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2022-02-01 来源:易榕旅网
美学是什么?

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 一类是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说明

客观—柏拉图 美是理念 黑格尔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 休谟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 她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 都从主客二分 思维前提

海德格尔批判---天人合一的思维 大讨论

蔡仪 美客观

吕荧 高尔泰 主观 吕荧说 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李泽厚 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朱光潜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提出 美在意象 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 物的形象是心中之竹

不存在纯客观的美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强调人的审美活动的重要性 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它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沟通,是后来王阳明所说的我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风景。

理解1 美不是天生的 离不开观赏者 任何观赏都具有创造性 2 美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 同一事物显现的美不同 3美有历史性 随着时代民族阶级不同

不存在纯主观的美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1 主客二分对自我的肯定 对立关系

2 把实体性的自我绝对化,只有自我是真实的 除此之外都是不存在的 3超越了主客二分 天人合一 超越自我,才看到事物本身的面貌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生生不息的世界,自然。心是真我,是无。自然在心上照映。 宗白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

美在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意象是美和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只有情景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朱光潜—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宗白华—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动时的波动。美食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审美意象:1不是理性世界 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充满意蕴情趣的感性世界 2不是实体化的存在,是审美过程中生成。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3意象世界显现的是真实,本来的面貌 4给与人愉悦感,即美感

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就是美。它首先要直接诉诸于感性的器官,杜夫海纳—美是感性的完善。第二这是一个有意蕴的感性世界。所揭示的世界的意义就是审美意象的意蕴。

为什么情景不能分离?

根本原因—这是一个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世界万物与人都是不可分离的。这是最本原的世界,原处的经验世界。 形式与意象

形式是客体,意象是情景交融 形式是现成的 意象是审美过程 形式是主客二分 意象是天人合一 形象与意象—眼中之竹不同

形象是生动的图画,有现成性,意象是过程中 形象是主客二分 意象是天人合一 意象和现象

现象—胡塞尔现象学中式显现活动本身,还有显现之中显现着的东西。

现象也有过程中的,非现成的,是超越主客二分的,但是并不是情景交融的,有情感的。 美与不美 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在于是否可以生成审美意象,就是王夫之的兴

审美活动是意向性

离不开人的意向行为,离不开意向性构成的发生机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被唤醒,从而构成一个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不能脱离审美活动存在,美存在于美感。

意象世界是现量,显现本来存在的样子。 乐是人与自然本来的样子

生活世界 胡塞尔 提出 有意味和情趣的世界 1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2 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是万物一体的世界 是历史的具体的世界 3是人生存活动本身,包含了期望寄托痛苦等。

4因为主客二分遮蔽了这个世界,所以必须用意象揭露。

美是对自我的超越,对物的实体的超越,对主客二分的超越。也是复归,回到本原状态。

美感是体验。

美感不是认识。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会索然无味。

现量-1 现在,当下直接的感兴,不需要知识逻辑。亲身经历。美就是当下显现的世界。 2现成 通过直觉生成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世界。不仅仅是感知 还有想象。出场的东西和未出场的东西。瞬间。意象才可以丰满。 3显现真实。

审美态度,审美心胸,准备条件—1抛弃功利态度和科学态度。功利的善和逻辑的真遮蔽存在的美。2 审美距离。是与实用功利拉开距离。平常心,破除功利心,和分别心。

审美移情

朱光潜—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事物的境地,把原来的没有生命的东西看做有生命的东西,同时人自己也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像,和事物发生共鸣。

移情作用—审美关照时候 由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洛慈,把人的生命移到物和把物的生命移到人。

特点:1审美对象是被主体灌注了生命的,不是对立的意象 2是观照的自我,只在对象里面生活的自我,不和对象对立。

移情作用的核心:意象的生成。能够感受到愉悦,是因为意象的生成。 3审美活动

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总有一种源程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感怀。

美感具有神圣性,但是只是在宇宙感之上。是与宇宙的神交,庄严感,神秘感,神圣感,有谦卑感。 美的特性:无功利,原因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直觉性,超理性,是有积累后一触而就的感兴。 创造性,创造意象,是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超越性,超越主客二分,超越自我。愉悦性,根本上来自超越性,最明显的特性。

美与美感的社会性

种族环境时代 还有政治地理环境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以审美能力为前提,是一个人的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一个人的审美行为,决定审美指向。影响着审美意象的生成。 审美格调,各方面的趣味作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一种审美格调,或者品味。

审美风尚与时代风貌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是一个社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 时尚,很多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过程,是当代社会传播时尚或者时尚循环的基础。

审美领域 自然美

也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呈于吾心,见于外物。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自然美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是历史的产物。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生态整体主义。中国传统观念天人合一。各适其天是万物都能够按照它们自然本性生存。自然美也是人类的创造。 社会美

生活的美有时候是一种生活的氛围给人的美感。节庆狂欢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超越了束缚,回归到原始状态,显示了生活的本身面目。 艺术美

模仿 表现 形式 惯例

完整的饱含意蕴的感性世界,是意象,就是艺术的本体。从本体意义上说,艺术就是美。 艺术的经济层面。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材料层,形式层(本身和意蕴)意蕴层(诗无达诂,作品阐释的无限可能性,意蕴宽泛性不确定性无限性。更在于阐释者的审美趣味不同。

意境—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引人瞩目的范畴。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以为的一种类型。 科学美

是一种理智美,科学家对美的追求是物理学的动力。科学领域的理性活动可能获得超理性的

宇宙感的问题。美与真的问题。 技术美

实用要求和审美统一起来 大工业时代出现 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日常生活审美化 是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它是超越以产品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中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经济。

