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工程
悬 挑 式 脚 手 架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xxxxxx项目部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1. 编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2. 工程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3. 悬挑脚手架方案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3. 悬挑脚手架方案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3.1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3.2计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3.3悬挑架的搭设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3.4 脚手架悬挑原理及构造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3.5 悬挑式脚手架设计计算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3.6 脚手架架体的加固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3.7 本工程特殊部位技术处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3.8 构造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3.9 其它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 4. 特殊部位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4.1 脚手架连墙件与主体连接断面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4.2 封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4.3 避雷接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4.4 转角处、阳台等部位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5. 脚手架检查、验收与质量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 - 5.1 检查验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 - 5.2 定期检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 - 5.3 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 - 6. 脚手架拆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 - 7.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 - 7.1 安全纪律与安全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 - 7.2 施工安全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 - 7.3 安全管理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 - 7.4 文明施工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9 - 8.搭拆外脚手架人员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0 - 8.1 项目部外脚手架施工管理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0 - 8.2 主要人员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0 - 9. 脚手架垮塌应急预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 - 9.1 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 - 9.2 应急工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4 - 9.3 演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7 - 10. 附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9 - 10.1 悬挑层剖面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9 - 10.2 转角节点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1 -
1
1. 编制依据
1.1xxxxxxxx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 1.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6《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
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9《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1.10xxxxxxxxxx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1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1.12本方案的计算软件采用筑业施工安全计算软件。
- 1 -
2. 工程概况
Xxxxxxxxxxx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地下防水等级为Ⅲ级。
考虑外架高度需要超过结构1.80m,因此外架高度为19.8m。 在布置工字钢时,选择有造型线条突出的2F、8F、14F作为承载平台。
本工程外立面做法为外墙涂料。详见图纸。 立面图如下:
- 2 -
3. 悬挑脚手架方案设计 3.1准备工作
3.1.1材料准备
本工程悬挑架布置在13#楼的2F(悬挑高度19.8m)、8F(悬挑高度19.8m)、14F(悬挑高度19.8m);14#楼的2F(悬挑高度19.8m)、8F(悬挑高度19.8m)、14F(悬挑高度19.8m)、20F(悬挑高度10.8m)因此本方案计划采用的主要材料为:
①工字钢,16号;
②钢丝绳,6×19+1钢丝绳,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1400MPa,直径15.5mm;
③吊环、锚固段钢筋压环,Ф20(一级钢);角钢压板。
④钢管,Ф48.3×3.6(说明:搭设方案要求采用符合国标的钢管,但是考虑到采购或租赁的实际情况,也为了安全起见,计算时钢管壁厚按照3.5计算。);
⑤扣件,为国标材料。 3.1.2压环制作及预埋
悬挑脚手架压环需提前制作及预埋,按照规范要求,特设计以下压环做法:
- 3 -
3.2计算分析
本方案对悬挑高度19.8m的脚手架做了计算,介绍搭设方案,计算书均后附。
在本次计算中,虽然计算的是纯悬挑梁,而且结果是安全的。但是,考虑到材料性能的波动及其他因素,又在12F、16F处增加一道同规格钢丝绳(相应的,吊环布置在12F顶、16F顶)进行卸荷,也是一种安全
- 4 -
储备(吊点卸荷水平距离1倍立杆间距)。
3.3悬挑架的搭设方案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19.8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0.9米,内排架距离结构200mm,立杆的步距1.80米。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3.6。
连墙件采用二步三跨,竖向间距3.6米,水平间距4.50米。 施工活荷载为3.0kN/m2,同时考虑1层施工。
脚手板下小横杆在大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一根大横杆。 卸荷钢丝绳采取1段卸荷,吊点卸荷水平距离1倍立杆间距。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500米(转角处为2.500m),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3.500米(转角处为5.00m)。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拉杆与建筑物拉结,最外面支点距离建筑物1.95m(转角处为2.85m)。拉杆采用Ф15.5钢丝绳,6×19+1,承载力1400MPa。
3.4 脚手架悬挑原理及构造要求
3.4.1基本结构分两部分,一是主要受力的悬挑工字钢支架;二是以悬挑工字钢支撑的钢管扣件双排脚手架,由立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搁栅、竹笆、护栏等组成,同一般双排脚手架。悬挑工字钢支承受自重及上部传来的脚手架架体恒载和施工活动荷载、部分风荷载等,并将其传到建筑物上。
3.4.2工字钢挑梁是本架子的主要受力构件,在附图1所述各层楼面上根据脚手架平面布置图预埋安装工字钢支撑结构的预埋件及在相应位置进行预留孔。
3.4.3工字钢挑梁与其上的双排脚手架的立杆一一对应,上部双排脚手架的搭设同一般双排脚手架。
3.4.4在工字钢挑出端焊接φ25钢筋,长度为150mm,作为双排脚手架
- 5 -
的底座。
3.4.5剪刀撑通长设置(夹角45°-60°之间),剪刀撑接头处对接钢管长度不小于1.0m,并用两只扣件紧固。
3.5 悬挑式脚手架设计计算书
3.5.1 常规段的计算(外挑1.500m)
悬挑脚手架计算书
一、基本参数:
立杆纵距 la = 1.5 m 立杆横距 lb = 0.9 m 脚手架形式 双排架 脚手架的步距 h = 1.8 m 脚手架搭设高度 H = 19.8 m 小横杆间距 a = 1.5 m 连墙件布置形式 二步三跨
悬挑梁采用 16号热轧工字钢 槽口侧向 放置 每根立杆下都有悬挑梁 悬挑长度 l=1.5 m 悬挑梁锚固长度 lm=3.5 m 锚固端采用 M20的螺栓连接
二、小横杆的计算
1、小横杆荷载计算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q1=0.35×1.5=0.52 kN/m 活荷载标准值q2=3×1.5=4.5(kN/m)
2、强度计算
- 6 -
(1)、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 小横杆计算跨度 l=0.9 m
q1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q1 = 0.52 kN/m q2 活荷载标准值 q2 = 4.5 kN/m
经计算得到:M=(1.2×0.52+1.4×4.5)×0.9^2÷8=0.7 kN.m (2)、截面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W 钢管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M 最大弯矩 M = 0.7 kN.m
经计算得到:σ=0.7×1000000÷(5.08×1000)=137.8 N/mm2
小横杆强度计算值小于或等于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205N/mm2,故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 小横杆计算跨度 l = 0.9 m
I 截面惯性矩 I = 12.19 cm4 E 弹性摸量 E = 206000 N/mm2 q1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q1 = 0.52 kN/m q2 活荷载标准值 q2 = 4.5 kN/m
经计算得到:最大挠度V=5×(0.52+4.5)×(0.9×1000)^4÷(384×206000×12.19×10000)=1.71 mm
最大挠度计算值小于等于l/150=6mm,并且小于10mm,故满足要求
三、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跨中无集中荷载,只起构造作用,可不计算
四、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 7 -
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 = 0.04×(0.9 +1.5) =0.1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 = 0.35×1.5×0.9÷2 =0.24kN 活荷载标准值 Q = 3×1.5×0.9÷2 =2.02kN
荷载的计算值 R = 1.2×(0.1+0.24)+1.4×2.02 =3.24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Rc=8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3.24kN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小于等于单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8kN,满足要求!
