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背包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旅游形式日趋丰富。伴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细化,个性化较强的背包旅游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一、背包旅游的内涵
(一)背包旅游的概念
背包旅游(backpacker's travel, backpacker tourism)是自助旅游按交通方式分类(包括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等)中的一种,指旅游者有明确意识、旅游行程具有弹性变化的独自或者少数人一起以背包方式旅行的一种非制度化的旅游形式。
背包旅游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有别于传统的大众旅游,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旅行。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由于他们往往背着高过头顶的背包而得名。他们追求独特,彰显个性,对回归自然和深度体验的旅游情有独钟。
虽然目前中国的背包客呈现出一些异于西方背包旅游者的特征,但他们的背包旅游基本上也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在整个行程中以背包为行李、经济预算较节约、旅行日程具弹性、喜好在途中结交旅友并与之沟通、喜好深入当地、自助性和活动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种另类旅游方式。
(二)背包旅游的类型和特征
背包旅游作为一种另类旅游形式,从旅游动机来讲,具有不同的类型。1979年Cohen按照旅游经历模式,从旅游动机和旅游者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为出发点,将背包旅游分为六种类型:休闲型、逃离型、经验型、试验型、存在型和人本主义背包旅游。
休闲型背包旅游是旅游者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旅游活动以休闲活动为主。逃离型背包旅游是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来逃离日常生活,减轻自身的社会压力。旅游者会参加当地一些活动,但是不会真正融入其中。经验型背包旅游则是旅游者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寻求到“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在当地居住,但他们并不会改变自身生活方式或者去从事他们认为的“真实”的生活方式。试验型背包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事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当地居民一起吃住以达到迫求不同生活方式以及了解文化特色目的。存在型背包旅游的目的则是旅游者逃离日常生活,寻求深层次的旅游经历,所以他们会深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以维持他们的精神生活世界,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寄托。人本主义背包旅游是指旅游者探求当地文化,参加当地的各种传统活动,但是他们不会脱离自己的文化信仰。
中国背包旅游者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端市场以旅华背包旅游者为主,中低端市场以国内背包旅游者为主
我国背包旅游市场从旅游消费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高端和中低端市场。高端背包旅游危险性较高,深入当地社区,停留时间较长,如探险游、民俗游等。中低端背包旅游危险性较低,路程和时间都较短,如郊野背包旅游、沿海滩背包游等。近年来,探险旅游在国内逐步发展起来,如东三省、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内蒙古等都开办了各种探险旅游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参与者多是国际游客。另外,以阳朔桂林为代表的中国新兴背包旅游目的地也有许多停留时间长的国际游客。因此,可以说,开展消费高、在目的地停留时间长的高端背包旅游主要是国际背包旅游者。
国内背包旅游者一般以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或以小团体形式开展背包旅游,他们往往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因此只能在目的地停留2-5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其旅游消费额整体较低。另外,由于探险类背包旅游产品一般技术、装备和专业知识要求高,多针对高端背包旅游细分市场,而普通背包旅游产品消费少且是一种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能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因此多针对中低端细分市场。
2.收入、学历等综合素质较高,在旅游中关注自然资源与民俗资源的保护,注重与当地人的交流
无论是旅华背包旅游者还是国内背包旅游者,其较高的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都决定了背包旅游者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这些旅游者寻求“冷景点”,在旅游中在欣赏自然环境的同时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融入当地社区,体会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中广博见闻,增长见识。
3.背包旅游活动对信息与科技的依赖日益加大,理性化程度较高
背包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搜索往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信息包括目的地的气候、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前驴友的评价、旅游攻略、装备信息,尤其是以前驴友的评价和各种装备信息是背包旅游者最为看重的。因为背包旅游者对安全性和满意度的重视,其在行前会通过网络、旅游手册等多种方式了解相关信息,在出行时手机、GPS、望远镜、数码相机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必须。
4.计划弹性自由、旅游时间较长,总体经济贡献值较大
