前再三核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媒体该有的公信力。
3、1 电视新闻失实因素分析
电视新闻失实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媒体或是记者本身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这对新闻媒体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媒体对时效性、可读性的考虑,超过了对真实性的重视。新闻界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有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这条规则也叫做“三角定位法”。有不少“假新闻”就是因为记者或是编辑对其缺乏核实引起的,本来都很容易避免,但是出于追求轰动效应、“抢新闻”的考虑,有些传媒宁愿先登出来再去追踪求证,虽然吸引读者的目的达到了,但违背了真实性这个最基本的新闻选择原则,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或纵容造假的成分。 其次,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与一些意图自我炒作的商业机构或个人合谋对一些虚假、失实的信息进行报道。虽然很多由当事人提供的信息漏洞百出,记者也明知其中有假,但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故意”被诱导。最终,当事人自我炒作,传媒制造“卖点”、获得好处的目的都达到了,可谓“双赢”。但是这种新闻愚弄的是受众和舆论,谋杀的传媒的公信力。
再次,在强大的同业竞争压力下,一些记者故意编造假新闻。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传媒中,在实行工作量考核、淘汰制的传媒中,个别记者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出于名利思想,不惜编造假新闻。除了一些很明显的造假外,有些媒体还出现了“三无新闻”——没有明确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任务,读者即便有所怀疑也无从证伪。往往是甲地发生的新闻被改头换面移植到乙地的媒体,新闻事件中的地点、人物,读者即便有所怀疑也无从证伪。还有些记者把网络上流言改编一下,竟然就当成新闻发表出来。
参考文献1、蔡尚伟主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曾华国主编:《中国是调查报道》,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