五、脚手架计算:
1、荷载计算:
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NG1=0.12×19.8=2.38 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NG2=0.35×2×1.5×(0.9+0.2)=0.58 kN 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NG3=0.14×1.5×2÷2=0.21 kN 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NG4 = 0.05×1.5×19.8 = 1.48 kN 静荷载标准值 NG=2.38+0.58+0.21+1.48=4.65 kN 活荷载标准值NQ=3×1×1.5×0.9÷2=2.02 kN 风荷载标准值Wk=0.7×0.74×0.09×0.3=0.01 kN/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1.2×4.65+1.4×2.02=8.41 k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1.2×4.65+0.85×1.4×2.02=7.98 kN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k=0.01×1.5×1.8^2÷10=0 kN.m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0.85×1.4×0=0 kN.m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0.58+0.21+1.48=2.27 kN
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立杆的长细比计算:
其中 l 立杆的计算长度 l = 1.155×1.5×1.8=3.12 m
- 8 -
I 立杆的回转半径 I = 1.58 cm
经过计算,立杆的长细比 λ=3.12×100÷1.58=198 (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A 立杆净截面面积;取A=4.89 cm2
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N=8.41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λ 的结果查表得到φ=0.184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σ=8.41×1000÷(0.184×(4.89×100))=93.47 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A 立杆净截面面积;取A=4.89 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取W=5.08 cm3
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N=7.98 kN Mw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取Mw=0 kN.m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λ 的结果查表得到φ=0.184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σ=7.98×1000÷(0.184×(4.89×100))+(0×1000000)÷(5.08×1000)=88.69 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小于等于205N/mm2,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小于等于205N/mm2,满足要求
3、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 9 -
其中:A 立杆净截面面积 A = 4.89 cm2
W 钢管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gk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gk=0.12 kN/m NQK 活荷载标准值 NQK=2.02 kN
Mwk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wk=0 kN.m NG2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2.27 kN φ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 φ = 0.184
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Hs=((0.184×(4.89×100)×205÷1000)-(1.2×2.27+1.4×2.02)÷(1.2×0.12)=89.54 m
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Hs=((0.184×(4.89×100)×205÷1000)-(1.2×2.27+0.85×1.4×(2.02+0×0.184×(4.89÷5.08÷100)))÷(1.2×0.12)=92.48 m
最大搭设高度应该取上式中的较小值 Hs=89.54m 由于搭设高度Hs大于等于26m,所以按下式调整:
经计算得到脚手架高度限值为 [H]=82.18m
调整后的高度不宜超过50m,故:脚手架最大高度应为50m
六、连墙件的计算:
(1)、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wk 风荷载基本风压值,wk=0.01 kN/m2
Aw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w=16.2 m2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1.4×0.01×16.2=0.23 kN (2)、连墙件的轴向力计算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 10 -
其中 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取No=5 kN
Nlw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0.23 kN 经计算得到: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Nl=0.23+5=5.23 kN (3)、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其中: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λ 查表得到φ=0.966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A = 4.89 cm2 [f] 钢管的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
经过计算得到Nf=0.966×(4.89×100)×205÷1000=96.84 kN 长细比 λ 计算:
其中: l 计算长度 l = 0.2 m
I 钢管回转半径 I = 1.58 cm
经过计算,立杆的长细比 λ=0.2×100÷1.58=13
计算结果: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小于等于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小于等于扣件抗滑承载力 8 kN,满足要求
七、联梁计算:
无联梁
八、悬挑梁受力计算:
1、悬挑梁所受集中荷载计算
其中 P 脚手架立杆传递的集中荷载 P=8.41 kN 经过计算: F = 8.41 kN
2、挑梁最大弯矩
- 11 -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长度 l=1.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经过计算: M=-8.41×(2×0.2+0.9)-0.142×1.5^2÷2=-11.09 kN.m
3、支撑点的最大支座力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长度 l=1.5 m lm 锚固长度 lm=3.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经过计算: Rp=(8.41×(2+0.2÷3.5+(0.2+0.9)÷3.5)+(1+(1.5÷3.5)^2)×0.142×3.5÷2=20.24 kN
4、固支点的最大支座力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长度 l=1.5 m lm 锚固长度 lm=3.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经过计算: RO=-8.41×(0.2÷3.5+0.9÷3.5)+(1-(1.5÷3.5)^2)×0.142×3.5÷2=-2.92 kN
九、悬挑梁挠度计算:
1、悬挑梁最大挠度计算:
- 12 -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梁梁上支撑点距墙固支点距离 l=1.5 m lm 锚固长度 lm=3.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经过计算: V=((1+0.2÷3.5)×8.41×0.2^2×3.5÷(3×206000×1130÷10)+(1+(0.2+0.9)÷3.5)×8.41×(0.2+0.9)^2×3.5÷(3×206000×1130÷10)+(4×(1.5÷3.5)^2+3×(1.5÷3.5)^3-1)×0.142×3.5^2÷8×1.5×3.5÷(3×206000×1130÷10))×1000=0 mm
2、悬挑梁最大允许挠度计算:
v=l/200=1.5/200=0.01 mm
悬挑梁最大挠度V=0mm小于等于最大允许挠度v=0.01mm,满足要求!