背包旅游者计划弹性自由和旅行时间较长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目的地的经济影响有着大众旅游者所无法企及的优势。背包旅游者一旦选择了适宜的交通工具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会长时间逗留,事实上以时间的长度弥补了他们日旅游支出相对较少的弱势,以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支出总量较高而对旅游目的地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国背包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中国背包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良好的历史基础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凭借其适宜的气候条件、迤逦的自然风光成为一个好游乐游的民族,帝王巡游、官吏宦游、经商旅行、文人游学、宗教云游、节庆聚游等已成为中华浩瀚五千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众多的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可见,具有背包旅游特征的社会精英旅游形式古已有之,并且不断发展直至今天以青年学生及白领为主要市场的背包旅游;另一方面,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技文化使我国自古就是国外旅行家、探险家等的向往之地,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的中国,因其悠久的文化,极富个性的原生态的自然及人文资源更成为国际背包客的首选之地。
2.自然、民俗资源丰富
(1)自然资源丰富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貌类型繁多,气候类型多样,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资源景观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稀缺性、垄断性与多样性、古老性的特点,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06年中国共有自然保护区2349个,这些保护区中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森林公园627个,国家地质公园138个。各类保护区网络的建立,使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物种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30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各种原生态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是日益现代化的都市人所向往的回归之地,备受旅游者的喜爱。
(2)民俗资源丰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3.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当前国际环境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国际环境总体平稳,为背包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目前经济繁荣,增长速度迅猛,自1991年起历年GDP都在7%以上;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政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是全球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
4.自助信息产业初步建立
(1)网络资源数量庞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最近十几年中网络技术飞速进步,各类信息资源数量庞大。例如,在世界著名搜索引擎Google的检索表明:2008年6月,与“旅游”一词有关的网页总数为370,000,000条,与“驴友”有关的网页则达到了10,900,000条,而与“背包旅游”相关的网页也达到821,000条。
除网络浏览外,EMAIL,QQ,MSN等网络通讯工具是我国背包旅游者进行网络交流的最主要的工具。
(2)俱乐部、专业协会发展迅速
在最近几年,各地的登山协会、户外旅游俱乐部应运而生,他们将与背包旅游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应的平台将来自各地的背包客所经历的故事、感受、心得集中展示,甚至利用这个平台组织背包旅游,为我国背包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图书手册数量较大
在旅游活动普及的同时,自助旅游手册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已出版的旅游自助手册大多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以某个主题为主线的几个地区的介绍,详细记录吃住行游购娱,并辅以地图、照片、小贴士等。全球最为权威的背包旅游手册是“孤独星球”系列,国内亦有中国自助旅游手册、云南自助旅游手册、丽江古城自助旅游手册等。
(二)中国背包旅游发展的劣势分析
1.接待基础设施不足
(1)经济型住宿设施数量少、分布不均且缺乏价格优势
由于我国背包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大,国内旅游服务的基础配套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背包旅游者的需求。因为大多数背包旅游者都属于节约型,他们选择的住宿设施出于经济的考虑会选择青年旅社或经济型酒店。而中国内地各景区(点)所在地的市区高档酒店很多,但价格适中、卫生及安全情况能得到保证的酒店却很少,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更少。这已明显阻碍了背包旅游的发展速度。
青年旅社未达到由点及面,向网络化立体化发展,原因有多种。客观上来说,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旅游开发较为完整的地区才能产生客源与较高经济效益,否则任何一种住宿设施也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但主观上来说,青年旅社在中国大陆未针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也是其处于目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交通设施针对性差、效率低、缺乏安全保障
