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 目 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热点问题关注度的调查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石华琴(副教授) 二○一○ 年 月 日
前言:
今天,你看新闻了吗?
从日夜忙碌的高中跨进大学,课程少了,作业没了,空闲时间多了,那么剩余的时间你都做些什么呢?上网打游戏?谈恋爱?还是整天无所事事?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和成长中的新一代,新闻时事、国计民生是我们更应该深入关注和关心的话题,因为,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国家的栋梁。那么,究竟当前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的程度如何呢?
从2010年4月至5月,我们小组成员以本校及部分外校大学生(外校学生以网络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主题为“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热点问题的关注度”的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分析大学生关注时事程度的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的特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正文: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尽可能高的可信度和全面性,在设计正式问卷之前,我们安排了预抽样环节。先从当月发生的新闻中选出10项~20项国内外重大新闻和重要校园新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技、教育、文艺、卫生、体育、校园生活等诸多方面。并在发放问卷之前,在网上召集几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小型座谈会,对提出的新闻进行讨论和排序,及时弥补没有列举的焦点事件。
我们通过预抽样环节,列出15件事件作为正式问卷的备选。考虑到多数接受调查学生的关注焦点与预抽样范围内学生关注焦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在正式问卷上设置了补充栏,学生们在这一栏里可以补充上自己关注而不在问卷上的时事热点。
为了能使调查结果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我们选取了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进行性别分层。调查问卷的发放遵循了我校学生大致的男女比例。其次,进行年级分层,向大一年至大三同学发放的数量均须遵循各年级学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相应比例,从而保证发放过程中选取的样本能够代表真实情况。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我校学生对国内时事的关注情况,我们小组主要对传媒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四个学院的800名学生进行了关注时事情况的抽样调查。共发放实际问卷和网络问卷150张,有效问卷127张,问卷有效率为84.7%。参加调查的学生中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占66.2%,理工科学生占33.5%;其中,男生占43.6%、女生占56.4%,大一学生占55.7%,大二学生占28.9%,大三学生占15.5%。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
超过一半的同学经常看新闻。
据我们的精心统计和计算,结果显示,有53.1%的学生表示经常看新闻(一周至少看三次新闻),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同学经常看新闻。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30.5%的学生很少看新闻,有3.2%的同学表示从不看新闻。这其中,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年级同学对关注时事的程度基本相同。
同学们了解时事的途径也各有偏好。
通过报纸了解时事的仍然占多数,达50.9%1;继而受同学们欢迎的是互联网,占39.7%1;短信作为新兴的传播途径后来居上,占28.8%1,超过了电视的12.6%1和广播的的8.8%比重。究其原因,与同学们在校的生活环境关系较大。虽然现在网络十分发达,
但报纸的便携和可重复利用成为大学生了解新闻的首选,其次才是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和广播。大学生自身条件限制和媒体的各自特点,使电视和广播的影响正让位于报纸和互联网。
你更关注哪些新闻?
对于国内国外新闻的关注程度,34.2%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关注国内时事,10.3%的人更关注国际时事,38.5%的人表示国内、国际两者关注差不多。而大学生关心的时事内容也有一定的程度上的差别:其中关注政治的比例最多,达到47.3%;其次是文化教育方面,占36.6%;然后是体育,占18.4%;最后为经济,只有16.3%。对于当前的热点,问卷显示大家最关注是:“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藏独问题”、“台海问题”、“美国大选”等。
时事题正确率不足50%对新闻时事,不同的同学持有不同的习惯和偏好,原因很多。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关注时事是因为自身习惯或兴趣,这类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61.7%;另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打发时间,占调查人数的34.5%。在不关注时事的学生中,17.3%的学生表示是因为没兴趣,23.5%的学生是因为没时间,16.0%的学生表示获得新闻难。
除了问卷,还给大家发放了一些时事题,也成为同学们对时事关注程度的反映。
根据我们统计,时事题的平均正确率为47.4%,尚不足50%。在人文社科类学生中,正确率为47.2%,理工科 学 生 的 正 确 率 为41.5%,前者比后者多出将近6个百分点。而从性别上来看,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时事问题的正确率稍高,男生为51.6%,女生为44.9%。
从调查情况来看,79%的同学认为涉及国家大事的为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大动向占64%,地区事件占53%,身边新闻占44%,军事冲突、民生问题、体育、娱乐等各占1%。这反映出同学们对社会热点问题还是有一定的侧重点的,对信息的选取也较有效。多数同学达成一致共识,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区分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调查显示,68%的同学主动关注热点问题,12%的同学无意浏览热点问题,20%的同学对于道听途说;50%的同学经常会寻找热点问题,47%的同学偶尔寻找,为数很少的同学会每时每刻关注热点;对于同学们关注一个社会热点的时间的调查显示,46%的同学会花费1至2小时的时间关注一个热点问题,35%的同学会花费1至2天,16%的同学会花费1周时间,4%的同学会花费1周以上的时间。
这反映出同学们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对事件的深入了解意识不强。
城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很文化环境,36%的同学认为在学校有足够丰富的渠道了解热点问题,64%的同学认为有点勉强。从同学们的获取信息渠道看来,手机、网络是主流,占94%;报刊杂志占40%;听人说起的占33%。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获取热点信息的途径还是多样的,主要看我们自己的选择。
调查显示,同学们了解热点问题后,有83%会与朋友讨论,58%会独自思考,16%会网上灌水,14%与父母交流,3%逢人就说,1%写评论文章。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是很关注的,对社会热点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从什么角度、如何关注社会热点呢?