十、悬挑梁强度计算
1、悬挑梁型钢截面应力计算
其中: A 截面面积 A = 26.131 cm2
W 截面抵抗矩 W = 141 cm3 M 挑梁最大弯矩 M = -11.09 kN.m N 悬挑梁所受轴向力 N = 0 kN
经过计算: σ = 1000000×11.09÷(1.05×1000×141)+1000×0÷(100×26.131) = 74.91 N/mm2 型钢截面应力小于等于钢材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故满足要求
十一、悬挑梁整体稳定性计算
其中: W 截面抵抗矩 W = 141 cm3
M 挑梁最大弯矩 M =-11.09 kN.m φb 型钢整体稳定系数型 φb = 0.93
- 13 -
经过计算: σ = 11.09×1000000÷(141×0.93×1000) = 84.57 N/mm2 悬挑梁整体稳定性小于等于钢材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故满足要求
十二、锚固端螺栓连接计算
1、螺栓最小锚固深度计算
其中; d 螺栓直径 d=20 mm
fb 螺栓与混凝土的允许粘结强度 fb=1.5 N/mm2 N 作用于螺栓的轴向拉力 N=2.92 kN
经过计算 h = 2.92×1000÷(3.1415926×20×1.5) = 30.98 mm
2、螺栓所能承受的拉力
其中: fcc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fcc=14.3 N/mm2
d 螺栓直径 d=20 mm
b 锚板边长,取五倍螺栓直径 b=5×20=100 mm
经过计算 F=(100^2-3.1415926×20^2/4)×14.3÷1000=138.51 kN
拉力计算结果:锚固端螺栓承受的拉力2.92kN小于等于螺栓所能承受的拉力138.51kN,满足要求!
3.5.2 转角处等非常规段的计算(外挑2.500m)
悬挑脚手架计算书
一、基本参数:
立杆纵距 la = 1.5 m 立杆横距 lb = 0.9 m 脚手架形式 双排架 脚手架的步距 h = 1.8 m 脚手架搭设高度 H = 19.8 m 小横杆间距 a = 1.5 m
- 14 -
连墙件布置形式 二步三跨
悬挑梁采用 16号热轧工字钢 槽口侧向 放置 每根立杆下都有悬挑梁 悬挑长度 l=2.5 m 悬挑梁锚固长度 lm=5 m 锚固端采用 M20的螺栓连接
二、小横杆的计算
1、小横杆荷载计算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q1=0.35×1.5=0.52 kN/m 活荷载标准值q2=3×1.5=4.5(kN/m)
2、强度计算
(1)、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 小横杆计算跨度 l=0.9 m
q1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q1 = 0.52 kN/m q2 活荷载标准值 q2 = 4.5 kN/m
经计算得到:M=(1.2×0.52+1.4×4.5)×0.9^2÷8=0.7 kN.m (2)、截面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W 钢管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M 最大弯矩 M = 0.7 kN.m
经计算得到:σ=0.7×1000000÷(5.08×1000)=137.8 N/mm2
小横杆强度计算值小于或等于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205N/mm2,故满足要求
- 15 -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 小横杆计算跨度 l = 0.9 m
I 截面惯性矩 I = 12.19 cm4 E 弹性摸量 E = 206000 N/mm2 q1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q1 = 0.52 kN/m q2 活荷载标准值 q2 = 4.5 kN/m
经计算得到:最大挠度V=5×(0.52+4.5)×(0.9×1000)^4÷(384×206000×12.19×10000)=1.71 mm
最大挠度计算值小于等于l/150=6mm,并且小于10mm,故满足要求
三、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跨中无集中荷载,只起构造作用,可不计算
四、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 = 0.03763×(0.9 +1.5) =0.09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 = 0.35×1.5×0.9÷2 =0.24kN 活荷载标准值 Q = 3×1.5×0.9÷2 =2.02kN
荷载的计算值 R = 1.2×(0.09+0.24)+1.4×2.02 =3.22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Rc=8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3.22kN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小于等于单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8kN,满足要求!