许多传统景区的外围配套较少考虑散客的出行需求。同时国内自助旅游公共交通的不便也妨碍了旅游目的地地区的旅游客源结构从团队客人向散客转化的升级换代。如今旅游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超载现象,安全性不够,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背包旅游的发展。这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如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人为损坏、盘山公路隧道等修建困难、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等等。但是在一系列原因中,我们不能否认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行为是造成时间安全保障差的最主要原因,改善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2.准确使用的自助旅游信息匮乏
(1)互联网信息混乱且专业性差
网络上与背包旅游相关的信息十分繁多,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在众多信息中以广告性质的各类装备信息火热,众所周知的各地自然和民俗风情居多,冷门线路资料陈旧缺乏新意。而背包客需要的针对某一地的具体攻略甚少,缺少偏僻山地详尽的路况或地图,缺乏廉价的住宿设施,难以聘请当地向导等。
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各式信息都可以在网上公布,其真实性与准确性难以分辨,且信息之间矛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背包旅游者在旅游网站上进行了注册,许多内容涉及到个人资料,但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在网站受到攻击时,这些资料就泄漏出去,使他们受到不必要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此外,有些旅游者在购买或预订产品时使用远程银行信用卡进行交易时,会被一些不法分子获取相关信息而造成一些损失。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事实上妨碍了旅行者通过网络进行服务的预订或其他操作。
(2)口碑宣传扩大负面事件
目前,互联网络不断普及,“驴友”们会把自己在旅行途中的各种冒险经历、故事、感受、心得等发在帖子上与志同道合者共享,这就可以帮助背包旅游者获得旅游信息并有助于背包旅游者之间的交流。这样背包旅游者可以超越地域、超越时间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口碑宣传,较之目的地其他形式的正式推广影响要大的多。
然而,口碑宣传固然有其优势,但在现实的宣传过程中,其负面效应所带来的影响也是远大的。由于背包旅游的固有属性,短期内的重游率是较低的,无法用较长的时间实地深入了解某地的全方面形态,所以背包旅游者对某地的评价是静态的、片面的。同时由于背包旅游者与网络的紧密联系,绝大多数情况
下会以网络为媒体分享其经历。尤其是在经历了“不愉快”事件后,必然以“体验者”自居,从主观角度诉说事件,其感性认识在通过网络媒体的扩大后,对景区景点的声誉及发展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3)旅行手册严重滞后
自助旅游书籍存在着较严重的时间滞后和信息不准的问题。即使是单纯描述旅游地历史和文化的旅游文化类图书,也存在着“不合史实”、“数字各异”、“自相矛盾”等问题。由于现有旅游书目的编撰者大多只是各类信息的收集者,不可能亲自到各地实践,旅游手册更新速度慢,内容平淡无奇,实用性较差。
3.背包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不均,效益较低
下面以国内九大经典背包旅行路线为例来分析:
名 线路名 主要起止和经过地 拉萨-珠峰-圣湖(玛旁雍错)-神山(岗仁波钦)-古格遗途经省市自治区 新藏线 址(野生动物)-班公错湖-界山大阪(克什米尔边界,进入新疆)-死人沟-乔格里峰-红柳滩-叶城-喀什 成都-二郎山-泸定桥-新都桥-理塘-然乌(通察隅)-波川藏线 密(通墨脱)-通麦-排龙(可背包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鲁郎镇-八一镇-拉萨 川滇(香格里拉穿越)线 青藏线 长江三峡 滇西北线 甘南线 里 丽江古城及周边-泸沽湖/虎跳峡-中甸-德钦梅里雪山(雨崩村) 兰州-拉卜楞寺-浪木寺(通仙女湖-年宝玉则等)-花湖-若尔盖 嘉峪关-山海关全程越6700公里(中有断口),但背包路长城 和(北京)慕田峪附近最为盛行 南(西)沙线 海口(三亚)-南(西)沙 西宁-格尔木-青海湖-可可西里-那曲草原-那木错-拉萨 (西起)奉节的白帝城,东到宜吕市南津关,全长192公(四川)稻城县-亚丁三神山-木里-泸沽湖 西藏,新疆 四川,西藏 四川,云南 青海,西藏 湖北,重庆,四川 云南 甘肃 辽宁,河北,天津,西,宁夏,甘肃 海南 段可长可短,尤以(北京)古北口-司马台-金山岭(河北)一段北京,内蒙古,山西,陕从上表可以看出:
(1)背包旅行的行进难度较大,专业性要求较高
背包旅行的线路最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巴颜喀拉山、祁连山、阴山、长城沿线,这些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山脉多人迹罕至、山高坡陡,行进难度较大,对急救知识、山地知识等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2)空间分布范围较小
背包旅游线路只集中在高大的山脉沿线,对于诺大的中国版图来说分布集中,范围较小,这对旅游经济的贡献总量仍是不足。但这些空间分布地区是中国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山区,其对贫困山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极大的。
(3)居民将自然资源、民俗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自觉性较低
背包旅游活动分布的区域主要在贫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客观原因,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的破坏度较小,资源级别较高。但是同时,当地的居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主观认为收入以第一产业所得为主,未能合理的开发利用当地的各项资源为背包旅游者服务,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4)税收经济利益分配困难
背包旅游活动的范围极广,一条背包旅游线路大多穿越众多的省市区直辖市,且多为山区,税收经济利益分配困难。首先,税收上缴困难,山区居民在背包旅游活动中获得收入后无上缴税收的意识,另外,上缴渠道不畅,也直接导致税收的流失。其次,政府至今未针对背包旅游活动的收入制定税收标准,界定困难。最后,因为背包旅游行为的流动性较大,无法分配具体的税收经济利益。
4.景区文化建设滞后
(1)景区文化教育漠视
我国大多数景区的解说系统形式是发挥文学性的想象力,给景物冠以各类传奇性的故事,通过导游之口和景区标牌广为传播。但随着旅游者素质的提高,背包旅游者对此类带有愚民性质的解说深感厌恶,