下面有关材料给我们作了相关提示:
材料一:
广大青年学生注意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方式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关心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也有一些学生通过BBS、人民网等社区平台发表自己的虽尚未成熟但仍有独到见解的评论和看法。
当前,青年大学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外重大活动,如:
(一)冬季奥运会。第2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这是中国第九次参加冬奥会。同学们对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拼搏奋斗,顽强不服输的精神表现出钦佩之情,更表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梦想,在今年的冬奥会上一举为中国赢得两枚金牌的周洋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二)上海世博会。今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几乎每一位青年大学生都深深地为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为今天祖国的强盛而感慨。
(三)中美关系问题。包括谷歌退出中国、美国宣布对台湾出售武器以及奥巴马会见达赖等问题都引起了青年学生的关注。他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外交事务上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悄然于肩。
(四)全国“两会”。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青年学生对于今年调控房价、医疗改革、教育、就业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内容都非常关注,也期待着政府有更
有力的政策出台。
(五)党内反腐倡廉。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被双开等官员腐败案件引起同学们的关注。青年学生一方面对党内的腐败分子表现出了无比的痛恨,另一方面也从中看到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力度与决心。青年学生表示,相信党中央有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并表示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六)重大自然灾害。2009年以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多省区遭遇干旱侵袭,尤其云南全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新疆遭遇冰雪灾害、渤海遭遇冰灾、国外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等。目前全球极端异常气候在不断增加,青年学生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将低碳生活方式进行到底,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七)台海关系。台湾27日的民意代表补选民进党赢得3席,绿营的连连胜利使得政局形势扑朔迷离。青年学生表示要充分认识台湾政治社会状况的复杂性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艰巨性,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相信围绕“和平统一”的主题 ,两岸关系会进一步发展。
(八)山东新泰破格提拔80后年轻干部。对于最近山东提拔的年仅23岁的副局长王然,青年学生议论较多。有的认为年龄不该成为衡量干部提拔的标准,有的则质疑是否有不为人知的背后。大多数青年学生认为年轻的干部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专业知识较强。大家都表示在现阶段要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九)胡锦涛总书记的春节福建行。胡锦涛总书记春节福建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广大青年学生表示,青年学子应该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成实际行动,踊跃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十)中国足球。东亚四强赛中重新整装的国足战胜韩国、平日本的佳绩让很多足球迷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对于这次的足球打黑行动大家感到大快人心。
二、涉及大学生自身的重要问题,如:
(一)就业问题。当今大学生“贬值”现象,让大家感到了就业压力,对未来充满了担忧,普遍关心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就业环境。很多同学们利用寒假期间及时充电,增加一技之长,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增加筹码。青年学生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练就一身本领,才有竞争的实力。
(二)农村变化。党的新农村政策使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私家车也进入农村普通家庭,方便了农民出行。
(三)考研扩招。大家对硕士研究生扩招表现出极大关注。另外,考研成绩已经出来,大家普遍关心着分数线的出台。
(四)食堂菜价。国家已经决定免除高校食堂的营业税,所以,很多学生十分关心学校的菜价调整情况。
总之,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情绪稳定,对国内外大事和身边事关注并有比较积极、客观的认识。他们心态积极向上,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我们小组还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其他学校学生相关选题的调查研究资料及结果,对比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还能从中了解到其他地区学生在国内实事热点上的关注程度。
材料二:
背景: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合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两会在我国政治民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每年的两会都会在民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社会各界都表现出了对两会的密切关注。
为了了解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学生对两会的了解和关注程度,加强接下来的思想政治工作,法政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调研部于2007年3月29~4月6日在海大崂山校区对154名学生做了一次对两会了解和关注程度的调查。
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的,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85.7%,其中法政学院发放44份,回收有效问卷39份,有效回收率88.6%.从收回问卷的情况看,被调查者填答问卷十分认真。本次调查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即
1.对两会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对本届两会的了解及关注程度
3.对两会的态度
4.对时事政治及理论学习的态度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时政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热情,或许,这值得我们
深思。一直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青年学生对政治政策也有较大的影响。青年学生关注时政是一种传统,我们不应摒弃。倘若大学生对于时政的漠然态度形成一种风气,无疑不利于国家的建设发展。
当讨论到当代大学生对热点时政的关注程度时,我们往往也会将话题联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所形成的热点问题上。
材料三:
文化也会遗传,传统应该活着——
曾经我们这样激昂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的古老文明像一条大河,静静地流淌在高山脚下的深谷,虽经盛衰荣辱,却没有什么能够影响改变它的方向。直到20世纪中叶,这条河流才不随己愿地与世界民主政治的海洋邂逅。于是,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每一个公民都是主人,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参与政治。对青年学生的时政教育逐渐形成一种风气。