五、脚手架计算:
1、荷载计算:
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NG1=0.12×19.8=2.38 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NG2=0.35×2×1.5×(0.9+0.2)=0.58 kN
- 16 -
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NG3=0.14×1.5×2÷2=0.21 kN 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NG4 = 0.05×1.5×19.8 = 1.48 kN 静荷载标准值 NG=2.38+0.58+0.21+1.48=4.65 kN 活荷载标准值NQ=3×1×1.5×0.9÷2=2.02 kN 风荷载标准值Wk=0.7×0.74×0.09×0.3=0.01 kN/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1.2×4.65+1.4×2.02=8.41 k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1.2×4.65+0.85×1.4×2.02=7.98 kN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k=0.01×1.5×1.8^2÷10=0 kN.m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0.85×1.4×0=0 kN.m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0.58+0.21+1.48=2.27 kN
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立杆的长细比计算:
其中 l 立杆的计算长度 l = 1.155×1.5×1.8=3.12 m
I 立杆的回转半径 I = 1.58 cm
经过计算,立杆的长细比 λ=3.12×100÷1.58=198 (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A 立杆净截面面积;取A=4.89 cm2
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N=8.41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λ 的结果查表得到φ=0.184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σ=8.41×1000÷(0.184×(4.89×100))=93.47 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 17 -
其中:A 立杆净截面面积;取A=4.89 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取W=5.08 cm3
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N=7.98 kN Mw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取Mw=0 kN.m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λ 的结果查表得到φ=0.184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σ=7.98×1000÷(0.184×(4.89×100))+(0×1000000)÷(5.08×1000)=88.69 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小于等于205N/mm2,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小于等于205N/mm2,满足要求
3、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其中:A 立杆净截面面积 A = 4.89 cm2
W 钢管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gk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gk=0.12 kN/m NQK 活荷载标准值 NQK=2.02 kN
Mwk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wk=0 kN.m NG2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2.27 kN φ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 φ = 0.184
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Hs=((0.184×(4.89×100)×205÷1000)-(1.2×2.27+1.4×2.02)÷(1.2×0.12)=89.54 m
组合风荷载最大搭设高度 Hs=((0.184×(4.89×100)×205÷1000)-(1.2×2.27+0.85×1.4×(2.02+0
- 18 -
×0.184×(4.89÷5.08÷100)))÷(1.2×0.12)=92.48 m
最大搭设高度应该取上式中的较小值 Hs=89.54m 由于搭设高度Hs大于等于26m,所以按下式调整:
经计算得到脚手架高度限值为 [H]=82.18m
调整后的高度不宜超过50m,故:脚手架最大高度应为50m
六、连墙件的计算:
(1)、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wk 风荷载基本风压值,wk=0.01 kN/m2
Aw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w=16.2 m2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1.4×0.01×16.2=0.23 kN (2)、连墙件的轴向力计算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 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取No=5 kN
Nlw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0.23 kN 经计算得到: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Nl=0.23+5=5.23 kN (3)、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其中: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λ 查表得到φ=0.966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A = 4.89 cm2 [f] 钢管的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
经过计算得到Nf=0.966×(4.89×100)×205÷1000=96.84 kN 长细比 λ 计算:
- 19 -
其中: l 计算长度 l = 0.2 m
I 钢管回转半径 I = 1.58 cm
经过计算,立杆的长细比 λ=0.2×100÷1.58=13
计算结果: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小于等于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小于等于扣件抗滑承载力 8 kN,满足要求
七、联梁计算:
无联梁
八、悬挑梁受力计算:
1、悬挑梁所受集中荷载计算
其中 P 脚手架立杆传递的集中荷载 P=8.41 kN 经过计算: F = 8.41 kN
2、挑梁最大弯矩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长度 l=2.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经过计算: M=-8.41×(2×0.2+0.9)-0.142×2.5^2÷2=-11.38 kN.m
3、支撑点的最大支座力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长度 l=2.5 m lm 锚固长度 lm=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 20 -
经过计算: Rp=(8.41×(2+0.2÷5+(0.2+0.9)÷5)+(1+(2.5÷5)^2)×0.142×5÷2=19.45 kN
4、固支点的最大支座力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长度 l=2.5 m lm 锚固长度 lm=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经过计算: RO=-8.41×(0.2÷5+0.9÷5)+(1-(2.5÷5)^2)×0.142×5÷2=-1.92 kN
九、悬挑梁挠度计算:
1、悬挑梁最大挠度计算:
其中: F 悬挑梁受的集中荷载 F=8.41 kN
lb 脚手架横距 lb=0.9 m
q 悬挑梁自重标准值 q=0.142 kN/m
l 悬挑梁梁上支撑点距墙固支点距离 l=2.5 m lm 锚固长度 lm=5 m
b 脚手架内排架距墙距离 b=0.2 m
经过计算: V=((1+0.2÷5)×8.41×0.2^2×5÷(3×206000×1130÷10)+(1+(0.2+0.9)÷5)×8.41×(0.2+0.9)^2×5÷(3×206000×1130÷10)+(4×(2.5÷5)^2+3×(2.5÷5)^3-1)×0.142×5^2÷8×2.5×5÷(3×206000×1130÷10))×1000=0 mm
2、悬挑梁最大允许挠度计算:
v=l/200=2.5/200=0.01 mm
悬挑梁最大挠度V=0mm小于等于最大允许挠度v=0.01mm,满足要求!