他们需要了解的是对各种现象的科学化的解释说明。而现在国内的导游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解说仅停留在背书的原始阶段,没有对事物本身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也就无从正确阐述其来龙去脉,无法满足背包旅游者的求知需求。
(2)文化商品化
在关于背包旅游者对旅游地原著居民及其文化的看法中,商品化严重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旅游地或旅游景区的原著居民及其文化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吸引力正在随着旅游业的无序开发而迅速减退。很多背包旅游者表达了对原著居民文化的忧虑,认为保护当地文化最重要。许多背包客感受到地区民风的差异,并认为中国最偏僻地区的乡村人口远比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友善。
5.规范的管理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缺位
背包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兴事物,从中央到地方,对其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至今仍没有相应政策制度和法律规章来引导和规范背包旅游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安全保障。而随着背包旅游范围的扩大和人数的增加,探险事故逐年上升,政府部门无力阻止或武断的实行“一刀切”,因噎废食,对自助旅游者的权益保障感到乏力。
(三)中国背包旅游发展的机遇分析
1.经济因素
(1)市场需求大
背包旅游是个性化、探险化和求知化的旅游,也就是非大众化的旅游。虽看似人数较少,但在人口基数和流通领域足够大的今天,但背包旅游市场整体所发挥的效用可以说是巨大的,有与大众旅游相匹敌的能量。背包游是个性化旅游市场细分的顶级,以充分展现旅游者的喜好、个性为基础,为旅游者量身订做的旅游方式。
(2)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背包旅游的发展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从全球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另外根据国际经验,中国人均GDP的不断增长,对于旅游业来说这是一个契机,必将大大促进旅华背包旅游者和国内背包旅游者数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3)生态游迅猛发展的带动作用
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生态旅游是一种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新的旅游方式,它符合城市游客的“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及“天人合一”的旅游心态。
背包旅游者关心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深恶痛绝;尊重被访地的文化和风俗,在自觉的学习中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符合生态旅游者需具备的种种苛刻条件,是先天的生态旅游者,他们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应当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锁定的优先级目标客源。
2.非经济因素
(1)重大事件的催化作用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以及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对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上述盛会的举办也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旅游设施,使之日趋完善,丰富化和多样化,以适应中国旅游业消费升级的需要。这些无疑为背包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及和谐的旅游氛围等软件环境。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GPS等成为背包旅游者出行的必备产品,另外,其他装备日趋专业化,现有专业装备分类20大类,囊括帐篷、睡袋、防潮垫、照明、炊具等等,这些科技化含量较高的产品,为背包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国家政策的支持
旅游业成为国家扩大内需的直接受益者。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目前中国已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旅游业已被国家列为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以及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点行业之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变更为11天,加上52个星期104天,休息的总天数为115天[12]。这样的制度更适合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人们的闲暇生活也就会越丰富、越趋多样化,背包旅游的春天已经来临。
(4)教育水平、个人素质的提升
背包旅游要求的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都较高[8](旅华背包客中83.9%接受过大学教育,其中58.1%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25.8%拥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国内背包旅游者中大专占16.7%,大学本科占50,硕博研究生占11.2%,硕博以上者占19.4%),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精英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正在大幅度提高,这无疑培养了一大批潜在的背包旅游者和生力军。
(四)中国背包旅游发展的威胁分析
1.安全威胁
(1)遇难人数持续增加,创历史新纪录。一是由于新手的大量增加,这部分人风险意识很淡薄,也不掌握防避危险的技术技能,二是老手思想麻痹,对风险的感知和警惕性放松。另外,在新闻媒体介入后,以往未公开事件的曝光度增加,也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
