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2020-06-09 来源:易榕旅网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导语:《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一篇作品,文章随物赋形,描绘了承天寺庭院的月下美景。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字词,抓住关键词句,深入解读文本。

2.过程与方法:在吟读、译读、赏读、背读中逐步体悟苏轼微妙复杂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诵读、品味课文,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 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夜晚皎洁的月光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了不少诗文,说说你所知道的的咏月诗文。今天,让我们随着宋代豪放派诗人代表苏轼一道,

去承天寺夜游一番,感受别样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读音。

藻荇(xìng) 竹柏(bǎi)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停顿和节奏,体悟作者的感情。

重点讲解以下两个句子的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文言层面)

1、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标出自己阅读中的疑难之处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自译、同学讨论互译、集体解疑)

积累以下重点文言字词

解衣欲睡 (将要,准备) 欣然起行(喜悦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思考)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共同)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翻译重点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品读课文,悟情品写 (文学层面)

1、 学生自由诵读:从表达方式入手,课文可分几层来理解,看作者写了什么,重点写什么?

明确:第一层(1、2句),寻怀民。(记叙)

第二层(3、4句),赏夜景。(描写)

第三层(5至末句),叹闲人。(抒情)

2、就全文而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写孤寂之情。

“相与步于中庭”,写宽慰之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3、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穿插介绍有关苏东坡被贬黄州的背景资料)明确: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这里的“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4、“一切景语皆情语”,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赏析作者写法之妙。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学生想象画面,思考:

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明。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

以推想月光之清。而“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作者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五、融情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景物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情思,我们从东坡先生赏月的感慨中不止了解了作者的微妙的心境,我们更感受到作者身处逆境时的旷达胸襟和人格魅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教益。

七、布置作业

1、搜集苏东坡的有关资料,整理其作品。

2、 写一段景色描写的文字,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体现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