十、悬挑梁强度计算
- 21 -
1、悬挑梁型钢截面应力计算
其中: A 截面面积 A = 26.131 cm2
W 截面抵抗矩 W = 141 cm3 M 挑梁最大弯矩 M = -11.38 kN.m N 悬挑梁所受轴向力 N = 0 kN
经过计算: σ = 1000000×11.38÷(1.05×1000×141)+1000×0÷(100×26.131) = 76.87 N/mm2 型钢截面应力小于等于钢材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故满足要求
十一、悬挑梁整体稳定性计算
其中: W 截面抵抗矩 W = 141 cm3
M 挑梁最大弯矩 M =-11.38 kN.m φb 型钢整体稳定系数型 φb = 0.9
经过计算: σ = 11.38×1000000÷(141×0.9×1000) = 89.68 N/mm2 悬挑梁整体稳定性小于等于钢材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故满足要求
十二、锚固端螺栓连接计算
1、螺栓最小锚固深度计算
其中; d 螺栓直径 d=20 mm
fb 螺栓与混凝土的允许粘结强度 fb=1.5 N/mm2 N 作用于螺栓的轴向拉力 N=1.92 kN
经过计算 h = 1.92×1000÷(3.1415926×20×1.5) = 20.37 mm
2、螺栓所能承受的拉力
其中: fcc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fcc=14.3 N/mm2
d 螺栓直径 d=20 mm
- 22 -
b 锚板边长,取五倍螺栓直径 b=5×20=100 mm
经过计算 F=(100^2-3.1415926×20^2/4)×14.3÷1000=138.51 kN
拉力计算结果:锚固端螺栓承受的拉力1.92kN小于等于螺栓所能承受的拉力138.51kN,满足要求!
3.6 脚手架架体的加固措施
3.6.1每一单元的挑架与结构主体必须与预埋件焊接牢固。
3.6.2连墙件与建筑物的连接采用扣件刚性连接,连墙件采用2步3跨。连墙杆与脚手架的连接、连墙杆与建筑物的连接均采用扣件连接。 3.6.3脚手架的荷载基本都是通过扣件传递的,所以每只扣件的扭矩要求必须达到 40-65N·M。
3.7 本工程特殊部位技术处理措施
3.7.1在结构施工时,必须事先根据本方案的预埋点位置在每层预埋工作。
3.7.2外架与结构主体之间距离为200mm和1050mm,用废旧模板镶钉进行封闭,每四步一封闭,架体底部再兜网封闭,以防坠物。
3.7.3在外立杆内侧0.6m、1.2处设栏杆各一道,竹笆每步设置,踢脚板操作面设置三步,整个外架沿全高用安全密目网封闭。
3.7.4人货电梯处外架断开,断开处加以封闭,并在脚手端部严格设置硬拉接,并设置必要的横向支撑。
3.8 构造要求
3.8.1本工程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离墙0.2m。立杆纵距1.50米,横距0.9m,大横杆步距1.80米,以保证一定的操作活动空间。
3.8.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 23 -
3.8.3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2步3跨。 3.8.4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8.5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和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8.6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方法同立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相同)
3.8.7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3.8.8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设置有困难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间倾角应在45°~60°之间。
3.8.9剪刀撑与水平方向在45°~60°之间搭设,剪刀撑通长设置。下步到底向上部紧跟架体高度到顶,剪刀撑应将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在小横杆的伸出部位上,搭接长度≥40cm连接不少于2个扣件。 3.8.10上人斜道的搭设:
为了便于人员上下脚手架,在建筑物四周搭设人行斜道于脚手架旁,斜道搭设成之字形,高度在五、六米。
(1)人行斜道的宽度为0.8m,坡度为1:3; (2)立杆、横杆间距为0.8m,小横杆间距为1m;
(3)斜道及平台四周设1.2m高的护身栏,绑两道横杆,侧面设18㎝高的挡脚板。脚手板铺严铺牢,板面相平,以头铺设时,板端部用双横杆;交叉搭接其长度不小于40㎝,接头下面用双层杆,板端搭接处的凸棱用三角木填顺。斜道上面应钉防滑木条,其厚度2~3cm,间距不大于30cm;
- 24 -
(4)为保证斜道的结构稳固,在斜道两侧、平台外围和端部应设剪刀撑。附在脚手架外侧的斜道(即利用脚手架的外排立杆作为斜道的里排立杆),应加强脚手架连墙杆的设置。
3.8.11脚手板的铺设:结构施工时,作业层脚手板沿纵向满铺,做到严密、牢固、铺稳、铺实、铺平,不得有50mm以上间隙。离开墙面35cm,严禁留探头长度>150mm探头板。搭接铺设的脚手板,要求两块脚手板端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400mm,接头处必须在小横杆上。
脚手板应在下列部位给予固定: (1)脚手板的两端和拐角处; (2)沿板长方向间隔15~20m; (3)坡道和平台的两端;
(4)其他可能发生滑动和翘起的部位。 3.8.12纵向支撑
脚手架除沿纵向通长设置一道高度自下而上连续设置的剪刀撑,如下图所示。
3.8.13横向支撑:横向支撑是指在横向承力结构内从顶沿全高呈之字形
- 25 -
设置连续的斜撑;在下列位置必须设置横向支撑:
脚手架的纵向传力结构架构件限制不能形成封闭形。如“一”字型,“L”字型,或“凹”字形的脚手架,其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支撑。并于中间每隔六个间距加设一道横向支撑。 3.8.14水平支撑
(1)没有铺板的水平板空腹桁架在二榀横向承力结构之间必须设置小横杆,其间距对结构脚手架不宜大于1m,对装修脚手架不宜大于1.2m,这些小横杆和大横杆均应紧密相扣。
(2)对承力较大的结构脚手架,为了使其有更大的水平横向刚度,需在设置联墙拉结杆件的脚手架水平面内连续添设水平斜杆,呈之字型布置,形成一个刚度较大的水平桁架。 3.8.15连墙拉杆的设置
(1)连墙点的位置应设置在与立杆和大横杆相交的接点处,离节点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2)连墙杆在房屋的每层范围均需布置一排,一般竖向间距为脚手架步高的2~4倍,不宜超过4倍,而且绝对值在3~4m范围内。横向间距宜选用立杆纵距的3~4倍。不宜超过4倍,且绝对值在4.5~6.0范围内。
(3)墙杆的间距大小还与脚手架的总高、立杆承受的内力和地区基本风压大小等有关。见下表:
脚手架的总高与联墙杆的覆盖面积关系系数
脚手架总高H(m) ≤25 >25 每个联墙杆的覆盖面积(m2/个) 25-28 15-25 (4)连墙杆必须从底部第一根大横杆处开始设置,沿整片脚手架均
- 26 -
匀布置。在脚手架周边的端头(包括顶端)以及转角处,要加密联墙杆。
(5)刚性连墙杆一般采用如下做法:现浇混凝土的梁板上预埋竖向短钢管,然后用连接短钢管一端与预埋竖向短钢管用直角扣件连接,另一端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如下图所示。
预埋钢管连接短管扣件小横杆大横杆立杆刚性连接 (6)连墙杆2步3跨,布置如下图所示。
(7)连墙杆所在位置有时可能遇到门窗洞口,可以用添加附加短钢管的办法来实现联结。
(8)施工过程中当个别连墙杆被拆除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难于补上
- 27 -
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如附近添设一个临时的连墙杆,限制施工荷载或加强横向刚度等。
3.9 其它要求
3.9.1每天必须有至少两名架子工专职负责对脚手架进行检查维护,对不符合要求、有隐患的地方立即按要求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9.2严格按照有关脚手架的操作规定、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3.9.3其他未尽事宜,参考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 28 -
4. 特殊部位处理
4.1 脚手架连墙件与主体连接断面示意图
4.2 封顶
4.2.1脚手架封顶时,为了保证施工时的安全,外排立杆高度必须超过房屋檐口的高度。并要绑扎两道护身栏和一道挡脚板,挂安全立网。 4.2.2房屋外立杆的高度要超出女儿墙顶1m,对坡屋顶必须超过檐口1.8m。内排立杆只要一低于檐口底150-200mm。最上一排联墙杆上部的
- 29 -
自由高度不大于4m。
4.3 避雷接地
外架子需作避雷接地,接地采用镀锌扁钢30×5,每幢4根顺四角沿脚手架向上爬升,每次高于脚手杆3m,端部用φ30镀锌管焊φ25~φ8镀锌钢棒,φ30与扁钢采用焊接,扁钢下部打入坑底岩土中,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4.4 转角处、阳台等部位的处理