(2)死亡原因中因健康原因致死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具体包括猝死、心脏病、高山病、失温、中暑、夜间死亡等。
(3)发生山难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已发展到全国多数省、市。发生山难的户外运动项目也在扩大,如在救援活动、场地拓展、山地自行车等活动中发生遇难事故都是首次见诸于公开报道。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而是没有报告过。
(4)外国人到中国大陆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发生遇难的案例也在增加。所以说,背包旅游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严重威胁到背包旅游的健康发展。
2.不良的涵化作用
“涵化”是由两个或多个文化体系接触、交流引发的文化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各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某些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另一些因素的改变。
某些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惜扭曲当地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以迎合游客的猎奇心态的做法,其本质是对弱势民族或族群的玷污和亵渎,实际给游人展示的则是一种“假民俗”、“伪民俗”,并形成旅游者与当地人的“不对称性交流”,而由于背包旅游的深入性,这种不良反应尤其明显。
经济落后、民主化程度低或进展慢的某些地区,当地民众面对背包旅游的反应是无力的自发的和脆弱的。在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碰撞时,往往是弱势文化融合进入主流的强势文化,这对于某些民族落后地区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3.费用高昂
背包旅游者的绝大多数在收入上也处于中上等,是典型的收入中产阶层。可是景点住宿和吃饭都
很贵,这导致很多背包旅游者必须费很多时间找价格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的旅社和饭馆。
4.对景区(点)的要求高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与旅游资源级别的排序呈反向性,资源级别高的地区开发旅游的条件最差,而背包旅游者为了满足其个性化、探险化、求知化、后现代化的要求,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要求较低,对旅游资源级别要求较高。
5.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旅华背包旅游的发展
从05年七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一直处于升值的阶段。人民币的升值对国内旅游的影响不大,但人民币的升值导致旅华的背包旅游者所花费的成本增加,这必将使得旅华背包旅游者人数减少和当地居民所获得收益减少。
三、中国背包旅游发展的展望
(一)本土化
国际上的背包旅游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但现在国内很多地区为了发展背包旅游市场,刻意照搬照抄外国的成功经验,本土化严重不够。中国发展背包旅游有其特殊性所在,如组织结构不健全、政府引导措施不到位等,但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级别较高,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这些优势也是其他国家与地区无法比拟的。在发展背包旅游中,要趋利避害,结合中国地区的特殊情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背包旅游发展之路。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住宿设施的建设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发展背包旅游的瓶颈所在。要调整酒店旅馆业的组织结构,大力发展青年旅馆和经济型酒店,这不仅能够促进背包旅游的发展,也能使其他产业受益。在发展道路交通设施时应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大型的交通工具如飞机、铁路、长途汽车等应与小型交通工具如公交、自行车、畜力车、游船等协调发展。另外,要加强安全性,完善旅游公路交通道路体系,整合交通换乘信息,减少和杜绝超载和载客现象。
(三)加快信息产业建设
相应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加强信息产业的建设和监管,使信息产业建设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在信息数值增加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的汇总与分类,并适当增加背包旅游者急需和关心的相关知识。另外还要注重网络的安全性,加强背包旅游者个人资料的保护工作,规范和监管网上交易的过程。
(四)整合文化资源
在保护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的前提下,将某一地区或某几个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出核心概念向外宣传,但不可过于庸俗。加强社区居民的教育,认清背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关系,防止走两个极端,尽量减少不良的涵化作用。保持当地文化的特色,并继承和延续下去。
(五)建立救援体系
与国外完善的救援体系相比,我国的公共救援可谓相当落后,没有专业的旅游事故救援组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了降低费用和提高救援效率,笔者认为中国的救援系统应该建立由政府、背包旅游者、活动组织者组成的救援系统。背包旅游者出行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装备及技能方面的知识,携带卫星电话、卫星定位系统,必要的野外装备,学习救援知识,在遇险时能及时求救和自救。另外,要将自己的详细信
息记录在册,如名字、血型、生日、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并将详细的行程安排、人员组成及联系方式等资料,最好能由专业的救援专家对其计划进行风险评估和提出建议。规定每隔12h或者定时间要向救援组织报告进程。一旦失去联系,将启动救助预案,联系背包旅游者的家人、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联合救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