审美范畴 优美与崇高

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的审美意象。审美范畴则是这种大风格的概括和结晶。沉郁,飘逸,空灵。优美 希腊,崇高,希伯来。崇高有庄严伟大的思想和慷慨激昂的热情。恐惧是崇高的最高度的效果。崇高感,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同感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严产生的快感。崇高有深邃感,优美没有。崇高的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追求无限。

灵魂美,存在两者之中。爱比死带来的恐惧更有力。本质就是大爱。 壮美和优美 崇高与优美 区别:文化背景区别 中国是阴阳,有种相互补充调和,对立统一。 易传中 宇宙万物生存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作用。这种两种对立因素就是阴阳柔刚。中国美学中需要壮美和优美互相连接渗透,不可以分裂隔绝。

悲剧与喜剧

悲剧 – 引起怜悯和恐惧使人得到净化

悲剧的本质—只有那种 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引起的灾难却要由个人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悲剧

悲剧的美感—怜悯和恐惧 突然见到了命运的力量 有点类似崇高感 但是恐惧可以很强烈但是很模糊,辨不清形状,这是悲剧中的恐惧的特点,还有悲剧中包含怜悯。 悲剧的美感三要素 :怜悯恐惧振奋 中国的悲剧核心也是命运

悲剧和命运相连,喜剧和时间相连。

喜剧---整个世界时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丧失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在最后显得滑稽可笑,所以产生喜剧。核心是时间感。突出特点是轻松愉快的笑。

丑与荒诞

丑也是审美范畴,和优美崇高一样。是情景融合的意象世界。第二,丑不是恶。 丑是个性。罗丹—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它的性格。 丑感是广义的美感,丑感主要是痛感。丑感不是美感那样单一的感情,而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有快乐又是带有苦味。

丑感的愉快产生---表现了历史生命的阴暗面,使人震动,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度。同时 丑的不和谐,也是由于表现心灵的冲突和人生的复杂,给人满足感。 从优美到丑感是审美能力的拓展和完善。但是记得 光明终究是主要的。

中国美学的丑 1丑时显示宇宙的生命力产生的,意义的丰满。开始于庄子。美与丑本都是气,互相可以转化。丑是对生活中的美丑对立的超越。2 丑的外形 内在的美 3 融入了艺术家人世的悲愤体验成为美。4 丑挖掘了实际生活中人的丑恶人性成为美

荒诞 理性失落,信仰失落,西方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从挽起浪漫主义蜕变出一个新的审美形态就是荒诞---人的存在失去意义。标志是 平面化,平板化和价值削平

荒诞是一个被疏离的世界,体会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体会到生存的恐惧。实质就是人在面临虚无深渊时候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

沉郁与飘逸

沉郁是仁,对人生疾苦的同情。第一是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第二是弥漫人生历史的悲凉感和苍茫感。

飘逸是游。一是雄浑扩大惊心动魄的美感 二是意气风发 三是清新自然

空灵

空灵是悟。是一种瞬间永恒的形而上的体验。当下领会永恒。

最大的特色是静。无人,或者有人,但是是任运自然。静。是禅宗的生活态度,从对生活世界的当下体验中静观花开花落,得到自由感和解脱感,平静愉悦。

禅宗其实人们超越有限无限,瞬间和永恒的对立,从当下和瞬间体会永恒。

美育

审美完善人性,实现精神的自由,人性的完美。

条件,内容:培养审美心胸 (审美心胸) 审美能力,审美趣味 德育与美育---礼 序 乐 和

美育是创新人才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一个人创造能力激发和强化,培养宽阔平和的胸襟。美育不是开设艺术课程,而是从各个方面。学校,社会,传媒。一生美育。 大众传媒的人文内涵,趣味格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构成,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问题: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失衡 内心失衡 人与自然失衡

人生境界---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包括了这个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觉,包括这个人的感情欲望志趣爱好等,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

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境界是一个人的灵命所照亮的有意义的世界。

自然 功利 道德 天地—天人合一 不断追求精神自由。

审美人生—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回到最本原的世界。

诗意的人生---跳出自我,用审美心胸和眼光看待世界,照亮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体验无限的意味和情趣,享受现在,回到人的精神家园。

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它尤其指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精神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方式。

艺术家 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具备天赋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修养通过创造性劳动满足人类精神需要也就是审美需要。创造性劳动特点:艺术生产复杂和多样性,使得艺术家有很多分工。真正的艺术家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是一种自觉的艺术生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是核心,艺术生产要将主观因素融入创作之中。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造个性。艺术创造需要有艺术技能。要产生眼中之竹,然后经过移情,产生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技术物化为艺术品。

艺术创造 首先来源社会生活,是源泉基础。创作主体是属于时代和民族的。艺术家具备自身特点。艺术家具备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融合的艺术创造力。

艺术创造过程

艺术体验活动 首先需要观察生活,思考,体验,移情。

艺术构思活动 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入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形成主客体,现象本质,感性和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艺术构思中,形象思维贯穿,灵感思维和抽象思维也很重要。

艺术构思中,想象作用很大,可以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同时,情感的作用很大,贯穿始终。

艺术美的最后体现---艺术品

艺术家的体验和构思必须通过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形成艺术品。审美意象物态化,离不开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需要有物质还有技巧。

艺术教育

审美价值是艺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特性。艺术始终把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功能。 审美认识,教育和娱乐作用。 美育和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就是先让人成为审美的人,这样才会精神解放。 美育的核心就是艺术教育。也是普遍手段。因为艺术有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功能,又可以用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艺术美是美的集中体现形态,对于提高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斯托洛维奇也认为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

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艺术修养,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健全审美心理结构,陶冶情感培养完美人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