转角处、阳台、有造型线条处的工字钢上,必须拉2道钢丝绳(内外立杆均拉)。
- 30 -
5. 脚手架检查、验收与质量保障措施 5.1 检查验收
脚手架搭设完毕,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1)脚手架的基础 2)脚手架的步高
3)立杆的纵横间距、立杆的接头位置、立杆的竖直度 4)大小横杆的标高、水平度,小横杆的交叉位置 5)脚手板的固定 6)安全栏杆的高度与道数
7)剪刀撑的位置、距离、角度和搭接 8)隔离设施、外包安全网 9)脚手架登高设施
10)扣件的紧固程度,所有扣件紧固力矩应达到45-55N·M 11)连接杆的位置、数量的牢固程度 12)脚手架的接地防雷、防火 13)脚手架开口及出入口的加固
14)挑梁焊缝的质量,应符合钢结构验收规范
5.2 定期检查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5.2.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5.2.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5.2.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 31 -
5.2.4高度在24米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2.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2.6是否超载。
5.3 质量保证措施
5.3.1脚手架的搭设、拆除,严格按审定的方案执行。 5.3.2严格遵守现行的有关脚手架的规范规程等。 5.3.3每周进行安全生产、进度、质量的总结会议。
5.3.4施工前,公司安全员组织班组长及工人认真熟悉和学习本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执行技术交底签安制度,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5.3.5教育职工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意识,防患未然。
5.3.6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严格照方案施工,应坚持边施工边自检、互检的制度 ,有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改正,以确保施工质量。 5.3.7坚持奖罚分明的质量管理制度,对质量好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表彰和奖励;对质量不好的,查出原因,定出改正措施并落实,对责任人视情况给予不同的惩罚。
- 32 -
6. 脚手架拆除
6.1脚手架拆除后外墙洞口、临边应及时进行封闭。拆除注意事项如下: 6.1.1拆除前,应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1.2拆除现场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继续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并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6.1.3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6.1.4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按高处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拆除工艺及方安要求。
6.1.5建筑物内所有窗户必须关闭锁好,不允许向外开启或外挑伸物件。 6.1.6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拆除,即安全网——竖挡笆——防护栏杆——剪刀撑(随每步脚手架拆除)——搁栅——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
6.1.7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两步同时拆除,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6.1.8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到地面,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到地面。
6.1.9所有垫笆拆除,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件从高空坠落。
6.1.10脚手架风使用电焊气割工艺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特殊工种的要求和消防规定执行,并配备灭火器具,严禁无证动用焊割工具。 6.1.11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6.1.12输送到地面的所有杆件、扣件等物件,应分类堆放整齐。
- 33 -
7.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7.1 安全纪律与安全教育
7.1.1教育员工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积极研究如何搞好安全生产。
7.1.2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安全质量检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岗位,严禁酒后作业,并不得在禁烟火处吸烟动火。 7.1.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作业,对违章指挥作业的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7.1.4按作业要求,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7.1.5在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不准攀登脚手架上下。 7.1.6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不准随意拆除和挪动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等。
7.1.7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教育活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脚手架独立操作。
7.2 施工安全措施
7.2.1架子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铺脚手架不准马凳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嘻笑打闹,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7.2.2凡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雷雨时,均不得进行高空作业,特别是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凡遇大风或停工段时间再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连接部分有松动,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顶撑有左右上下位移,铁丝解除,脚手
- 34 -
板断裂、跷头等现象,应及时加固处理。
7.2.3底部的立杆应间隔交叉有同长度的钢管,将相邻立柱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柱薄弱截面错开,搭设双排脚手架时,应先立立柱,立柱架设先立里侧立柱,后立外侧立柱,立柱时要临时固定,在立柱的外侧规定位置及时设置剪刀撑,以防止脚手架纵向倾倒。 7.2.4架设脚手架时,切勿单独一个人操作,防止脚手架倒塌伤人,脚手架搭设进度,应高出施工工作面一步架。
7.2.5扣件的坚固是否符合要求,可用力矩板手实测,要40-60N.M,过小则扣件易滑移,过大则会引起扣件的铸铁断裂,在安装扣件时,所有扣件的开口必须向外。
7.2.6高层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原则上不允许开口,即不允许从上到下断开,要求脚手架在平面上沿建筑物外沿四周连通。
7.2.7为了预防物体坠落打击,建筑物出入口须搭设通道防护棚;安全防护棚设双层防护,防护棚采用双层脚手板搭设。
7.2.8密目式安全网应紧随架体搭设高度满挂;使用的密目式安全网须是建设部认证产品。
7.2.9每隔4步架须满铺脚手板,防止物体坠落,对于高层脚手架,顶层应满铺脚手板,以保证脚手架的顶端有足够的横向水平刚度。
7.3 安全管理资料
7.3.1 基本要求
(1) 脚手架搭设作业单位应具有脚手架作业相关资质。脚手架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