早在延安时期,这一形式就得到了我党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就曾多次亲自作形势报告。建国以后至“文革”时期,我国大小单位,都比较重视时事政治教育,经常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并辅之以板报、墙报、专刊等形式。确实,这样的内容与形式,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型知识分子及劳动者,对处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团结方方面面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在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所有人对政治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我们看到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景象,都为之感叹。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在奔小康的今天,运用时事政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
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可以说,民主政治这一势如破竹的成功改革在中国大地上如同一声春雷,震响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现在何以这样冷淡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的国事家事在纷纷扬扬地发生,大学生猜不透时事变幻,甚至与时事相比,更加关心自己的校园生活,更关心自己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似乎在渐渐地变得懒散,变得世俗。
有时候,大学生远没有社会希望他们所应表现出来的对时事的鉴别力,很多时候只是凭一腔热血很草率地决定自己在大事件中的阵营,比如往往在牵扯到国格的时候就失去了理智,一旦有丑闻牵扯到我们祖国隐性的对手就都欢呼雀跃。大学生到了应该为自己的举动和话语负责任的年龄,对大事件的品评不是一种儿戏和发泄,而是一种公民权和责任。而对个体来说,大学里时政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起个体公民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鉴别力,不要求做到完全的不偏不倚,但是也应该要求有对自己的国家、自己将来生活的益处的关注。关心时事是必须的,是一种把自己命运和祖国命运连接在一起的必须。
系之于国
不可否认,建国初期的公民,确切的说是青年们,对国家政治充斥着饱满的热情,而这一热情在文革时期达到了巅峰。有时我们会不禁感叹:他们何以这样激昂?而回头看看青年们的态度,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或许你会说,文革是个错误动荡的时代,而如今是太平盛世,环境不同了,行动当然会有不同。难道太平盛世的政治政策真的与我们毫不相干
了吗?当然不是,未来属于我们,国家需要新一代的人去建设。不论将来我们走向商界还是政界,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都与我们紧密相连,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了解时政,熟知时政,这样,一旦有机会参与其中,我们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据了解,2004年,我国现行宪法通过了第四次修正案,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而政治文明决非空中楼阁可凌空而建,其所需之一就是舆论的监督,这源于大家主人翁的态度和行动,源于我们对其的了解与认知。中国在飞速的发展,每分每秒她都在变化着,政治、经济、文化,一切的一切都不同于以前。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前人的传统,时刻保持一颗明鉴时政的心态应该是一种长生的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是孤立的史无前例的建设,正如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所言,“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又有新颖又有保留,青年学生关注政治是一种传统,是“固有之血脉”,不能够到我们这一代就断流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学生始终是国家这条大河的一个重要的支流,倘若我们对时政漠然视之,那我们国家的政治似乎要无人问津了,更不要说什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了。
系之于身
从大处讲,青年学生关注时政是继承好的传统,帮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从小处来说,这也关系到个人利益。就业与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为关注的两件事,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无疑于这两件事息息相关。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时间用在哪里都是看的见的,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才能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动,才能够更好走向未来。
时代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已经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水平的人才,谁就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拥有了竞争的力量,拥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知道,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我们可知,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是培养人才,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把自己塑造成人才。对时事政治的全面了解不单单有助于我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阅历,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际点说有助于我们的就业和生活。通过对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的了解,我们能够正确的熟知就业方向以及各方面人才所需。我们只有关注时事政治,直面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思想的火花只有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产生,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得以深化、提高。
青年学生淡漠政治并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或许它将会是一种阻碍。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番:对于实事热点政治,我们了解得够吗?
结语:
喜忧参半:我们需要关注更多。
由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形势不容乐观,喜忧参半。喜的是,有许多同学正在关注并即将更深入地关注新闻时事,忧的是有的同学连最基本的新闻时事都不知道,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这种情况,着实不该发生。尽管如此,我们仍欣喜地看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0.0%表示在今后会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时事,关注时事。
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了解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民生问题等,才可能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将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当今的社会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巨变,大学生要时刻关注社会动向才能为日后走进社会打好结实的基
础,增强自己的社会使命感。多关心一些时事,才能更明确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新时代的我们,年轻的莘莘学子,从了解一个新闻开始,在自己的头脑中织成一张时事的大网。相信,当我们逐渐关注到更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成长。
其他参考文献如下:
1.大学生关注时事刻不容缓http://q.sohu.com/topic/1829125
2.大学生关注时事,打造报纸长廊
http://lib.zufe.edu.cn/message.jsp?thread=1420&forum=66
3.电子信息学院“关注时事关注未来——青年大学生热议‘两会’”特色活动成功举办
http://eie.scu.edu.cn/news/NewsDetail.php?NewsID=2207
4.你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关注时事政治?
http://wdiao.com/pk.asp?id=8918
5.大学生是否应该关注时事政治
http://www.zmkc.com/bbs/htm_data/328/0810/56064.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