(2)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等不适宜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允许进行脚手架作业。只有18-50周岁的男性作业人员,方允许进行脚手架作业。 (3)脚手架作业前,作业单位应编制脚手架作业方案,并经建设单位审查。
- 35 -
(4) 脚手架设计人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方案交底,使作业人员了解脚手架搭设作业技术要求、存在危害,确保作业人员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5)脚手架作业前应进行工作安全分析。工作前安全分析时应考虑但不限于:
——高处作业;
——现场存在的电力线或工艺设备; ——危险区域划分; ——作业环境;
——邻近工作人员的相互影响;
——脚手架基础或邻近区域挖掘作业的影响; ——气候的影响。
7.3.2 脚手架的搭建、拆除、移动、改装
(1) 脚手架的搭建、拆除、移动、改装作业应在作业技术负责人现场指导下进行。
(2)作业中,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工具袋等装备。
(3) 脚手架应正确设置、使用防坠落装置,每一作业层的架体应设置完整可靠的台面、防护栏杆和挡脚板。使用特殊防护设施时应在作业技术负责人指导下进行。
(4) 脚手板除了用做铺设脚手架外不可它用。
(5) 脚手架的支撑脚应可靠、牢固,能够承载许用最大载荷。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6) 当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其最小基础尺寸的4 倍时,应在其顶部采取防倾覆的措施。
- 36 -
(7) 脚手架搭设作业当日不能完成的,在收工前应进行检查,并采取临时性加固措施。
(8) 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措施等执行JGJ46-2005。
(9)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及雷雨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脚手架搭设作业。雨雪过后,应把架面上的积雪、积水清除掉,避免发生滑跌。大风过后,应对脚手架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
(10)脚手架作业过程中禁止高空抛物、上下同时拆卸。杆件尚未绑稳时,禁止中途停止作业。
(11) 禁止携带物品上下脚手架,所有物品应使用绳索或其他传送设施传递。
7.3.3脚手架的检查
(1) 在脚手架搭设期间的下列情况时,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脚手架检查清单逐项检查确认,并根据检查结果设置警示牌:
——分段搭设的脚手架,在每段搭设完成后; ——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脚手架检查清单参见附录A,脚手架警示牌参见附录B。
(2)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的下列情况时,技术负责人应检查脚手架,并根据检查结果设置警示牌:
——遇有大雨、六级以上(含六级)风后; ——每一班次作业开始之前; ——作业平台上施加载荷前; ——脚手架改动后; ——每隔7~10天。
(3) 检查发现脚手架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
- 37 -
完善。
7.3.4隔离与防护
(1) 在脚手架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根据需求设置安全通道和隔离区,隔离区应设置警戒标志,禁止在安全通道上堆放物品材料。
(2) 脚手架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脚手架上不得放置任何活动部件,如扣件、活动钢管、钢筋、工器具等。 (3) 超出避雷装置保护范围的大型脚手架应按相关标准设避雷装置。 7.3.5 脚手架的使用
(1) 脚手架的使用者都应接受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作业规程、作业危害、安全防护措施等。
(2) 脚手架的使用者应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 使用者应通过安全爬梯(斜道)上下脚手架。脚手架横杆不可用作爬梯,除非其按照爬梯设计。
(5) 脚手架上的载荷不允许超过其容许的最大工作载荷。
(6) 脚手架无扶手、腰杆和完整的踏板时,脚手架的使用者需使用防坠落保护设施。
(7) 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7.3.6脚手架材料
(1) 脚手架材料应有厂商的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重复使用的脚手架钢管和扣件等材料的形状尺寸、性能应满足脚手架技术规范要求,严禁使用裂缝、变形、滑丝和锈蚀的脚手架材料。脚手板材料应符合作业方案中对承载力的要求,严禁使用腐朽(蚀)的脚手板。 (2) 在入库前和使用前应对脚手架材料和部件进行检查,任何有缺陷的部件应及时修复或销毁,在销毁前应附上标签避免误用。
(3) 应妥善保管脚手架部件,存放在干燥、无腐蚀的地方,禁止在上
- 38 -
面堆放重物,防止损坏。
(4) 木制脚手板应定期进行承载试验。承载试验应综合考虑用途、使用年限、安装环境和储存条件等因素。
(5) 脚手架部件的检查结果和脚手板试验信息应附在脚手架的相关资料中。
7.4 文明施工措施
文明施工措施,详见本工程专项方案《文明施工措施》。
- 39 -
8.搭拆外脚手架人员机构
8.1 项目部外脚手架施工管理机构
质 检 员 xxxx 架 子 工 班 组 基 层 作 业 现场施工员 xxxxx 架子工班长 xxxxx 项目经理 xxx 项目技术负责人 xxx 安 全 员 xxx 材 料 员 xxxx 施 工 员 xxxx
8.2 主要人员安排
8.2.1施工员1人:主要负责脚手架搭设、拆除的技术指导。 8.2.2安全员2人:主要负责脚手架的安全工作。
8.2.3脚手架技术工人15人:主要负责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工作。 8.2.4其它配合人员10人:主要负责协助钢管、扣件等的运输工作。
- 40 -
9. 脚手架垮塌应急预案 9.1 组织机构 9.1.1应急预案领导组
(1)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姓名:xxx) 副组长 ...... ......(姓名:xxx) (2)现场抢救组 组长 ......(姓名:xxx)
项目安全部全体人员为现场抢救组成员 (3)医疗救治组
组长 .......(姓名:xxx)
项目医务部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 (4)后勤服务组
组长 ...... (姓名:xxx)
项目后勤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
9.1.2各施工队伍人员按规定进行应急救援培训,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 41 -
领导小组组长 (项目经理)
现 场 抢 救 组 医 疗 救 治 组 后 勤 服 务 组 治 安 保 卫 组 领导小组副组长 - 42 -
9.1.3职责与义务
①、由组长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对所有脚手架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消灭。分析可能导致使脚手架垮塌的不确定因素,制定出相应策略,从而得以控制。
②、搭设架体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事先进行培训教育,操作前进行交底,严格按搭设方案及交底进行搭设、检查、验收。
③、对工人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使之明确架体防护的重要性及发生垮塌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④、对发现险情及事故,必须带头积极主动的投入抢险工作,齐心协力以最短、最快、最安全的方式抢救财产及生命安全。 9.1.4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指挥流程图
相邻可依托力量 政府应急救援机构 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部门、 安监部门 指 令 报告 指令 求救救助救助 求援上报 报告 事故现场 项目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救助 启动求援 救助 各应急小组 相邻可依托力量 - 43 -
9.2 应急工作措施
9.1.2对防护架体防碍的所有施工程序工种进行协调和妥善安排,并随时解决施工程序中的矛盾。随时掌握架体的使用动态。
9.1.3加强各相关班组的管理,对危机防护架体安全的一切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及处罚。
9.1.4各分项安全员每天对各种防护进行定时检查,发现隐患,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消灭,若发现重大隐患,将防护架上下所有施工人员及架体周围施工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并立即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并立即汇报给上级领导。
9.1.5当班应急小组人员必须随时巡查,一旦发现脚手架垮塌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对事故发生的部位立即拉闸断电(夜间单设事故照明)设置警戒区,并迅速组织人员抢救,齐心协力将损失降至最低。 9.1.6发生支架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给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组长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具体指挥人安排人员快速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现场安全警戒工作。
当发生倒塌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之外,还应保护好现场。
当发生施工人员被埋、被压或受困的情况下,应先对支架进行观察,
- 44 -
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组织人员进行相应的抢救。
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然后送医院进行治疗。
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9.1.7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当发生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员。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处理后,迅速送往邻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抢救伤员时,应先观察伤员的受伤情况,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对于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应将其平卧,面部转向一侧,并注意清除其口中的分泌物、呕吐物,防止影响呼吸;让其保持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然后尽快送医院抢救治疗。
对于颅脑外伤的伤员,必须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对于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若发现伤员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或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应该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并且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就近送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对于脊椎受伤的伤员,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 45 -
对于手足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运。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对于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9.1.8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时,必须立即对伤者进行救治。抢救的重点应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创伤性出血的处理上。
抢救伤员时,应先观察伤员的受伤情况,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对于颅脑外伤的伤员,必须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对于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若发现伤员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或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应该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并且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就近送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对于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处理后,应立即送往邻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对于头部受伤或怀疑骨折的伤员,即使没有明显流血也要送医院治疗。
9.1.9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发生火灾时,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并对伤者进行救治;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报警后必须始终有人在现场门口等待并引导救火车入场救火。
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火灾现场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
- 46 -
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现场的消防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人员将火场附近的可燃物搬走,避免火灾区域扩大;同时指挥、引导无关人员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如有人员受伤,要马上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进行施救,并立即打“120”电话求救或用车把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9.3 演练
9.3.1 演练
为了更好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我项目部决定每个月进行一次桌面演练,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功能演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演练。 9.3.2 桌面演练
每个月,在会议室,由应急组织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救援预案及其标准运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进行演练。针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演练人员检查和解决救援预案中问题的同时,获得一些建议性的讨论结果。锻炼演练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演练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 9.3.3 功能演练
每两个月,在应急指挥中心,针对应急救援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程序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演练。同时开展现场演练,调用有限的
- 47 -
应急设备,针对有应急响应功能,检查应急响应人员及应急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影响能力。 9.3.4 全面演练
每三个月,在应急指挥中心,针对应急救援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查、评价应急组织和应急运行能力进行演练。采用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响应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展示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
- 48 -
10. 附图
10.1 悬挑层剖面图
- 49 -
- 5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